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广东的民歌 广东地区民歌

时间:2023-11-23 05:24:20 浏览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广东的民歌 广东地区民歌的文章,本文对文章广东的民歌 广东地区民歌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广东的民歌 广东地区民歌

广东的主要歌种有哪些?山歌分为哪些?

本区歌风兴盛,各地保存有丰富的传统民歌种类。

广东的主要歌种有山歌、渔歌、咸水歌与歌舞小调。山歌因语言差别,形成不同风格和种类,主要有客家山歌、雷州山歌和高州山歌。咸水歌是珠江三角洲沙田地区的农民、船民中流行的广州方言民歌。每当中秋月夜,大家摇船于珠江江心,赛歌斗歌,听歌赏歌,形成“中秋咸水歌擂台”的传统风俗。

广东省有什么民歌童谣

01.长堤1973

02.广州好

03.落雨大

04.月光光 照羊城

05.东方失乐园

06.中山纪念堂

07.百花冢

08.凉茶王

09.西关小姐

10.亚洲的梦

11.行花街

12.珠江印象

13.肥仔个头

广东民歌分布资料

地区性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发展中,经过人民口头传唱的千锤百炼而形成的民间歌曲;往往像"化石"般,留存着历史文化发展的踪迹.广东的民歌千姿百态,是远古文明发展在百越先民生活中结合的传承,随着语言方音发展的繁衍,特别是粤语,潮语,客语几个方言支系的语音,字调的鲜明反差,衍生成音调和结构形态相异的百十个不同的歌种遍布南粤大地.

民歌:

潮汕方言的渔歌,当地称之为"鲘船歌",以其玲珑 透剔的旋律和独特俊俏的衬词衬腔而称著于全省民歌歌种之林.千百年来流传于粤东沿海闽南语系的渔港,从海陆丰地区的汕尾,甲子,碣石,沿着海岸线西传至惠东的港口等浅海作业区众多渔港.数以百计的不同旋律的曲目,展示其音乐性蕴含之丰富多彩以现有采录得的曲目和民间传唱情况看,未见劳动号子性曲目,且更多是渔港岸上的抒情歌谣.当地妇女善歌,传统习俗并不出海,且有个别半职民间艺人出现.从音乐结构看,与潮汕古戏曲唱腔存在着可寻的血缘关系.除上述潮语渔歌外,省内还有阳江用粤语演唱的闸波渔歌.更有海南岛独特的临高方言演唱的临高渔歌,当地称为"哩哩美" 调,由其衬词衬腔而得名,音乐结构形态上自成一格.

1,粤东渔歌

相关音乐:渔歌

广东音乐-渔歌唱晚

千腔百调的客家山歌是广东省民歌中传唱地域最广的歌种.主要流传于梅县,兴宁,五华,大埔,蕉岭,平远等所有客家方言地区,远至粤北,粤中,粤西,海南.其中以兴梅山歌具代表性,如梅县的松口山歌,兴宁的水口山歌,石马山歌,罗岗山歌等.这些山歌多有正板,快板,迭板,四旬八节和吆号子等板式.传统有"驳山歌","山歌擂台"等即兴创词的赛歌活动,从古至今产生过不少文学性很高的山歌词,有不少文学家,民俗学家采录编纂成集.此外,还有粤语方言山歌,流传于高州,茂名等粤中,粤西一带,雷州半岛的山歌则称雷歌或雷州讴歌;海南儋县以儋州方言演唱的,称为儋州山歌等等.

2,客家山歌

相关音乐:客家山歌-阿婆买咸菜

客家山歌 - 鸡鸭夫妻

咸水歌是粤语方言地区流传最广的歌种.盛行珠江三角洲,特别是广阔无垠的沙田水乡,远及粤西一带,往往由于生活劳动的方式不同和方言相异而形成各地不尽相同的歌腔,如中山的《大缯歌》,《姑妹歌》;顺德的《担伞歌》等等,还有古腔与今腔之别.咸水歌在水乡农村和水上居民的歌唱生活中,往往采取对唱,赛歌,咸水歌擂台等,即兴对答的口头文学创作方式,且并非按固定旋律填词,而是按固定的结构格式和基本的调式,旋法和终止式演唱,俗称"问字求腔",按方言字调平仄的音高走向而形成曲调.高棠歌是与咸水歌并行的另一歌种,由于同受广州方言语音限制而形成近似于咸水歌,咸水歌覆盖地域又广于高棠歌,故长期被误认为高棠歌是咸水歌的一个支系.其实两者是不同文化源的两个歌种.民间歌手早就认为"高棠歌古老于咸水歌",只是未受注意.高棠歌原来只在婚嫁庆典中演唱,到近代才在赛歌中引入与咸水歌混用.1980年代已有民族音乐学者从比较音乐学的角度,论证两者在音乐结构形态上的区别,在终止方式上,虽然同为徵调式,而高棠歌却以"征——商——微"结束而别于咸水歌的"徵——宫——徵"的典型终止式,从不混同.

3,咸水歌与高棠

中山人所指的"咸水歌"(狭义),曲式为两句一小节.实际演唱时,通常会在歌头或歌尾加上"哥呀哩","妹呀哩"之类的衬句,句中再加上大量衬音,但不同地区,不同歌手会有不同的处理.例如"哥是花针妹是线,针行线走步步跟前"就有可能唱成这样:

"妹呀哩,哥是花针呀哩妹是线呀哩,好妹呀哩;妹呀哩,针行线走罗步步跟呀哩前呀罗."

流行于沙田地区的,还有大缯歌,姑妹歌等,句式和旋律与咸水歌十分接近,可能本就是咸水歌的别名.

中山民歌的另一大类是"高棠歌"."高棠歌"也可以写成"高堂歌",源出于水上人办喜事时把亲戚朋友请到家中摆酒"唱歌堂"的习俗.到后来,"堂"谐音为"棠",那是取"棠棣"即骨肉亲情之意.所以,高棠歌其实就是"兄弟歌",正如"咸水歌"别名"姑妹歌"一样.高棠歌曲调阳刚,恰与咸水歌的阴柔形成鲜明的对比.

以下是一首抄录于民间歌本的高棠歌:"来到高堂我失失慌,满头淡汗都抹唔干.十件衣衫湿了九件半,多得(水上方言,意即多谢,)太阳又晒番干."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广东的民歌 广东地区民歌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广东的民歌 广东地区民歌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本文标题:广东的民歌 广东地区民歌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105399.html

上一篇:广东真石漆涂料工厂有哪些厂 广东真石漆涂料工厂有哪些厂家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喜欢种植养殖就经常来哦!
农资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