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中美会晤主要内容 10月6日中美高层第三次会晤在哪里举行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10月6日中美会晤主要内容 10月6日中美高层第三次会晤在哪里举行的文章,本文对文章10月6日中美会晤主要内容 10月6日中美高层第三次会晤在哪里举行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主要内容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主要内容是: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他早年留学美国,以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了航空工程和空气动力学专家。他在火箭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教授。在美国,金钱、地位、名誉,他都有了。
但是,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他说:“我是中国人,我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弃祖国。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0年9月,钱学森辞去工作,办好了回国手续,买好了回国的飞机票,把行李交给了美国航空公司。然而就在这时,他接到美国移民局的通知:不准回国!他只好退掉飞机票。美国海关把他的行李打开检查,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说钱学森是间谍。
其实,他的行李里面装的只是准备带回国的教科书和笔记本。几天后,钱学森突然被捕,被关在一个海岛的拘留所里,受到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看守人员每隔10分钟就来开一次灯,使他根本不能休息。半个月时间,他的体重就下降了近15千克。
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迫害,引起了美国科学界的公愤。不少美国朋友出面营救钱学森。他们募捐15000美元,把钱学森从拘留所里保释出来。但是,美国联邦调查局仍不放松对他的迫害。他的行动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检查,电话受到监听。然而,钱学森没有屈服,他不断提出要求:我要离开美国,回到祖国去。
这样,他坚持斗争了5年。他的斗争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更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周恩来总理对钱学森十分关心,亲自过问他的情况,并指示参加中美两国大使级会晤的中国代表,在会晤中提出钱学森博士回国的问题。1955年,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同年9月17日,钱学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10月8日,他含着幸福的泪花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钱学森到达北京的第二天,就带着全家人来到天安门广场。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扩展资料
出国以前
钱学森于191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1923年9月,进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学习。
1929年考入铁道部交通大学上海学校机械工程学院铁道工程系,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6月考取清华大学第七届庚款留美学生。
1935年9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1936年9月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后转入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学习,成为世界著名的大科学家冯·卡门(Theodore von Kármán)的学生,并很快成为冯·卡门最重视的学生。
他先后获航空工程硕士学位和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38年7月至1955年8月,钱学森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卡门-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1939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航空、数学博士学位。1943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1945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副教授。194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1947年,在上海与蒋英结婚。1949年,任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主任、教授。1953年,钱学森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主张从物质的微观规律确定其宏观力学特性,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1954年,《工程控制论》英文版出版,该书俄文版、德文版、中文版分别于1956年、1957年、1958年出版。1958年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主任。
遭到拘留
1949年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诞生的消息传到美国后,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为自己的国家效力。此时的美国,以麦卡锡为首对共产党人实行全面追查,并在全美国掀起了一股驱使雇员效忠美国政府的狂热。
钱学森因被怀疑为共产党人和拒绝揭发朋友,被美国军事部门突然吊销了参加机密研究的证书。钱学森非常气愤,以此作为要求回国的理由。
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并将其关进监狱,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Dan A. Kimball)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 个师的兵力。 从此,钱学森在受到了美国政府迫害,同时也失去了宝贵的自由,他一个月内瘦了三十斤左右。
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后来,海关又没收了他的行李,包括800公斤书籍和笔记本。美国检察官再次审查了他的所有材料后,才证明了他是无辜的。
艰难归国
50年代初期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中国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钱学森。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
195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报纸上看到陈叔通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身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他决定给这位父亲的好朋友写信求救。正当周恩来总理为此非常着急的时候,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陈叔通收到了一封从大洋彼岸辗转寄来的信。他拆开一看,署名“钱学森”,原来是请求祖国政府帮助他回国。
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出席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联想到中国有一批留学生和科学家被扣留在美国,于是就指示说,美国人既然请英国外交官与我们疏通关系,我们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辟新的接触渠道。
中国代表团秘书长王炳南1954年6月5日开始与美国代表、副国务卿约翰逊就两国侨民问题进行初步商谈。美方向中方提交了一份美国在华侨民和被中国拘禁的一些美国军事人员名单,要求中国给他们以回国的机会。
为了表示中国的诚意,周恩来指示王炳南在1954年6月15日举行的中美第三次会谈中,大度地作出让步,同时也要求美国停止扣留钱学森等中国留美人员。
然而,中方的正当要求被美方无理拒绝。1954年7月21日,日内瓦会议闭幕。为不使沟通渠道中断,周恩来指示王炳南与美方商定自1954年7月22日起,在日内瓦进行领事级会谈。为了进一步表示中国对中美会谈的诚意,中国释放了4个扣押的美国飞行员。
中国作出的让步,最终是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可是在这个关键问题上,美国代表约翰逊还是以中国拿不出钱学森要回国的真实理由,一点不松口。
1955年,经过周恩来总理在与美国外交谈判上的不断努力——甚至包括了不惜释放11名在朝鲜战争中俘获的美军飞行员作为交换,1955年8月4日,钱学森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允许他回国的通知。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一天钱学森携带妻子蒋英和一双幼小的儿女,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轮船,踏上返回祖国的旅途。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回到自己的故乡 。
2013年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环保方面的最新成果_百 ...
经济: 胡锦涛访问美国 共同努力建设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1. 中美两国1月19日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声明。声明指出:“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两国共同利益、应对二十一世纪的基于和挑战。”中美联合声明要点包括:加强中美关系,促进高层交往,应对地区和全球挑战,建设全面互利的经济伙伴关系,气候变能源和环境合作,扩展人文交流。
2. 胡锦涛就积极推动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继续向前发展提出五点建议:第一,发展求同存异、平等互信的政治关系;第二,深化全面合作、互利共赢的经济关系;第三,开展共同应对挑战的全球伙伴合作;第四,推进人民广泛参与的中美友好事业;第五,建立深入沟通、坦诚对话的高层交往模式。
3. 为期两天的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5月10日再华盛顿闭幕。中美双方签署《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和博鳌亚洲论坛
1.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主要在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金砖国家领导人就当前国际形势的发展达成重要共识;加强了金砖国家在国际经济金融和发展等领域重大问题上的对话、协调与合作;深化并拓展了金砖国家在各领域的务实合作。会议发表了《三亚宣言》。会议确定2012年的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在印度举行。 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
中日韩三国领导人会议 充实深化三国务实合作
1. 三国领导人一致同意,将进一步加强三国面向未来的全方位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在灾害管理与核安全、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人文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3. 十二五规划就当今国际环境与形势是怎样论述的?
和平、发展、合作仍是世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见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的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们必须坚持以更广阔的视野,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急求 国内外大事记 从2010年04月15日到2010年06月19日
4月15日——“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 4月15日——缅甸首都仰光大湖公园地区发生三起爆炸事件,造成8人死亡,170人受伤。 4月15日——联合国有关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遇刺案的独立调查委员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公布了调查报告。报告说,如果当时采取充分的安保措施,贝·布托遇刺事件“本可以避免”。 4月15日——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宣布新太空探索计划,希望在本世纪30年代中期之前将宇航员送上火星。 4月16日—— 泰国军警突袭首都曼谷一家酒店,试图逮捕阿里斯曼·蓬峦隆等反独裁民主联盟即“红衫军”头领,但后者在数百名示威者协助下成功逃脱。 4月16日——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总理奥通巴耶娃宣布,“临时政府”已收到吉总统巴基耶夫签署的辞职声明。 4月16日——丹麦举行盛大集会和游行,隆重庆祝女王玛格丽特二世70岁生日。 4月16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高盛公司提起民事诉讼,指控这家华尔街巨头在次级抵押贷款相关金融产品交易中涉嫌欺诈,导致投资者损失大约10亿美元。 4月17日——泰国反政府“红衫军”领导人乍都蓬说,“红衫军”24名领导人将于5月15日向警方自首。 4月17日至18日——核裁军国际会议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 4月18日一一波兰在南部城市克拉科夫为在一周前飞机失事中遇难的总统卡钦斯基和夫人举行国葬。 4月19日一一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正式签署一项宪法修正案,总统的诸多权力将被转移至总理和议会。 4月21日——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国举行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4月21日——代行总统职权的波兰众议长科莫罗夫斯基宣布,波兰将于6月20日举行总统选举。 4月22日——吉尔吉斯斯坦临时政府副总理奥穆尔别克·捷克巴耶夫说,吉尔吉斯斯坦将于10月10日举行议会和总统选举。 4月22日——斯里兰卡内战结束后选出的首届议会举行首次会议,拉贾帕克萨总统的哥哥查马尔·拉贾帕克萨当选为议长,新当选的225名议员在会上宣誓就职。 4月22日——泰国首都曼谷金融街是隆路发生连环爆炸事件造成3人死亡,70多人受伤。 4月22日——比利时副首相兼财政大臣迪迪埃·雷恩代尔在布鲁塞尔宣布,比利时首相莱特姆已经向国王阿尔贝二世提交了政府辞呈。 4月22日——美国空军研制的无人可回收空天飞机——X-37B轨道测试飞行器在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空军基地发射升空。 4月23日——塔吉克斯坦新一届议会上院举行首次会议,前议长马赫马德赛义德·乌拜杜洛耶夫再次当选为议会上院议长。 4月23日——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在塞万提斯家乡阿尔卡拉德埃纳雷斯向墨西哥著名作家何塞·埃米利奥·帕切科颁发2009年西班牙塞万提斯文学奖,以表彰他对文学所作的贡献。 4月25日——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春季会议通过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投票权的改革方案,这次改革使中国在世行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22%,成为世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4月25日——匈牙利举行国会选举第二轮投票。 4月25日——奥地利内政部公布的初步计票结果,奥地利现任总统海因茨·菲舍尔以78.9%的得票率赢得了本届总统选举。菲舍尔不久将开始第二个为期6年的总统任期。 4月26日——苏丹国家选举委员会宣布,苏丹现任总统巴希尔在本月11日至15日举行的选举中当选下一届苏丹总统。 4月26日——波兰在野党法律与公正党主席、已故波兰总统莱赫·卡钦斯基的孪生哥哥雅罗斯瓦夫·卡钦斯基宣布参加将于6月20日举行的总统选举。 4月27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BBB+”降为“BB+”,信用评级已降为垃圾级。 4月28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将西班牙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 4月28日——比利时荷语基督教民主党决定推举现任党主席玛丽亚娜·蒂森参加首相竞选,已辞去首相一职的莱特姆宣布不再寻求连任。 4月28日至29日——第16届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首脑会议在不丹首都廷布举行。 4月30日一一法国前内政部长夏尔·帕卡因涉嫌在任职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共资金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4月30日一一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式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举行。
五月
5月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园仪式在上海世博中心举行。2010上海世博会会徽 5月6日——英国举行议会选举。 5月8日——哥斯达黎加新当选总统劳拉·钦奇利亚在首都圣何塞宣誓就职,成为该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统。 5月10日——菲律宾举行总统选举。 5月10日——土耳其最大反对党共和人民党主席德尼兹·巴伊卡尔因卷入性丑闻事件宣布辞职。戴维·卡梅伦 5月11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权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组建英国新一届政府。卡梅伦也因此成为英国近200年来最年轻的首相。 5月12日——中国第二个防灾减灾日,以纪念汶川大地震2周年。 5月12日——利比亚非洲航空公司一架空客A330客机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机场坠毁,造成103人遇难,仅1名儿童生还。 5月12日——马达加斯加过渡权力机构领导人拉乔利纳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今年11月26日举行总统选举,他同时宣称自己将不参加总统竞选。 5月12日——第63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拉开帷幕。 5月14日——新疆的互联网恢复开通。 5月14日——泰国军队与支持前总理他信的“红衫军”在首都曼谷多个地点发生冲突,造成16人死亡,157人受伤。 5月14日——匈牙利新一届国会举行成立会议,施密特·帕尔当选国会主席。 5月17日——阿富汗帕米尔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阿北部帕尔万省戈尔班德地区坠毁,机上43名乘员全部遇难。 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5月22日——印度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客机在印度西南部卡纳塔克邦的门格洛尔机场降落时突然坠毁,造成158人遇难,8人生还。 5月23日——埃塞俄比亚举行议会选举。 5月24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举行议会选举,反对党联合民族大会党在选举中获得多数议席,宣告选举胜利,其领导人卡姆拉·珀塞德-比塞萨尔成为特多历史上首位女性总理。 5月24日至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 5月28日——捷克举行议会选举。 5月28日——印度一客运列车在印度东部西孟加拉邦遭到反政府武装袭击后出轨,并同对面驶来的货车相撞,造成至少148人死亡、200多人受伤。 5月29日——匈牙利国会选举青民盟主席欧尔班·维克托为匈牙利新总理,欧尔班随后宣誓就职。 5月30日——哥伦比亚举行总统选举。 5月31日——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宣布辞职。
六月
6月1日——埃及举行协商会议(议会上院)中期选举。 6月2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宣布辞职。 6月3日——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发生一起重大火灾,造成至少117人死亡、40多人受伤。 6月4日——日本执政的民主党新代表(党首)菅直人在国会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新一任首相。 6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提名国防部副部长詹姆斯·克拉珀为新任国家情报总监。 6月6日——匈牙利最大反对党社会党召开代表大会,推举匈牙利驻泰国大使鲍洛格·安德拉什为总统候选人。 6月7日——朝鲜第12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三次会议在平壤举行,会议决定免除金英日的内阁总理职务,并选举崔永林为内阁总理。 6月9日——荷兰举行议会二院(下院)选举。 6月9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第1929号决议,决定对伊朗实行自2006年以来的第四轮制裁。 6月9日——菲律宾国会参众两院召开联席会议,宣布自由党候选人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以高票当选菲律宾第15任总统。 6月11日——2010南非世界杯开2010南非世界杯会徽幕。本届世界杯在南非的十个城市举行,是首次在非洲举行的世界杯。 6月12日——斯洛伐克举行国民议会选举。 6月12日——伊拉克政党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库爱盟)宣布,伊总统贾拉勒·塔拉巴尼再次以绝对优势蝉联该党主席。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10月6日中美会晤主要内容 10月6日中美高层第三次会晤在哪里举行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10月6日中美会晤主要内容 10月6日中美高层第三次会晤在哪里举行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