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表面有颗粒凸起 紫砂壶表面有黑色颗粒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表面有颗粒凸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表面有黑色颗粒和紫砂壶表面有颗粒凸起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壶表面有颗粒凸起 紫砂壶表面有黑色颗粒1

许多壶友经常讨论如何判断紫砂壶的真假,其中有一条:
紫砂有其独特的颗粒感,如果壶表面摸上去是粗糙的,就是真的紫砂壶,如果是光滑细腻的就是假的。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今天我们来聊一下。
紫砂的砂
紫砂是一种矿料,本身含有石英等介质颗粒,不同于瓷器,砂是其烧成后的体现,也是紫砂的特点。
▲紫砂原矿石
这么一说好像上面的说法确实是对的,然而,还是要具体分析。
在紫砂矿风化后,研磨成颗粒的时候,会使用筛网,而泥料的目数就是根据筛网的目数来的。
▲矿料筛网
目为直径单位,指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有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120目等等。
目数其实就是指的泥料的粗细,目数越小泥料越粗,目数越大泥料越细。
一般来说,60目以下的算是粗的,壶身的凹凸感、颗粒感就比较明显,透气性也较好。
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壶身表面就会比较光滑,如120目这种泥料,就少了那种颗粒感。
另外朱泥的泥质也是比较细腻的。
▲目数示例
光滑表面
那些所谓假紫砂,大多是灌浆壶、添加水玻璃的手拉壶等等,这些工艺的泥料要求都是很细的,一般多为200多目。
所以这样的壶出来,表面都是比较光滑的。
▲手拉胚
这么一说好像开头的说法确实是对的,然而,还是要具体分析。
为了掩盖这一点,有的人会在表面进行喷浆,即将调砂的泥浆喷于壶表面,这样再进行烧制,壶表面就也会有颗粒感。
但是这种颗粒感不同目数粗的那种,前者都是浮于壶表,而后者是融于壶身的。
▲60目子冶石瓢
综上所述
壶表面摸上去是粗糙和细腻,只能作为判断的一个参考而不能作为一个依据。
看一把壶需要从多方面,仅凭一点是不可靠的,否则就是钻了牛角尖了!
紫砂玩壶高手总结的这几条经验
高手们都有一套自己的经验!
专业玩壶人说起壶,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今天我们总结了玩壶高手的16点鉴壶秘术,希望助于提升各位壶友的鉴赏能力。
01、鉴赏紫砂壶的流部是有一定技巧的。流部从身桶蓄出的效果,要像从身桶内拔出来的感觉一样,而且线条保持柔和流畅,一气呵成。
02、鉴赏光素圆器时,首先要看的是线条和气度。如果线条把握好了,气度自然就出来了。
一件紫砂器可以做到通体运转无死角,而且每条弧线都表现的很柔美,才会被视为上品。
03、一捺底作为上底的一种工序,虽然对于符合底来说变形率要高一些。但是漂亮的一捺底,线条柔和,光净整洁且均匀对称,制作一气呵成,看起来无毛糙感。
04、一件上好的筋纹器,它的阴线两边,特别是壶身肉鼓出来的部分,一定会明显地体现张力、活性、饱满之感,给人的感觉有骨有肉,看起来像要涨出来一般。
05、无论什么器型,倒角都是不可缺少的工序,倒出来的效果看起来像过渡平顺的圆弧线,给人一种珠圆玉润之感。清代的很多朱泥小品的倒角,都做的非常漂亮。
06、一个漂亮的壶盖,子口一定是做的又直又挺,富有粗细变化。仅是从盖片到子口转折出的几个折角面,都会富有层次感,转折有度,整个线条绷的直且有力度。
08、花货的表现形式也是两种,分别是“采大形”和写实类精细工。前者以气度、线条比例取胜,后者以精细、复杂、美感取胜。两者在不同领域各有不同的代表。
09、书法的最高境界是写意和工笔。应用在紫砂壶上同样有效,绞泥的最高境界分两种,一种是给人联想空间的抽象图,另外一种,就是绞出写实的图。
10、紫砂壶的盖子就像人体的头部,头部要占足够的比例,但不能夸张,不能抢了壶身部分的视觉比例。而壶颈一定要比盖子宽度窄,这也是人体比例的特征之一。
壶肩代表人的肩膀,这个部分足够“挺”而且充满张力,就能让人感觉到精神气足。壶肩的饱满程度,是直接影响整把壶的精神的关键,也是考验作者基本功的主要条件之一。
壶腹是表现身桶线条美的重要部分。壶腹的线条,胖一分应显稳重,瘦一分当显挺拔。壶腹的线条,是壶器整体重心掌握的关键点。
11、一些作品,盖上盖子我们觉得好看,但把盖子摘掉了之后,就会觉得比例不对了,尤其是壶嘴和壶把所占的比重问题。
但有些壶,即使摘掉了盖子,一样能让人感觉左右均衡,整体美观,这就是放眼全局也能纵观局部。
从玩壶小白到玩壶高手,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方能练就一身专业眼光。
紫砂壶四兄弟(继长款紫砂壶)
莲子、仿鼓、掇球、掇只,这四款壶型,很神似,大家也比较容易混淆,分不清它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这四款壶型: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四款壶型:
【莲子】
【仿鼓】
【掇球】
【掇只】
这四款壶型,如上图,一般仿鼓壶在这四款壶型里是最矮的,壶把可有倒耳把(也就是壶把的末端有个小耳垂);
莲子壶,壶身比仿鼓略高,壶把也是有垂耳;
掇球壶,壶身比较高,是这四款壶型中最高的一款,壶把没有耳垂;
这三款:仿鼓、莲子、掇球,壶底都是上的假底,正视过去,是看不见“脚”的,壶身弧度直接包到底;
而最后一款掇只壶,我们很容易看见它的底部,是有条“线”的,也就是“脚”,这还是比较容易分辨的,同时壶把没有耳垂。
莲子
“莲子”壶形,一圆叠一圆,从小到大,一而再再而三,表现中国传统寓意中的“连生贵子”,老祖宗的习俗,喜欢用谐音来讨个吉利。
莲子壶的基本特点就是:整体饱满,肩颈舒展,张弛有度,口盖略大,弧形盖顶与饱满的身形呼应,融为一体。流、把线条过渡如行云流水,整体视觉匀称。壶把根部带“尾巴”,即壶把底端带垂耳,使用时可用无名指相抵,以免烫手。
这个把扣的设计,也为日后区分莲子和掇球了重要的辨识作用。但莲子壶的整体外观轮廓是不需要局限在纯圆的概念里的,可略高或略矮。
仿鼓
掇球
“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掇球壶也是邵大亨创制的。依靠部件和整体的轮廓表现多圆组合,似用圆规画出。壶身、壶钮为球体,壶盖、壶流、壶把为半球体,壶盖承上启下。整体造型为简明的静态,却有着鲜明的动势,有着强劲的力度。饱满敦实,浑朴醇厚,洗练含蓄。
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掇只
而掇只壶,是莲子演变出来的拉高版本,究竟是先有掇只、还是掇球,实在是无从考究。掇只壶的演变是多种多样的,要表达的意思也大有不同,绝大多数掇只壶是以表现挺拔耸立为主要概念的,不局限在大圆的框框里,发挥可自然一些。掇只壶很少见有带把扣的。
来源:紫砂壶百科全书,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表面有颗粒凸起和紫砂壶表面有黑色颗粒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