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西泠印社2023春拍结果 西泠印社2023年秋拍

时间:2023-08-05 05:23:04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西泠印社2023春拍结果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西泠印社2023年秋拍和西泠印社2023春拍结果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西泠印社2023春拍结果 西泠印社2023年秋拍1

西泠印社2023春拍结果 西泠印社2023年秋拍

紫砂壶百科全书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西泠印社  2023  秋拍 (落槌)

中国历代紫砂器物暨茶文化专场

预展信息

时间:2023年12月12日-14日

地点: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2号)、杭州黄龙饭店(杭州市曙光路120号)

拍卖信息

拍品总数:151 件

拍卖时间:2023年12月15日下午16:20

拍卖地点:浙江世贸君澜大饭店B厅(杭州市曙光路122号)

1759 清乾隆 龚心钊藏“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题“御制”二字描金描银紫泥虚扁壶

落槌价:RMB 5,600,000元

1670 清末民国 胡耀庭制段泥砖方及顾德根制潜陶刻段泥提梁壶各一件

落槌价:RMB 28,000元

1671 当代 李寒勇制朱泥圆壶

落槌价:RMB 15,000元

1672 清中期 杨葆年、凌萬興制朱石楳刻锡包砂胎方壶一对

落槌价:RMB 30,000元

1673 清中期及民国 “潮州点铜”款茶托一套、锡罐一对、茶则一只

落槌价:RMB 3,000元

1675 当代 吴界明制红泥笑樱壶

落槌价:RMB 20,000元

1676 当代 周呈飞制紫泥仿古壶

落槌价:RMB 40,000元

1679 当代 汤渝制朱泥摹古龙蛋壶

落槌价:RMB 9,000元

1680 当代 殷任飞制紫泥摹古龙文方壶

落槌价:RMB 12,000元

1683 当代 吴东瑾紫泥西施壶

落槌价:RMB 12,000元

1684 当代 施小马制紫泥调砂四方扁腹壶

落槌价:RMB 68,000元

1685 当代 丁万里书并刻、周玉奇制紫泥鸣远束带壶及丁万里刻麒麟钮腰圆章

落槌价:RMB 35,000元

1688 清道光 杨彭年制紫泥秦权壶

落槌价:RMB 180,000元

1689 当代 汉棠款紫泥椭圆玹缐花盆

估价:RMB 5,000-8,000

1690 当代 吴界明制求正对壶

落槌价:RMB 130,000元

1695 清乾隆 紫泥四方抽角墨彩花盆

落槌价:RMB 190,000元

1696 当代 施小马制紫泥铺砂四方牛盖壶

落槌价:RMB 20,000元

1697 当代 陈国良写并刻、袁小强制紫泥無垢壶

落槌价:RMB 120,000元

1700 清末民国 岩如制阳羡名壶款紫泥汉扁壶

落槌价:RMB 12,000元

1701 清晚期 贡局款朱泥水平壶

落槌价:RMB 18,000元

1704 清中期 申锡制段泥小南瓜壶

估价:RMB 160,000-200,000

1705 清中期 紫砂胎蓝地粉彩花卉纹盖碗

落槌价:RMB 18,000元

1706 清 紫泥上彩描金“囍”字贯耳瓶

落槌价:RMB 70,000元

1707 清中期 孟臣款朱泥上彩扁灯壶

落槌价:RMB 22,000元

1708 清中期 邵友蘭制朱泥仿古壶

落槌价:RMB 90,000元

1709 清乾隆 五彩堆泥绘双面插屏

落槌价:RMB 750,000元

1710 当代 王菂刻丁希制紫泥石瓢壶及書畫、拓片一组

落槌价:RMB 18,000元

1711 当代 唐雲绘沈觉初刻唐雲自用紫泥笠帽圆壶

落槌价:RMB 28,000元

1712 清 彭年刻款鼎亨裕记款紫泥合欢壶

落槌价:RMB 15,000元

1713 清晚期 王胜长制紫泥一粒珠提梁壶

落槌价:RMB 45,000元

1718 清中期 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阿曼陀室款紫泥扁合欢壶

1721 清晚期 畊山款宝珠利记朱泥调砂圆壶

落槌价:RMB 28,000元

1722 清中期 用霖制孟臣款段泥杨桃壶

落槌价:RMB 45,000元

1723 清早期 紫泥虚扁壶

落槌价:RMB 110,000元

1724 清末民国 张鸿坤制岩如刻紫泥印包壶

估价:RMB 15,000-25,000

1725 清 朱泥思亭壶

落槌价:RMB 25,000元

1726 清末民国 莫悟奇定制裴石民制悟奇所作款紫泥蒲包口花盆

落槌价:RMB 10,000元

1727 清 逸公款朱泥壶一组两件

落槌价:RMB 25,000元

1728 清中期 月泉款紫泥大竹节壶

落槌价:RMB 85,000元

1733 民国 吴纯耿制紫泥六方壶

落槌价:RMB 25,000元

1734 当代 王寅春制紫泥仿古壶

落槌价:RMB 110,000元

1735 明末清初 紫砂胎宜钧釉长颈膽瓶

落槌价:RMB 75,000元

1736 明末清初 紫砂胎宜钧釉琮式瓶

落槌价:RMB 20,000元

1737 清晚期 陈柏亭制并刻紫泥高汉君壶

落槌价:RMB 6,000元

1738 清早期 紫泥扇形壶

落槌价:RMB 50,000元

1739 清及民国 谿山款锡壶及沈存周制锡罐一组两件

落槌价:RMB 35,000元

1741 清 孟臣款紫泥杨桃壶

落槌价:RMB 20,000元

1742 清 逸公款朱泥笠帽壶

落槌价:RMB 45,000元

1743 清晚期 玉成窯王东石制沈墨仙刻提梁壶

1744 清早期 松鼠百果白泥葫芦瓶

落槌价:RMB 14,000元

1745 清早期 宜钧釉砂胎木瓜瓶

落槌价:RMB 110,000元

1746 清 孟臣款朱泥梨式小壶

落槌价:RMB 22,000元

1747 清 君德 仿古款朱泥梨式壶

落槌价:RMB 50,000元

1748 清康熙 鸣远款朱泥六方壶

落槌价:RMB 300,000元

1749 清末民国 岩如刻紫泥狮球壶

落槌价:RMB 8,000元

1750 民国 吴云根制紫泥如意壶

落槌价:RMB 75,000元

1755 清中期 紫泥彩绘笔筒

落槌价:RMB 10,000元

1756 清中期 汉珍款紫泥螭钮壶

落槌价:RMB 110,000元

1757 清晚期 “大明宣德”款朱泥扁灯壶

落槌价:RMB 7,000元

1758 清道光 玉山款段泥四方壶

落槌价:RMB 65,000元

1760 当代 李艳制朱泥摹古蒼圜式壶

落槌价:RMB 15,000元

1761 当代 许又峰制朱泥摹古砺成古莲子壶

落槌价:RMB 32,000元

1762 清晚期 黄玉麟制愙齊款紫泥铺桂花砂升方壶

估价:RMB 1,000,000-1,500,000

1763 清早期 朱泥贴花夔龙捧寿壶

估价:RMB 28,000-40,000

1764 清晚期 玉成窑王东石制允明刻款龅瓜壶

落槌价:RMB 130,000元

1767 清中期 杨葆年制輞川居士刻人物诗文锡包砂胎升方壶

落槌价:RMB 10,000元

1769 清晚期 黄玉麟制吴昌硕刻紫泥仿古壶

落槌价:RMB 290,000元

1770 清中期 紫砂胎蓝地粉彩鼻烟壶

落槌价:RMB 8,000元

1771 清 鸣远款朱泥平盖壶

落槌价:RMB 22,000元

1772 当代 江建翔制紫泥海圆壶

落槌价:RMB 30,000元

1773 当代 吴东元制段泥兽王壶

落槌价:RMB 75,000元

1774 民国 半匋制紫泥松椿壶

落槌价:RMB 12,000元

1775 当代 江健翔制段泥牛盖莲子壶

落槌价:RMB 38,000元

1776 清 逸公款朱泥壶

落槌价:RMB 48,000元

1777 当代 裴石民制紫泥微型花盆四件

估价:RMB 55,000-80,000

1778 清早期 宜钧釉福禄万代葫芦形水盆

落槌价:RMB 160,000元

1779 清中期 紫砂砚台

落槌价:RMB 28,000元

1780 清早期 陈其渊制朱泥贴花赏盘

1781 清晚期 逸公贡局款段泥圆壶

落槌价:RMB 15,000元

1782 清早期 周发祥制朱泥圆壶

落槌价:RMB 200,000元

1785 民国 岩如制金鼎商标款紫泥石瓢壶

落槌价:RMB 10,000元

1786 民国 冰心道人款段泥三足周盘胡

落槌价:RMB 9,000元

1787 当代 鲁大东刻、鲍行华制段泥石瓢壶及鲁大东刻印章、印屏及书法一组四件

落槌价:RMB 45,000元

1788 当代 汪寅仙制陈雄立書畫红泥红玉壶

估价:RMB 680,000-800,000

1790 当代 唐雲题跋唐雲绘沈觉初刻紫砂壶拓片

落槌价:RMB 8,000元

1791 清早期 周发祥制款紫泥笠帽壶

落槌价:RMB 60,000元

1792 清早期 孟臣款白泥莲子壶

落槌价:RMB 90,000元

1793 清晚期 黄玉麟制紫泥鱼化龙壶

落槌价:RMB 150,000元

1794 清末民国 程(陈)寿珍制冰心道人款紫泥掇球壶一组三件

落槌价:RMB 75,000元

1795 当代 高旭峰制紫泥颖珠壶

落槌价:RMB 30,000元

1796 清 宜钧釉紫砂胎乌龜形摆件

估价:RMB 5,000-8,000

1801 当代 何道洪制石如生刻紫泥高竹鼓壶

估价:RMB 45,000-60,000

1802 清末民国 吴芝莱制莲生刻紫泥东坡提梁壶

落槌价:RMB 48,000元

1803 清 聖思氏款金彩祥云寿字纹紫砂天鸡尊

落槌价:RMB 700,000元

1804 明末清初 紫泥铺砂折肩茶叶罐

估价:RMB 18,000-25,000

1805 清中期 满彩紫砂碗

落槌价:RMB 25,000元

1806 民国 王寅春制朱泥水平壶

落槌价:RMB 95,000元

1807 清晚期 端方款朱泥调砂平盖桑扁壶

估价:RMB 160,000-200,000

1810 清道光 紫泥内施白釉梅花洗

估价:RMB 5,000-10,000

1811 清道光 申锡款段泥掛釉佛手形壁瓶一对

估价:RMB 18,000-25,000

1812 清 邵云琴制杏川刻锡包砂胎圆壶

估价:RMB 20,000-30,000

1813 清晚期 玉成窑伯年款紫泥粉浆帽筒

估价:RMB 15,000-25,000

1814 清 澹然齊款紫泥铺砂壶

落槌价:RMB 12,000元

1815 清中期 世德堂款平盖朱泥桑扁壶

落槌价:RMB 38,000元

1816 民国 毛顺兴出品自怡轩款任淦庭刻紫泥竹鼓壶

落槌价:RMB 22,000元

1817 当代 程十发書畫范丽萍制紫泥圆壶

落槌价:RMB 20,000元

1818 清 朱泥秋水壶

落槌价:RMB 85,000元

1820 民国 任淦庭刻陈宝生制粉浆紫砂盘

落槌价:RMB 5,000

古道茶城(古道茶城许晓强)

许多壶友买了一把紫砂壶之后,发现壶内有一些白色的沙粒,说看起来很像白糖,壶底还有许多一丝一丝的线条,壶友一看到这些就以为是化工壶或是残次品。我们来说说紫砂壶中常见的3个悬疑。

一:壶内为何有一丝一丝的线条?

经常能在紫砂壶内的底部,见到一种由中心向四周呈发散状,如太阳光芒线的泥痕,称之为“太阳线”。

▲ “太阳线”

"推墙刮底"是从大彬时代延续至今的。刮底的目的,是为了刮掉壶底的接片残留的脂泥痕迹和接片的不平整,也有一些是为了装饰,或刮掉内壶壁上不均匀的收缩纹,但刮底往往是不可能刮的很干净,更不能刮的太深,否则用力过度会将身筒顶的变形。所以刮底一般只要能够达到效果就好。

▲ 推墙刮底

二:壶内为何有白色的粉末?

紫砂壶是在过千度的高温下进行烧制,紫砂壶在烧制时壶盖和壶不是分开来烧,而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烧制,因为如果壶盖与壶身分开烧,壶盖很能够烧制变形和坏损,而且也容易与壶口不合缝。

为避免在高温状况下壶盖的盖沿与壶口内沿因为“(站 长推荐:竹叶青茶,学习茶知识请访问,wWw.lhECha.com)热胀”出现板结而导致壶盖无法正常打开,制壶的人在紫砂壶进窑前都会在壶盖沿刷上一层石英砂。所以紫砂壶烧制完成紫砂壶冷却后,这些砂就会掉落到壶内。

▲ 烧之前的紫砂壶

如果您直接去窑上拿紫砂壶,你会发现连壶盖周围全都是这种白色砂砾。一把新的紫砂壶,出窑后通常不会过水清洗,简单的将外面擦拭干净,整把壶都保持着“原汁原味”,那一定能够在紫砂壶壶里看到一些白色砂砾。

而这样的壶,往往更值得下手,因为这恰恰证明了这把壶没有经过任何后期的人为修饰,不存在上色、抛光等问题,未经过泡养,有没有伤痕、泥料如何,都是一目了然。

这些石英砂是绝对无毒无害的,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自来水和纯净水,在其沉净过程中很多都有一道甚至多道石英砂层,让不干净的水从这些石英砂层中穿过以过滤杂质。所以大家不必担心这些石英砂的问题,只要在使用前用清水清洗干净壶内的石英砂就行了。

▲ 烧好后的紫砂壶

紫砂壶口的痕迹是瑕疵吗?

有壶友可能会发现紫砂壶的壶口位置、壶盖子口有圈或多或少的像砂纸磨过的痕迹一样,壶身很光滑,但是在到接近壶口的位置有圈或多或少的划痕,对光看的时候很明显,摸起来点毛,这被认为是瑕疵或者残次品,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现代紫砂壶增加了一道工序,叫做整口。

▲ 壶盖划痕

紫砂在烧制时是收缩的,即使是用同一种泥料做的壶,盖子与壶口的收缩也会不同。收缩程度=收缩率X收缩基数,虽然收缩系数相同,但收缩基数,也即收缩体的长度与厚度却不同,所以做生坯时,就要根据比例制作盖子和盖口。

掌握收缩率,必须对泥料进行研究,但实际上只能根据经验修正。而每一种泥料收缩率都有所不同,即使是技艺高超的壶艺人,遇到一种新的泥料,收缩比率又不一样。所以:制作紫砂壶盖一定要稍微大于壶口,如果生坯时盖子大小正好,或者还小,那就没救了,烧成后口盖会更宽。

▲ 壶盖整口

当然,即使经过整口,对做壶技艺也有要求:

① 盖子不能太大,不然整口时需要磨掉的部分太多,太费力,没有人愿意给你整口(整口,一般都是外送给专门整口的师傅做)。

② 壶盖一定要稍微大于壶口,如果生坯时盖子大小正好,或者还小,那就没救了,烧成后口盖会更宽。

一次烧成

“一次烧成”,是指在干燥坯体的壶口上,敷一层石英砂粉后再加置壶盖,进窑一次烧制为成品。一次烧成的成品,口和盖一般难以做到完全“吻合(壶盖在壶口里紧密而不哐当)”和“通转(壶盖在壶口里可以旋转不滞)”。用金刚砂打磨壶口与壶盖的结合处称作“整口”。整口后,壶盖可通转了,但口盖结合处的表面则被破坏,茶垢淤积就会形成“黑道”。

▲ 在壶口涂抹石英砂

二次烧成

“二次烧成”,是指在一次烧制出窑后,整口、除去火疵,再用制壶的泥擦抹在打磨产生的“破皮”处,然后再次进窑烧制。因破皮经擦抹会形成新的结晶,烧成后这些瑕疵将看不见,而壶也趋于完美。

整口就是物理打磨,和磨刀的原理一样。首先,把绿色的金刚砂和水后抹在正口钢圈上。然后把壶和盖子用力按住使劲磨。长篇大论解释了这么多,所以壶友们不要再纠结这个问题了,并不是瑕疵。

心舟石瓢(心舟石瓢和景舟石瓢)

石瓢起先称为“石铫”,后因“弱水三千,仅饮一瓢”,改为“石瓢”。

降坡泥 心舟石瓢

石瓢以景舟、子冶最为知名。但我们今天要说的并不是其中之一,而是同样以创制者名字命名,却是总让人忽略的心舟石瓢。

心舟石瓢

 

黑泥 心舟石瓢

晚清时期,紫砂艺术到达了一个非常成熟的阶段,大量的文人和制壶名家相结合,文人的参与使得紫砂作品极具艺术气息。

玉成窑,被称为文人紫砂的巅峰,晚清时期的宁波籍书法大家、诗人,在沪甬两地的名门资助下,在今宁波慈城创办了玉成窑。

 

降坡泥 心舟石瓢

何心舟就是玉成窑的一位陶艺名家,字石林,别号“石林何氏”,清中晚期制壶大家,工书法篆刻,善制紫砂壶器,造工精炼、简巧。

 

黑泥 心舟石瓢

其取材自然形式,号为“陈鸣远后巧手之最”。其作品文化气息极浓,且数量珍罕,从古至今皆被誉为珍品。

 

何心舟制石瓢壶

底款:曼陀华馆

铭文:仿秦鸿台瓦。心舟摹刻。钤印:心舟

心舟石瓢是他创制的的经典壶形,与先前的曼生石瓢和子冶石瓢不同,心舟石瓢却是从设计、制作到书画篆刻一气呵成。

心舟石瓢,造型无锐利之处,却丝毫不显臃肿,弧线流畅自然,整器沉稳大方。

 

何心舟制石瓢壶

小韵说壶

心舟石瓢是石瓢器形中极为经典的一款,但想要做得有神韵却非易事,如果你是喜爱石瓢的壶友,拥有一把心舟石瓢也是极好的。

以上内容是关于西泠印社2018春拍结果和西泠印社2019年秋拍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西泠印社2023春拍结果 西泠印社2023年秋拍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38097.html

上一篇:子冶和景舟 子冶和景舟石瓢区别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