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掇球 紫砂壶 掇球紫砂壶的由来

时间:2023-08-05 20:40:17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掇球 紫砂壶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掇球紫砂壶的由来和掇球 紫砂壶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掇球 紫砂壶 掇球紫砂壶的由来1

掇球 紫砂壶 掇球紫砂壶的由来

掇球成为每个艺人必做的壶型之一,它的气势非其他类似壶型可比拟,现在的一些名家也有掇球精品出现。

掇球壶

紫砂历来以外型丰盛,古拙宽厚见长。壶的艺术演变已久,别具特色,由泥料到款式再到镌刻,历经一程又一程。

掇球壶,壶中最具特色的一款经典紫砂壶形之一。壶身是一个大球,壶流一弯半,其口小根大,壶盖是半个球,而壶嘴及壶则是截取球上的一个壶。从整体造型看似乎并不像球,但细细曲解无不取之于球。

紫砂壶的魅力在于千变万化,样式繁多,在同一类型的壶型下不同的名家做出的样子也不尽相同,各具特色风格。

一款紫砂壶外型能不能吸引人,除本身的造型外做工外,另一重要因素是比例,众多紫砂壶型中,能将比例诠释得最完美的是掇球壶。

历史上制作掇球最著名的三位艺人

由雍正年间出现的莲子大壶转变而来,沿着 邵大亨、邵友廷、程寿珍 一线进行了三度创新,三人的掇球各具特色,代表了三个不同时期的三种不同风格。

1

  大亨掇球  

掇球,始于邵大亨。由莲子大壶转变成其球壶型,而掇,也是有坠落之意,意寓为落起来的球。

大亨生性高傲,不畏权贵,一壶千金难求,却为了救贫穷丫鬟,一掷多壶,他的壶雍容大气,气韵生动,壶也如他的人一样,明月清风,昂扬挺拔。

2

  友廷掇球  

友廷掇球

友廷掇球,是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上袁村制壶高手邵友廷所作。沿袭了“大亨掇球”的身雄气沉。“友廷掇球”又进行了大胆的再创作。

壶身与壶盖的连接拉高成壶颈,壶嘴微曲略直,冲力之势更为突出,壶钮球形更圆,壶形也更贴近“掇球”之名。

从审美角度欣赏,应该说:“友廷掇球”是“大亨掇球”的再创造和再发展,在“大亨掇球”与“寿珍掇球”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

3

寿珍掇球

寿珍掇球,是清末至民国年间著名紫砂艺人程寿珍所作,他在“大亨”和“友廷”的基础上更大胆地三度创新。

壶身更圆更丰满,壶口再放宽,壶颈再度拉高,壶盖更具夸张。变得更加高耸、挺拔,更有“掇球”的意味。 

在视觉上形成了一个“耳朵”形曲线的优美空间,各部比例协调,多一分则累赘,少一分则缺憾。

寿珍掇球

寿珍掇球,圆润饱满,骨肉亭匀,器宇不凡,宛若一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正所谓“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掇球壶容纳刻绘,不一样的美!

紫砂镌刻,与古印陶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古印陶的延续,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一把没有刻款的壶,使人感到不完整,价值平平,一把刻款不好的壶也使人感到艺术内涵不够。

掇球(可定制)

文以壶传,壶因文贵,刻画图文与壶搭配调和,既不夺其美,反愈增其色。

每一把紫砂壶都应该烙下茶人自身的印记,每一把传世好壶,都应该有一个故事,一段属于自己的情缘。

寓草木有情,情情景景,刻之于壶,脉脉传情,耐人寻味。

 全手工陶刻

人与壶的一见如故,是可遇不可求。你有没有想过,将心仪的文字刻于钟爱的紫砂壶之上成为永恒,品味着这独一无二的风采,一起沉淀这岁月的美好。

友情提示,配图为作品实景实拍,禁止盗用。

紫砂壶不能养的暗淡无光

“玉不琢不成器,壶不养不出神”再好的紫砂壶,倘若束之高阁,也不过是石头一件、泥塑一件。好壶虽不是养出来的,但壶确实会越养越好。

可有时候,壶买回去后没有越养越润,反倒暗淡无光。这到底是壶错了还是人错了?

1、不要为养壶而喝茶,得了胃病不值当的,顺其自然,慢慢来,这事不急。

2、茶壶是用来喝茶的,壶是为茶服务的,要根据茶来选壶,利茶的壶才是好壶,从实用意义上讲,一把用了多年养的很棒的半手工壶用来泡茶要比一把一万块的新壶强很多。

3、壶形对茶的冲泡也有影响。

如冲泡红茶,选用器型可大可小。壶身高,红茶需要高温焖,选用这样器型的壶是为了使茶香更甜醇、滋味更醇厚。泡乌龙茶,选用的器宜小。器小香气不涣散,香聚而香味佳。

4、喝茶养壶都是修身养性的雅事,心境平和才好,别一喝茶就抱着茶壶死命擦,拿个小刷子不停刷,茶水猛往壶上淋,口里还不停念着:人勤壶不懒,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实在有伤大雅。

6、泥料不好的壶不等于一定就是加了化料了,有的壶可能是料里的砂不纯,里面有铁、碳酸钙,或者甲泥太多,或者陈腐时间不够或者烧制温度不够等等。需要在开壶的时候反复的煮、泡,让壶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把杂质、泥吐出来。

一帆风顺壶

7、把茶都喝到肚子里,喝完了把壶内外认真的清净,擦干水迹,敞开壶盖,倒置阴干。

8、如果不是为了收藏,只是为了实用喝茶,全手工和半手工区别不大,半手工的性价比更高。全手工大师拍泥片一般是十来下,烧成后泥的双透性好,半手工的泥片靠模具挡胚成型,应该紧一些,从理论上讲可能透气性要差一点,不过这点差别,目前还没听谁说过能感觉出来。

9、普洱养壶会很油,比较快。

10、铁观音养壶很亮,也很快。

11、绿茶养壶很好的说,但是时间长点。

12、用养壶托不如垫个毛巾。

13、一把壶只泡一种茶是有道理的,不会变味。

14、经常喝茶的人要多准备几把壶轮着用,好让壶能歇歇干透了,一般一把壶连用三天就要停三天,这样壶才不会不受茶。

圣桃壶

15、淋茶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可以防止壶盖和壶身的色差,掩盖一些跳砂和明针的小缺点。

16、泥好的壶养起来见效快,泥差的见效慢,选一把好泥料的壶养起来事倍功半。

17、每次喝完茶最好不要在壶里留茶汤,用热水洗净,就像我们吃完饭会刷碗一样。

18、明针不好的壶很难养出来。

19、养花货准备一把小刷子还是必要的,如果外养最好用热水,不要淋茶汤。

20、养壶准备两条毛巾是有必要的,湿的用来清洁,干的用来抛光。最好用纹理细一点的,软一些的,吸水好,容易干的,必竟不是当砂纸用。

21、壶还是用小一点的比较好,毕竟喝茶不光是为了解渴,太大了喝不过来,你喝的总是冷茶,伤胃。养起来也费事。

22、你手里的壶千万不要超过二十把,非常累人的说。

23、水质的不同对养壶有影响,现在一般所用的桶装或瓶装矿泉水里面的矿物质很多,用来泡茶要随时清洁壶表面留下的水迹,时间长了不清洁会留下水垢痕迹,很难去掉。

24、不要用有油的手去抓壶,更不要把壶放在有油烟的地方,不用的时候要放在干燥,不落灰尘的地方。

25、最后一条,切记:把壶放在离小孩尽量远的地方,不然你会后悔的。

专注高山古树 只做纯料普洱

蔚林岱然茶业 原始森林的味道

束竹壶PK束柴壶,你更喜欢哪种?

 

这两种巅峰花器间的PK,你更欣赏哪种呢?

 

束竹壶

束竹壶即以竹入壶,整体就是收束的一捆竹,在清代创制此器形后,多有名家演变,其中最为代表的为「五竹壶」、「十六竹壶」和「八卦龙头一捆竹」。

 

-五竹壶-

此为当代紫砂大家何道洪先生所作,壶体似一段大竹,四周分立小竹为转折,既独立又融合,壶钮形似主体的缩影,细微之处延伸出一小段竹枝,以三两竹叶相称,形制精巧逼真,更添灵动之气。

壶嘴曲势向上伸展,壶把则取直势,曲直相济,对立统一,整体观之,通体自然若天成,俊秀挺拔。

 

-十六竹-

壶呈椭圆形,朱泥细腻而油润,以十六根竹竿并拢为筒身,束腰,竹形三弯流上翘,夹竹相绕做柄,嵌盖上一曲竹枝钮。

制作看似随意而法度严谨,技艺高超,为清早期竹节壶精品。

 

-八卦一捆竹-

此壶壶身为六十四根竹子围筑,口部壶周用细篾丝贯穿,产生编竹之感,又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

束竹的制作难度,一则在于对器形整体布局的把握,二则就是要制作细致入微,方表现出竹的韵味。

 

束柴壶

束柴壶形制上是收束的一捆柴枝,其中有松、竹、梅,因此也多被称之为束柴三友壶。

 

-陈国良款-

以松、竹、梅三树段束于一体,松树的松鳞、松针,劲竹的竹节、竹叶配以几朵精致的梅花,繁而不杂、不乱。

壶身一段松干镂雕较大的蛀孔,上下两只小松鼠嬉游互逐,为壶体增添了一份动态之美。

 

-汪寅仙款-

此壶为当代紫砂花器大家,汪寅仙老师所作,局部更注重凸显纹理,非常细致生动,整器生气盎然,见之欣喜。

 

-蒋蓉款-

当年蒋蓉制出此式之后,便意味着在花器一途中登堂入室了,壶身由束起的松、竹、梅干所组成,各部细节刻划仔细,自然夹置,于繁复中见规整条理。

用色大胆,气韵生动,可见大家之风。

 

欣赏了束竹壶与束柴壶之后,我们不难看出,束柴壶在细节的雕琢上更为精致,要表现出不同材质、形状,而束竹壶则在线条、规整度上更为用心。

以上内容是关于掇球 紫砂壶和掇球紫砂壶的由来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掇球 紫砂壶 掇球紫砂壶的由来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38598.html

上一篇:吴数名字怎样 武术明星有哪些人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