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老紫砂壶价值 老紫砂壶值钱吗

时间:2023-08-06 09:57:16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老紫砂壶价值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老紫砂壶值钱吗和老紫砂壶价值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老紫砂壶价值 老紫砂壶值钱吗1

老紫砂壶价值 老紫砂壶值钱吗

在大部分人的概念里,古董肯定是值钱的,同时也具有升值潜力。由此,很多人认为,在紫砂壶的收藏中,一定也是如此。

图文|砂海墨韵

目前为止,发现迄今最早的、年代可考的紫砂壶是1965年在南京出土的“吴经提梁”。明清时的紫砂壶相对近现代壶来说绝对是“古董”。

明 吴经提梁

那是不是只要是明清老壶就一定值钱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有满足了一些必要条件的明清老壶才是值钱的“古董”。

下面小韵为大家一一分析什么样的明清老壶才值钱(必要条件)

01

真正的明清老壶

要考虑明清老壶是否值钱,首先要确定其是真正的老壶,而不是现代仿老壶。

做旧仿老壶

现在有人专门收旧壶、老壶,以致市场上出现不少假冒的旧壶。

有的人为了达到营利目的,甚至采用了给新壶涂擦鞋油来达到他们造假的目的。

02

工艺优良的明清老壶

考虑一把紫砂壶的价值,历史年代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其成型技艺,做工、艺术造型等。

每个时代的匠人都有水平高低之分,只有工艺水平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作品才价值更高。

清 陈鸣远制 乌泥束腰壶

成交价:989万元人民币

放在今天也是如此,这和职称并没有绝对关系,很多没有职称的匠人工艺水平很高,他们的壶也价值不俗,受到市场的认可。

成交价:2185万元人民币

明清时的一般壶与当代有保证的工艺师作品比较,不一定会有当代作品收藏价值高,年代短的壶有时候比年代久的壶更值钱。

03

是否出自名家之手

拍场上许多明清老壶拍出高价,让人惊叹不已,甚至产生只要是真正的老壶都很值钱的错觉。

其实,君不见拍场上的拍出高价的老壶,大多出自明清制壶名家之手,或是文人名壶,例如时大彬、陈鸣远、陈曼生等。

清 陈鸣远制 传香壶

成交价:3450万元人民币

名家真迹=高价,是全世界通行的法则,放在别的艺术品也是一样。

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是衡量老壶价值几何的最重要因素。

市面上充斥着许多仿老壶。若对明清老壶有所爱好,一定要了解某个制壶者的风格、手法、款印等特征,综合考量之下,谨慎入手。

20把永远不会淘汰的紫砂壶

多少人宠爱的紫砂从发端于北宋的羊角山古窑址上一路走来,走过风雨,走过暖阳;走过寂寞,走过喧闹,始终没有被冷落江湖。

一、鱼化龙壶

  

典型传统壶型,清代道光、咸丰间宜兴制壶名手邵大亨初创,一面波浪中伸出凶猛的龙头,张口吐出一颗发光的宝珠,另一面刻鲤鱼跃出波涛。壶盖呈波涛涌起状,浪尖探出立体雕出的龙头,作为壶钮。龙头可伸缩,端壶到茶时,龙头伸出,同时龙头里又会伸出龙舌。倒完茶,壶持平,龙头缩回,龙舌也隐入龙头不见,设计非常巧妙。

二、石瓢

传统经典款式,历代名家制作较多,风格各异。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各家的“石瓢”尽管面貌稍有差别,但其整体三角形、底置三足、平盖桥钮却是构成“石瓢”的基本要素,虽历经几百年,还是推崇倍致,一直延续下来,深受人们喜爱。

  

石瓢造型的要点在于力道,要达此目的,则要协调好石瓢各个线条所构成的三角形的比例关系,身筒、流、把,甚至钮都要相互配合,形成最佳比例,才能最终突出其独特的力度与气韵。

三、洋桶壶

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是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也是老七我最喜欢的壶型。)俞国良、汪宝根、储铭、顾景舟、等艺人在做洋桶壶有很深的造诣。

四、西施壶

西施壶,首创者徐友泉,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自小拜时大彬为师。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可能后人觉得“西施乳壶”不雅,就改称“西施”或“倒把西施”。

五、井栏壶

井栏壶是传统款式之一,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可分为高井栏低井栏和方井栏(六方、八方),但于壶的整体形式却没什么大的改变。只是在细节:如钮、流、把、盖上的处理却有着细微的变化,也可以从是看出历史的痕迹。另外井栏壶简单的形式留下很大的发挥的空间,在装饰手法上的运用也层出不穷,诗书画印皆可点睛。

井栏壶流大多数是一弯嘴,也有的以短直嘴出流。长似鲸虹,短如鹰喙,曲直皆微妙。此壶式也应属曼十八之列。一改当时繁琐,守旧,题材狭窄贫乏的局面,以其造就简洁、明快、新颖的壶式耐人寻味。搏得当时文士的青睐。多少年来经历时间考验,终成紫砂壶式中的传统经典。后来之匠师从井栏之中汲取了不少灵感。

六、掇球壶

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一。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和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

七、水平壶

旧时南方人喜好用小点的紫砂壶泡茶,但小壶泡茶也有不便,茶水易凉,茶叶在壶中不易发泡,故在泡茶时要将茶壶放在瓷碗中,再在碗内冲入开水,这样不仅起到保温作用,同时使茶叶在壶中发泡充分,达到最佳状态。

然而,由于茶壶壶嘴比较低矮,开水倒入后易进入茶壶中,影响茶水质量,再则如果茶壶在设计制作中比例不当,茶壶在碗中就不稳定,易侧翻。一壶好茶前功尽弃,为保证茶壶在碗中的稳定,同时壶嘴的孔不易进水,艺人们根据这一要求,设计制作了水平茶壶,即壶嘴孔朝天,与壶把重量相等,壶嘴孔的平面与壶身口的平面和把的顶部在一个水平线上,且嘴、把、的在一直线上。这样壶外的水不易进入壶内,茶壶在碗中比较稳定,人们把这种茶壶称其为“水平壶”。80~90年代一厂这种壶生产的最多。

八、合欢壶

曼生十八式之一,也是陈曼生本人之所爱;壶铭日:“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阐释了“合欢”之义,若是东坡的门徒,三五知己,无酒有茶,品茗谈天,足矣。

九、仿古壶

仿古壶可以说是现代每个制壶人学徒时期学的第一把壶。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十、供春壶

在中国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个开创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间,为求读书清净,县官吴颐山带着书童供春读书于宜兴(旧称阳羡)南部山区的金沙寺中,闲暇时供春看到寺内老和尚用当地特有的紫砂泥捏制茶壶,饮茶参禅,此时已成佛界习俗。也许是出于好奇吧,偷偷地跟着寺里的老和尚抟坯制壶,他见寺后山上一颗千年银杏古树,树身结着树瘿,像团起来的圆瘤,奇特可爱。于是供春用寺里老和尚制壶后洗手沉淀在缸底的紫砂泥,用茶匙挖空壶身,(那时候还没发展到拍身筒这个工艺步骤吧?呵呵)再接上与树瘿纹路相似的壶嘴、把,用手指按揿壶身表面并留下许多指螺印,烧成后果然生动异常,连老僧与吴颐山见了都连声称赞。供春之壶,胜于金玉。

十一、德钟

典型的传统壶型,清代邵大亨初创,德钟壶,大亨所创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又一佳器。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十二、秦权壶

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就是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不得而知。但在晚清梅友竹与韵石合作,一如当年陈鸿寿与杨彭年的传奇。紫砂题铭,直追曼生,神采翻飞。“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桃源卖茶,以壶为秤。充满了想象的意境和潇洒不羁的情趣。

秦权为壶,气度泰然,刚正不阿。光面古拙中意象万千,紫砂泰斗顾景舟更是将秦权做成了素器的巅峰典范。

十三、潘壶

紫砂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畬,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先世以盐贾起家,累官至两广盐运使。由于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紫砂壶称为[潘壶]。

潘仕成祖籍福建蒲田,用朱泥小壶喝茶的习惯应源于此,因而所有正宗由潘仕所设计订制的潘壶均应是朱泥小紫砂壶!一般是三款,分标为高潘、矮潘、中潘。

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当地人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

十四、虚扁壶

虚怀若谷,逍遥自在。个性鲜明,令人玩味不尽。

十五、思亭壶

思亭壶是清初制壶名家陆思亭所创,壶身如葫瓢,弯嘴自腹向上胥出,圈把秀丽,高虚盖与壶口相切,呈一完整的器体。圆球形钮,的脚明显,干净利索,圆包底,整器均匀为明接处理手法,此壶已成为特定的形制名称。

年代较早的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趁泥坯七分干时,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壶嘴已受“孟臣”、“逸公”诸式影响,曲线明显,流口较尖,实用性强过前者,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以此思亭款式,清代店肆“万丰”、“恒兴”曾将此壶式腹部改为六方。其最著名的是署“秋崖”之款的壶,形制为圆中寓方,刚柔并济的式度,“秋”字写法左“火”右“禾”,显为文人书法,笔姿轻重有致,走泥若书墨,纯老中锋。

十六、美人肩

美人肩是个传统器形。由清代的老作品修改而来,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勾勒出“美人肩”的圆润,用手抚摸上去,仿佛能感受到她的温暖。

窈窕秀美的壶身,漂亮匀称的壶肩,肩项及腹,骨肉匀亭。纤细绰约的壶把和壶嘴,自然舒展,曲线优美。好似美人盈盈而动,清扬婉兮,美目盼兮。

十七、上新桥

江南多水,长河上的斜拉桥、曲拱桥,村前屋后的木桥、石桥、竹桥,这些连接此岸与彼岸的形态各异的纽带,随处可见,这些江南水乡最常见的元素被用到的紫砂壶上,别有一番韵味。

此壶最初创作者是顾景舟,壶身呈扁圆形,折肩圈足,曲流环状柄,压盖式,桥型钮。此壶造型端庄、秀美、新颖脱俗,在柄的环状之上稍加改动即可安放拇指,又与壶盖钮相呼应,真可谓匠心独运、设计巧妙。盖与肩部均以凹线、阶状分割空间,自上而下视之,有一环扣一环水波荡漾之感。壶盖上的钮正像一座小桥矗立于湖水之中,上新桥壶或由此而得名。

十八、笑樱壶

据说,笑樱壶起始明代,造型原是出自“婴宁一笑”的历史典故——“婴宁一笑千愁解”。仔细欣赏“笑樱壶”,其造型交融着和谐漫流的姿态,恰如“婴宁一笑”表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和”的精神内质。“和”代表顺和、祥和、和气、和谐,表现的是一种舒展开阔的生活情感,这和紫砂材质朴素无华、善解人缘的气质相吻合。

十九、龙头八卦一捆竹

邵大亨所创,以64根长竹段围成壶身以合64卦之数。以32根短竹段分成四组,每组8根,结以成足。壶盖浮雕八卦图,盖钮成太极图,颇有匠心。

此壶的来历还有这样一个典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道光帝成功平定了张格尔叛乱,这也是他本人一生之中最大的功绩,当然志得意满,让内务府置办相关礼器作为此次功绩的纪念,他对内务府的出了一个难题,是“于一器之中,盛载天下乾坤……”最终,各地呈上的数百种礼器都未能满足清廷的需要,唯有邵大亨这把“龙头八卦一捆竹”将易经之中所有64个卦象全都收入一把壶中,天下乾坤一壶掌握,真正巧妙地做到了“于一器之中,盛载天下乾坤……”这一点,深的道光皇帝的喜爱。

二十、报春壶

可报春壶式系列作品是现代紫砂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是朱可心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首创的一壶多种装饰新壶式,梅报春的壶盖、壶把与壶嘴皆以树枝为型,但壶身却是圆润光滑,恰恰显示出报春壶美丽逼真。报春之意体现在壶嘴的梅枝、壶身一枝梅、壶盖的枝干纹饰上,报得春意不须万花遍丛,只需一枝梅暗自开放,“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春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1973年,朱老先生已届古稀之年,但为了工厂的发展和适应市场的需要,他以现代设计理念,设计了这款高档的同一种造型多种浮雕装饰的系列茶具。通过对传统造型的提炼和精心改进,使之更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使用和审美情趣的要求。该系列作品分别以梅、竹、柏、松、桃为题材,朱老不是简单的照搬自然形象,而是经过精心设计提炼取舍,梅花疏影横斜,柏枝青翠、竹叶潇洒,青松苍劲、桃叶枝美叶秀,都得到恰如其分的刻画塑造,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以少胜多的艺术感受。朱可心是我心目中除了顾景舟最佩服的制壶大家。(总要带点个人情感干什么..呵呵)

你不知道的8条紫砂冷知识

01、顾景洲为何改名顾景舟?

顾景洲的父亲顾柄荣生有三子,分别取名景洲、陆洲、锡洲。

1948年,画家江寒汀托铁画轩的戴相民,将任书博刻的“顾景舟”三字方石章、王仁辅刻的“景舟”二字长方石章,转赠给顾景舟,“景舟”二字是江寒汀按画意所起。这年夏秋,顾景洲精心制作的5把石瓢壶就开始启用此章。

02、配套紫砂茶具的“头”指什么?

▲1959年作 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

三件头——1壶2杯;

五件头——1壶2杯2碟;

六件头——1壶4杯1盘;

九件头——1壶4杯4碟;

十三件头——1壶6杯6碟。

配套的紫砂茶具,一般是:茶杯数量少,茶壶的容积就小;茶杯的数量多,茶壶的容积就大。但茶壶的容量必须超过配套茶杯的总容量,如“六件头”壶的容积,必须有6杯左右的容积。配套碟子的口径,一般应是配套单杯的口径和高度之和。配套盘,多为10吋大小。

03、壶型是什么时候开始由大变小的?

壶型由大变小,决定于士大夫饮茶趣味和习惯的改变。

明代的紫砂壶,不但式样变化多端,壶形大小也很不相同。大体上说,明万历之前,尚大壶;万历之后,壶形日渐缩小。时大彬自娄东和诸多文人结交之后,才改作小壶。以后徐友良诸家,更向这一方面推进,从“盈尺兮丰隆”转向“径寸而平柢”。明末清初更有陈子畦、惠孟臣都是“小壶精妙”、“各擅胜场”的名手。

04、存世的大彬壶为何不多?

▲时大彬作品

时大彬长寿,享年七十有余,他一生创作的紫砂壶,在古代名家中,他一生创作的紫砂壶数量应该是较多的。

但为什么存世的大彬壶却非常少?除了紫砂器本身不易保存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许多大彬壶都被时大彬自己给砸碎了。史书中这样记载:“每有新作,如不惬意,即行毁弃,虽碎弃十有八九,亦在所不惜。”

成名壶手的壶是黄金白银,时大彬的“在所不惜”,存续的是“千载一时”的美誉。

05、名家制壶会留下“暗记”吗?

暗号、暗记,名人常用。《扬州画舫录》就记载时大彬曾用大拇指在壶把下端按上自己的指纹做记号。顾景舟曾在上海隐姓埋名生活了三年,每天的工作就是秘密仿制历代名壶。

在仿制时大彬壶时,顾在成品内刻了一个小小的“景”字,粘上一点脂泥盖住。几十年后,他被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讲课,在陈列室看到了那把被称作“时大彬传世器”的壶,他伸手摸到了当年自己留下的暗记,众人请牙科医生将曲镜伸进去验证为实,引起一片惊叹。

06、“停匀”和“亭匀”有什么区别?▲顾景舟制吴湖帆书江寒汀画大石瓢壶

在赏析紫砂壶的文章中,常见“骨肉停匀”和“骨肉亭匀”,二者属于异形词,但有细微差别。

“停匀”多指“匀称”。

宋·洪迈在《容斋三笔·紬绢尺度》中,用“停匀”描写质量:“宜令诸州道府,来年所纳官绢,每匹须及一十二两,其絁紬只要夹密停匀,不定斤两。”

清·钮琇,在《觚賸·石言》中,用“停匀”描写形态:“(端砚)其受墨也,差差鳞鳞,融洽停匀,石与墨得,墨与石亲,沛然膏流,油然酎醇。”

“亭匀”多指“妥当”。

现代朱自清在《庞贝故城》中用“亭匀”描写结构:“这种画分明仿希腊的壁雕,所以结构亭匀不乱。”

07、紫砂上袁村出现过哪些制壶名家?

青少年时代的顾景舟,也生活在上袁村这个紫砂壶发祥地。

08、紫砂壶的有害物质含量有没有标准?

强制性的国家标准《国标1261—2003》规定,空心制品铅≤2.0mg/L,镉≤0.30mg/L。

最可能会铅、镉溶出量超标的产品,是有“釉上贴花”的瓷具,瓷器使用的颜料、油墨是必须加入铅、镉的,它的烧造又限于800℃以下,在低温状态下使用,遇到弱酸、弱碱就可能会溶出。

但是紫砂壶烧成近1200℃温度,内壁绝无釉装饰饰,所以也无铅、镉溶出之虑。

以上内容是关于老紫砂壶价值和老紫砂壶值钱吗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老紫砂壶价值 老紫砂壶值钱吗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39099.html

上一篇:紫砂壶开壶的两种方法 紫砂壶开壶的方法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