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紫砂壶中的朱泥是什么意思 紫砂壶 朱泥

时间:2023-08-06 11:48:56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中的朱泥是什么意思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 朱泥和紫砂壶中的朱泥是什么意思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壶中的朱泥是什么意思 紫砂壶 朱泥1

紫砂壶中的朱泥是什么意思 紫砂壶 朱泥

很多刚接触朱泥的朋友常常这样问道,什么是朱泥?朱泥跟紫砂有甚么不同?

▲ 朱泥西施

大多刚接触朱泥的朋友经常冒出这几句话,从紫砂壶开始制作时便有了朱泥壶的存在,早至清初即有史籍资料寄载朱泥底料矿可陶成壶,横跨清代三百余年华南八闽一带朱泥壶更融入生活,妆嫁墓丧典迹可见,其历史地位不容忽视。

1.宜兴朱泥有主要几个泥矿

分别为黄龙山朱泥,小煤窑朱泥, 赵庄朱泥。

这几个主要矿区普遍朱泥矿料顔色主要爲浅白,浅黄,金黄,成品泥状况含水分其颜色较深,制作泥胚干燥后爲黄白,各矿种的朱泥因泥料制成制程手法有异表现各有不同。

黄龙山朱泥原矿(上图)小煤窑朱泥原矿(上图)赵庄朱泥原矿(上图)黄龙山朱泥烧成(上图)小煤窑朱泥烧成(上图)赵庄朱泥烧成(上图)

从壶的成品角度来观察判断一把朱泥壶是比较合理直接,色韵饱满,皮相光泽润结和柔,使用包浆快速,具备这些条件功能就是一把好的朱泥壶。

朱泥壶形美质更美,她细嫩滑腻,烧成后肌理效果变幻神奇。朱泥壶既有造型的艺术美,又有生灵般蠕动的质感美。

业内专家称朱泥壶有“活动着的面层感觉,生命着的肌理效果”神奇独特,逸趣横生。

为什么都是朱泥,但有的颜色不一样,有的质感不一样?

紫砂泥料中的朱泥一直备受争议,外界的各种传言闹的壶友们人心惶惶,我碰上最多的情况就是,许多壶友找到一朱泥壶作参照,对其他所有质感不同的朱泥壶都抱质疑态度。

每个产地的色泽有些不一样,加上泥料的目数不一样,颗粒感也就不一样,而且紫砂壶每一个步骤都是老师们手工操作,最终呈现的质感肯定是多样化的。

所有的紫砂泥料都是如此,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它的名字叫朱泥,就把它认定为“只应该是某一种形态”,紫砂泥,本来就千姿百态。

下面选一些样本,给大家看看朱泥质感

▲ 清初作品

严格来说那个时候称之为红泥 不能算朱泥

▲ 雍正时期朱泥作品

▲ 乾隆时期朱泥作品

▲ 嘉庆时期朱泥作品

▲ 清朝末期朱泥作品

▲ 乾隆时期 粗砂

▲ 民国时期

▲ 90年代作品

另附上一些比较有名的朱泥壶

顾景舟制朱泥线圆壶

贡局款朱泥壶 此壶属销泰式

是外销品种中的优质佳品

孟臣款朱泥莲子壶

清 德寿福贵款朱泥壶

孟臣款朱泥壶

清 乾隆 圣和款朱泥梨形壶

从矿到土、泥、坯最终成砂壶,每一个步骤都是匠人手作,这导致了泥料与壶型的多元化、多样性,也成就了紫砂之名,手作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如果紫砂真的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只应该有一种样子,那她和玻璃又有什么区别呢?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把紫砂壶!

如何挑选一把好的紫砂壶,首先你需要知道这些,避免入坑

你是一个初学茶者吗?是不是想要购买一个属于自己的紫砂壶?

你是一个资深壶友吗?是不是在入门到专业的晋级道路上,越玩越有意思?

尤其是对于刚刚接触紫砂壶的壶友。下面我们来简单介绍一下

“五看法”

《1》

一看材质

不同材质的紫砂壶有着不同的适茶性能,选壶之前应先辨别材质种类。正所谓“无泥不壶”,泥料作为紫砂壶的基本构成要素,它关乎到壶的整体品质和后期的泡养效果,买壶、玩壶都要首看泥料,所谓优质泥料有着“色不艳、质不腻”的特点。

用眼看

根据胎质呈色可以基本辨别材质种类。

紫泥类材质烧成后一般呈各种深浅不一的紫色调,如:紫红、紫棕、紫褐、深紫色等。

绿泥类材质烧成后基本是属于纯色系的黄色调,如米黄、亮黄色,温度烧制不同有些区别,高温有时轻微泛青。

红泥类材质烧成后则呈多种红色调,如:大红、橙红、暗红色等。红泥类中的朱泥材质烧成后一般结晶程度较高,色泽会更艳丽明亮。

《2》

二看做工

若紫砂壶制作工艺粗糙,有时会直接影响使用功能,做工是否精细可体现在多个方面。

1

细节处理:从做工角度主要体现在,壶把、壶盖与壶钮、壶嘴这几个维度和壶内壁的处理上。

无论是什么壶形,拼接处的处理是做一把好壶的基础,棱角是否处理圆润了?等等等等……好的作品在细节方面一般都分别有着非常细腻的处理。

2

口盖严密:壶的口盖密封性良好。

检验口盖是否严密,看看壶盖间隙晃动程度是否较大,太大的话需要注意(当然,这个检验方法并不是适合所有壶形,只能简单辨别)

3

出水流畅:出水流畅与否,有时会直接影响茶汤的质量。如泡功夫茶类,要求茶汤倾出时很快速,出水不流畅则会影响茶味。

4

提捏舒适:紫砂壶壶钮拿捏方便,壶把提握顺手,重心便于掌握,这样使用时会比较方便、舒适。

《3》

三看壶形

可以根据茶叶冲泡时的伸展程度以及浸润状况来选择壶形,以下介绍最常见的三种壶形:

1

圆形壶适用于大部分茶叶。因为圆形的器壁可任由水在壶里顺流而转,水与茶叶紧密结合,有利于发茶。

2

高形壶适宜沏泡红茶类和一些比较细碎的茶叶。因红茶类在焙制过程中是经过全发酵的加工工艺,经高形壶深闷后更觉得香浓蕴藉。

3

扁形壶则适合沏泡绿茶类及一些大叶茶。因绿茶类在焙制加工时未经发酵,叶绿素没有被破坏,沏泡时不宜深闷,故扁形壶泡绿茶,倾出是澄碧新鲜,色、香、味兼顾。

《4》

四看容量

俗语有言:

一人饮,谓之品;二人饮,

谓之趣;三人饮,谓之谈。

那么,买紫砂壶到底多大容量合适呢?可根据茶叶品种、饮茶人数、茶杯大小及饮茶喜好等作为选择紫砂壶容量的大致方向。

常见的容量大小(单位:CC/ML)

130ml以下为特小壶

《5》

五看价格

现在市面上的紫砂壶基本分为:全手工、半手工、机车壶、手拉坯和、灌浆壶。

1

全手工壶一般分为:名家紫砂壶和普通紫砂壶。

名家紫砂壶

指有口皆碑,水准很高的壶,但是一壶难求。

价格: 几万元至上百万元不等;

适合对象: 收藏壶者。

普通紫砂壶

指普通紫砂艺人制的壶,做工细致、刻绘精良,泥料好、制作成本略高。

价格: 几百块至上万不等;

适合对象: 对器型、绘刻有要求的新壶友。

2

半手工壶一般分为:实用器和商品壶。

普通壶

民间艺人制作的壶。

价格: 售价大概几百元到千元不等;

适合对象: 新手买来喝喝茶、练习养壶。

商品壶

一般出自工作室里的技师之手,制作精良,有大师指点。

价格: 根据等级定价,几千上万,价格幅度较大。

适合对象: 对紫砂有一些了解的壶友。

3

机器车壶手拉壶

批量制作的壶,生产量大。

价格: 一般根据泥料的好坏定价,成本低,价格几十元;

适合对象: 旅游景点、淘宝几十元包邮常可见。

4

灌浆壶

大批量的生产且成本低,制作用料低劣,会损害身体健康。

价格: 十元、二十元随处可见;

适合对象: 无,这类壶不建议购买。

只有真正的紫砂壶才有收藏价值和养护价值,掌握了紫砂壶选购的要点,使我们能更合理的对待紫砂。

如此才能真正的体会到紫砂之美,乃至从视觉,触觉,和味觉上应用随心,不逾矩。

紫砂壶表面的颗粒感,到底能不能判断真假紫砂?

许多壶友经常讨论如何判断紫砂壶的真假,其中有一条:

紫砂有其独特的颗粒感,如果壶表面摸上去是粗糙的,就是真的紫砂壶,如果是光滑细腻的就是假的。

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今天我们来聊一下。

紫砂的砂

紫砂是一种矿料,本身含有石英等介质颗粒,不同于瓷器,砂是其烧成后的体现,也是紫砂的特点。

▲紫砂原矿石

这么一说好像上面的说法确实是对的,然而,还是要具体分析。

紫砂壶表面摸起来粗糙、细腻,其实是取决于其泥料的目数。

在紫砂矿风化后,研磨成颗粒的时候,会使用筛网,而泥料的目数就是根据筛网的目数来的。

▲矿料筛网

目为直径单位,指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有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120目等等。

目数其实就是指的泥料的粗细,目数越小泥料越粗,目数越大泥料越细。

一般来说,60目以下的算是粗的,壶身的凹凸感、颗粒感就比较明显,透气性也较好。

目数越大,泥料越细腻,壶身表面就会比较光滑,如120目这种泥料,就少了那种颗粒感。

另外朱泥的泥质也是比较细腻的。

▲目数示例

壶身摸起来的颗粒感,同时也是一个人的手感,什么是粗什么是细可以说是比较主观的,壶身颗粒感只能作参考却不能作依据。

光滑表面

那些所谓假紫砂,大多是灌浆壶、添加水玻璃的手拉壶等等,这些工艺的泥料要求都是很细的,一般多为200多目。

所以这样的壶出来,表面都是比较光滑的。

▲手拉胚

这么一说好像开头的说法确实是对的,然而,还是要具体分析。

为了掩盖这一点,有的人会在表面进行喷浆,即将调砂的泥浆喷于壶表面,这样再进行烧制,壶表面就也会有颗粒感。

但是这种颗粒感不同目数粗的那种,前者都是浮于壶表,而后者是融于壶身的。

▲60目子冶石瓢

综上所述

壶表面摸上去是粗糙和细腻,只能作为判断的一个参考而不能作为一个依据。

看一把壶需要从多方面,仅凭一点是不可靠的,否则就是钻了牛角尖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中的朱泥是什么意思和紫砂壶 朱泥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紫砂壶中的朱泥是什么意思 紫砂壶 朱泥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39172.html

上一篇:太平猴魁茶怎么样 太平猴魁茶的制作方法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