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杯形状不同,对茶也有影响吗 茶杯形状不同,对茶也有影响对吗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杯形状不同,对茶也有影响吗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杯形状不同,对茶也有影响对吗和茶杯形状不同,对茶也有影响吗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茶杯形状不同,对茶也有影响吗 茶杯形状不同,对茶也有影响对吗1

经常听到一个说法:外形不同的茶杯会影响到茶汤滋味和口感,茶杯作为茶汤的承载物,通过它将茶汤带入我们口中,是否真的因为外形的不同而影响到我们感知到的滋味与口感呢?
针对这问题,笔者拿了不同外形的茶杯做了个实验对比,看看是否真如传闻所说会对茶产生影响。
特此声明,最后得出的结论,仅仅是我个人感官体验,仅供大家参考。
杯口越大,香气流失越快?
不同茶杯会对品茶产生影响,其中一个说法说得比较广,就是茶杯的杯口越宽越大,茶杯里的茶汤香气流失越快,到底是否如此,小编拿了两个小口杯与两个大口杯和另外一位茶友的专用杯共同进行对比。
既然是感受香气,所以选了香气较高的肉桂为试验对象。两杯茶同样的茶汤量,可以看到,大口杯的汤色看起来浅,小杯的汤色深,这个涉及到物理学原理,属正常情况。
但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话题。回到香气,我们把冲泡好的茶汤各自倒入大小口的茶杯,小编与另一位朋友第一时间拿起了茶杯进行对比,得出的感受是:香气表现并未出现较大的区别。
第二次对比,茶汤倒入两个杯后,我们停顿了七八秒再喝,两杯的香气依然没有区别。但发现一个问题,大口杯的茶汤温度比小杯散的快。
所以小编认为,之所以会给人感觉大口杯喝茶的茶汤香气流失得快或者香气弱,是因为茶汤温度不同,温茶汤与热茶汤相比,容易给人产生温茶汤香气低的“错觉”。
但实际上,香气并没有流失,喝进嘴里,水中依然有香。要知道,茶叶的香气在做青和焙火阶段就已经定型,一泡水中带香的茶,不论用什么杯子喝,水里依然是带香气的。
如果非要说大口杯和小口杯喝茶的区别,只能说是大口杯喝茶,茶汤的温度降的快。
杯壁厚的茶杯喝茶比薄杯喝茶更醇厚?
一泡茶倒入厚茶杯与薄茶杯,如果你感觉到厚杯喝起来茶汤更醇厚,小编可以告诉你,这同样也是“错觉”。
是嘴唇接触到杯口,茶汤入口过程带来的错觉。要感受一泡茶是否真醇厚,还得是茶汤完全进入嘴里,由舌头来告诉你,不信你们有条件可以仔细对比感受下。
银壶专场:银壶如何使用打理?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壶在中国茶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一泡好茶,不仅需要优质的水,也需要一把合适的壶,再加上茶艺师的技艺,才能最好地展现出茶的品质。
刚刚接触银壶的朋友,可能会觉得银壶太过珍贵,使用过程中往往束手束脚。今天,就讲一讲银壶的使用保养常识,希望壶友们用起银壶、用好银壶。
新壶开壶与保养
高品质银壶制作完成的时候已经做过精细的清洗,存放也相当讲究。开壶的时候,简单烧开一壶水,两三分钟后倒掉,再重复来一次,也就可以了。
低品质银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了。
新银壶犹如妙龄少女,面颊吹弹可破。材质越纯银壶越娇嫩,稍硬一些的布擦拭都可能形成表面划痕。
新壶开壶后一两个月内,最好每次用完都要趁着有些余温,用麂皮布或其他软布把壶擦拭一遍。
银壶一旦投入使用,表面肯定会发黄变黑。常温下,银会与空气中的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银,银壶变色快与慢主要是由空气成分决定的,加热也会加速变色进程。
加热与表面护理
加热器具。银壶要使用电陶炉或光波炉加热,电磁炉无法加热银壶,也不能在微波炉内使用银壶。
明火加热银壶,很容易使银壶迅速变黄变黑,影响品相。
加水控制在七八成满为好。太满容易造成沸水外溢,不仅会把周围东西弄湿造成危险,还会在壶身上形成流痕影响美观。
切忌干烧。壶内无水加热银壶,壶表面会变得“煞白”,光亮度下降,还可能造成壶把上的隔热绳等融化。
早期有些日本银壶是用锡焊接的,干烧会造成锡融化导致部件脱落。
银壶外表面清理。可用牙膏、牙粉、棉布擦拭清洗银壶外表面;用擦银布效率更高;发黑严重时需使用专业洗银水。
银壶内壁清理。煮茶会使银壶内壁或多或少留下些茶垢,要及时处理。壶内出现水垢时,可用清水加白醋煮一下,再用清水煮一两次;或用小苏打水浸泡一夜后,用棉布擦拭干净即可。
存放与保养频率
存放避免高硫环境,避免接触海水、温泉。闲置最好用保鲜膜或自封袋密封起来,以隔绝空气中的硫化物。
使用存放过程中避免磕碰。银壶各个部件都比较软,有些磕碰可以修复,有些磕碰无法修复。
不要让自己心爱的银壶留下缺陷。
保养频率。使用两三个月的银壶,不必每日保养了,一周不少于一次即可。使用两三年的银壶,一个月保养一两次也就可以了。
银本身具有安神静气的功效,擦拭银壶的过程也是调节身心的过程。爱壶人士可以经常打理。
一款好银壶,需要您精心呵护。时光流逝,银壶日渐“成熟”。银壶,不再是一件冷冰的器具,而是陪您健康一生的生命伴侣。
如何用茶刀正确撬茶?
1、茶刀是什么?
茶刀是主要用于普洱饼茶、砖茶、沱茶等紧压茶的撬取工具,与茶匙一样属茶具中的辅助工具。
茶刀,汉族茶具之一。茶具主要指茶壶、茶杯等这类饮茶器具,屈指可数。但是古代“茶具”的概念似乎指更大的范围。
按唐文学家皮日休《茶具十咏》中所列出的茶具种类有“茶坞、茶人、茶笋、茶籝、茶舍、茶灶、茶焙、茶鼎、茶瓯、煮茶、茶刀等。”
即便是比较松散的紧压茶,也不赞成用手掰,因为手掰下来都是一块一块的,既不容易泡开,又容易掰碎。
但使用普洱刀撬不同形状的普洱茶时,顺序也各不相同。
2、如何用茶刀正确撬茶?
品饮前,用茶刀把压制成型的茶剥开、拆散,是冲泡的第一步。从这一步开始,茶刀如长生剑一般,划破紧压茶陈年的历史,把一片片经历过时间历练的茶叶展示在我们面前。
茶砖篇:
撬茶砖时,一只手按好茶砖,另一只手拿茶刀从茶砖的侧面入刀,将茶刀从边缘插入茶砖内部,再往上提起,这样就能轻松的撬起一片茶。
茶饼篇:
撬茶饼的时候,则需要从饼背中心的凹陷处开始,将茶刀从凹陷处插入到茶中,向四周放射性的撬起。
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来从凹陷处入手比较容易撬起,二来可比保持饼面的完整和美观。
沱茶篇:
沱茶的撬法和茶饼类似,也是从中间的凹陷处开始着手,从边缘入刀,向里侧撬起,也可以保持茶的外观,同时比较好着力。
技巧篇:
第一是,不要贪多,贪多你不一定撬的动,要有绣花的耐心和细心。
第二是,注意力要放在刀尖上,用刀尖去寻找茶与茶的缝隙,一旦遇到阻力,不要硬来,要尽最大可能保持茶叶条索的完整,改变进刀的角度,慢慢的渗透。
第三是,用茶刀撬茶时,不论什么形状的紧压茶,都应该尽量沿着条索逐一撬起。
最重要的,那就是抽刀重来。
3、为什么茶撬得好,会更好喝?
茶叶紧压之后,是会比较好喝吗?这是跟茶叶的仓储转化有些关系的。紧压过程需要加温加湿加压,在最开始的两年内,紧压茶的转化速度会快过散茶;而三五年之后,散茶的转化速度就会逐渐追上并赶超。
茶叶撬得不好,那么撬下来的茶就会断碎,断碎的茶叶容易造成茶汤苦涩。所以,茶叶撬得好,茶会更好喝。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杯形状不同,对茶也有影响吗和茶杯形状不同,对茶也有影响对吗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