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鉴定与欣赏日本铁壶的品质 如何鉴定与欣赏日本铁壶的价值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如何鉴定与欣赏日本铁壶的品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如何鉴定与欣赏日本铁壶的价值和如何鉴定与欣赏日本铁壶的品质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如何鉴定与欣赏日本铁壶的品质 如何鉴定与欣赏日本铁壶的价值1

很多人都在问如何鉴定一把日本铁壶是不是收藏佳品,今天就给大家浅谈一下如何鉴赏日本铁壶。
1.看堂号和名款画押
通过壶身或盖子背面铸的堂号或者名款画押,可以识别该壶出自什么堂口什么釜师在什么时间铸造的。
有著名堂号的铁壶,价格会很高。也有一些很老的铁壶,在江户时期铁壶初期没有任何落款,但工艺、造型、材质也属上乘,一样是收藏佳品。
因此看堂号和名款画押非常重要。
很多人都在问如何鉴定一把日本铁壶是不是收藏佳品,今天就给大家浅谈一下如何鉴赏日本铁壶。
2.特殊型款
老铁壶的独特造型,充分显示了釜师们对当代一些事物的理解、态度和心态的寄托。釜师们把壶制成动物、蔬果等器形,用以壶言情的表达方式,更加高深的注给壶以情感,独具灵性和美义。
这类特殊器形的老铁壶很容易被藏者赏识接受,属于收藏精品。
3.形体
铁壶老堂号的壶体各有特色,或浑圆厚重、或精巧古朴。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等壶虽然没有款名,但只要在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大概这就是大师们制釜的上乘功力彰显出来的魅力。
收藏时要特别注意壶底的保养状况,看看壶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经锈蚀的起层和脱落等等。
壶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轻挠几下听听声音,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挠声音会很厚实深重,底薄的壶手挠发声会略显轻浮。
4.提梁
很多釜师会在提梁上镶金锉银、精雕细刻;更有多个堂口把铁质的壶身上安上铜或银质的把手,大大增加了壶的豪华与珍贵。
无论是怎样的提梁,一定是立直的才是好品相。平日不要随意掰动把手,若把手松动了且不能立直,则影响了品相,将大大降低铁壶的价值。
5.壶嘴
壶嘴也叫“流口”,一些百余年的老壶经过多次使用,会结上较厚的水垢,正好可以作为老壶断代的参照08)。
壶嘴一定要水流顺畅,断水果断。有些壶嘴已经破损,一般不用在意,只需要把壶嘴用金、银或铜等镶出壶嘴就可以。
好的壶口侧视正视都很美,与壶体般配,嘴的上口高度应该与壶上口一样高,这样壶内的水才不会过早从壶嘴溢出来。
6.壶盖
银壶的盖上会有透气用的小孔,但铁壶很少见,所以铁壶的盖子不宜像紫砂壶一样严密过紧。
许多铁壶的盖子和壶身不是同时制造出来的,从龙文堂开始,很多铁壶的盖子都是铜质的,避免由于蒸汽而生锈的麻烦。
铁壶的盖子很讲究,一把好壶一定是原壶配原盖,特别是名釜师的壶盖,都是与壶身完美结合,浑然一体的。
有的釜师还会在盖子的正面刻铸自己的画押或镶嵌自己喜欢的图案,还有的一把壶会制作两个或多个壶盖。
7.摘钮
一颗细腻雅致的摘钮,除了可以增添美感之外,也可通过它来鉴别名门铁壶。众多釜师们会倾注心机,苦心制作摘钮,特别是名门堂主或名门大釜师,每制一壶在小小的摘钮上的功夫更是了得。
铁壶的摘钮用手一拨转动的很灵活为好。
8.环付
每个壶都必须有一对很搭配的环付。环付传统上造型以鬼面或者不明兽居多,还有植物、动物、神器、事物等。
龟文堂的貔貅形环付就是极具特色的环付,每个貔貅的形态表情各有不同,惟妙惟肖,令人喜爱。
9.镶嵌
日本老铁壶中许多壶身、壶把、壶盖上都会看到镶嵌有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的图案,这种设计增加了铁壶的艺术性,同时价格也昂贵许多,远远超过铁壶原有的自身壶价。
10.纹饰
很多日本老铁壶上会有精工铸造的图案,创意极丰富,大凡所知所见的植物、动物都可以作为壶上图案。
这些美丽的图案给壶身平添了许多光彩和身价,人见人爱。当然也有很优质的铁壶,是完全没有图案,朴实素雅,又唯美绝伦至极。
在龟文堂等堂口的铁壶上,有极精美多境的表现人文、山水、风景的浮雕式图案。安之介的壶身都比较素雅,而大国寿朗的壶身多以诗文、花鸟为主。
11.题词
由于受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诸多日本老铁壶中都有着中国书法绘画和茶文化的影子,文字内容多以诗词、人生处事哲学、座右铭等文字出现。
细看便可发现,壶身或壶盖上的堂号和釜师标志也都用汉字来落款。
12.铸造工艺
铁壶铸造法大致有三种,一为脱腊法,就如中国的汉代的青铜器铸法一样,此法每壶天下仅有一只,尤现珍贵,可视为收藏珍品。
二为砂铸法,壶底脐眼的两侧都会有一个小脐孔,这是铸造时留下的透气孔,较易识别。三为高强压力模铸法,会在壶体内中界处有一条铸造留下的合模线,可一模制多个壶,所以无论器形与图案多么精美复杂,但因为不具备独一性,这种壶价至今不高,一般在几千到两万元之内。
由此可见,鉴赏一把铁壶是否为佳品,需要参考的要点有很多。
铁壶究竟是何时从中国传入日本的?
和很多其他日本传统技艺一样,铁壶最初也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大家都知道发生在唐朝时期的鉴真东渡的故事,但大家不知道的是,随着佛教文化一同漂洋过海随后被发扬光大的,还有绿茶树种与制茶方法、茶道,以及铁壶的原型釜的制作工艺。
现在我们就逐本溯源,找一下铁壶的由来和演变。铁壶在最初,就是锅。中国古时候的锅造型种类繁多,包括鼎、鬲、甑、釜、甗、鬶等。
鼎
鼎是早期的主要的炊具之一,主要是用来煮肉和调和五味。
甑
甑就是底面有孔的深腹盆,是用来蒸饭的器皿,甑只有和鬲、鼎、釜等炊具组合起来才能使用,相当于现在的蒸锅。
鬲
鬲的外形似鼎,但是三足内空,目的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
鬶
鬶的功用与鬲相同,但是它有尖嘴和把手,无需借助于勺就可以直接将煮好的食物倒到餐具里且不会溅洒。
釜
釜实际就是圜底的锅。釜单独使用时,需悬挂起来在底下烧火,大多数情况下,釜是放置在灶上使用。
“釜底抽薪”一词,已表明了它作为炊具的用途。
铁釜
铁釜传到日本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日本人没有对铁釜进行改造,只是遵循他们在中国学到的制造方法,使用方式延续着。
常见铁釜的形态见下图:
盖子叫法
①掬盖②一文字盖③盛盖④恵明盖⑤挂子盖⑥茫盖
铁釜是没有壶嘴和壶把的,煮沸的水需要用小竹勺舀出来,用起来很不方便,直到大约四百年前,日本盛冈南部藩主,因为对茶道的热衷,在他的南部辖区内,聘任了许多制釜师,开始尝试自己制作茶具。
后来就有聪明人把铁釜的一面造出了一个向外倒水的壶嘴,俗称为:流。又在釜的上面安了一个能将釜提起来的提梁。
这样再用铁器煮水倒水清理釜底就大大便利了。这样的铁器就叫叫做手取釜,据史料记载手取釜最早出现在延庆2年(1309年)的室町时代,手取釜的用途多为药用。
手取釜是室町幕府时代的作品,与现在的铁瓶不同的是底部有三足为支撑点。
在1750年代,现代的铁瓶由三代小泉仁左卫门设计制作成型,三代小泉也就成为了现代铁瓶的缔造者。
在日本江户末期(1860年代),六代小泉制作了惠比寿大黑大入叶文铁瓶,这个作品是针对商家贩卖而特别设计的作品。
各商家也对此作品有着极高的评价,并且把六代小泉所制作的作品称之为南部铁瓶。从此铁瓶在普通大众间也不断的普及,南部铁瓶也名声大噪。
大正9年(1920年)铁瓶生产也达到了最鼎盛的时期。因此,各大铁瓶制作釜师相聚一堂开展了铁瓶制作讨论会,并且邀请多位茶道名家作为审查员鉴赏作品。
但是由于釜师制作的作品设计非常独特不适合日本茶道精神,所以茶道名家建议釜师在钻研制作技巧的同时也应该学习日本茶道文化。
在这些釜师中最为突出的就是13代铃木盛久(1896~1976),13代盛久接受了茶道名家的建议,不单学习了茶道,并且自己也建了一所小茶室对茶道文化进行了刻苦的钻研。
最终,13代盛久把茶道文化融入了作品之中,他的作品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并且被授予了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人间国宝)的称号。
盛久最经典的代表作日之丸也是融合了茶道文化后孕育而成的作品。
明治时期以后,南部铁器
银壶煮雅韵,好水泡茶香
茶人进阶之路,少不了一把银壶。爱茶的人对好茶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一把好的煮水壶会让爱茶人离追求的茶更进一步。
拥有一把好银壶,放在家里,煮水泡茶用茶汤会更甜、更滑。看着自己养的壶越来越亮,心情也会变好。
拥有一把好银壶,收藏起来,或者放在博古架上,朋友来访时可一同欣赏。拥有一把好银壶,送给爱茶的朋友、长辈、老师、领导,有心的礼物总会让人感动。
茶道讲究一个“静”,花道讲究一个“定”,香道讲究一个“沉”,三者并称为三大雅道,蕴含了佛教禅的精髓。
一把工艺卓越的银壶,由内而外的散发出宁静、安定、沉稳的气息。越来越多的茶人开始认识、收藏、迷恋银壶。
拥有一把银壶不仅可以怡情养生,更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
闲暇之余,坐在窗边静静的品茗,提起一把饶有年头的银壶,看着水柱由壶嘴自上而下倾入壶中。
茶叶随着水花旋转浮起,浓郁的茶香扑面而来。聆听窗外树叶沙沙作响,备感温暖安宁。
茶道的推行,银壶的使用更加普遍,众多精美且雕工精细的银壶也是在此时期产生,著名工艺大师及工作室也如雨后春笋般孕育而生。
老银壶,回归其本质,可以煮水,崇尚简朴,低调,无哗众取宠之嫌,于茶台中静静安放,也就是作为煮水之具。
去除华丽的装饰,回归煮水泡茶之基本要求,追求味道的纯正,品味老银壶之简约古朴美。
银壶是一把可以使用的煮水器具,它也可以是一件艺术品,一件难得的古董品。
以上内容是关于如何鉴定与欣赏日本铁壶的品质和如何鉴定与欣赏日本铁壶的价值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