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盘图样 茶盘图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盘图样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盘图像和茶盘图样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茶盘图样 茶盘图像1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从唐时“烹茶”到宋时“点茶”,再到明清以来的“泡茶”,我们对于茶的饮用方法,一直在演变,甚至是绿白黄青黑红六大茶类的冲泡都各有讲究。
进入现代快节奏社会来,茶友们也在追求更加简洁的泡茶方法。“干泡法”在逐渐分占“湿泡法”的光彩。
干泡法:干泡法一般使用的茶盘,不像湿泡法一样可以直接淋水,而是把废弃茶水直接倾倒在垃圾桶里,这样可保持桌面干净且易收拾,还可以随心更换茶席和茶巾,增添了布置泡茶空间的乐趣。
相对于湿泡,干泡法省去了一些较为厚重的茶道用具,使茶道变得更简洁、方便、更有适应性,出门在外旅行时都可以随地布置开来。
上期为大家介绍的是湿泡茶盘,本期为大家介绍干泡茶盘,干泡茶盘更多的是简洁、轻便的款式,可提供茶友外出旅行,随身携带。
一、茶盘按照材质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木材制
花梨木
关键词:耐腐、耐磨
花梨又名降香黄檀,耐腐耐磨,不裂下翘,且散发芳香,经久不退,是制作茶盘的上等材料。
黄杨木
关键词: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
黄杨木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此茶盘取黄杨木自然形态,时间愈久其颜色由浅而深,给人以古朴典雅的美感。
鸡翅木
关键词:价格实惠、实用性强木材
鸡翅木是价格实惠、实用性强的木材,几乎所有木制茶具都可以用鸡翅木制作。
黑檀木
关键词:坚硬、美观、耐用
黑檀木是珍贵树种,用黑檀木做的茶盘不仅坚硬,还美观耐用。
火烧实木
关键词:火烧工艺、美观、天然工艺
采用火烧工艺处理,天然工艺纹理不上漆,环保又美观。
榆木
关键词:不怕水浸、不开裂、极具收藏价值
老榆木经过漫长时间的风吹日晒,形成特有的风化纹路,不怕水浸,不开裂,极具收藏价值。
二、石材制
乌金石
关键词:金属、闪耀
乌金石色呈乌黑,似有金属结晶之闪耀,俗称乌金石,属火成岩。是一种可以长久做茶盘的好材。
火山石
关键词:水性好、坚如金刚、环保
火山石坚如金刚,亲水性好,有稳定水质,活水环保的作用。
木化石
关键词:树木、二氧化硅
木化石是几百万年或更早以前的树木被迅速埋葬地下后,被地下水中二氧化硅交代而成的树木化石。
绿玉石
关键词:矿物成份、翡翠
绿玉石因本身的矿物成份与硬翡翠相似而得名,在此不做多介绍,想要了解详细的绿玉石可在《茶盘图鉴大全(上)》中阅读。
三、竹制
以竹之清寂、谦恭、直而有节,历来为中国文人所推崇。现在的竹制茶盘也在力求美观、环保、无污染的前提下,成为茶友们喜爱的材料之一。
新竹
重竹
湘妃竹
碳化竹
紫竹
四、陶、瓷、土材质
紫砂
关键词:香味皆蕴、不夺茶香
紫砂是从砂锤练出来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白陶
关键词:坚硬、洁净、美观
白陶是以瓷土和高岭土为原料,在1200度左右的温度中烧成的陶器,用白陶做茶盘,不仅坚硬且洁净美观。
粗陶
黑陶
青瓷
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
白瓷
汝窑
陶土
陶泥仿旧木
五、其他材质
民国锡制
藤编
六、茶盘按照工艺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雕刻工艺
荷雕
龙雕
镂空花
窗花纹
图腾
2,陶瓷工艺
粉彩
粉彩瓷是珐琅彩之外,清宫廷又一创烧的彩瓷。粉彩一般都是富贵豪华而别具一格。
黄地粉彩
黄地粉彩为皇家御用之物,因为除非皇家,一般人家是不敢用黄色的。
珐琅彩
瓷胎画珐琅,是国外传入的一种装饰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
3,其他工艺
竹镶红木
树脂牡丹
七、茶盘按照功能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所谓功能型就是根据现代人不同的需求,以求达到方便、快捷的目的。
干湿两用
八、茶盘按照形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正方形
长方形
圆形
椭圆形
八角形
异形
北斗七星
扁舟形
荷叶盘
葫芦形
扇形
金莲花
莲叶
葡萄叶
太极八卦
Tips:干泡法和湿泡法
有人说,干泡法更为艺术和雅致,“湿泡”与“干泡”,一个像土豪,一个是雅士;一个水汽淋淋,到处茶水横流;一个用水盂,收集多余茶水茶渣,温文尔雅。
泡茶喝茶是一件讲究个人心理体验的事情,无须墨守陈规或是追赶潮流,只要不失茶的“健康、友信、美韵”要义,无论如何变化,轻简易控也好,繁器古法也罢,都有它们各自存在的魅力。
茶适合用什么茶具?你选择茶具有什么心得吗?
器为茶之父。茶与茶具的关系甚为密切,好茶必须用好茶具泡饮,才能相得益彰。陶瓷是我们最常用的茶具材质,但陶与瓷其实是两种东西。
两者有什么区别,分别适合泡什么茶,又如何挑选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瓷器与陶器有什么区别?
陶瓷这个词,其实是陶器、炻器、瓷器的合称。一般把紫砂归为炻器或陶瓷,紫砂的特点与陶器类似,但紫砂土质十分优良,对茶汤有润饰作用。
瓷器使用高岭土高温烧成,表面光洁透亮,胎薄致密,气孔少,吸水率低,传热快,保温性适中,泡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
瓷器致密,对茶味的反映不偏不倚,真实公正。因此,瓷器是适用最广泛的茶具,所有的茶都可以冲泡,不失真香真味。
瓷质茶具
陶器使用陶土较瓷器低温烧成,造型一般比较古朴粗犷,大气沉稳,颜色较深,表面略粗糙,胎厚,气孔多,传热慢,保温性好。
如果说瓷器适合“发香”,那么陶器适合“发味”。陶器特别能凸显茶的韵味,适合冲泡黑茶、老白茶等等,用于煮茶、煮水都很合适。
陶质茶具二不同的茶适合用什么茶具?
绿茶:绿茶的特征是清汤绿叶,冲泡时宜选择壁薄、易于散热、质地致密、孔隙度小、不易吸香的茶具为宜,如玻璃杯、薄胎瓷质茶具等。
红茶:红茶宜用白瓷和玻璃茶具,便于观察其红艳的汤色,用白瓷杯还能欣赏优质红茶的“金圈”。
白茶:新茶用瓷器冲泡更能凸显其鲜,老茶用陶壶煮饮更够味。
乌龙茶:选择瓷质薄胎盖碗冲泡,小杯品饮。更能凸显其高扬的香气。
黑茶:黑茶可冲泡也可煮饮,用陶制茶具能消除杂味,更突出其陈醇的韵味。
花茶:用玻璃茶壶可以观赏花茶在壶中的美感。
三茶具应该怎么挑?瓷器
瓷器讲究“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罄、薄如纸”,表面温润洁净,用灯光照射透亮无暇可判断为好瓷器。
青花或彩绘的瓷器,注意看其颜色是否不艳不晦、不浅不深、有光泽。
注意分辨釉上彩和釉下彩。釉下彩是图案在釉面下,表面摸起来光滑,颜料不直接与茶汤接触,安全性高;釉上彩是绘制在釉面上,摸起来有凹凸感,一般作为观赏,不宜盛装食物。
陶器
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铁的粘土烧制,色泽多为棕红、棕黄、灰等颜色。陶器一般保持原色,较少上釉。
上釉的陶器,注意选择颜色不要太鲜艳的。
选择陶器,除了注意外观的颜色外,质地和手感也是很重要的,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统叫协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
细节
1、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像有一些杯子就容易出现不够圆的现象。
2、用电筒照,观察釉面是否光洁、均匀,是否有气孔、黑点、甚至脱釉等现象。
3、用手指轻轻弹一下茶具,如果声音清脆则完好无损,声音沉闷则可能有暗裂纹。
综上所述:茶具与茶是一样的,不同的产地、不同的土质、不同的工艺,都会有不一样的特质。
选择瓷器还是陶器,关键还是看能不能更好的表现出茶的味道。好茶具不应该光是好看,既好看又好用才是好茶具。
你选择茶具有什么心得吗?
看壶秘籍:难怪他们一眼就能看出壶好壶坏!
从造形艺术上看,紫砂壶“圆不一相,方非一式”,以方和圆这样简洁的几何体创出无穷的变化,在变化中又恪守了中国古典美学“和而不同,违而不犯”的法则。
方壶则壶体光洁,块而挺括,线条利落。圆壶则在“圆、稳、匀、正”的基础上变出种种花样,让人感到形、神、气、态兼备。
很多人做的紫砂壶是没有气息、没有神韵的,方是呆板的方,圆是萎靡的圆,筋纹不劲道,花器更是了无生趣。
没有生命的气息,徒具形式,一味模仿而且没有自己的思想,很难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
好的壶应该有着和中国文化底色一样的气息。
我在很多老壶里都嗅到了这种气味。陈鸣远的南瓜壶,让我想起儿时夏天的清晨,母亲热衷用南瓜同糯米熬粥,味觉的质朴和嗅觉的清香,一直绵延至今日,每看此壶,都觉得有丝丝甜味在舌下回转。
杨凤年的风卷葵,那是一片充沛的气场,风中舞动的葵花,像跃动的火苗。
它的气味是任何一种花卉都不具备的,含着阳光气息的香味,带着我的思绪汪洋四溢的驰骋八极。
瞿子冶刻绘的子冶石瓢,通转的竹枝,气贞而静,能令人解酲醒睡。
后世亦有通刻梅花的佳作,暗香浮动,孤标别韵,顿觉一股清逸上升至肺腑间,隔夜的宿气渐渐消弭无形。
视觉只是制壶人所有感官的一道窗口,开启了这扇窗,继而调动起手、鼻、舌、身。触觉、嗅觉、听觉等等都跟着一起活跃起来了。
顾景舟大师的壶里有儒家气味,儒家崇拜充实,顾壶正派而肃穆,单纯的线条是一种质朴的庄重,庄重里又有神的灵性。
好壶如好茶,不止有视觉和触觉,同样有嗅觉上的体验。那是来自文脉深处的奇香,以才华底蕴支撑,不张不扬,有特定的林下风流,在隐约之间,利于轻嗅,不宜猛吸。
顾景舟大师曾经说:“一把好的紫砂壶必是好看的、耐看的、有韵味的。”
能否将飘逸的紫砂魂凝聚在作品中,是对紫砂艺人最苛刻的要求与考验。
好的紫砂壶,通常有气息,有灵性!爱壶的你是否有同感?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盘图样和茶盘图像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铁壶有什么用 铁壶用法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