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色茶具知识大公开课视频 各色茶具知识大公开课教案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各色茶具知识大公开课视频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各色茶具知识大公开课教案和各色茶具知识大公开课视频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各色茶具知识大公开课视频 各色茶具知识大公开课教案1

紫碗盘龙: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据说,北宋大诗人苏轼在江苏宜兴独山讲学时,好饮茶,为便于外出时烹茶,曾烧制过由他设计的提梁式紫砂壶,以试茶审味,后人称它为“东坡壶”或是“提梁壶”。
苏轼诗云:“银瓶泻油浮蚁酒,紫碗莆粟盘龙茶”就是诗人对紫砂茶具赏识的表达。
根据确切的文字记载而言,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
如今的紫砂茶具是用江苏宜兴南部及其毗邻的浙江长兴北部埋藏的一种特殊陶土,即紫金泥烧制而成的。
这种陶土,含铁量大,有良好的可塑性,烧制温度以摄氏1150度左右为宜。优质的原料,天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
宜兴紫砂茶具因风格多样,造型多变,富含文化品位,受到茶人的钟情,以致在古代茶具世界中别具一格外。
后人称紫砂茶具有三大特点,就是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一般认为,一件姣好的紫砂茶具,必须具有三美,即造型美、制作美和功能美,三者兼备方称得上是一件完善之作。
艺术鉴赏:竹木茶具
隋唐以前,我国饮茶虽渐次推广开来,但属粗放饮茶。当时的饮茶器具,除陶瓷器外,民间多用竹木制作而成。
陆羽在《茶经》“四之器”中开列的28种茶具,多数是用竹木制作的。这种茶具,来源广,制作方便,对茶无污染,对人体又无害。
自古至今,竹木茶具一直受到茶人的欢迎。
但木质茶具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不能长时间使用,无法长久保存。
竹编茶具由内胎和外套组成,内胎多为陶瓷类饮茶器具,外套用精选慈竹,经劈、启、揉、匀等多道工序,制成粗细如发的柔软竹丝,经烤色、染色,再按茶具内胎形状、大小编织嵌合,使之成为整体如一的茶具。
竹编茶具,不但色调和谐,美观大方,而且能保护内胎,减少损坏;同时,泡茶后不易烫手,并富含艺术欣赏价值。
不乏有人购置竹编茶具是为了摆设和收藏。
清澈透明:玻璃茶具
玻璃,古人称之为琉璃,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茶具,能给人以色泽鲜艳,光彩照人之感。
我国的琉璃制作技术虽然起步较早,但直到唐代,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增多,西方琉璃器的不断传入,我国才开始烧制琉璃茶具。
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由唐僖宗供奉的素面圈足淡黄色琉璃茶盏和素面淡黄色琉璃茶托,是地道的中国琉璃茶具。
虽然造型原始,装饰简朴,质地显混,透明度低,但却表明我国的琉璃茶具唐代已经起步,在当时堪称珍贵之物。
随着玻璃工业的崛起,玻璃茶具很快兴起,这是因为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可塑性大,因此,用它制成的茶具,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用这种茶具泡茶,能够很好地观察到茶叶在热水中浮沉起落,姿态的活灵显现。
坚固耐用: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
现今使用的铸铁搪瓷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
搪瓷工艺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元代。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这可以说是我国搪瓷工业的肇始。
我国真正开始生产搪瓷茶具,是本世纪初的事,至今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众多的搪瓷茶具中,洁白、细腻、光亮,可与瓷器媲美的仿瓷茶杯;饰有网眼或彩色加网眼,且层次清晰,有较强艺术感的网眼花茶杯;式样轻巧,造型独特的鼓形茶杯和蝶形茶杯;能起保温作用,且携带方便的保温茶杯,以及可作放置茶壶、茶杯用的加彩搪瓷茶盘,受到不少茶人的欢迎。
搪瓷茶具传热快,散热也快,且杯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一般不作居家待客之用。
3分钟教会你简单的茶席布置
学着喝茶,日子可以继续繁忙而普通,但心一定会慢慢的精致细微。如果把喝茶当做一种习惯,那么精致也会成为日子的常态。
置一方茶席,细致雅趣。从明天开始,让生活与情调相伴,让灵魂与茶香为伍。 一、中国茶席的源由 茶席一词最早出现在日本、韩国茶事活动中。茶席在茶生活中形成,实用性是它的第一要素,再者就是对美的追求。
茶席设计之前首先要知道茶席是什么,茶席是泡茶、喝茶的地方。包括泡茶的操作场所,客人的坐席以及所需要气氛的环境布置。
所谓的茶席设计,就是指以茶为灵魂,以茶具为主体,在一定的时差空间形态中,与其他艺术形成相结合,所共同组成的一个有独立主体的茶道艺术组合整体。 二、茶席设计遵循的几个原则 重点在茶;主体展现美观;物象选择去繁就简;用器材质选两种便好;颜色一般不超过三种;一定方便行茶。 三、茶席设计的基本构成要素1、茶品 茶,是茶席设计的灵魂,因为有了茶才有了一切茶席设计的思想,往往是茶席设计的源头,主要线索。建议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路设计:茶叶形态、茶汤色泽、茶叶时节等确定茶席主题。或是依据茶席主题选择茶品。 2、茶具 茶具,是茶席设计的主体,用器材质选两种便好,材质太少略显死板枯燥,太多则会互不相容,选择茶器具考虑因素主要有:材质、色调、气质意蕴与整个茶席主题的相融性。 3、席布 所谓的席布,不一定是真正的一块席布,也可以是石板、主席、叶子等等能够使茶席中的器物不直接接触桌面或是地面,以保持清洁,且与整个茶席主题相互呼应便可。
4、插花
插花,是指自然中的鲜花、干花、草木等为材料,在不同的线条和造型变化中,融入一定的思想和情感而完成的花卉的再造形象。茶席插花基本特征是:简洁、淡雅、小巧、精致。鲜花不求繁多,只插一两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注重线条,构图的美和变化,以达到朴素大方,清雅绝俗的艺术效果。与时令相契常有: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荷花,冬有雪。 5、挂画 挂画,又称挂轴。茶席中的挂画,是悬挂在茶席背景环境中书与画的统称。书以汉字书法为主。画以中国画为主。 6、焚香 焚香在茶席中,其地位一直十分重要。它不仅作为一种艺术形态融于整个茶席中,同时,它美好的气味弥漫于茶席四周的空间,使人在嗅觉上获得非常舒适的感受。气味,有时还能唤起人们意识中的某种记忆。从而使品茶的内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7、茶点 茶点茶果,是对在饮茶过程中佐茶的茶点、茶果和茶食的统称。茶点搭配参考:甜配绿,酸配红,瓜子配乌龙,形美、口味搭配主题意境契合。 8、背景及相关物品摆件 茶席的背景,是指为获得某种视觉效果,设定在茶席之后的艺术物态方式。品茶,从根本上来说,是通过感官来获得感受。影响感觉系统的因素很多,视、听、味、触、嗅觉的综合感觉,也会直接影响品茶的感觉。相关工艺品,不仅能有效地陪衬、烘托茶席的主题,还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对茶席的主题起到深化的作用。
如何选购茶壶?
今天有茶友问道:“听说买壶时要注意三点一线和三山齐平,请问这两个概念是什么意思?”
是的,这两个概念在选购茶壶时经常被提及,特别是在紫砂壶界,被提及的频次尤其高,很多时候被认为是检验一把壶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
今天,小懂就请专业人士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三点一线
先说“三点一线”吧,这个概念业内一般是比较认同的。所谓“三点一线”是指,平视一把壶的壶嘴、壶纽和壶把,三者在一条直线上,不偏不倚。
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看,拿一根绳子比划一下不就可以啦!小懂拿出自家的两把工艺美术师的纯手工紫砂壶试了一下,果真是三点一线啊!
(见下图)
三山齐平
接下来,重点来说一下“三山齐平”。所谓的“三山齐平”,指的是把壶盖取下,将壶倒扣在桌面上,壶嘴、壶口、壶把正好在一个水平面上,不翘不晃。
为什么呢?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徐建军老师解释了两个原因:
一是因为做壶时的误差,尤其是纯手工的紫砂壶,壶嘴、壶把、壶身是分开做的,三部分干燥的程度不一定一样,可能会些许误差。
但这种误差非常小,最多只有1至2毫米,这都是正常的。
二是因为有些壶出于设计需要,美术师特意将壶嘴、壶把、壶口设计成不是一个高度,但看起来依然协调、美观。
下面就是小懂看过的两把工艺美术师设计的好壶,一把是紫砂壶,一把是白瓷壶,都很漂亮,但是仅从肉眼就能看出,壶嘴明显高于壶口。
这样打破平衡的美,恐怕只有高手才能做出来哦!
工艺美术师作品,壶嘴高于壶口
不过,小懂需要提醒一下大家,在购壶时,还是要将“三山齐平”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标准。
尤其要注意,壶嘴不能明显低于壶身,否则后果很严重哦!
这里有一个物理知识U形管原理:在两端开口的U形管理放水,两边的高度永远是一样的。
茶壶就是这个道理,要是壶嘴明显低于壶口,还没等壶里的水倒满,壶嘴的水就溢出了!
这也是设计师宁可把壶嘴设计得高于壶口、也不能设计得低于壶口的原因之一。不信你看,即便壶嘴最短的西施壶,它的壶嘴也是不会比壶口低的。
西施壶
以上内容是关于各色茶具知识大公开课视频和各色茶具知识大公开课教案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