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当瓷器遇上茶的下一句 瓷器喝茶

时间:2023-08-07 13:30:54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当瓷器遇上茶的下一句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瓷器喝茶和当瓷器遇上茶的下一句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当瓷器遇上茶的下一句 瓷器喝茶1

当瓷器遇上茶的下一句 瓷器喝茶

茶,给人一种脱尘出世之感,毕竟是看了几千年的黄河长江之水,听了几万遍的古筝丝竹之音,也被江南杏花春雨滋润过叶片,经历一多,自然淡定些。

除茶之外,中国人心心念念的还有瓷器。茶与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株灿烂的花朵。中国人爱喝茶,爱瓷器,而精美的陶瓷茶具更能让品茶者享受到整个品茶活动的意境之美。

中国茶与瓷器一样品类众多,品不同的茶时配上合适的陶瓷茶具,更能赏心悦目。

瓷器茶具又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所谓“人有多种,茶分几色”。古人喝茶,除了品其味,对茶具也十分讲究,“品不同的茶时配上形态、材质各异的茶具,方能回味无穷,养眼养心。”

普洱配青花,沉静内敛

有人说,男人跟普洱都是一个“德行”,喜欢并期许用一生的坚忍、努力换来成功和成功后的平和;用一生的沉默洗去曾经的浮躁和张狂,使生命趋于平静、内敛、成熟,静静地散发出淡淡的、苦涩的、醇厚的香。

而青花的唯美恰恰能给普洱的沉静增添几分活力。“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有来太极生。”清代龚轼先生此言着实不虚。

红茶配青瓷,相得益彰

多道工序给红茶带来了甘甜醇美的品质,而龙泉青瓷通体青幽,能使茶色看起来更红、更浓,两者相得益彰。

茶是有灵性的,在水中时,茶叶的每一个毛孔都是张开的,释放出的是它生长所在的那片山、那片土、那脉水和那里的人文气息,品饮入喉自然生出无尽回味,余韵无穷。

绿茶配白瓷,轻盈淡雅

“人生如茶,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香似爱情,第三道淡如清风。”绿茶堪称最古老的茶类,干茶叶的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都以绿色为主,代表品种有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信阳毛尖等。

绿茶清新脱俗,幽香宜人,淡雅素净的白瓷茶具与之最为匹配,茶友可在品茶过程中欣赏叶尖在茶汤中的轻盈身姿。

乌龙配广彩,“织金“更醇厚

乌龙茶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代表品种有铁观音、大红袍、单枞等。正因为乌龙茶“不红不绿也不黑”,茶色并不艳丽夺目,因此搭配的茶具应该增加一抹亮色,织金广彩恰好是本土单枞的“绝配”。

茶是大自然的馈赠,充满了灵性。当茶叶在水中翻滚时,它极尽全力地将成长过程中所吸收的每一滴雨露、每一片阳光、每一份风土人情尽情地释放,传递到人们的口中,回味无穷。

錾刻工具原来还有这么多分类!

打制一把手工银壶至少需要72道工序,720000次的捶打,工序包括:设计、画图、淬炼、熔银、压块、裁剪、锤击、低烧、熔接、回火、敲打、錾刻、镌字、打磨、抛光、镀金、鎏金、仿古、漆艺

其工艺难度最大、最精妙的是“毫厘必较”的“一片造”银壶,还有博大精深的各种錾刻技艺。

每个道工序所用到的工具不计其数,每种工具又有不同的用法,有的工序要需要不停的重复,今天就给大家讲讲錾刻类工具的种类以及不同工具的具体用法。

錾刻类工具是银器制作的重要工具,人们通常将錾刻两个字混为一谈,事实上,錾与刻本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装饰手法,但因工艺特点相似,将其归为一类。

錾刻工具就如同画家受众的画笔,是实现银器艺术创作的重要工具,对錾刻类工具运用的熟练程度也是银匠技艺水平的直接体现。

錾刻类工具比较多,根据纹样特征的不同,可选择不同的錾刻工具。

錾类工具

錾类工具一般包括跑錾、窝錾、死窝錾、窝尺錾、尺錾、线錾、卡錾、点春、圈圆春、让花春等。

跑錾用于跑线定型,大的跑錾跑直线,小的跑錾跑曲线;窝錾一般适用于錾刻卷叶花形,可做弧线运动;死窝錾主要运用于錾刻细节部位,像龙纹、鱼鳞等等;窝尺錾配合窝錾使用,在窝錾处理完花纹后,可以使花纹侧壁找平,增加立体效果;尺錾与窝尺錾作用类似,用于找平,强化边缘线;线錾主要用于跑直线,多用于银器表面肌理效果的处理;卡錾用于做立体圆雕等花纹的处理;点春、圈圆春、让花春均用于打点或者进行圆形装饰。

刻刀类工具

比较常见的刻刀有:三角刻刀、平口刻刀、方口刻刀、菱形刻刀、半圆形刻刀。三角刻刀可以刻很细的线,到刻入银器的截面呈“V”字形;平口刻刀能刻出地步平整的线条,常常用作修饰银器比较隐蔽的地方;方口刻刀,用于大面积刻画;菱形刻刀,刻入线条较深,刻线的立体效果较前几种刻刀更强;半圆形刻刀能可出截面为弧形的线条。

可以说每一类型的錾具和刻刀都有各自不同的用处,正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工具,银匠才创造出了花色多样的银器。

日本铁壶用的是什么铁?

日本铁壶融入了极为精湛的手工艺技法,才使得这一极具东方儒家文化风情的茶道用具广受中国人欢迎。

而日本铁壶的铁质,也是有一定的讲究:日本纯手工铁壶使用的铁质是白口生铁,机器量产铁壶可能会用灰口生铁。

一、日本老铁壶应该是以白口铁为原料的

在日本奈良时代(公元710年-792年),中国式的精铁冶炼技术开始传入日本,以精铁冶炼为职业的“金屋”开始在日本全国范围内进行流动性的工作。

这种精铁冶炼技术早在公元1600年前后就已经进入到岩手县,比在日本全国普及炼铁技术要早了300年左右。

这种传统制铁法的炉温低,约1500度,生产出的铁是白口铁。铁中含有的碳以Fe3C化合形式存在,所以断面是白色的,且非常坚硬很难进行机械加工。

但由于铁是以这种化合物形式存在,不易生锈,是制造锅釜的最适材料。

1874年2月,时任工部卿伊藤博文提出了铁的国产化计划。在幕末大炼钢铁运动中,东北部的南部藩釜石地区建立了10座大岛型土高炉,临近的仙台藩还有2座,成为日本一大制铁地带。

伊藤博文书法”清神一杯茗“

尽管日本近代大炼铁的目的是为了生产更适合工业化进程的灰口铁,但直到1886年10月16日,采生产出了“与进口铁仿佛”的灰口铁。

由此可以佐证,从日本成功生产出灰口铁至可以民用化前,日本日常生活用铁仍然是白口铁。

且不是白口铁多好,而且没有灰口铁。

二、日本近现代传统南部壶的用铁也应是白口铁

19世纪70年代开始的日本铁跃进实现了白口铁向灰口铁的演进,但在19世纪至20世纪初叶,并没有对日本传统日常用铁产生较大影响。

随着日本首都由京都迁至江户,京都壶在19世纪中后期已经开始落败,而南部壶受到藩主支持与保护,得以迅速发展,且其用铁仍为白口铁。

尽管日本灰口铁的生产虽发源于南部,但此时灰口铁仍未用于日用。

三、对日本当代南部铁壶铁料应仍用白口铁

首先日本是非常注重延续传统的国家,且在1970年又专门出台了保护日本传统文化的法规。

再鉴于白口铁虽然在铸造上较灰口铁困难,但一来要严格按传统办事,二来价格又远低于灰口铁,所以日本当代铁壶应该仍用白口铁。

当然,在当前日本铁壶商的网上已经可以看到,日本铁壶生产分化为传统手工生产铁壶和量产壶两大类。

而根据其量产壶工艺的大概介绍,我想至少日本传统手工壶应该仍用白口铁,而量产壶因为要量产,需要铸铁的流动性更高可能会使用灰口铁。

可能这也是日本一些南部壶在材料上只写明铸铁,而英文只用castiron的原因吧。

以上内容是关于当瓷器遇上茶的下一句和瓷器喝茶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当瓷器遇上茶的下一句 瓷器喝茶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40154.html

上一篇:铁壶加热不当,竟然会发生这么严重的问题吗 铁壶加热不当,竟然会发生这么严重的问题英文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