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紫砂壶目数是什么意思 紫砂壶目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时间:2023-08-08 10:14:46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目数是什么意思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目数是怎么算出来的和紫砂壶目数是什么意思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壶目数是什么意思 紫砂壶目数是怎么算出来的1

紫砂壶目数是什么意思 紫砂壶目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紫砂泥料拥有双气孔结构,让紫砂壶泡茶会越来越香,才造就了今天许多壶友对紫砂壶的喜爱。而紫砂壶的透气性好坏,跟紫砂泥料目数的高低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有很多壶友,经常会将壶放在手中把玩,得:细腻、光滑、粗糙、肌理感等感觉,这个也和泥料目数息息相关。为了帮助壶友对紫砂了解,今天来说说“泥料”的目数特征和对泥以及成品壶的影响。

紫砂壶在制作的过程中,泥料颗粒大小用目数来定,常用的是16目(目为直径单位,指筛泥料的筛网每平方厘米上小孔的个数)、24目、32目、40目、60目、80目、100目。泥料颗粒越细,则可塑性提高,壶的机械强度增加;坯料颗粒粗,则可塑性降低,在烧制过程中不容易变形,稳定性提高,收缩率减小。

目前做壶的泥料常用的是40目和60目的,其他目数的泥,有人也会用来做壶,80、100目的泥料经常会被用来做泥绘,装饰壶用,16、24和32目的料,对工具的损伤大(有点像生活中的磨刀石),而且在制作过程中,走刀时,刀口一般不会划断砂粒,使得砂因外力的作用而从泥中脱落,我们称为“跳砂”。泥料的收缩大,砂的收缩小,在烧窑过程中,泥很容易把砂挤出来,也是跳砂的一种,在壶表刻字或画时,也会形成跳砂。这样几种情况,就造成了线条上有缺口,平面上有凹坑,也就是所谓的瑕疵。这种情况在壶口和壶盖的边缘经常会有的。

在烧成过程中,颗粒细,则收缩大,烧成温度降低,容易变形。烧成后壶表的金属光泽感强。而粗颗粒在烧成过程中,收缩小,烧成温度提高,不容易变形,成品率提高。

目数越高,透气性会稍弱,却反而利于将茶香逼出,在泡铁观音之类的乌龙茶时,冲泡的温度要保持在比较高的状态,才能达到最佳的逼香效果,这时就可以选用目数比较高的泥料。

紫砂壶的获奖作品

宜兴的紫砂行业定期都会组织全手工比赛,参加的人员、民间艺人、美术员、助工、工艺师都有,在此其中一些默默无闻的民间艺人经常会爆出获得了一等奖、二等奖。别小看他。这个评奖绝对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于是乎网上就出现了很多所谓的获奖壶在卖。

大家看到了吗?获奖壶的底款其实不是作者自己的印章。这个印章是组委会专为本次评选特制的。

凡是在本次比赛过程中的壶,只要作者本人需要,都是印上本次比赛的印章,每次比赛的印章都是不一样的。或者是印上“评、手”等字样。网上所谓的获奖作品都是没有这个印章的,都是艺人后期另外做了一个获奖作品的壶,印上了自己的印章。

紫砂壶有什么好处

紫砂壶的好处有能保持茶香浓郁、延缓茶汤的霉败变馊、保温时间长等。紫砂茶壶适应冷热急变能力佳,有缓慢的传热性,不易因为温度的突变而爆裂。

紫砂壶的好处

1、能持久保持茶香浓郁。

紫砂茶壶嘴小,壶盖紧密地贴着壶身,加上壶的内壁较粗糙,这都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消散。

2、能稍微延缓茶汤的霉败变馊。

紫砂茶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且有较强的吸附力。所以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杀菌作用。

3、保温时间长。

紫砂茶壶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这些空气形成了一层绝缘体,能有较地保持温度。

4、不易因温差而爆裂。

紫砂茶壶适应冷热急变能力佳,有缓慢的传热性,不易因为温度的突变而爆裂。

紫砂壶的功效

1、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用紫砂壶沏茶,不失原味,且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长物志》说它“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2、紫砂壶透气性能好,使用其泡茶不易变味,暑天越宿不馊。久置不用,也不会有宿杂气,只要用时先满贮沸水,立刻倾出,再浸入冷水中冲洗,元气即可恢复,泡茶仍得原味。

3、紫砂壶能吸收茶汁,壶内壁不刷,沏茶而绝无异味。紫砂壶经久使用,壶壁积聚“茶锈”,以致空壶注入沸水,也会茶香氤氲,这与紫砂壶胎质具有一定的气孔率有关,是紫砂壶独具的品质。

4、紫砂壶冷热急变性能好,寒冬腊月,壶内注入沸水,绝对不会因温度突变而胀裂。同时砂质传热缓慢,泡茶后握持不会炙手。而且还可以置于文火上烹烧加温,不会因受火而裂。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目数是什么意思和紫砂壶目数是怎么算出来的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紫砂壶目数是什么意思 紫砂壶目数是怎么算出来的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41031.html

上一篇:盖碗泡茶法的实训总结 盖碗泡茶法文章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