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85号马铃薯种植方法视频 85号马铃薯种植方法图片

时间:2023-09-09 00:16:21 浏览量: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有哪些?如何才能高产?

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阶段

(1)出芽期:种马铃薯自然或人力消除休眠状态后逐渐萌芽期,至幼苗发掘出为出芽期。一般春天25~35天,秋天10-20天。

(2)小苗期:从出芽到第6或第8叶展开,进行1个叶序环为小苗期,又被称为团棵。一般15-20天。

(3)发棵期:从团棵逐渐到叶柄顶叶(第12或第16叶),进行叶柄第二轮叶序环。一般25-30天。成熟种类以第1花序开花到顶,晚熟种类以第2花序开花到顶为该期完毕的标示。发棵期是建设强劲同化作用系统和转为块茎充沛生长的关键阶段。它是以发棵为核心转至以结薯为核心的转折点环节,直立茎顶尖变宽,块茎逐渐产生。

(4)结薯期:发棵期结束后,进到结薯期,生长以块茎彭大体重增加为主。前期叶茎生长渐缓,块茎容积快速提高,以开花期的10日内彭大更快。进而叶子逐渐变老变黄链磨,乃至掉下来,块茎容积基本平稳,但因累积木薯淀粉而持续体重增加。一般30-50天。

(5)休眠状态:春马铃薯主茎叶子枯落或秋马铃薯因霜枯萎,结薯期结束,块茎成熟,进到休眠状态。获得后,在适合出芽的环境标准中仍维持不出芽的情况,称生理休眠状态,即自然休眠状态。休眠状态长度因种类和环境而异,有的基本上无休眠状态,有的1-2个月,年长者达4个月。

马铃薯对环境的要求

温度

种薯在土壤温度4-5℃时头发,5~7℃时出芽,10-12℃以幼苗生长快速而健硕,以18℃生长最好。一般,高温下栽种时,先发芽后长根;低温下栽种时,先生根后发芽。叶茎生长以20℃左右最适合,30℃时茎细叶小,7℃时终止生长,受霜降后逐渐凋谢。块茎彭大适宜土壤温度16~19℃,20℃时生长迟缓,25℃时基本上终止彭大,30℃以内时块茎终止生长。

水分

发棵期土壤层较大持水流量宜70%-80%,但中后期要沥干水分,降到60%,便于转到结薯期。结薯期土壤含水量宣80%-85%。开花期对少水尤其比较敏感,开花前期为生长用水量临弯唤陵界期。

营养物质

消化吸收氮,磷,钾的量,按占总摄取量的15%计,各自为出芽期和小苗期是6%,8%,9%,发棵期各自为38%,36%,36%,结薯期各自为56%,48%,55%。全部生长期中,消化吸收钾较多,氮其次,磷至少。每加工5000Kg马铃薯需氮22.2Kg,磷10.1Kg,钾50.8Kg。营养元素硼,铜,锌对马铃薯生长发育及改进口感等效果显著。

阳光照射

马铃薯喜阳,阳光照射不够或荫蔽缺光,则叶茎陡长,延迟时间块茎产生。长日照下叶茎,花果及地下茎生长快;短日照标准下,有益于块茎产生。

土壤

马铃薯喜土壤浓厚,材质松散,排水管道便捷,换气优良,含有土壤有机质的轻沙壤土。轻轻松松富饶土壤层是确保马铃薯根茎生长和块茎膨大的主要标准。融入pH值4.8-7.1,PH值5.5-6.5时埋戚适合块茎生长。在偏碱土壤中块茎高发疮痂病。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是什么

  土豆(马铃薯)栽培范围遍布全世界,从北纬71°至南纬40°之间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有土豆栽培。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马铃薯的种植方法,一起来看看。

  马铃薯的种植方法

  种薯处理:

  (一)精选种薯

  在选用良种的基础上,选择薯形规整,具有本品种典型特征,薯皮光滑、色泽鲜明,重量为1-2两大小适中的健康种薯作种。选择种薯时,要严格去除表皮龟裂、畸形、尖头、芽眼坏死、生有病斑或脐部黑腐的块茎。

  (二)切块与小整薯作种

  种薯切块种植,能促进块茎内外氧气交换,破除休眠,提早发芽和出苗。但切块时,易通过切刀传病,引起烂种、缺苗或增加田间发病率,加快品种退化。切块过大,用种量大,一般以切成20-30克为宜。切块时要纵切,使每一个切块都带有顶端优势的芽眼。切块时要剔除病薯,切块的用具要严格消毒,以防传病。

  小整薯作种,可避免切刀传病,而且小整薯的生活力和抗旱力强,播后出苗早而整齐,每穴芽数、主茎数及块茎数增多。因而采用25克左右健壮小薯作种,有显著的防病增产效果。但小薯一般生长期短,成熟度低,休眠期长,而且后期常有早衰现象。栽培上需要掌握适当的密度、作好催芽处理,增施钾肥,并配合相应的氮磷肥,才能发挥小薯作种的生产潜力。

  (三)催芽

  催芽是马铃薯栽培中一个防病丰产的重要措施。播前催芽,可以促进早熟,提高产量。同时,催芽过程中,可淘汰病烂薯,减少播种后田间病株率或缺苗断条,有利于全苗壮苗。催芽方法:将种薯与沙分层相间放置,厚度约3-4层,并保持在20℃左右的最适温销樱度和经常湿润的状态下,种薯经10天左右即可萌芽。催芽时,种薯用0.5-1ppm赤霉素液或0.1-0.2%高锰酸钾液浸种10-15分钟或用2%硫脲浸种20分钟,均可提高催芽效果。

  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不耐连作的作物。种植马铃薯的地块要选择三年内没有种过马铃薯和其它茄科作物的地块。马铃薯对连作反应很敏感,生产上一定要避免连作。如果一块地上连续种植马铃薯,不但引起病害严重,如青枯病等,而且引起土壤养分失调,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使马铃薯生长不良,植株矮小,产量低,品质差。马铃薯与玉米、小麦等植物轮作增产效果较好。

  马铃薯块茎膨大需要疏松肥沃的土壤。因此,种植马铃薯的地块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且排水良好、昌游耕层深厚、疏松的砂壤土。前作收获后,要进行深耕细耙,然后作畦。畦的宽窄和高低要视地势、土壤水分而定。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可作宽畦,地势低,排水不良的则要作窄畦或高畦。

  施足基肥:

  马铃薯在生长期中形成大量的茎叶和块茎,因此,需要的营养物质较多。肥料三要素中,以钾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施足基肥对马铃薯增产起着重要的作用。马铃薯的基肥要占总用肥量的3/5或2/3。基肥以腐熟的堆厩肥和人畜粪等有肥机为主,配合磷、钾肥。一般亩施有肥机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基肥应结合作畦或挖穴施于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以利于植株吸收和疏松结薯层。播种时,每亩用腐熟的人畜粪尿20-30担,或氮素化肥5-8公斤作种肥,使出苗迅速而整齐,促苗健壮生长。

  适时播种:

  确定马铃薯播种适期的重要条件是生育期的温度。原则上要使马铃薯结薯盛期处在日平均温度15-25℃条件下。而适于块茎持续生长的这段时期愈长,总重量也愈高。多数是收了晚稻或中稻以后种植。秋薯以9月下旬至10月下旬播种为好,冬薯以12月下旬至1月中旬播种为宜。

  合理密植:

  构成马铃薯的产量因素是单位面积株数与单株产量的乘积。单株产量是由单株结薯数字与单薯重确定的。而群体增产与单株增产之间是矛盾的。当单位面积株数增加时,单株产量相应降低,两者都与栽植亏迅丛密度存在着一定依存关系。在一定密度的范围内,群体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单株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此,确定密度必须考虑群体产量与个体产量两个相矛盾因素协调统一。如果密度小时,虽然单株发育好,产量高,但由于单位面积内总株数小,结薯较少,产量不高。如果密度过大,虽然总株数多,但单薯重很低,同样产量不高。因此,合理密植就是要使单位面积内有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既能使个体发育良好,又能发挥群体的增产作用,以充分利用光能、地力,从而获得高产。从群体和个体协调发展考虑,马铃薯在一般栽培水平下,每亩种6000株左右,每株2-3茎较为适宜。

  田间管理:

  (一)查苗补苗

  马铃薯出齐后,要及时进行查苗,有缺苗的及时补苗,以保证全苗。补苗的方法是:播种时钭多余的薯块密植于田间地头,用来补苗。补苗时,缺穴中如有病烂薯,要先将病薯和其周围土挖掉再补苗。土壤干旱时,应挖穴浇水且结合施用少量肥料后栽苗,以减少缓苗时间,尽快恢复生长。如果没有备用苗,可从田间出苗的垄行间,选取多苗的穴,自其母薯块基部掰下多余的苗,进行移植补苗。

  (二)中耕培土

  中耕松土,使结薯层土壤疏松通气,利于根系生长、匍匐茎伸长和块茎膨大。出苗前如土面板结,应进行松土,以利出苗。齐苗后及时进行第一次中耕,深度8-10厘米,并结合除草,第一次中耕后10-15天,进行第二次中耕,宜稍浅。现蕾时,进行第三次中耕,比第二次中耕更浅。并结合培土,培土厚度不超过10厘米,以增厚结薯层,避免薯块外露,降低品质。

  (三)追肥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时间较长,出苗后,要及早用清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追施芽苗肥,以促进幼苗迅速生长。现蕾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钾肥为主,配合氮肥,施肥量视植株长势长相而定。开花以后,一般不再施肥,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

  (四)防治病虫害

  马铃薯的病害较多,常见的病害有病毒病、晚疫病、青枯病、环腐病、疮痂病、癌肿病等。晚疫病多在雨水较多时节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因此,要注意及早用波尔多液或瑞毒霉进行防治。青枯病目前药剂防治较难,防治方法主要通过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以及用小整薯作种等措施进行防治。

  马铃薯的害虫主要有瓢虫、土蚕、蚜虫、蛴螬、蝼蛄等,可用药剂或人工捕杀等措施防治。

  收获果实:

  马铃薯当植株生长停止,茎叶大部分枯黄时,块茎很容易与匍匐茎分离,周皮变硬,比重增磊,干物质含量达最高限度,即为食用块茎的最适收获期,利用块茎应提前5-7天收获,以减轻生长后期高温的不利影响,提高种性。

  马铃薯的生长条件

  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

  马铃薯对温度的要求: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

  马铃薯传入中国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华侨从东南亚一带引进的,在21世纪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居世界第二位。马铃薯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适时采收

怎样种土豆视频教程

以下是种土豆的方法:

一、土豆挑选、切块、催芽

种植土豆的第一步就是挑选土豆种子,好的种子才能保证土豆的产量,所以,大家在种植土豆之前,需要对种子进行挑选,把一些质量不佳的挑出来;土豆种子优质与否,我们从它的个头和芽眼的粗细就可以判定,个头大、圆润饱满、芽眼粗的,基本上都是优质的土豆种子。

土豆种子挑选好之后,我们就需要把种子切块,因为一个土豆种子上面会有很多个芽眼的,如果整个土豆种子种植的话,一个种坑中会出很多苗,浪费了种子不说,会让苗过密,影响土渣行槐豆的产量,因此,土豆种子建议都切块。

大家应该都知道,每一个土豆种子都会有一个顶部和尾部,顶部的芽眼是最佳的,因此,我们在切种块的时候,尽量留下顶部的芽眼,一个种块留下一两个芽眼即可,至于尾部的土豆,可以用,也可以不用。

当土豆都切好块之后,会产生切块,因此,我们需要在土豆切口的地方撒上草木灰(一定要是草木灰),让草木灰粘附在切口上,加快土豆伤口愈合;最后把土豆放在一个地方,最好是稍微潮湿一点的地方,土豆块就会很快出芽了。

二、翻耕施底肥改良土地

在土豆催芽期间,我们就抽时间把准备种植土豆的地块翻整一遍,因为土豆的生长对土壤的要求特别高,需要松软透气的土壤,因此我们翻耕土地的时候,需要稍微翻耕深一些,大概40厘米左右,根据土壤的肥沃程度,施入适量的农家肥(一定要是腐熟好的,不然容易长虫和滋生病菌),然后搅拌均如友匀,然后起垄,增加种植层的土壤厚度。

三、分穴种植土豆

当土豆块出芽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种植土豆了(当然,也可以在切块好之后直接种植);种植土豆之前,先在地块中按照一定的间距挖出若干个种坑,坑深20厘米左右,然后往坑中撒入小半坑的农家肥+草木灰,接着撒入薄薄一层的泥土,稍微把坑中的农家肥覆盖住,就把土豆块种植下去,芽眼朝上,最后就是盖上1.5厘米左右的土,待土豆出苗后再培土。

四、土豆出苗后疏苗,追肥

土豆块种植之后,大概5天后就会出苗了,这个时候我们暂时不用管,因为这个时候的土豆幼苗主要的营养来源是土豆块,所有,我们不用急着追肥;当土豆苗长到15厘米以上的高度的时候,叶子很多了,我们就需要开始追肥;这个时候土豆主要是长苗,因此,带激我们施肥的主要方向是氮肥,可以使用我们自己发酵的液体肥+鸡粪肥或者硫酸钾肥料,液体肥主要是补充氮营养素。

土豆在苗长到10厘米到15厘米的时候,一窝的土豆苗中可能会长很多根,我们需要及时地疏苗,把同一个窝中的弱苗齐根剪掉,留下1、2株壮苗,不要不舍得,有舍才有得。

当土豆开始长块根之后,我们就需要改变一下施肥策略,主要使用农家肥+草木灰(或者鸡粪肥、硫酸钾);土豆高产,主要靠草木灰,因此,建议在种植土豆的时候,尽量找一些草木灰来施肥,土豆就会长得一窝一窝的。

本文标题:85号马铃薯种植方法视频 85号马铃薯种植方法图片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56854.html

上一篇:土元的养殖方法和价格 土元的养殖技术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喜欢种植养殖就经常来哦!
农资栏目分类

精选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