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蚯蚓养殖技术基础知识大全 蚯蚓养殖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时间:2023-09-09 22:36:49 浏览量:

蚯蚓怎么养

  蚯蚓自古以来就素有“万能钓饵”之称。我国的淡水鱼类有好几百种,其中除鲢、鳙等少数鱼种以外,没有不摄食蚯蚓的。那么养蚯蚓应该怎么养呢?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下吧。

  养殖蚯蚓基础知识

  一、蚯蚓的基本习性常识

  A、蚯蚓的外形特征:

  蚯蚓的形态通常为细长的圆柱形,头尾稍尖,整个身体由若干环节组成,无骨骼,外被一薄而具色素的几丁质层,除前两节外,其余体节上均生有刚毛。由于蚯蚓为常见动物,具体形态略

  B、顷雀段蚯蚓的生长情况:

  蚯蚓自蚓茧产下开始至幼蚓孵化,直至发育成熟,出现环带并开始产卵,称为一个生活周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赤子爱胜蚓的蚓茧需14~28天孵化成幼蚓,再经30~45天生长为成蚓,成蚓交配后5~10天开始生产蚓茧。若饲养条件适宜,成熟蚯蚓约1.4~5.5天产1个蚓茧。平均每条蚯蚓的生活周期(世代间隔)为70天左右

  计算蚯蚓的寿命,一般从幼蚓自蚓茧中孵出开始,到蚯蚓自然死亡为止。不同种类的蚯蚓,其寿命的长短也有差异,野外自然条件下生活的蚯蚓。其寿命仅为两个季度,而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其寿命可延长至2-4年多;人工养殖蚯蚓寿命可长达10至15年

  C、蚯蚓的生理习性:

  1、蚯蚓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蚯蚓由于长期生活在土壤的洞穴里,其身体的形态结构对生活环境具有相当的适应性。

  2、在自然界,蚯蚓以生活在土壤上层15~20厘米深度以内者居多,越往下层越少,。

  3、蚯蚓喜欢温暖、潮湿和安静的环境。一般蚯蚓的活动温度为5℃~30℃,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15℃~25℃,在0℃~5℃则停止生长发育,进入休眠状态,0℃以下或40℃以上常导致死亡。

  4、蚯蚓还喜居安静的环境,怕噪音或震雀誉动。

  5、蚯蚓对光线非常敏感,喜阴暗,怕强光,常逃避强烈的阳光、紫外线的照射,但不怕红光,趋向弱光。

  6、蚯蚓的活动表现为昼伏夜出,即黄昏时爬出地面觅食、交尾,清晨则返回土壤中。

  D、蚯蚓的食性特点:

  蚯蚓爱吃细、烂、湿的饲料,加之它依靠皮肤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因而水分的供应特别重要。饲料的含水率以70%左右为宜,用手挤压上层料,指缝间应有滴水,底层要求积水1~2厘米。夏季每天早晚要分别浇水一次,冬天每3~5天浇水一次,并在饲料面上加盖稻草保温保湿。

  E、蚯蚓的繁殖特点

  蚯蚓性成熟后,大多为异体交配,配偶双方相互受精,即把精子输送到对方的受精囊内暂时贮存。在交配过程中或交配后,成熟卵即开始从蚯蚓的雌孔中排出体外,落入环带所形成的蚓茧内。蚯蚓的受精过程是包含一个至多个卵的雏型蚓茧途经受精囊孔时,原来交配所贮存的异体精液就排入雏型蚓茧内。 蚯蚓产生蚓茧的过程是由蚓体环带分泌蚓岁仿茧膜及其外面细长粘液管开始的,经排卵到雏型蚓茧从蚓体最前端脱落,蚓茧前后封口为止。蚯蚓的胚胎发育过程(即蚓茧的孵化)。它包括卵裂、胚层发育、器官发生三个阶段。

  蚯蚓怎么养

  一、养殖地的选定

  养殖的地点,对于蚯蚓养殖来说是最重要的问题。室外的场所最适于养殖蚯蚓,在这种环境下,蚯蚓生活能力强,繁殖得快。室内一般适合小规模的养殖,或刚孵化出来的小蚯蚓的养殖,因为刚孵化出的幼蚓体型小,活动范围不大。如采用室外和室内结合的养殖,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理想的地点,最好是在树下,树阴是最凉快的,可以有效地减少蚯蚓爬出逃跑。

  二、生长条件的控制

  养殖床设在室外,当有过强的日照、热风、下雨时,必须采取保护措施。如果有自然树木的阴影是最好的,否则须加人工遮盖物。

  在炎热的夏天,直射光每天照射不要超过2~3小时。这是因为:蚯蚓对光线敏感,当强光一照,它就不吃东西,钻入地面。所以用自然树木的阴影比用草帘子、烂布、麦秆、马粪纸之类的东西放在养殖床上面能更好地防护。

  蚯蚓最合适的生长温度是15℃~27℃,在0℃以下及32℃以上时,活动就变得迟缓,蚯蚓就会停止吃食,交配的动作也变得缓慢,基本上不进行生殖过程。养殖床的温度一般在10℃以下27℃以上时,蚯蚓就难于孵化。蚯蚓生长环境中最适宜湿度为60%~70%。

  三、饲料的供给

  在供给蚯蚓动物的粪便、谷物、堆肥及其他腐烂的有机物以后,大多能很快生长成熟。选出的饲料,要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其他成分,这些是蚯蚓生长发育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蚯蚓较喜欢吃甜食。

  1.喂料次数。

  蚯蚓吃完第一次给的饲料时,一定要尽快给第二次饲料(因为蚯蚓在缺乏饲料的情况下,易外逃)。蚯蚓在吃完饲料后,可以饲料表面的变化作为给蚯蚓添加饲料的时间和数量的依据。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饲料里加上木屑和稻草,随着蚯蚓吃食,就会把这些添加物推到表面上来。从被推到表面上来的木屑和稻草的量,就可以判断蚯蚓周围饲料量的多少。

  2.蚯蚓的生长促进剂。

  为了提供多种类的饲料并调节营养平衡,最好及时补充生长促进剂,如血粉、鱼粉、动物的肉和骨头粉末、活性污泥、工业废料等。

  蚯蚓没有牙齿,它可以把饲料和沙子一起吞进肚内,用沙子来咀嚼饲料,提高消化吸收的效果

  四、注意事项

  1.蚯蚓的食量较大,应给以较充分的食物,否则蚯蚓四处觅食易爬出养殖床。

  2.蚯蚓的采收时间与它的生长发育阶段有密切关系。当蚯蚓达到性成熟、出现环带后,体重增加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且养殖蚯蚓的密度过大时,蚯蚓就会变得瘦弱,如果单纯为了得到蚓体,此时即为采收时期。

  3.每次学生实验完毕,要及时把蚯蚓放回养殖地(或放归自然环境中)。

  4.细菌有助于蚯蚓的消化,但饲料里含水量过高时,细菌繁殖过快,易产生酸性物质,不利于蚯蚓的生长。因此,饲料中水分不宜过大。

  5.夏天,垫料里如用鲜草容易产生热,对蚯蚓生长不利。所以,用鲜草时应过三天后再接入种蚓。

  6.当空气过于潮湿或刮强风时,蚯蚓可以感知下雨的前兆就会跑出来。如果怕蚯蚓爬出来,用电灯照明就可以防止。

  五、养殖方式

  1、池养

  可利用阳台、屋角等闲置地方,建池养殖。

  在室内用砖砌成5平方米大小的方格池,高25厘米左右,垫上10厘米以上松土。或建成长2米、宽2.5米、深0.4~0.5米的池,或按行距0.5米左右一个挨一个地排列建造。

  如果地下水位较高,可不挖池底,在地上用砖直接垒池。如果地势高而干燥,可向下挖40~50毫米深池,以利用保持池内的温度和湿度。

  2、养殖床养

  在地面上直接铺饲养土做成养殖床,养殖床面积5~6平方米大小,四周设宽30厘米、深50厘米的水沟,既可排水,又可作防护沟。

  3、缸养

  在缸底钻1~2毫米圆孔用于排水,铺上10厘米厚的饲养土。

  4、盆养

  可利用花盆等器饲养。适合养殖赤子爱胜蚓、微小双胸蚓、背暗异唇蚓等。

  一般常的花盆等容器,可饲养赤子受胜蚓10~70条。盆内所投放的饲料不要超过盆深的3/4。这种养殖方式,盆内土壤或饲料的温度和湿度容易发生变化,需要注意掌握。

  5、箱和筐养

  可利用包装箱、纸箱或塑料箱、柳条筐、竹筐等养殖。箱、筐的面积不超过1平方米。养殖箱的底产部和侧面均应有排水、通气孔。排水、通气孔孔径为0.6~1.5毫米。

  6、箱式立体养殖

  将相同规格的饲养相重叠起来,可以进行立体集约化养殖,这是目前常采用的养殖方式之一。

  先做好木箱与架子。架子可用钢筋、角铁焊接或用竹、木搭架,也可用砖、水泥板等材料建筑垒砌。养殖箱水50厘米、宽35厘米、高25厘米左右,放在饲养架子上,一般放4~5层。

  在箱中垫10厘米以上松土,上面加盖透气的防逃网。养殖时,注意通风换气、调节温度与土壤湿度,保持土壤的清洁与室内卫生。

  7、沟槽养殖

  选择背风遮荫处,开挖沟槽养殖。沟槽长10米,宽2米,深60~80毫米。沟的上面一侧稍低,一侧稍高,有一定的倾斜度。

  沟底铺15厘米厚的饲养土,沟上用薄膜、竹帘、塑料板等防雨材料等覆盖,可放养3000~500只蚯蚓。沟的表面四周应开好排水沟,沟底饲养土堆放成棱台形,以排水。

  8、园林与田间养殖

  选用地势比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菜园、果园或饲料田,沿植物行间开宽35~40厘米、深15~20毫米的沟槽,施入腐熟的畜禽粪、生活垃圾等有机肥料,上面用土覆盖10百米左右,放入蚯蚓进行养殖。沟内应经常保持潮湿,但又不能积水。这种养殖方式不宜在种值有柑橘、松、枞、橡、杉、桉等园林中开沟放养。

  9、半地下室养殖

  选择背风、干燥的坡地,向地下挖1.5~1.6米深、2.5米宽、长度自定的沟。沟的一侧高出地面1米,另一侧高出地面30厘米,形成一个斜面,斜面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

  10、地下窖养殖

  利用人防工事、防空洞、地洞、地坑或土窖等阴暗潮湿保温的地点进行养殖。

  11、塑料棚室养殖

  可利用现有的冬季暖棚、温室养殖蚯蚓。

  12、简易堆料养殖

  1.场地:选择地势较高、靠近水源又不积水的平地作养殖场;

  2.备料:利用马、牛、羊粪或其他畜禽粪便,再加入30%的干草料、拌匀、堆沤、发酵而成;

  3.下种:将堆制好的饲料,调节好湿度后,铺于选定的地点,堆料宽1~1.2米,厚15厘米。均匀投入含卵块及幼蚓的蚓种,上面再覆盖厚5厘米的堆料;


蚯蚓养殖技术要点



养殖蚯蚓时,要注意场地建设、饵料准备和日常维护。可以在普通土地上挖坑或使用容器进行栽培,也可以在菜园等地的缝隙中挖沟进行栽培。饵料用轿慎庆粪便和秸秆混合,湿度和温度要保持稳定。

养殖蚯蚓有哪些技术要点
1、简易场地

养殖蚯蚓时,如果没有良好的条件或专门的车间进行环境建设,可以闭握使用旧箱、缸、缸等。要装腐殖土培养蚯蚓,或者挖坑倒入腐殖土,在比较平坦的土壤里培养蚯蚓,不要过多的根。这种方法简单,易于管理。

2、田间养殖

蚯蚓可以改良土壤,所以可以利用菜园、果园或田地的空隙,挖一条长约3-4米、深约30厘米的土沟。拍实底土后,倒入腐熟的蚯蚓饵料,再放入蚯蚓,用稻草等遮蔽物覆盖,保持湿度。

3、饵料配制

蚯蚓是一种独特的昆虫。它的饵料不仅是进食时的食物来源,也是它生活的底物。因此,饵料的比例至关重要。一般用杂草、麦秸、秸秆、动物粪便、谷壳等腐熟制成,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与未熟的原肥混合使用。

4、日常养护

蚯蚓对光的耐受性很孝闹差,喜欢生活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中,可以不能忍受太低的温度或太干燥的环境。因此,养殖蚯蚓时,要保持土壤温度稳定在15-30摄氏度之间,湿润而不潮湿,有足够的覆盖物遮挡阳光,冬夏注意控温。

养殖蚯蚓的方法和技术

养殖蚯蚓的方法有盆养野谈法、箱筐养殖法、池养法等,养殖蚯蚓的技术从温度、光线等方面着手。

1、养殖蚯蚓的方法

盆养法:此方法适颂旁碰用部员家中,城镇居民或者进行相关科研的较小规模养殖。可采取盆栽花盆、缸盆和其他废弃陶瓷器开展养殖。这类养殖方式简单,非常容易管理方法,挪动便捷,温度湿度有利于操纵。

箱筐养殖法:养殖箱筐运用包装木箱,废旧木材、竹、柳枝、刺槐、藤蔓等制做。带铅的漆料或油酚桶也无法作饲育箱。箱筐大小和样子可以根据必须制做,但是每个箱筐面积不要超过1平米,那启举样有利于挪动及管理。

池养法:可以从屋前,屋侧砌全长约70cm、宽50cm、深30公分的水池。池中可资金投入生活垃圾处理土、碎纸、青菜叶、剩饭菜、枯叶、野草、畜禽养殖粪、海产品内脏器官等废料。

2、养殖蚯蚓的技术

温度:蚯蚓的生长、活动、生殖与呼吸都受温度影响,尤其温度不同对生殖影响很大。蚯蚓比较适宜的温度在15-20度左右。当气温低于15度,蚯蚓的活性会降低,生长速度、繁殖速度都会降低。而气温高于30度,蚯蚓就会出现死亡,当气温低至5度左右,蚯蚓就会进入休眠期。

光线:蚯蚓没有眼,只是在皮层、表皮和口前叶这些区域有类似晶体结构的感光细胞。蚯蚓接触部分光就衰弱,是夜行动物,所以不能日光直射(直射日光干晒五分钟即死亡),饲养棚需要遮光。一般蚯蚓要求在100勒克斯暗光下养殖。蚯蚓对不同波长光有不同反应,红光无反应,紫外光有害,蓝光则对它有刺激。

蚯蚓的形态结构

身体分节但不分区,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雌雄同体,生殖腺1-2对,有体腔管起源的生殖导管,性成熟时体表出现环带(clitellum),交配时可相互授精,卵产于环带中,脱落后形成卵茧,直接发育。

刚毛简单,8个,有时很多,排成环状,精巢1-2对,一般在10-11节,雄性生殖孔一对,位于后精巢之后2个或更多的体节上,即在14节之后。卵巢一对,位于第13节,环带较厚,卵黄较少。体壁的结构由角质层、表皮细胞、环肌及纵肌组成,肌肉层内为体腔膜。表皮细胞中有发达的腺细胞,可以分泌粘液湿润皮肤,以利于在土壤中运动。

本文标题:蚯蚓养殖技术基础知识大全 蚯蚓养殖技术基础知识培训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57366.html

上一篇:蟹爪兰无孔花盆养殖方法 蟹爪兰无孔花盆养殖注意事项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喜欢种植养殖就经常来哦!
农资栏目分类

精选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