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本地塘虱跟埃及塘虱的养殖区别在哪 本地塘虱跟埃及塘虱的养殖一样吗

时间:2023-09-10 16:24:03 浏览量:

塘虱和埃及塘虱有什么区别?

埃及塘虱,学名埃及胡子鲶,与坦袭塘虱的主要区别如下:

一、外形特征不同

埃及胡子鲶体呈圆筒形,比塘虱头更扁平,身体更延长,口稍下位,触须发达,眼较小。头背部有许多骨质微粒突起,呈放射状排列,鳍条边缘呈淡红色,体侧有黑色斑点和灰白色云状斑块,胸腹部白色,口裂较宽。

二、生活习性不同

1、埃及胡子鲶:埃及胡子鲶属于底层鱼类,性格温顺。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耐寒临界温度为7℃。耐低氧,当溶氧量低至0.128ppm时仍能生存,水中溶氧不足时常窜游至水面吞咽空气。种内竞争较激烈,在鱼种池和成鱼塘,经常出现弱肉强食、互相残杀的现象。

2、塘虱:性喜成群,贪食,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昆虫、小杂鱼、虾、贝唯姿类等,也很喜欢吃血(如猪血,屠宰猪的血流入池塘,塘鲺会长很大),粪便,肉类,吃这些生长迅速。属夜行性动物,白天静静地藏在河底的坑里或树根下。食量大,如多瑙河鲇的大型种类会袭击小型的水鸟或让山兄老鼠,底层凶猛性鱼类。怕光,喜欢生活在江河近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以及流速缓慢的水域。

三、原产地及分布不同

1、埃及胡子鲶:原产于非洲尼罗河水系。

2、塘虱:分布于长江和长江以南各水体,亦为广东、福建等省的重要养殖对象。


参考资料来源:



埃及塘鲺和普通的塘鲺有什么不同?

埃及塘鲺和普通的塘鲺有以下不同:

1、分布区域不同

埃及塘鲺:

原产非洲尼罗河水系。我国于1981年引进试养,1982年广东淡水养殖良种场自养繁殖成功。现已在华南、华中大部分地区推广。

普通塘鲺:

分布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即长江和长江以南各水体,亦为广东、福建等省)等,广布于中国南方各地。

2、外形特征不同

埃及塘鲺:

即革胡子鲶,又名埃及塘鲺。体色发黑,多人工养殖,个体很大,一般可达数千克。

普通塘鲺:

即胡子鲶,角角鱼、又名土塘鲺。体色发黄,多为野生,个体较小,最大一般500g。

3、生长特性不同

埃及塘鲺:

埃及胡子鲶的生长速度较快,当年孵化的苗种当年可达到商品规格,一般个体可达500~700克,最大个体可达1.5~2.5千克。池塘主养,在饲料供应充足的情况下,亩产可高达1500~2500千克,最高产量据央视报导可达惊人的40万公斤。混养亩产一般可达75~100千克。

普通塘鲺:

胡子鲶性贪食,常饱食后潜伏于池底的阴暗处不动。因此其生长快、产量高、生产周期短。在中国南方每年可养2~3季,在池塘条件下养殖,经4~5个月饲养,当年鱼苗一般可长到0.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2公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公斤。对于上年越冬鱼种,普遍可长到1公斤,最大个体可达4公斤以上。

4、生活习性不同

埃及塘鲺:

埃及胡子鲶属于底层鱼类,性格温顺。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耐寒临界温度为7℃。耐低氧,当溶氧量低至0.128ppm时仍能生存,水中溶氧不足时常窜游至水面吞咽空气。种内缺歼竞争较激烈,在鱼种池和成鱼塘,经常出现弱肉强食、互相残杀的现象。

普通塘鲺伏衡冲:

多在夜间活动和取食,白天则潜入水底或洞穴中。人工饲养后,亦能在白天摄食,食取部分植物性精饲料。塘鲺鱼适应能力强,可在小水体和低溶氧的环境中成长,且病害较少,饲料拦渣来源广,容易养殖,成本较低,适宜于农家庭院小水面养殖推广。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埃及塘虱的学名是什么?

  埃及塘鲺中文学名:埃及胡子鲶;别称:革胡子鲶。
  埃及胡子鲶又孙租晌名埃及塘虱鱼、革胡子鲶,原产非洲尼罗河水系。我国于1981年引进试养,1982年广东淡水养殖良种场自养繁殖成功。现已在华南、华中大部分地区推广。在两广属于淡水养殖高产品种之一。
  革胡子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易繁殖、适应性强、型大耐低氧、抗低温能力较强等优点,饲养一年可重达2公斤,最大个体达10公斤以上,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鱼类,当前部分地区已开展家庭养鱼。革胡则锋子鲶的性成熟年龄约为10个月,繁殖季节为4-10月份。其产卵习性似鲤鱼,而不同于本地的胡子鲶和蟾胡子鲶;并且亲鱼有吞食鱼卵和仔鱼的本能,故不能在产卵原塘孵化。此鱼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养殖对象。

本文标题:本地塘虱跟埃及塘虱的养殖区别在哪 本地塘虱跟埃及塘虱的养殖一样吗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57964.html

上一篇:贵州山羊养殖教材有哪些 贵州山羊养殖技术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喜欢种植养殖就经常来哦!
农资栏目分类

精选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