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与加工技术 泥鳅养殖与加工方法
饲养泥鳅要怎样做?
泥鳅要怎么饲缓明养.
一.泥鳅养殖技术
养池建造选择光照良好,温暖通风,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3公里内无污染源的场所建造饲养池。养锹池土质为中性或微酸性黏质土壤。面积100~300平方米,池深80~100厘米,水深30~50厘米。清池消毒瞅种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池消毒。留池水10厘米深,每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克化水全池泼洒。苗种放养种放闷哪枝养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消毒10分钟。选择晴天中午每平方米放体长3~4厘米的瞅种50~60尾。
饲料投喂泥瞅食性杂,水中的小动物、植物、微生物及有机碎屑等都是它喜欢的食物。人工饲养还应投喂蛆虫、蚯蚓、小杂鱼肉、蚌肉、鱼粉、畜禽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及麦、米糠、豆渣、饼粕等植物性饲
料。
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投喂量视水质、天气、摄食状况而定,水温适宜时每天早、中、晚各投喂一次,水温较低时每天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在池泥缴体重的百分比:3月,1%~2%;4~6月3%~5%:7~8月,10%~15%:9月,4%。不同水温条件下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投喂比例:水温低于10°C或高于30°C时,少投或不投;水温11~20°C,植物性饲料占60%~70%,动物性饲料占30%~40%;水温21~23°C,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各占50%:水温24~29°C,植物性饲料占30%~40%,动物性饲料占60%~70%
水质管理泥敏放养后,根据水质肥瘦情况适时追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水体始终处于活、爽的状态。水温达到30°C时,及时更换新水,并增加深度,以降低水温,防止浮头。发现泥敏时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表明水中缺氧,应停止施肥,立即注入新水。越冬季节,12月至次年2月可不投喂,只需增加池水深度,在池角放入猪牛粪,以提高水温,确保泥缴安全越冬。
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各巡池一次,检查泥瞅的活动、吃食、病害等情况,同时,观察养殖池有无渗漏水泥锹有无逃逸现象,水泥池要每天清除残留饲料,做好日常记录。
二.泥鳅人工饲养
分类:其它实用技术/养殖适用范围:不限
(1)专池养辙。一般为专门从事泥触养殖的生产者所采用的养殖方式。池塘以泥底为好,如果是水泥池则应铺泥士15-20厘米深。池塘面积不宜太大,以一亩左右为宜,每亩可放3-4厘米长的嫩苗5万-10万尾。在放苗前应铺施底肥,以有机肥为主,培育大量的浮游动物作为泥锹的饵料。放苗以后,逐步加强饲料投喂并追施有机肥料,投喂的饵料主要种类有米糠、豆饼、皮、豆渣、蚕蛹粉、蚯蚓及食品加工废弃物等。肥料有人畜禽粪、农作物禾秆堆肥等。如水温高于30°C或低于10°C时,投饵量应减少。一般饲养8-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400千克。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15克达到商品规格.
(2)稻田养歉。在稻田放养泥锹,可以利用田中蚯蚓、摇蚊幼虫、水蚤和杂草等天然饵料生物,投喂少量的饲料,就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泥瞅生活力强,即使在稻田放水晒田时,能钻进湿泥里利用肠道和皮肤呼吸来维持其生命。所以泥锹是稻田养殖较理想的对象之一。稻田建设与养其他鱼类一样,在田中挖掘一个或几个鱼溜,面积2-3平方米,深约50厘米,鱼溜与鱼沟相通,鱼沟开成“田”字或“井”字型。进出水口都要设置拦鱼设施防逃。每亩稻田放养体长3厘米左右的瞅苗1.5万-2万尾,注意避免使用蚂敏石灰和农药话当投饵和施肥,秋季收稻谷后起捕,或灌水继续养殖,于婴年开春耕田时再捕捞上市。一般每亩稻田可收获泥锹30-50千克。
泥鳅的养殖方式与方法,泥鳅泥鳅如何养殖
泥鳅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鱼类,泥鳅的养殖也是一种重要的养殖项目。养殖泥鳅主要有三种方式:池塘养殖、稻田养殖与庭院饲养。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泥鳅养坦枯殖的这三种颤败方式方法。
一、池塘养殖
目前采用最多的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单产水平高,技术操作水平要求也高。池塘面积以50-250平方米为宜,池塘深70-100厘米,水深40-50厘米,分土池和水泥池两种。
养殖过程中,投喂的人工饵料,主要是米糠、麦麸、豆饼、菜饼、蔬菜叶及蚯蚓、蝇蛆和螺、蚬等,也可以是人工配合饲料。水温20℃以下时,植物性饵料可占摄食总量的60%-70%;水温20℃-23℃时,动、植物性饵料各半;水温23℃-28℃时,动物性饵料占50%-60%。
养鳅的水质要求肥、活、爽,一般每星期换水1-2次,每次换水30-40厘米深。此外,还要做好防病防逃工作。每天或隔天打扫食场1次,定期对食场进行漂白粉消毒,每次用药125克,发现死鳅及水面污物要及时捞除,以防水质污染。
二、稻田饲养
选择水源充足、保水保肥力强、土壤肥沃、软泥深12-18厘米的稻田饲养泥鳅较好。要加高加固田埂,四周挖深40-50厘米的田凼,面积占稻田面积的5%-10%。清田消毒后放足基肥,插秧后将鳅种下田,每亩放规格3厘米左右的鳅种2万-4万尾。
稻田饲养泥鳅,也应适当投喂人工饲料。平时要经常加入新水,保持水深5-10厘米,做好抗旱防洪工作,防止敌害生物进入,常检查进出水口拦栅。不施或少施农药。
三、庭院饲养
房前屋后挖池或砌水泥池饲养,大小不限。要求有注换水条件。常规饲养方法同池塘养成。此处介绍两种适于家庭养殖生产的方法。
一是底肥饲养法。在养鳅池底将有机粪肥、稻草相间铺放,厚约30厘米,按每平方米撒生石灰150克后再铺上10厘米肥泥,注水1周后可放养泥鳅。饲养期间经常搅拌池底,使肥料释放肥水,培育底柄动物等促进泥鳅生长,可同时投喂人工饲料。
二是塑管饲养法。采用直径16毫米,长约20厘米的聚乙烯管,像筏子那样扎成排,横向排列让洞洞铺满池底,将细粒黏土溶解于水中,给泥鳅制造一个具有泥土环境条件的错觉。放养鳅种后主要投喂人工饲料,剩饭剩菜也可投喂。
在国外采用无泥饲养泥鳅,将池底铺沙,这种方式饲养的泥鳅比泥土池饲养的质量、味道好。
泥鳅的养殖方法和技术
泥鳅的养殖方法是池塘混养,养殖技术方面是注雹轿意喂养过程。
1、方法:养殖泥鳅的时候,水质要干净,池塘最好靠近水源,这样才能方便后期往里面加水。泥鳅苗一定要健康,这样才能让后期的养殖更加省心。泥鳅苗可以用食用盐加水来试,在水里面加入适当的食用盐,将泥鳅放进去,如果能正常的活动,才能挑选。水温低于5摄氏度或高于35摄氏度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
2、技术:养殖户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源悔肆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泥鳅的生活习性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对环境适应力强。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当水温升高至30℃时,泥鳅即潜入泥中度夏。前告泥鳅不仅能用鳃和皮肤呼吸,还具有特殊的肠呼吸功能;当天气闷热或池底淤泥、腐植质等物质腐烂,引起严重缺氧时,泥鳅也能跃出水面。
或垂直上升到水面,用口直接吞入空气,而由肠壁辅助呼吸,当它转头缓缓下潜时,废气则由肛门排出。每逢此时,整个水体中的泥鳅都上升至水面吸气,此起彼伏,故西欧人对它有“气候鱼”之称。冬季寒冷,水体干涸,泥鳅便钻入泥土中,依靠少量水分使皮肤不致干燥,并全靠肠呼吸维持生命。待翌年水涨,又出外活动。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