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水质的调控措施 养殖水质的调控方法
几种水产养殖常见水质调控方法介绍
1、适时适量进行追肥。无论饲养何种鱼的静水池塘,都应保持一定种群数量的浮游植物并能维持良好的生活状态。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并可吸收氨氮以降低对鱼类的危害。追肥一般使用化肥,追肥量以少量多次为好,并要特别注意对磷肥的使用。在鱼类的生长旺季,一般每7一10天追一次肥,每亩可追施尿素0.5一1㎏,磷肥0.5一1㎏,在高温季节也可单独施用磷肥,每次每亩1一2㎏。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2、经常加注新水。向池塘经常注人新水,是改善池塘环境、保持良好水质最有效和最主要的措施。春季池塘浅注水,秋季加深池水,巧慧仔还是提高池塘水温和延长鱼类生长期的措施。向池塘加注新水,不仅可以增加溶氧、营养盐类及微量元素,冲淡代谢毒物的浓度,还可扩大鱼类的生活空间,相对较低鱼类的密度,防止池水的老化。在早春和晚秋,一般每15一20天加水一次,每次加水20一30㎝,但在鱼类生长旺季每7一10天就要注水一次,每次可注水10一20㎝。具体的注水时间和注水量,还要根据池水的肥度、鱼类浮头情况和池塘水位的变化等,灵活掌握。凡是有条件的池塘应多注几次新水,对调节池塘的水质和提高养鱼的产量起很大的作用。
3、使用增氧机调节水质。增氧机的类型虽很多,但都是通过搅水、曝气等作用造成池水对流,提高溶氧和散发水中的有毒气孝汪体。为了充分发挥增氧机的作用,消耗较少的动力,而收到较大的效果,要正确掌握开机时间。晴天每天可从中午12时到下午3时开机2一3小时。但阴天的白天不要开机,以免破坏浮游植物的表层利用弱光进行光合作用,阴天可在清晨开机,缓和浮头的加重。连阴天池水中氧量较低,可在半夜开机,避免因严重浮头死鱼。晴天的傍晚一般不要开机,避免搅动底泥增加耗氧,延长低氧的时间。
4、利用潜水泵调节水质。在池塘的中央或一端,安装一4寸潜水泵,用支架将胶管立起,管口固定一锥型瓷碗,抽吸底层水通过环线缝隙把水喷向空中,使水雾化后落入池中,可一池使用,也可几个池塘相互循环,以达到提高池水溶氧,加快氨氮的硝化过程。其作用原理同喷水式增氧机,但可贵之处是抽吸底层水进行增氧,故改良水质的作用更好。
5、利用水质改良剂和底质改良剂。为改善水生生物的生活环境而使用的药剂。所谓生活环境,主要是水质和底质环境,也包括生物环境。实际上底质改良剂通过改善底质,间接地也改善了水质。换水不方便或周围鱼池发生病害不便换水时,可使用底质或水质改良剂,可及时有效降低池塘氨氮与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溶氧。一般注、排水方便的鱼池,不使用水质改良剂。
6、定期泼洒生石灰。池塘定期泼洒生石灰水,是目前最有实用价值、用得最广的一种水质改良剂。也是大家公认的一种高产稳产技术措施。泼洒生石灰水可直接调整池水的PH值,增大水的硬度,破坏池水和底泥的胶体结构,释放所吸附的营养元素。因此提高池水的肥度,增大透明度,也提高了二氧化碳的储备,就可增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形成了适合高产的池塘生态环境。同时对预防鱼病的发生也有一定作用。根据池水PH值的变化情况,一般每15一20天可泼洒一次,每碧肆次每亩用生石灰15一25kg.。但注意要同施用化肥或防治鱼病洒药的时间错开,以免产生不良影响。
河蟹养殖过程中该如何加强水质调控?
夏季河蟹进入生长关键期,养殖水质的好坏在这期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水质调控到位则可以有效减少疾病的感染。下面介绍河蟹养殖水质调控技术要点:一、水位调控;进入夏季特别是高温期,河蟹的生长速度加快,存塘量进一步加大,这一阶段的水位应随气温的渐增而相应调高,控制在100-3000px,高温季节池塘水位应加至满塘水位。沟槽底部过深的塘口应经常用增氧剂和底质改良剂,增加池塘底部的溶养,降解池塘底部的氨氮和亚硝酸盐。二、销灶池水透明度的控制;水的透明度是衡量水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团斗运养殖过程中要定期测试水体的透明度,通过换水、加水、药物调控等方法来调控,保持充足溶养,控制水草密度。三、技术措施;适量使用生石灰,少量多次,定期选择性使用塌梁生物制剂,定期换水,小排小进,溶养保持在5mg/l以上,高温久旱会造成ph升高,使用微生物制剂,禁用化学药物,避免应激反应。
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
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
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养过鱼的朋友们都知道,水质对于鱼的重要性,一定水质不好或者不适合鱼的体质,就会对鱼的健康不利,甚至于死鱼。因此想要把鱼养好,就需要对水质进行科学正确的调理。本文分享的就是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一起看看吧。
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1
一、养鱼的水质不好怎么处理
养鱼的`水质不好主要是指水不适合鱼的生存。特别表现在水质不干净,水中氯气过多,水中氧气不够,水中没有硝化菌系统,没有处理粪便的能力。如果出现这些情况,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处理。
1、水质不干净:
养鱼时可能会出现水质不干净的现象。这时需要注意经常换水,并且在当中加入一个过滤器,来帮助改善水质。
2、水中氯气过多:
养鱼时大都使用自来水。但是自来水不能直接使用,因为其中的氯气含量过高。用水前,需要提前对自来水进行静置或者暴晒处理,来除掉氯气。
3、没有处理粪便的能力:
养鱼时鱼可能会排出大量粪便,粪便会产生有毒气体,影响鱼的健康。因此需要在水中加入硝化菌,培养硝化菌系统。这样能够有效对粪便进行处理。
二、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好
1、晒水:
在将鱼放入养殖缸之前,需要敏猛磨先进行晒水知迹的步骤。晒水能够去除水中的氯气,杀掉水中的大部分细菌。
2、养水:
需要向水中加入硝化菌,培养硝化菌系统。
3、换水:
换水能够保证水的干净,并且能为水提供足够氧气。
4、输氧:
鱼儿生长需要一定氧气。因此饲养时需要在缸中放一个氧气泵,保证水中的氧气含量。
5、含盐量:
不同的鱼儿对水中盐分的含量要求不同。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节。
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2
1、曝晒法
主要是针对需要更换新水的鱼缸。现在人们更换新水都是选择的自来水或者是井水,这类水质中有超高的二氧化氯含量,严重刺激着鱼鳃的呼吸,影响鱼儿的成长健康。所以在更换新水之前,都需要将新水暴晒几桥斗天,祛除水中的二氧化氯,然后在进行换水。
2、养水草或者田螺
可以在鱼缸中,养殖适量的水草和田螺,是整个鱼缸的生态环境更加完整。水草和田螺都有净化水质的功能,都能较长时间的维护水质。为饲养者省去麻烦,也为鱼儿提供一个健康的水质环境。
3、加入适量青苔素
在不影响鱼儿生长的前提下,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的除青苔素,清除水质中的青苔,还鱼儿一个健康的家。
4、加氧气泵
鱼缸中必备的增氧设备,这是提高水中溶氧量的最好方法,也是保证鱼儿生长需要的基本条件。
养鱼的水质怎么调理3
1、定期加注新水
一般7—10天加水或换水一次,每。平时注意观察,根据水质情况及时采取加水、换水措施进行适当调节,保证池水利于鱼类生长。
2、增氧机增氧
精养池在夏季应安装增氧机,在晴天的中午2—3时开增氧机调节水质,有浮头危险时,开增氧机增氧。
3、其他方法
在夏季,还要采用其他辅助方法来调节水质,比如定期搅动池底,促使物质循环代谢;及时清除污物、残饵防污染,适时杀灭水蚤及其他药物调节法等。
4、防止鱼病
夏季也是鱼病的易发季节,应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食场、饵料台每10天清理一次,然后每个食场用漂白粉250g或生石灰7。5—10kg,用水溶化后泼洒,一般可每15天全池泼洒一次,使水中漂白粉达1mg/kg或泼洒生石灰达20mg/kg来防病治病。平时还应注意观察。发现鱼病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