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对虾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方法 对虾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论文

时间:2023-09-14 00:17:05 浏览量:

对虾养殖技术 对虾养殖技术介绍

1、半精养池可在现有海水养虾池基础上改造,面积一般为40—50亩,池深1.5米,池底平坦且向排水口倾斜,进水口与排水口要严格分开,间隔距离越大越好.精养池一般为10亩左右,池深2.5—3米,最好为圆形或正方形去角成圆弧形,池底向中央倾斜,成锅底形,排水口位于池中心.工厂化养殖池面积为400—600㎡/个。池深1.5米以上。

2、池塘在放养前必须做到清於、消毒、暴晒。池塘清除底泥后,用生石灰70—80kg/亩化浆均匀泼洒,以杀灭池中有害生物和病原生物;经3—4天晒池后冲洗池塘,将石灰水冲掉;再进水5—10cm,使池水PH值为8.0-—8.6,然后按200—250g/亩用量全池泼洒长效水体消毒剂、溴氯海因等,彻底杀灭病原生物和有害生物。

3、水质要求清新、无污染、溶解氧5mg/L以上,PH值7.8—8.5,透明度30—40cm,池底H2S浓度不超过0.01ppm。

4、对精养池、半精养池的池塘一定要配备增养机。配备数量根据计划单产指标来定,如亩产指标400kg,每亩配置1.1千瓦电机频率50赫0.5台,如亩产指标600kg,配置0.8台.在具体生产中1.1千瓦的增养机可供4亩养虾水面的增氧。

5、虾苗入池前,培养足够的基础饵料生物是养虾前期提高虾苗成活率,增强虾苗体质,加速虾苗生长的关键性措施,同时饵料生物对净化水质,吸收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减少虾病病害,稳定水质将起重要作用。

6、培养基础饵料生物的时间按采取不同的养殖方式和纳水办法确定。一般养殖池在放苗前10—15天进行,培养方法可在清塘后一周左右,进水50cm,施有机肥和化肥培养基础饵料生物。施尿素3kg/亩,过磷酸钙0.5kg/亩,或全池泼洒活力菌0.5g—1g/立方米,使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25—40cm,ph值在8.0左右.施肥量要根据虾塘底质等情况灵活掌握。

7、要选择健壮活泼、规格均匀、体表干净、肠道饱满、反映灵敏、躯体透明度大,无病灶、慧局数活力强的南美白对虾虾苗。

8、一般规格为1.0—1.2cm,最好是体长1.5cm以上。

9、南美白对虾苗最适生长水温为22℃—35℃,此水温范围内,放养虾苗生长速度快,摄食量大,体质健壮、抗病力强。

10、一般虾塘为1.5—2万尾/亩,半精养虾2—腊拦3万尾/亩,精养虾塘3—4万尾/亩,工厂化养殖每平方米200尾,每亩放养10万尾以上。具体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而定。

11、放养虾苗时,要做好“兑水”工作,使苗袋里的水温和池水温度基本上保持一致时,才能在上风头的池边和左右两旁进行开袋放养。

12、一般投喂廉价的冰鲜鱼浆和小贝类,也可投喂一些配合饵料。投饵量应根据虾的大小、成活率、水质、天气、饲料质量等因素而定。养殖前期(1—3cm)日投饵量为虾体重量的8—10%,中期(3—10cm)5—7%;后期3—4%。每天多次投喂,晚间投喂量占60—70%。

13、每天早、中、晚、午夜巡塘,观察水色及对虾活动情前首况、生长情况和饱食率,以调节投饵量和是否开增氧机。

14、使用活性微生态制剂或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在饲料中添加活性饲用微生物、FRC—活力源添加剂等,能有效改善对虾的肠道功能,增加其对饲料的吸收率,并抑制病菌发生,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促进对虾生长。

15、每隔10—15天可全池泼洒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氯海因等海因类消毒剂1次,用量0.2ppm—0.3ppm。内服可在饲料中经常添加虾促生长剂和纯中药制剂、FRc—活力源添加剂、免疫增强剂等绿色产品。可增强虾体免疫力,去除虾体内有害物质,起到防治疾病的功效。

对虾养殖技术



在对虾养殖中,应注意虾池的建设、水质的调节、饵料的投喂和日常维护。虾池要在海边的低滩区挖,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海水中,保持水质清洁。要适当投放一些浮游生物,饵料主要是各种小生物。注意定期消毒。

对虾怎么养殖
1、搭建虾池

如果要养殖对虾,首先要在靠海的低滩地区挖一个深度在150厘米左右,最深处可达200厘米左右的虾池。挖出后,轻敲压实的孔壁,倒入掺有生石灰的水进行消毒杀菌,然后倒入海水中。

2、调节水质

一开始虾池的海水要足够干禅皮净,不能有大量的死亡动植物,至少要清澈。然后需要人工调节,添加一些海洋植物和小型海洋浮游生物,维持虾池的生态平衡。然后,可以将买来的虾苗注入虾池。

3、投喂饵料

对虾是杂食动物。野生大虾的食谱非常广泛,涉及大多数小动物和植物,以及浮游生物、腐肉和微生物。日常养殖中,以贝类、蠕虫和植物碎屑为主仔袭运。念梁刚出生的大虾吃得很少,一般只吃一些浮游生物。

4、日常养护

大虾生命力顽强。一般来说,他们不会它们不需要太多的食物来喂养,依靠虾池中的自然调节能力,它们可以生活得很好。但虾池毕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需要定期更换水体,使用增氧机引入氧气,调节pH值,这些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技术,有哪些要点?

01、池塘水色的管控

饲养白对虾最理想的水色是由藻类或硅藻泥所建立的浅绿色或绿色,关键方法是每过5-7天应用营养成分,配搭藻种的方式,即生物水膏+EM菌种+小球藻(或卵囊藻等)。饲养后半期,因为残留鱼饵及其虾体粪便增加,水色慢慢变深,这时候要适当鱼缸换水,灌水,并按时应用好微生态制剂调整水体和水色浓度值,提议每5-7天应用芽孢菌+光合菌(或EM菌),二者融合,并可更替应用。

02、维护虾塘生态平衡

培养优良的菌相和藻相。按时改底祛毒,培菌培藻,维持水色肥活嫩爽,保持水体优良的生态圈和食物网,确保水体化学物质和力量的一切正常转换,维护水体平稳。

03、操纵池水的各类主要参数

在种植环节中,理应留意管控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钠、pH值、溶氧、总硬度、总碱度、高锰酸盐指数旁神、矿物、清晰度等指标值,科学研究用好各种各样水体调理剂,如底改、微生物菌剂、祛毒抗应激反应等,之上每项指标值我司均有相关产品套餐内容开展调整和解决,这儿未作进行。

04、投喂管理方法

投喂量理应依据虾体的尺寸、存活率、水体、自然环境、精饲料品质等要素综合性判隐李断。每日数次喂养,夜间投喂量占60%~70%。按时拌喂益生菌粉和护肝商品,提高抵抗力。

05、日常管理方法

每日三次巡塘,留意观察水色及其白对虾主题活动状况、生长发育状况和进食状况,从早到晚各巡查一次,以调整投饵量及其各种各样情形的妥善处理。

06、白便病症的解决解决

白变病通常体现为前期对虾进食一切正常,接着发生吃料慢乃至不要吃料,接着排出来长细乳白色有黏性的排泄物,粘附在料台子上或是漂浮于河面,很多集聚有恶臭味释放。解剖学后肠胃顶层黏膜掉下来和下一层黏膜增长及浮肿,比较严重时空肠,肝部主要表现萎缩或肿胀或萎缩。白便”的主要成分为肝部排出来的灶启迟疾病机构,肠胃掉下来的黏膜及其一小部分一切正常的排泄物成分。

白便病症的病发缘故

1、气温,长期性连阴雨或高温天气,水体自然环境非常容易产生各类难题。

2、苗种,提议采用品质平稳,可以信赖的虾苗。

3、饲养水体的水体,底质及其生物要素:

(1)细菌感染

池塘底端一些淤泥、残饵和死藻上粘附有危害病原菌如(副溶血症弧菌、哈维氏弧菌、外伤弧菌),易导致肠胃感染,肝胰腺萎缩,对虾进食降低,乃至不进食,魅力下降,慢慢发生白便状况。

(2)有危害藻类植物暴发

饲养后半期,高温情况下,裸藻、蓝藻等危害藻类植物非常容易暴发,倒藻后,产生很多藻内毒素。对虾进食这种有危害藻类植物,造成中毒了,造成对虾的肝肝胀、肠胃变病,非常容易产生白便。

(3)底质恶变

底质自然环境因为残饵、排泄物、死藻的很多积累造成水体发出臭味、生物耗氧和有机化学耗氧扩大,滋长很多有毒病菌。底质怎么样决策了对虾的是不是生病。底质中的高锰酸盐指数、亚硝酸钠、氯化氢等指标值不可忽视。在这种有害物长期威胁下,非常容易造成虾肝肝胀和肠胃的变病,发生白便状况。

4、霉菌毒素

因为伪劣的原材料和存储方式不合理等缘故,通常导致精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准。长期性服用发霉的精饲料,导致肝细胞凋亡,肝胰腺祛毒和吸收功能问题。这种不良反应相反又造成对虾生长发育迟缓,精饲料实际效果下降。霉菌毒素使对虾人体免疫力遭受抑止,非常容易引起规模性的病症,包含白便。

对虾白变病的防治

(1)留意进食状况

高度关注料台的状况,认真观察对虾的进食状况,进食降低乃至不进食,就需要查验并解决各层面缘故。

(2)维护肠胃肝胰腺自然环境

在种植环节中,在饲料厂中拌高品质乳酸菌饮料(如EM原液、益生拌料王等,不建议应用自扩培菌剂)开展投喂,开展消化道的健康保健;与此同时能够按时服食清热去火的中草药材(如肝乐宝、丁肠舒、整肠生),维护肝胰腺的身心健康。

(3)水体消毒杀菌

一般选用二氧化氯或复合型碘中药制剂,每月最少运用一次,避免有危害菌滋长,及其因灌水带上的病原菌。

5、解决底质

过硫酸氢钾被称作第五代消毒液,翠绿色安全性,对养殖动物刺激性小,应用没有残留,一般采用20%成分上下,如底改王,并融合生物底改(生物底净),每过10-15天应用,可有效地清除底热,改进底质自然环境,提升底端氧化还原反应电位差。

6、精饲料管理方法

留意精饲料的储存,留意荫凉自然通风,不能曝晒和返潮,伪劣和发霉精饲料果断不能用。

07、弧菌病的预防

弧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当饲养水体自然环境欠佳、底质恶变、虾体受机械设备损害时,在对虾免疫力下降的情形下便会造成很多弧菌病,具备较强的感染性,患病率可以达到100%,病发比较严重的虾塘致死率可以达到90%之上。

对虾弧菌病的临床表现为:红腿、黑黄鳃、断须、额剑和尾端破溃,对外部思维迟钝。近些年所造成的对虾“偷死病”便是由弧菌属的副血溶弧菌造成,其所造成的弧菌病特性是:对虾小量进餐或不进餐,胃肠空无食材,肝胰腺显著萎缩,虾体不红(越来越更全透明),得病对虾非常少在河面摆动,经常趴到池塘边,魅力较差,在土池中有扒砂泥状况,并且身亡一般产生在水池。

防控措施:

1、完全清塘消毒杀菌

一是整治水池污泥,运用生石灰粉改进底质,补漏防水层(防止病毒“串联”散播),为对虾健康快乐成长构建一个较好的“定居”自然环境;二是运用消毒杀菌药品消灭池中敌害生物。

2、造就优良的水环境治理

每一次渗水务必历经过虑和杀菌解决。消毒杀菌后,应向池里添加藻种和有利微生物病菌,以保持水里有利物种的优越性性,保持稳定的水体自然环境。灵活运用天然饵料能够降低水体中残饵,缓解虾塘受环境污染的工作压力。投苗前7-10天上下,全池喷洒生物液肥膏+EM菌种+小球藻(或卵囊藻),把水植至浅绿色或棕褐色,清晰度30-40cm。

水需肥而爽,构建优良的藻相,使在其中有充足的活饵料,做到人眼由此可见水里有大批量的轮虫、枝角类、挠足类等。放苗后一周月内关键依赖纯天然生物鱼饵,可以少投乃至不投人力鱼饵。

3、推广高品质、不携带病毒原的虾苗。

虾苗品质是提升养殖小龙虾存活率及生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

4、科学研究投饲

投喂要采用专业生产厂家的高品质浓缩饲料,全部饲养全过程应遵循少量多餐的标准。在傍晚后和清晨前多喂,烈日标准下少喂;投饵1个三十分钟后对虾空胃率高(超出30%)的尽可能多喂;温度小于15℃或高过32℃之上时少喂;风和日丽时多喂,风大大暴雨(7级之上),寒潮侵蚀(减温5℃下列)时少喂或不喂;对虾很多蜕壳的当日少喂,蜕壳一天后多喂;水体优良时多喂;水体变劣时少喂;池中生物鱼饵充分时可适度少喂。

本文标题:对虾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方法 对虾养殖技术与病害防治论文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59687.html

上一篇:市场上养殖有没有回收的 市场上养殖有没有回收黄金的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喜欢种植养殖就经常来哦!
农资栏目分类

精选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