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养殖换水量 工厂化养殖如何调节水质
你了解海参地下井水工厂化养殖技术及常见问题吗?该怎么解决呢?_百度...
海参行情逐渐下滑,海参苗出现一个问题:大苗比较好卖,小苗没人问津。地下井水保苗,正好迎合了这个形式,主要是保大规格的苗为主,或者直接工厂化养殖成品参。
一、水源条件
优势:使用井水,夏季水温维持在17-20度,冬天一般维持在15-16度,避免水温过高或者过低而引起海参夏眠或者冬眠宴搜的现象。当自然海水水温合适时,就可以用沙滤罐处理后使用,或者井水混合自然海水使用,水温调节到18度左右。
劣势:地下井水中一般都会含有重金属,表现为进水口过滤袋及框片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发黑或者发红。需使用多元有机酸类产品降解重金属。一年井重金属含量较高,使用2年以上的井才是好井,重金属含量很晌闭历低。
二、设施、保苗规格及放养密度
1、养殖设施
大棚为砖、水泥结构,棚顶是钢筋支架,外盖保温毯子,要求避光、保温、冬暖夏凉。池子大小一般都是5m×5m,池高0.8m-1m,呈“非”字形排列。
2、附着基
海参栖息一般要放置一定的附着基,常用框和片。以5m×5m大小的池子为例,一般放置110-140个框。
3、养殖池子的清洗和消毒
放苗之前,一般使用双氧水、高锰酸钾等消毒剂浸泡刷池后,才能使用。
4、养殖苗种规格及密度
地下井水适合于养殖大规格的海参,养殖规格一般在10头-50头。放养密度:20头以内的海参,每个池子一般投放100斤,20-50头海参,每个池子一般投放80斤。
三、养殖管理
1、水质调控
每天都要换水,换水量20-30cm,由于井水中含有重金属,定期使用“绿水解毒安”调控水质。
2、投喂管理
(1)饲料
自己调配好饲料后找饲料场代加工,一般都是含50个毛蛋白的配合饲料;将鲜海带、海虹、扇贝边、虾糠等按照一定的比列调配好,自己磨好后投喂。
(2)配合饲料+鲜海泥
(3)投喂方法
每天投喂一次,控制好喂料量,每天观察,保证无剩料,随着吃食量的增加慢慢加料,不能加料太急,易发生厌食现象,一般加到1%海参的长势就已经很好。
3、日常管理
(1)冲底
由于放养密度大,加上投喂海泥较多,池底往往会沉积一些海泥或者粪便,长时间不处理容易发黑发臭,需要定期冲底,一般4天一次。
(2)倒池子
每隔7天,要倒池子一次,使用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刷池子消毒杀菌,池底冲出的海参要注意预态指防机械损伤引起感染细菌化皮。
(3)苗状态的调理
一般在养殖的前期、中期、后期,对苗状态进行集中调理,每次3--5天。一般使用“低聚糖863”+“强效EM”+“乳酸芽孢M3”调理肠道,增强体质,苗的状态比较好。
4、养殖周期
一般养殖周期为60-70天,集中下板卖苗。每个养殖周期,都必须把苗卖完,重新换苗(避免重金属残留导致下一轮长势差)。抓苗后,继续下一轮的养殖。
四、养殖效益
正常一个大棚500水体左右,放养2000左右海参,一轮所有的费用加起来在2.5万-3万左右,所以长势能够达到30-40%就能够保本。正常长势都在60%-70%,好的能够达到1-1.2倍。利润空间也还比较可观。
五、养殖中的问题
1、经常性的杀猛水蚤
一般使用敌百虫3-5g/立方水体,憋水24小时,不影响正常的喂料和摄食。24小时后,换水配合解毒。
2、海参体表挂脏和摇头
一般是由细菌或弧菌引起。
建议:首先泼洒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杀菌,隔天使用“强化菌克27”2ml/立方水体,连续使用2次。
3、大面积的吐肠化皮现象
每年的11月中下旬或12月初,就会爆发季节性的大面积吐肠、滑板、化皮的现象。分析是由于水中的弧菌引起的细菌性的吐肠化皮。建议养殖户提前使用“菌克27”预防,效果比较理想。
养殖水环境的调控技术有哪些?
一、水源消毒养殖用水要求水源充足、清新,没有受到病原生物、工业三废、生活污水污染。一般溪河、水库、地下水等水源都可以作为养殖用水水源。如水源存在有病原体或敌害生物,在蓄水池先用25-30mg/L生石灰或1mg/L的漂白粉或0.5mg/L90%晶体敌百虫全池消毒处理,同时通过砂滤或60-80目的筛绢过滤再进入养殖池塘。
二、适时加注新水,防止水体过肥
水体的肥度要保持适中,水肥后浮游生物增多,有利于鲢鳙鱼的生长,但水质长期过肥,容易产生大量的有害微生物,产生大量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影响鱼类生长,严重时造成鱼类中毒死亡。因此要适时加注新水。一般唤兄情况下在鱼类生长旺季的5-9月份,每7-10天加水一次,早春和晚秋一般15天左右加水一次,每次加水30cm。同时根据池水的水质和水位情况也可以换水一次,换水量也掌握在30cm左右,换水有利于降低池水的肥度和有害生物、有毒物质的浓度,减少对鱼类的不良影响。
三、pH值的调节
pH值是反应水质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鱼类生长的pH值在6.5-8.5之间。pH值不稳定影响水体自净能力,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水质过肥往往pH值较低,在成鱼养殖中时间一长,也会造成池水的的pH值较低,需要进行pH值调节。方法是每亩水深1m用15-20kg生石灰兑水全池泼洒,进行调节,改良水质。
四、溶解氧的调控
一般鱼类、虾蟹类正常生长需求水中溶氧分别达到3mg/L、5mg/L以上,低于上述指标,对鱼、虾蟹生长不利。溶氧在一天的时间里也有变化,早上黎明前池水中溶氧最低,夏季晴天中午2点左右池水溶氧最高。养殖过程大量投饵也易造成水质老化溶氧降低。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适时加注富含氧气的新水,在黎明前缺氧时和夏季中午2点左右开启增氧机增加池水的溶解氧。
五、底泥调控
底泥中含有鱼类的排泄物、残饵、生物尸体和其他有机质,这些物质在腐烂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严重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改良底质至关重要。改良办法:每年干祥链老池后,清除过厚的淤泥,保持底泥10-20cm。另外在放鱼前要用生石灰125-150kg/亩彻底清塘。生石灰能有效杀灭池底淤泥中的病原体等,增加碱度,使底泥成微碱性,有利于底泥中的营养盐释放,从而提高水体的肥度和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利用。
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用粗麻绳每隔二个月在晴天上午10点搅动池底一次,使池水上下对流,营养盐类和溶氧在池水中分布均匀;经常开启增氧机尤其是夏秋季节晴天的中午,开动增氧机2个小时也能达到上述效果。
六、适当混养滤食性鱼类
滤食性鱼类摄食水中的浮游生物,可降低水体的肥度,减少水体其他生物的耗氧量,谨升适当混养可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同时滤食鱼类的产量也增加了收入。
怎样调控养殖池水质?
罗氏沼虾生活在水体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沼虾的生理活动。在新鲜优良水质中。罗氏沼虾摄食旺盛,生长快;反之,即使投放优质饲料,罗氏沼虾也不摄食,甚至因水质不良而造成缺氧死亡。所以,水质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中心。
(1)水质管理的要求
罗氏沼虾养殖的水质要求是既要有丰富的天然生物饵料,又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生态环境,力争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一般对水体的要求是:①pH7~8.5。②溶解氧3.5毫克/升以上。③氨氮0.6毫克/升以下;底层水硫化氢含量不超过0.01毫克/升;透明度30厘米左右。
(2)调节水质方法
①底泥有机册闹质的分解,主要利用收获商品虾纯姿段后至第二年4、5月份对虾塘进行曝晒做誉,冰冻。②保持一定量的池塘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③添加新水和换水。④正确确定投饲量。⑤提高增氧机利用率。⑥用生石灰改良水质。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