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山烙铁头蛇养殖基地 养莽山烙铁头蛇的人
莽山烙铁头的生活习性
6月下旬至7月产卵20~27个,卵白色,椭圆形,卵径34-38mm×50-66mm,重31~40g。产卵后亲蛇有护卵与孵卵习性。在25°~30℃温度下,60天左右孵出仔蛇,初孵仔蛇全长330~460mm,重15~35g。
继2007年在韶关发现广东第一条雄性“蛇中熊猫”——莽山烙铁头蛇后,韶关市林业部门日前又再次发现一条雌性的莽山烙铁头蛇。这两次重大发现打破了此前许多学者认为此种中国独有蛇类只在湖南莽山出没的惯有认识,增加了广东省分布该种珍稀蛇类的新记录。
专家们正在对这一对珍稀的“小青龙”进行人工驯养实验,下一步将对它们进行广东第一次莽山烙铁头蛇的人工繁殖研究。2010年09月11日安徽合肥野生动物园肥东蛇类繁殖基地孵化出11条莽山烙铁敏嫌头蛇,为人类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帮助。1984年的一天,林区的一位职工被蛇咬伤,找到当地最有名的治疗蛇毒的医生陈远辉,因为不管什么蛇毒,他一个星期就能治愈。当陈远辉查看病人的伤口时发现,咬痕巨大,这么大的咬痕只有五步蛇这种大型毒蛇才有,但是病人体内的蛇毒凶险,比五步蛇更甚。据这位职工描述,咬他的模拿桐蛇全身黄褐相间,还有一条白色的尾巴,显然这不是五步蛇,那咬伤他的是什么蛇呢?
陈远辉遍查资料也找不到和他描述的蛇相对应的品种,自认为精于治疗蛇毒的陈远辉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把这个职工体内的蛇毒清除。巨大的毒性激起了陈远辉寻找这种毒蛇的好奇心,那条长着白色尾巴的蛇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中,从此他开始寻找这种剧毒白尾蛇。
大家都知道陈医生在找一种怪旦坦蛇,每次抓到了不认识的蛇,就会给陈远辉送来,看看是不是他要找的白尾蛇。每一次打开装蛇的口袋,都是一次希望的开启,然而每次谜底揭开都是失望的结果。就这样五年过去了。白尾蛇真的存在吗?还是那位被咬伤的职工的幻觉?然而那位被咬伤的职工身上那巨大的咬痕和独特的毒性,让他坚信白尾蛇一定生活在这片深山中。
1989年9月上旬,莽山林管局的一名职工在保护区夹水河谷发现了一窝奇怪的小蛇和两条成蛇。它们都有一条白色的尾巴。陈远辉闻讯后立刻意识到这就是他苦苦找寻了五年的白尾毒蛇。他立刻联系了中科院成都动物研究所,12月他带着小蛇找到中国爬行动物专家赵尔宓,经过研究比较,确定这是一个新种。
1990年中国的《四川动物》第一期上赵尔宓教授和陈远辉联合署名,向全世界宣布在中国莽山发现了一个新蛇种,命名为莽山烙铁头。
放生
为了让小蛇继续在野外成长繁殖后代,三天后,也就是2003年8月20日陈远辉和其他研究人员回到青龙居准备放生。为了能够拍下小蛇放生的整个过程,陈远辉没有像往常一样将小蛇甩开,而是慢慢地把它放在草丛里,可是意外发生了
陈远辉:“我刚刚把它放下地手一松,它就回过头来咬到我左手,咬到中指,我这个手一松,结果它挂在我的手上。”
连陈远辉自己也没有想到会发生意外。当他准备立刻处理伤口时,他发现他左手中指上的咬痕十分清楚,对于研究者来说,新鲜的咬痕是重要的研究资料,而且这只是一条一岁左右的小蛇,陈远辉决定先不处理伤口,而是对着伤口拍照。
陈远辉明显低估了小蛇的毒性,当陈远辉开始处理伤口时,却感觉越来越体力不支。
不久陈远辉就躺倒在地,随行的女儿曾经和陈远辉学习过治疗蛇毒,她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进行急救。此时同事提出送往医院的想法也被马上要昏迷过去的陈远辉拒绝。
陈远辉被迅速带下山送回家中,他的女儿根据他以前的药方寻找草药,给他敷药治疗。陈远辉就这样在家里昏睡了两天两夜。
第三天,陈远辉终于醒来,可是他被咬的左手中指上部已经溃烂,无奈之下只好截去,成为莽山烙铁头蛇留给他永远的纪念。但是这次意外并没有让陈远辉就此放弃对莽山烙铁头蛇的研究,反而对这次拍到的珍贵资料很是得意。
意义
广东省专家15日确认,韶关三名护林员上周四捕到的一条蛇为珍稀物种莽山烙铁头。专家称,若确为3人在韶关山区发现,则是莽山烙铁头首次在中国湖南省以外地域被发现,其意义可以与发现野生华南虎相提并论。此蛇于1989年由陈远辉发现,1990年由赵尔宓院士命名。当时虽然原矛头蝮属已成立,但仍归于Trimeresurus属,定名为Trimeresurusmangshanensis,中文名定为莽山烙铁头。1993年有人将其独立,定名为Ermiamangshanensis,但经考证Ermia属已被用作某直翅目昆虫的属名,此学名违反了国际动植物命名法规,故为无效名,2004年Gumprecht等将属名改为Zhaoermia,以此名向赵尔宓院士表示敬意,学名改为Zhaoermiamangshanensis。2009年,Orlov等将它归入原矛头蝮属,就有了学名,中文名改为莽山原矛头蝮。
中文名称由来
莽山烙铁头之所以得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那明显呈三角形,形似一块烙铁的头部。和普通烙铁头蛇相比,莽山烙铁头体形巨大,可达两米长。截止到2013年,已发现的莽山烙铁头蛇最重的达8.5公斤,而在没有确定为新种之前,曾经有人抓到过一条重达15公斤的成蛇。这样的体形完全可以和世界上最大的蛇----蟒蛇相媲美。
莽山烙铁头蛇详细资料大全
莽山烙铁头蛇(拉丁学名:Protobothropsmangshanensis)是中国的特有的巨型毒蛇种,俗称“小青龙”。莽山烙铁头蛇全长可达2m,是具有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中间杂着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构成细的网纹印象;背鳞的一部分为黄绿色,成团聚集,形成地衣状斑,与黑褐色等距相间,纵贯体尾;左右地衣状斑在背中线相接,形成完整横纹或前后略交错。头部为三角形,略大,有颊窝,看上去像是一块烙铁,故得此辩察名。是已知的毒蛇类里的最大型蛇种,已经发现的莽山烙铁头蛇的活体,最重的为8.5kg。
莽山烙铁头蛇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南省的莽山一带。
莽山烙铁头亮告蛇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携键茄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级物种。
莽山铁烙头蛇详细资料大全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莽山烙铁头
- 中文别名::莽山烙铁头蛇
- 界::动物界
- 门::脊索动物门(PhylumChordata)
-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 纲::爬行纲(Reptilia)
- 亚纲::双孔亚纲(Diapsida)、鳞龙次亚纲(Lepidosauria)
- 目::有鳞目(Squamata)
- 亚目::蛇亚目(Serpentes)
- 科::蝰科(Viperidae)是一个分布于全世界的毒蛇科
- 亚科::蝮亚科
- 属::莽山烙铁头属该属仅一种。
- 种::莽山烙铁头
- 分布::目前仅知分布于中国湖南省宜章县境内莽山自然保护区几千公顷的狭小范围内。
中文目名:蛇目
中文科名:蝰科
中文属名:莽山烙铁头属
中文俗名:无中文俗名
拉丁文名:Ermiamangshanensis
英文名:目前无内容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Zhao,1990
物种信息:全长可达2m。具管牙的毒蛇。通身黑褐色,其间杂以极小黄绿色或铁锈色点,构成细的网纹印象;背鳞的一部分为黄绿色,成团聚集,形成地衣迅明散状斑,与黑褐色等距相间,纵贯体尾;左右地衣状斑在背中线相接,形成完整横纹或前后略交错。腹面除前述黑褐色具网纹外,还杂有槐肢若干较大、略呈三角形的黄绿色斑。头背黑褐色,有典型的黄绿亩氏色斑纹。尾后半为一致的浅黄绿色或几近于白色。头大,三角形,与颈区分明显。有颊窝。头背都是小鳞片,较大的鼻间鳞一对彼此相切。中段背鳞25行,除两侧最外一行外,均具棱;腹鳞187~198;肛鳞完整;尾下鳞60~67对,尾侧扁末端平切。我国特有种。目前仅知分布于我国湖南省宜章县境内莽山自然保护区几千公顷的狭小范围内。发现于海拔700~1100m的山区林下。6月下旬至7月产卵20~27枚,卵白色,椭圆形,卵径34-38mm×50-66mm,重31~40g。产卵后亲蛇有护卵与孵卵习性。在25°~30℃温度下,60天左右孵出仔蛇,初孵仔蛇全长330~460mm,重15~35g。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