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怎样养殖产量高 河蟹怎样养殖三年
怎么养殖河蟹才能高效高产?有什么养殖模式可以分享吗?
蟹池塘“3+5”高效生态养殖模式为将河蟹(商品蟹)池塘养殖期划分为3个月和5个月两个生长阶段:第一阶段为3-5月份,共3个月,为蟹种(扣蟹)小池塘强化培育阶段,投放密度控制在5000只/亩左右,河蟹蜕壳两次,培育成活率50%以上,出池平均规格达20~30克/只。第二阶段为6-10月份,共5个月,为成蟹大池塘养殖阶段,养殖密度控制在800~1200只/亩,河蟹蜕壳3次,成活率75%以上,平均规格150克/只以上,亩产量90千克以上。
材料和方法
1.养殖条件
示范池塘为相邻的两个池塘,其中大池塘为商品蟹养殖池塘,面积20亩。小池塘差如为常规鱼种培育池塘,利用生产空闲期对早期蟹种进行强化培育,面积7亩。池塘蓄水深度可达2.0米以上,池底平坦,淤泥深度15厘米左右,池埂宽度2.5~3.0米。土质为黏壤土,坡比约1∶2.5。
2.放养前准备工作
(1)清塘:小池塘在上年11月初清塘消毒,大池塘在3月初清塘消毒。先排干池水,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修整池塘边坡,再进水10厘米,然后用生石灰75千克/亩消毒并使用“龙虾恨”杀灭小龙虾,防止小龙虾进入池塘破坏水草和影响河蟹的正常生长。
(2)建好防逃设施:防逃设施采用钙塑板建造。钙塑板埋入土中10~20厘米,高出地面50厘米左右,在池角处建成弧形,外侧用木桩或短竹竿固定。
(3)水草种植或庆陆:池塘消毒10天后开始种植水草,采用条播种植的方式。小池塘种植伊乐藻,大池塘种植轮叶黑藻,水草种植面积占池塘衫顷总面积的60%左右。在种草前每亩施经发酵腐熟的有机肥50千克。
(4)螺蛳投放:清明节前,大池塘亩投放活螺蛳250千克,6月补充活螺蛳100千克/亩。螺蛳要均匀遍撒于池内,防止局部密度过高造成螺蛳死亡。
3.苗种投放
(1)蟹种投放:在小池塘投放规格为200只/千克的蟹种175千克进行强化培育。在投放前先将蟹种连同网袋在池塘水中浸泡1分钟左右,提起搁置2~3分钟,再浸泡1分钟,再搁置2~3分钟,如此反复2~3次,再将蟹种分开轻放到浅水区或水草较多的地方,让其自行进入池塘。
(2)鱼种投放:大池塘先后投放规格150克/尾左右的鲢鱼种30千克、400克/尾左右的鳙鱼种200千克以及鳜鱼寸片400尾。
4.养殖管理
(1)饲料投喂:本次示范采用河蟹专用配合饲料投喂,扣蟹在第一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5%~36%的1号料,第二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2%~33%的2号料,第三次蜕壳前投喂粗蛋白30%的3号料,第三次蜕壳后直至养殖结束投喂粗蛋白40%、粗脂肪5%以上的4号料。
(2)水位调控:池塘水位前期控制在30厘米左右以促进水草生长,然后随着水草生长逐渐加深水位,其中4-5月平均水深为50~80厘米,6月保持在100~130厘米,7-8月加到最大平均水深150厘米,9-10月保持水深120厘米左右。
河蟹养殖技术要点,养殖周期是多久
1、在地势开阔、水源充足、光线良好的地方建设池塘,做好消毒和栽种水草等工作后,再放养蟹苗。2、在养殖前期,可以把鸡蛋和鱼肉糜搅拌蒸熟后,加入清水混合成浆状,再泼洒入池塘。后期可以喂食碾碎的螺蚌肉、豆饼、黄豆糊等食物。3、定期向池塘泼洒生石灰,每亩不超过1公斤,每年5-9月份,需要给河蟹投喂抗菌素药剂。
一、河蟹养殖技术要点
1、选址建池
挑选地势开阔、水源充足、光线良好的场地来建造池塘,池塘面积约20-50平方米,池深约50厘米,水深约30厘米。池塘在使用前要先进行消毒,之后还需要栽种水草,最后才能将蟹苗投放进去。
2、饲喂管理
在养殖初期可以把鸡蛋和鱼肉糜按照1:5的比例搅拌蒸熟,和清水混合成浆状,再泼洒进池塘中,每隔4小时喂食一次。后期,可以给河蟹喂食碾碎的螺蚌肉、豆饼、黄豆糊等蛋白质食物。
3、蟹病防治
养殖河蟹需定期向水面泼洒生石灰来消灭细菌,每亩的泼洒量控制在10公斤以内基拍,如果发现病蟹、死蟹,要立刻捞出并隔离。可在每年的5-9月份,给河蟹投喂抗菌素药剂,提高河蟹的抗病性。
二、河蟹养殖周期是多久
1、河蟹的养殖周期
河蟹的养殖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半,河蟹的寿命较短,它们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搏手羡也结束了。
2、河蟹的寿命
(1)河蟹的寿命和它的性别、性腺成熟的迟早及生态环境密切有关。对于河蟹群体来说,一般寿命为2龄,它们完成了生殖洄游、繁衍后代之后,便会趋于死亡。
(2)从大眼幼体开始算起,雄蟹寿命为薯轮22个月,其中16-18个月它们是在淡水水域中生活,4-6个月在河口浅海水中度过,集中死亡的时间在4-5月。
(3)因为需要抱卵孵育后代等原因,雌蟹寿命一般在24个月(2足龄),集中死亡时间为6-7月。
河蟹怎样养殖 怎么养殖河蟹
水产养殖行业比较流行的几个养殖品种有,小龙虾、南美白对虾、澳洲龙虾、河蟹等,那么你们知道河蟹养殖有哪些关键措施吗?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专家分析的河蟹养殖关键措施。一、科学投放蟹苗
1.蟹苗选择
宜选择本地优质蟹苗,因为在当地就近培育的蟹种,已适应本地气候、水质等环境,成活率较高。而经长途运输的蟹种应激反应大,运输成本高,易损伤。
2.苗种消毒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蟹苗在下塘前用2%~4%浓度的食盐水浸洗5~10分钟,或用高锰酸钾等消毒剂对苗种消毒后再放入池塘,以免将寄生虫和细菌等病害带入池塘,增加后期的治疗成本和难度。
3.放苗天气
选择在天气晴朗、气候稳定、温度变化不大的天气放苗,以防放苗当天出现大量上岸外逃现象,影响成活率。
4.放苗水位
3~5月投苗时期,昼夜温差大,蟹苗容易受到刺激。所以,放苗时蟹塘水位应保持在80厘米左右,以减少温差对知渣河蟹的刺激。
5.放苗水质
放苗时的水质以“老水”为好。因为老水的藻相、菌相稳定,变化较小,产氧丰富,有利于蟹苗下塘后尽快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
6.放养方法
蟹苗下塘时,一定要采取正确的放养方法,俗称“消毒吐水”法,即先把蟹苗放入有一定高锰酸钾或者食盐浓度和抗应激反搭配悄应药物的水溶液容器1~2分钟后取出,3~5分钟后再次放入,依此方法连续3次,每次间隔时间增加2分钟。
二、做好种草降温
1.品种选择
水草不仅可以净化水质,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场所;同时能吸附水体中的多余有机质及悬浮物,降低底层水体温度,增加水体的透明度和溶氧量;同时,能降低水中氨氮、亚硝基态氮等有害物质,还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避免水体富营养化,还可作为河蟹的饲料。水草种植面积以占池塘面积的40%~60%为好,可选用苦草、伊乐藻、篙草、水花生和浮萍等水生植物。
2.种植方法
在中间平滩上每隔1.5米间隔栽种苦草、伊乐藻等水草,因为不同的水草对水温有不同的要求。苦草在高温季节生长旺盛,伊乐藻在低温时生长快速;四周环沟处可在蓄水放苗后移栽水花生、浮萍,并用竹竿固定在水面;池边可间隔栽种篙草等挺水植物。高温季节池塘平均水深一般保持在1.1~1.3米即可。
三、合理投放螺蛳
螺蛳不仅可作为河蟹生长过程中的活饵料,而且对水质有较明显的净化作用。实践证明,鲜活螺蛳投放量应该在450千克/亩左右,考虑到密度,分为2次投放,一般3月投放70%、9月投放30%。
四、控制好青泥苔
蟹池在水草种植和蟹苗放养前干塘暴晒30天以上,以降低青苔的发生概率。在清塘时用1.5千克/亩硫酸铜溶于水后遍浇池底及池坡,3~5天后再用100~150千克/亩的生石灰化水后全池泼洒,以中和硫酸铜。水草种植后施用尿素3~5克/立方米(10厘米水深时,施用尿素0.2~0.4千克/亩卖慧),一是促进水草生长,二是适度肥水,防止青苔的发生。施用发酵的有机肥有利于提高肥效和防止青苔的发生,用量30~60千克/亩(水剂)。若青苔已经大量发生,除人工捞除外,在青苔集中区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泼洒在青泥苔上杀灭,3~5天后再用5千克/亩的生石灰泼洒1次。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