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养殖业预防疾病视频讲解 养殖业预防疾病视频讲座

时间:2023-09-16 16:57:48 浏览量:

孔雀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_孔雀养殖知识

  在饲养孔雀的时候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疾病,那怎样去防治好孔雀常见的疾病呢?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键李乱孔雀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孔雀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孔雀球虫病

  由于孔雀的食性很杂,目前市场上尚没有全价的孔雀专用饲料,而且孔雀是垫料平养或散放的饲养模式,所以很容易感染球虫病,严重危害幼龄孔雀的生长发育,并且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抑制或失败,诱发多种疾病,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临床症状

  临床上患群可见孔雀拉西红柿样的粪便,不爱活动,饮水增加,有的孔雀拉水样粪便,维持两天后出现血便,患病孔雀两翅下垂,浑身发抖,眼结膜苍白,迅速脱水消瘦,很快死亡。

  二、综合防控

  1.全价饲料亟待推广。由于区域内孔雀暂没有形成规模化饲养,无市售的全价饲料,经常饲喂一些青草和玉米面,致使孔雀营养不均衡,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极易感染球虫病,故应提供可口且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

  2.饲养模式亟待改进。散养模式造成粪便不能及时清理,地面潮湿污浊,适宜球虫繁殖,孔雀直接接触含有球虫卵囊的粪便,会导致反复感染,造成恶性循环。

  3.治疗上,一般投以控制球虫病(地克珠利或磺胺氯吡嗪钠等)的药物为主,辅助投一定的肠道消炎药(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等)和止血药维生素K3。5~7天为一个疗程,重者可间隔3天后重复应用一个疗程。

  时下特种养殖的兴起,也给我们畜牧工作人员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无限商机。为了能适应市场,愿我们所有同仁能携手当地的特种养殖户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创辉煌。

  孔雀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孔雀蛔虫病

  预防:

  1、将发病孔雀与大群隔离饲养,以免排出的虫卵污染环境和器具。禁止孔雀食用污染的水和饲料,减少循环感染的几率。

  2、改善环境卫生,粪便、垫料要高温发酵处理,使蛔虫卵在体外无法生存。饲槽和饮水器应每隔1~2周消毒一次。

  3、定期对孔雀群进行驱虫,每年可进行2~3次。对患禽随时进行治疗性驱虫。

  4、加强饲养管理,提高孔雀自身免疫力。

  稿档治疗

  1、饲料中添加优质多维(200毫克/千克)和维生素C纯粉(200毫克/千克)。

  2、及时隔离发病孔雀。

  3、用药期间,每天更换一次垫料(该户以沙土做垫料),并用0.15%敌百虫溶液喷洒地面进行消毒,注意不要让孔雀饮用到敌百虫溶液,以防中毒。

  4、用左旋咪唑按每千克体重25毫克空腹时投服,每天1次,连用3天。间隔一星期后再投服一次。

  孔雀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孔雀组织滴虫病

  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废绝,羽毛蓬乱,翅下垂,呆立或嗜睡。下痢,粪便呈黄色、浅绿色,偶尔带血。

  防治:在饲料中加入0.04%痢特灵连喂7日,同时按35毫克/千克体重给予左旋咪唑,间隔2日后再投药1次。也可试用甲硝唑(灭滴灵)治疗。

  孔雀常见的疾病及防治方法:孔雀球虫病

  由于孔雀的食性很杂,目前市场上尚没有全价的孔雀专用饲料,而且孔雀是垫料平养或散放的饲养模式,所以很容易感染球虫扰圆病,严重危害幼龄孔雀的生长发育,并且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免疫抑制或失败,诱发多种疾病,给养殖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临床症状

  临床上患群可见孔雀拉西红柿样的粪便,不爱活动,饮水增加,有的孔雀拉水样粪便,维持两天后出现血便,患病孔雀两翅下垂,浑身发抖,眼结膜苍白,迅速脱水消瘦,很快死亡。

  二、综合防控

  1.全价饲料亟待推广。由于区域内孔雀暂没有形成规模化饲养,无市售的全价饲料,经常饲喂一些青草和玉米面,致使孔雀营养不均衡,降低了对疾病的抵抗力,所以极易感染球虫病,故应提供可口且营养均衡的全价饲料。

  2.饲养模式亟待改进。散养模式造成粪便不能及时清理,地面潮湿污浊,适宜球虫繁殖,孔雀直接接触含有球虫卵囊的粪便,会导致反复感染,造成恶性循环。

  3.治疗上,一般投以控制球虫病(地克珠利或磺胺氯吡嗪钠等)的药物为主,辅助投一定的肠道消炎药(环丙沙星或诺氟沙星等)和止血药维生素K3。5~7天为一个疗程,重者可间隔3天后重复应用一个疗程。

  时下特种养殖的兴起,也给我们畜牧工作人员提出了挑战,但同时也提供了无限商机。为了能适应市场,愿我们所有同仁能携手当地的特种养殖户共同努力,共同进步,共创辉煌。

>>>下一页更多精彩“孔雀养殖知识”

鸭养殖中常见疾病该如何防治?

现在养殖鸭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但是要养殖好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养殖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鸭发生各种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导致鸭出现各种病害,接下来一起了解下鸭疾病的防治方法吧!现在养殖鸭的农民朋友越来越多,但是要养殖好鸭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在养殖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鸭发生各种疾病,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很容易导致鸭出现各种病害,接下来一起了解下鸭疾病的防治方法吧!
1、花肝病
该病发生在雏鸭阶段,雏鸭发病后表现精神沉郁,毛松震颤,两脚软弱无力,头颈下垂,有的可见喘气和下痢,发生病变后,正陵碧鸭肝稍肿大,色棕褐,并在肺部出现瘀血、水肿。
防汪迟治方法:一般没有有效防治药物,在疫区以本地病鸭分离毒株研制成的灭活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效果良好。
对患病的鸭子使用高免蛋黄抗体或血清抗体进行治疗,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2、鸭瘟
该病发生后,表现为高热、头部肿胀、缩颈、流泪、眼睑水肿、两翅下垂、脚麻痹,严重的病鸭伏地不起,排绿色或灰绿色稀粪;产蛋鸭还可表现为产蛋下降。
防治方法:一举举般鸭瘟主要以预防为主,采用鸭瘟弱毒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以很好的预防该病,种鸭每年通常应接种2次。
一旦发生鸭瘟,应及时封锁,严禁病鸭流动,妥善处理病、死鸭及污染物,鸭舍内外进行严格消毒,并使用抗鸭瘟高免血清或蛋黄匀浆对发病的鸭进行防治,及时稳定病情了,还要进行紧急疫苗接种。
3、小鹅瘟
该病发生后,病鸭精神沉郁、不食;腹泻,排灰白色或黄绿色稀粪,并有泡沫;流眼泪,鼻涕,呼吸困难,并会出现抽搐死亡。
防治方法:疫苗接种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方法。
一般可以使用弱毒活疫苗接种,妥善处理病死鸭和粪便等污染物,肌注或皮下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或高免蛋黄抗体,能够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
以上就是关于鸭养殖常见疾病防治的全部介绍,如果农民朋友想要养殖出高产的鸭子,一定要掌握科学的疾病防治方法,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

鹌鹑养殖中如何预防鹌鹑的疾病

鹌鹑养殖中如何预防鹌鹑的疾病配消?虽然鹌鹑抗病力强,耗料少、好管理,好饲养。但是在现下的工厂化的养殖模式下,鹌鹑养殖的规模化还是要预防疾病。
随着近年来特种养殖业的兴起,养鹑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但疾病对养鹑业常造成很大危害,制约着养鹑业的发展。鹌鹑个体小,饲养密度高,生长期短。一旦发生疾病,死亡率高,蒙受损失较大。因此,养鹌鹑必须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鹌鹑病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搞好鹑舍及环境的清洁卫生,杜绝传染源;经常检查鹑群,及时防病治病。
一、加强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抵抗力
鹌鹑本身对多种疾病具有天生的抵抗能力,但不同的鹑场的鹌鹑对疾病抵抗力有较大的差别,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鹌鹑抵抗力的重要措施。
二、建立卫生、消毒制度,杜绝传染源
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
⑴平时加强检疫:平时对鹑群做好疫情调查工作,定期检疫,同时经常观察鹌鹑活动状况,对患病或可疑病鹑要及时隔离治疗和处理。
⑵坚持清扫、消毒;平时除一般性清洁卫生工作外,还应定期采取消毒灭菌措施。加强对粪便的集中堆积,发酵处理以杀灭病原体和虫卵,同时对舍笼及场地、工具进行消毒,在场门口设置消毒池,无关人员不得入场,进入人员,车辆应通过消毒池。用10-20%石灰水刷墙,用10-20%漂白粉喷雾鹑舍等。对全进全出的鹑舍、孵化器按每立方米30ml福尔马林加10g高锰酸钾密闭熏蒸消毒。12小时后,开门窗通气。
⑶定期接种疫苗,可以提高鹌鹑群对疫病的特异性抗病能力。
三、注意对疾病的发现,积极进行治疗及处理
密切注视培悉知和及早发现群体中异常个陆昌体,剔除及隔离病鹑,保护大群健康。平时应在以下方面加以细心观察:
举止:每天早上集蛋及喂料时,要注意观察鹌鹑的动作是否敏捷,有无神态异常,两肢麻痹和萎缩,步态不稳及恶癖等症状。

本文标题:养殖业预防疾病视频讲解 养殖业预防疾病视频讲座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62343.html

上一篇:内地海蟹养殖技术现状 内地海蟹养殖技术有哪些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喜欢种植养殖就经常来哦!
农资栏目分类

精选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