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淡水大螃蟹养殖技术 淡水大螃蟹养殖方法

时间:2023-09-16 18:01:42 浏览量:

螃蟹怎么养殖方法

螃蟹怎么养殖方法

螃蟹怎么养殖方法,螃蟹是一种水产食物,是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吃的,常用的吃法就是直接蒸,螃蟹的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制作方法也简单,以下了解螃蟹怎么养殖方法。

螃蟹怎么养殖方法1

用盆子:

在家养螃蟹,可以用盆子,盆子里要放一些细沙成一个平台。水也不能太深,莫过螃蟹壳就行了。如果用自来水的话,水要提前晒一天。

晒太阳:

适当的晒一下会就可以了,不能晒久。

杂食性动物:

可以喂,红线虫,鸡鸭的内脏,小鱼,小虾,还要喂一些草类的食物,不用喂多,半个小时内吃完。

摄食强度随季节、水温变化:

夏秋的天气比较的炎热,水温升到15℃以上时,螃蟹的摄食能力会增强,所以要一天喂养一次,15℃以下,可以隔几天再喂一次。傍晚前后喂就可以了。

群居动物:

可以多买几只一起喂养,这样成活率会比较高。

清洗螃蟹:

洗螃蟹时,要用手先固定螃蟹,再用牙刷沾点肥皂或者轻轻地刷,死角处要轻轻的拉住蟹脚刷,刷好后用水冲干净。鱼缸也要洗一线,盐可以偶尔放一点。

螃蟹刚到陌生的环境,脾气很倔:

刚来的时候先不要着急喂食,可以等几天再喂。

螃蟹怎么养殖方法2

螃蟹养殖方法

1、螃蟹的生活史

螃蟹是淡水中生长,海水中繁殖的蟹类。在生殖洄游前均为幼蟹,因其壳色偏黄,俗秒“黄蟹”,其性腺很小,基本上未发育,肝脏的重量远远大于生殖腺重量。当它在完成最后一次蜕皮后就发育为“绿蟹”,过购墨绿性腺发育丰满,雄蟹螯足绒毛绸密,步足刚毛粗长,雌蟹腹部完全覆盖头胸甲腹面,腹部边缘的刚毛长而密。

螃蟹的生命是短暂的,在它的生活史中历经蚤状幼体、大眼幼体,幼蟹和成蟹等几个阶段,一生中需要幼体5次蜕皮成为大眼幼体,再经13—15天蜕皮成为成蟹,它一生只有一个生殖周期,繁殖结束生命也就终止,一般来说,螃蟹的寿命为1—3周龄。

2、螃蟹的生活习性

(1)穴居

螃蟹喜欢栖居在江河、湖泊的泥岸或滩涂的洞穴里,或隐匿在石砾和水草丛里。螃蟹掘穴为其本能,也不螃蟹防御敌害的一种适应方式。螃蟹掘穴一般选择在土质坚硬的陡岸,岸边坡度在1:0.2或1:0.3,很少在1:1.5-2.5以下的缓坡造穴,更不在平地上掘穴。这为我们养殖池塘建设提供了依据。

(2)食性

螃蟹食性很杂,在自然条件下以食水草、为主,差枣嗜食动物尸体,也喜食螺、蚌子,蠕虫、昆虫,偶尔也捕食小鱼、虾食物匮乏时也会同类相残,甚至吞食自己所抱之卵,有时也会因一条死鱼而招致同类争食,一般情况下,螃蟹取得植物性食物来得容易,常构成蟹胃食物的主要成份,蟹胃中还有一些泥沙,这是螃蟹摄食底栖生物和腐殖质的一种标志。

螃蟹一般白天隐蔽在洞中,夜晚出洞觅食。在陆地上,螃蟹并不太摄食,往往将岸上食物拖至水下或洞穴边,再行摄食。周年中螃蟹除低温蜇居暂不进食外,即使冬季洄游也照常摄食。

在水质良好,水温适宜,饵料丰盛时,螃蟹食量很大,一昼夜可连续捕食数只螺类,刚蜕皮的,肢残个体,也常遭受侵害,但螃蟹耐饥能力也很强,断食10天乃至半月不食,螃蟹也不致于饿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根据螃蟹生长发育所需,在投喂饵料的掌握“精—粗—精”的结构,有利于螃蟹生长。

(3)螃蟹的蜕皮与生长

螃蟹的生长过程是伴随着幼体蜕皮、仔幼蟹或成螺蜕皮进行的,幼体每蜕一次皮就变态一次,也就分为一期。从大眼幼体蜕皮变为第一期仔蟹始,以后每蜕皮一次壳它的体长,体重均作一次飞跃式的增加,从每只大眼体6—7mg的`体重逐渐增至250g的大蟹,至少需要蜕壳数十次,而每蜕一次壳都是在渡过一次生存大关。

螃蟹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而在蜕壳过程中质量明显增加,在以后的生长中,水分的失去却是缓慢的,并逐渐为组织生长所代替,螃蟹生长的速度受环境条件,特别是水温和饵料的制约。

通常,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为频繁,刚入湖泊的大眼幼体,以后每隔5—7天,7—10天相继蜕壳而成第二、第三期仔蟹,随着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时间逐次延长,如果环境条件不良,蜕并庆答壳生长停止,这也是同龄个体、在不同条件下体形相差悬殊的原因所在。

螃蟹生长与水体、饵料中的钙、磷关系密切。有关试验表明,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未蜕壳前增加绝慧30%—40%,这段时间多则1小时,少者数分钟,依靠鳃吸收大量的水以及水中的无机盐类。

在自然界的池塘或湖泊中,软壳蟹1—2天壳就变硬。如果放入蒸馏水中饲养软壳蟹,螃蟹在水体中吸收的能力要比吸收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能力强。螃蟹蜕皮前夕要求壳中钙总量与体内钙的总量相等,同时螃蟹体中的磷总量是壳中含磷的52.2倍。

为了配合螃蟹较好地生长、蜕壳,在精养蟹池中每亩(平均水深1米)每周施5千克,磷酸氢钠2.5千克(或者生石灰或)螃蟹的配合饲料中必须考虑钙和磷的比例,氯化钙和磷的氢二钠比例为2:1,才能保证螃蟹生长、蜕皮的物质需要。

螃蟹怎么养殖方法3

螃蟹如何养殖

1、养殖容器

在家中养殖螃蟹需要选择合适的容器,一般可以使用水盆或者塑料盒养殖,并且准备好容器后,还需要向容器中倒入适量的细沙和石头,为螃蟹搭建一个可以隐藏和活动的场所。同时在养殖时需要注意养殖数量,最好可以养殖五只以上的螃蟹。

2、准备食物

在养殖螃蟹时也需要选择合适的食物。螃蟹属于,一般可以吃水中的、小鱼小虾,所以在养殖螃蟹时可以为其投喂鸡蛋黄或者动物内脏,但是在投喂时需要注意喂食量,最好可以将食物切成小块,一次喂食两块左右。

3、更换水分

螃蟹一般生长在河流或者溪水旁边,所以螃蟹生长的环境需要较为干净的水源。在塑料盒中养殖螃蟹时,需要为其定期的更换水分,为螃蟹提供一个较为干净的生长环境。同时在为螃蟹换水时,也可以对螃蟹进行清理,以免螃蟹外壳沾上细菌。

4、注意事项

螃蟹是一种认环境的动物,所以在刚养殖螃蟹时,螃蟹会停止进食或者逃跑,所以在刚养殖时,不能为螃蟹提供食物,必须等三天之后才能为植株提供食物,这样才能驯服螃蟹。同时螃蟹在冬季温度较低时,不会吃太多的食物,此时需要减少为螃蟹提供食物。

淡水螃蟹怎么养

淡水蟹养殖条件:

1、选择合适的池塘条件

一个好的淡水池必须有干净的水质和充足的水供应,池水的排水和进水要非常的方便,池中的土壤是粘土、沙土或者是亚沙土,具有良好的通风。该区域不应太小,水深应保持在0.6——1.5m之间,它可以在水面上方形成几个小丘,称为蟹岛,便于采光,并未其提供挖穴建洞的条件。

2、保持泳池水清洁

如果是新建的淡水养殖池塘,必须在放养螃蟹之前进行必要的药物消毒。通常,使用漂白粉,以使池水清洁并且对蟹无害。首先,我们必须掌握整个水池的大小,确定实际的体积,然后根据大小分配合理的漂白粉。水溶解后,整个水池应在短时间内溅水。通常,在清算池5-6d之后可以存货。

3、清棚在池中培养良好的水质

经过上一步漂白粉消毒后,3-4天后,可将约150kg有机腐殖质肥料放入池塘。几天后,游泳池的颜色会逐渐变成蓝绿色,水应该保留其干净卫生。

4、种植适宜的水生植物

螃蟹的生长习性与水生环境密不可分,淡水池塘中的螃蟹养殖应充分利用这种习惯特征,在池塘中种植或放置一些合适的水生植物以塑造预期的自然生长环境和大气层。

在池中种植水生植物的另一个目的是发挥分散作用,使螃蟹可以分散在池中的不同高度,应该注意的是,水生植物的种植不应太密集,留下一定的阳光空间。

扩展资料:

淡水蟹的生活习性:

1、成长环境

螃蟹通常生活在潮湿的泥泞洞穴中,但它们并不排除在水中的石头或植物之外。如果是江海湖泊,那么它们喜欢住在干净的水域,如果池塘的小面积是在池底的泥浆中,它的生活特征一般是昼伏夜出,它的基本技能是挖洞,这也是一种防御受侵害的方法,洞穴的挖掘通常在相对软的土壤层中。

2、食物摄入量

因为它答宏则属于水生生物,所以它的大部分食物都是从水中获取的,不仅有水草,还有一些腐殖质,并不排除小昆虫、蠕虫、小鱼虾绝迹等等一些生物。然而,主要是水生植物为主的,沉积物的消耗只起到帮助消化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大螃蟹养殖方法

1、首先,想要养殖大闸蟹的话,首先肯定是需要选定一个水域来养殖的,一般是湖水养殖是最好的,可以在湖边上挖一个池塘来养殖,例如:阳澄湖的大闸蟹基本上都是这样养殖的,在阳澄湖边上挖一个池塘来养殖的,水用的就是阳澄湖的。
2、在养殖大闸蟹的时候,需要买上一批小的大闸蟹用来养殖,一般要选择品质比较优良的大闸蟹,尤其是第一次养殖大闸蟹的时候,那样死亡率会低很多,这个是需要明白的。
3、在养殖大闸蟹的时候,肯定需要进行喂养的,不然大闸蟹基本也就很难长大的,一猛晌高般的话,可以买一些小的鱼苗来给大闸蟹来吃,它们是比较喜欢吃小鱼,小鱼最好是活的,不然买死的鱼,谨答那样容易导致大闸蟹死亡的。
4、在养殖大闸蟹的枝尺时候,尤其是雨水比较多的时候,需要排水,一般在排水处一定要弄好护栏,不然大闸蟹是容易跑掉的,不排水的话,还容易导致水浑浊从而导致大闸蟹死亡。
5、然后,在养殖大闸蟹的时候,还需要适当的在水中放入一些水草,这样可以改善水域的环境,让水不至于那么浑浊,不然是容易导致大闸蟹死的。
6、最后,在养殖大闸蟹的时候,要在适当的季节进行打捞,一般在9月到11月份进行打捞,这个时候的大闸蟹的蟹黄是最多的,一般这个时候也就是很多人吃大闸蟹的时候,也就是卖它们的时候,之后再放入小的大闸蟹来继续养殖。

本文标题:淡水大螃蟹养殖技术 淡水大螃蟹养殖方法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62415.html

上一篇:龙虾养殖收益怎么样 龙虾养殖收益如何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喜欢种植养殖就经常来哦!
农资栏目分类

精选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