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抗养殖的饲料营养素有哪些 什么是无抗饲料和无抗养殖
无抗养殖的含义及实施无抗养殖的意义?
无庆饥铅抗养殖通俗的来说就是添加抗生素,激素等药物,让人吃能吃到没有药物残留的放心肉。意义:养殖环境能保证畜禽的健康,产出的畜产品对人是安全健康的,生产环境对周围环境誉好不产生污染和危害,是可持续的、和谐的。无抗养殖指畜禽水产饲养过程中使用完全不添加任何抗生素、激素、精神类药物、色素、瘦肉精等外源性药物的无抗生物饲料,并用中草药代替抗生素进行肢枯预防和治疗,实现动物的肉质中无抗生素残留,保障国民身体健康。
什么是无抗养殖?目前有哪些厂商生产这类的动物保健药品?
1、无抗养殖是什么?
“无抗”从字面看,就是没有抗生素的养殖方法。百度词条的定义是指养殖过程中不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外源性药物。
2、抗生素是什么?
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这个概念中的关键词语是“抗病原体”,“干扰细胞”“化学物质”。
3、抗生素在养殖业中有什么用处?
抗生素在养殖中的使用可追溯到上个世纪四十年代。Moore等学者(1946年)首次报道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可明显提高肉鸡日增重。
直至今日,抗生素仍是最有效且最稳定的促生长添加剂,其促生长原理主要为:1.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减少发病率;2.抑制动物肠道内有害微生物区系,有利于维持肠道微生物的平衡状态。在饲养场地卫生条件不佳,管理不良的情况下,这一效果更加突出;3.动物采食抗生素后可使小肠重量变轻,肠壁变薄,肠绒毛变长,提高养分的吸收率;4.饲喂抗生素后可减少幼龄动物的腹泻,尤其可降低未吮初乳的幼龄动物的腹泻发生率,因而促进动物生长。客观地说,饲用抗生素对我国乃至全世界现代畜禽业的飞速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4、为什么要禁止抗生素?
(1)在当今规模化的养殖环境中,环境条件、密度条件、防疫条件都会让免疫系统或多或少受到抑制,比如应激,有害菌得以繁殖的机会。有害菌通过不停地复制增殖来实现对机体的危害。而抗生素的作用机理多是通过抑制细菌的遗传物质的复制来阻碍细菌大规模繁殖,很不幸的是,遗传物质的一个特性就是变异,当外界环境既不利于某种遗传物质的复制时,遗传物质变异的几率就会加大。这就导致了耐药菌的产生。
耐药菌产生后也在不断进化,抗生素的发展更加剧这一进化过程。到现在,即使是第五代抗生素已经出现,疾病治疗依然存在很多问题。耐药菌的进化总在跑在新一代抗生素前面。再加上耐药菌、抗生素从畜禽转移到人类身上,对人类的安全也是很大的威胁。
(2)大部分抗生素进入机体的第一部位是肠道。在肠道中,微生物菌群经过抗生素的作用后,并不会彻底消失。在一段时间后,它们又会找机会在肠壁上定植,这个时候有害菌很有可能占据优势,当有害菌大规模占领肠壁之后,腹泻、便秘等等肠道麻烦便接踵而至,而这个时候很多猪场会考虑使用“抗腹泻专用”抗生素,大规模抗生素使用后,肠道菌群崩溃随之而来。后果是可想森源滚而知的,我们的猪场再一次陷入了疾病与用药的恶性循环当中。
(3)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养殖场也在考虑如何减少抗生素的使用,追求绿色食品。
5、中国是否可以完全禁止抗生素?
当前,中国的规模化养殖场日趋增裂数多,再加上养殖经济不景气,大量的中小散户要么放弃、要么去大型养殖场谋生。而大公司利用雄厚的经济力量对养殖场进行改造,无论是饲养环境,还是饲料营养,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再加上中国养殖业产业链的延伸,消费者的需求,饲用抗生素替代物的出现,政策的规范,无抗养殖或许可以实现。但是这需要时间来验证,更需要全人类的努力。
6、实现无抗养殖,要面对哪些问题?
首先是恶劣的养殖环境。虽然我们国家在规范猪场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很多猪场的内部环境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这是第一点。其次,饲料中常含有的一些抗营养因子主要是蛋白抑制因子,碳水化合物抑制因子,矿物元素生物有效性抑制因子,拮抗维生素作用因子,刺激动物免疫系统作用因子等。它们干扰了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吸收利用,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还有就是饲料氮的利用率低,动物生长不良,促使使用抗生素促生长。最后,如同人类压力大一样,规模化猪场的动物也有种种应激,但动物不会说话,它们更需要舒适的个体环境。
7实现无抗养殖,首先要做什么?
任何抗生素的作用都比不上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想要从根本提升猪群的健康水平,免疫系统的调节才是真正的最优解。学习如何调节猪群的免疫系统,将是广大养猪人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调节免疫系统,很多时候就像人类的养生保健。环境恶劣了,我们无法改此余变,但必须得学会自我提升免疫能力,保持健康!通俗地说就是让猪吃好,喝好,睡好,呼吸好,心情好。
8、实现无抗养殖,从营养方面如何着手?
不可不说,微生态技术或者制剂、酶制剂、寡糖、酸化剂、中草药类、生物发酵饲料为抗生素的替代提供了一些可操作的案例。这些物质都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增强机体免疫机能、防病治病、降低死亡率、提高生产效益。但各自也有各自的缺点,譬如需要多种一起协作,这样可能就提高了生产成本。在这里面,笔者最看好的是中药提取物,虽然说现在还没有标准,没有参照,但是我们这个行业即使是抗生素新生产品,也需要大量的临床数据证明,如果中药提取物临床效果特别显着,我们有何理由拒绝呢。
9、实现无抗养殖,机体方面应该如何提升免疫力?
主要针对的器官是肠道和呼吸道。肠道是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且肠系膜淋巴结十分发达;当肠道健康时,消化吸收会更棒,且由于淋巴结的缘故对于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也就相应增强;同时,由于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环境中有害气体减少,故呼吸道相应的也会更加健康,再者,中医学上呼吸道和肠道互为表里,肠道的健康可以促进呼吸道的健康。并且,饲料中不使用抗生素,故肝脏的解毒功能不用超负荷运转,所以肝脏健康。由此可知,保健型养殖是建立在保肠护肝的基础上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营养来调控免疫机能的发挥,提高免疫力,实现真正的绿色健康养殖。
10、中兽药技术可实现无抗养殖?
中兽药技术中使用最多的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它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瑰宝,世界上第一部天然药物专着是我国的《神农本草径》,记载天然药物365种。兽医鼻祖--元亨兄弟所着《元亨疗马集》更是影响巨大。中草药属纯天然物质,有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其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生产性能、抗应激和防治疾病等作用,迄今发现有200多种中草药含有多方面的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就拿上海朝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饲用天然植物添加剂来讲,经多重科学验证和临床试验,他们的产品可以(1)可明显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畜禽日增重量,降低料肉比;(2)替代或大幅降低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在养殖过程中的添加;(3)改善畜禽产品风味,提高蛋白质含量、提高必需氨基酸含量,降低脂肪含量;(4)绿色安全;(5)综合效益高,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来说,植物提取物添加剂可以帮助实现无抗饲料,但是真正要实现无抗养殖,还要综合解决管理、猪场环境等问题。无抗养殖,从无抗饲料开始,从减少抗生素使用开始。
11、实现无抗养殖,还需要注意什么?
当前,实现无抗养殖还是需要下大力气。使用抗生素替代物、改善养殖环境、增加动物保健投入、调整动物营养、提高管理,这些方面需要面面顾及,同时不断提升猪场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责任心,才能尽快实现无抗养殖。
怎么实现无抗养殖?
一、饲料配方的优化及饲料原料的优化选择80%的疾病和免疫失调有关,而营养会直接影响着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合理营养可以促进受损组织细胞的修复。营养通过影响着肠道的形态结构、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和菌群分布而影响着动物的健康。对此,陈代文教授提出了抗病营养的系统化研究。即通过营养的合理调控,增强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少或消除疾病的发生。陈代文教授研究表明,同样营养水平下,不同来源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对肠道组织结构发育、肠道微生物区系影响显著不同。以脂肪为例,玉米油和椰子油的促生长及肠道保健效果优于牛脂和棕榈油。
无抗养殖协会专家指出,传统饲料配方更多是考虑营养素间平衡,而忽视了营养源之间的平衡。现代营养平衡理论提出营养平衡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平衡,所有的营养元素都应该讲究平衡。同时,由于动物的年龄,所处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导致这种营养平衡又是动态的平衡。二、饲料或饲料原料的发酵
饲料或饲料原料的发酵,一方面会显著改善饲料品质,如降低抗营养因子的含量,将多糖、蛋白质、脂肪等大分子物质降解为小肽、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另一方面会产生大量的有益菌和代谢产物,如:有机酸、B族维生素、细菌素等,对抑制有害菌有显著作用。
由于发酵采用的菌种不同,发酵带来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我们一直提倡乳酸菌主导的厌氧发酵工艺,一方面发酵过后会生成大量的乳酸菌和乳酸、乳酸菌细菌素等代谢产物,乳酸菌进入肠道后可以部分定植,乳酸可以迅速酸化肠道,对抑制有害菌生长作用明显。另一个方面,乳酸菌主导的厌氧发酵工艺,由于产热较少,所以损失的能量也比较少。三、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1、微生态制剂及代谢产物
微生态制剂在代替抗生素方面发挥的功能应该是首要提倡的,尤其是近几年筛选出的抗感染效果优异的菌株,在抑菌性能方面甚至优于抗生素。通过微生态制剂的定植或肠道粘附,刺激肠道黏膜免疫,从而起到抗感染的效果。同时微生态制剂的代谢产物,如乳酸菌定植后产生的乳酸菌细菌素,具有很好的抑菌杀菌效果。另外,真菌类微生物发酵后产生的一系列代谢产物,如多糖、小肽、核苷也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随着菌株性能的不断改进以及发酵工艺的不断优化,微生态制剂的使用成本也毕竟会越来越低。
2、益生元
益生元是指能够促进肠道内有益微生物增殖的一类物质,一般是指功能性寡糖,这类物质本身不能被单胃动物的消化酶所分解,所以进入动物的后肠段后,能够被益生菌所利用,进而促进有益菌的增殖,从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繁殖。益生元的添加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量后,才能发挥出效果,但是往往受制于成本,很难大量使用。
3、酸化剂
酸化剂主要作用部位是在胃部,通过降低胃内PH,从而激活胃内蛋白酶原。但是酸化剂不能过胃,因为会被十二指肠的碱性胰液所中和,但是现在很多包被的有机酸,一旦能够到达后肠段,就能起到酸化后肠段的作用。但具体是否能够过胃,值得商榷。
4、中草药及植物提取物。
中药制剂的抗菌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通过其中含有的抗菌物质,如小檗碱、大蒜素、鱼腥草素等植物杀菌素作用于微生物;另一方面通过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来杀灭微生物,例如大蒜素能杀灭病菌,调味诱食,促进生长。但是,中草药的资源瓶颈和居高不下的高成本,很难使其大量使用。
5、酶制剂
通过酶制剂促进饲料在体内的消化,缩短在胃肠道的存留时间,从而减少被有害菌生长利用的机会。但是酶制剂的使用更多的是针对饲料原料的不同而选择,当饲料原料中所含抗营养因子含量较少时,酶制剂很难发挥较好的效果。
6、抗菌肽
抗菌肽,这是一类微生物普遍表达的抗菌抗病毒的小分子多肽。研究表明抗菌肽通过木桶式膜穿孔、环孔式膜穿孔、毯式膜穿孔及洗涤式膜穿孔几种模式使病原菌细胞膜穿孔,造成胞内原生质流失,使细胞死亡。目前抗菌肽的表达量和纯化还是一个难题,所以造成使用成本较高。
饲用抗生素的取代只是时间问题,当饲用抗生素完全禁用时,可能会造成养殖环节中抗生素的使用量增加。但是根据欧盟的经验来看,这种震荡期可能有几年的时间。但是通过饲料合理的配制以及添加剂的合理使用,达到饲料的无抗化也是完全可行的。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