笋壳鱼养殖技术视频大全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
养殖笋壳鱼水温需多少度
笋壳鱼生物学特性笋壳鱼属肉食性、底栖、喜穴居性鱼类、畏光、喜欢藏于石头缝、洞穴中,不喜游动,与其他肉食性鱼类如生鱼、桂花鱼相比,它生性并不凶猛。平时只是静静地呆在水中,只有当食物(小鱼、小虾)游近它的时候才变得凶猛,捕鱼的时候,会变得很灵活,能迅速地追逐猎物。养殖水温范围在15-33℃,适宜温度在25-30℃,下限温度为10℃,上限温度为37℃,适宜水酸碱度pH值为7-8.5。能在pH值为6.5的酸性水体和盐度为105的咸淡水中生长。
食性:笋壳鱼的食物种类根据鱼的不同生长阶段而变化,全长1.5-2.5cm的鱼苗,以枝角类、桡足类等活饵料为食,逐步从枝角类、桡足类过渡到食鱼花、虾苗为主,全长5cm以后,逐步从食虾苗、鱼苗过渡到食较大规格的小鱼、虾,当鱼苗生长到全长12-14cm,体重30-50g时,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开始饵料驯化,饲喂冰鲜鱼肉碎块或沉水性人工合成全价饲料。全长6-7cm以上的鱼多表现为早晨、黄昏潜伏在浅水处静候捕食。
生长特性:笋壳鱼的养殖条件适宜,在饵料适口、充足的条件下,由全长2-2.5cm的鱼苗生长到4-5cm以上的鱼苗约1个月,由全长4-5cm的鱼苗生长到全长12cm以上、体重30-50g的鱼苗约4-5个月,由30-50g的鱼苗生长到400g左右的商品规格约6-8个月。在温度适宜条件下,全程养殖周期为12-16个月。笋壳鱼在我国长江、珠江流域均可采用塑料大棚越冬养殖,也可充分利用各地养殖甲鱼的温室内水泥池养殖。
笋壳鱼的养殖技术
池塘养殖:养殖泰国笋壳鱼搏培缓的池塘面积3亩为宜,通常不大于8亩,水深1.5m,淤泥少,水源良好。亩放养苗种3000-3500尾。初次养殖泰国笋壳鱼,选一次养成方式为宜。
放苗前要进行清塘消毒,除去杂鱼类,塘底要布设人工鱼巢,可采用直径11cm、长35cm的塑料管,用两根2m木条将9个塑料管扎成排,视养殖密度每亩约80排。人工鱼巢管要离开塘底20cm,用桩架固定,并稍倾斜,避免管内积聚泥土、鱼类。人工鱼巢是有效扩大养殖生态面积,增加养殖密度,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
当池塘水温在基模22℃以上,容易培育生物饵料时,可投放鱼苗。池塘水深1m,用塑料布分隔出1/3的水面,根据塘底的肥力,在这1/3的水面施放250-500kg经发酵的粪肥或机制有机肥,施肥同时用5g/m3的强氯精消毒水体,经5-7d培养出大量水蚤等浮游生物后,可投放苗种,如果全池塘的生物饵料充足,青虾资源丰富可不用分隔方式。放苗时苗种袋与池塘水温相差不应超过2℃。
由于泰国笋壳鱼苗种体表鳞片的特殊性,规格3cm以上的苗种在运输过程中易擦伤,放养前消毒处理不当,会降低成活率,因此选购经消毒包装,规格为2-2.5cm可直接放养的苗种为宜。苗种集中在这1/3的水面进行第一阶段的培育。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1周鱼苗即可长至3cm,1个月可达4-5cm,这时可以撤去分隔池塘的塑料布,让鱼种进入大塘进行第二阶段培育。
在此之前,在池塘另外2/3的水面放养培育活饵料。活饵料最好是放养体型小、繁殖力较强的鱼类鱼种,每亩不少于1万尾,在鱼种进入第二阶段培育时,同时投放可在淡?水条件下自然繁殖的青虾苗,每亩不少于50万尾,或分批投放已淡化的罗氏沼虾苗,按养虾标准定时、定量投喂虾料,鱼苗捕食塘中的虾苗、鱼苗,小虾、小鱼,养成成活率一般在80%以上。3-4个月后可长至10-12cm、20-30g体重,转入成鱼养殖,在成鱼养殖期,可每亩套养白鲢50-100尾,有利于控制水质。
当养殖水体中的活体小鱼、虾量不足中丛时,泰国笋壳鱼转向摄食人工饲料,要适时投放冰鲜鱼肉块或人工合成饲料、人工合成粉状饲料,蛋白含量不低于38%,投饵料时要设食台,每亩分布6-8个吊篮,距离池底约20cm,以适应泰国笋壳鱼不喜游动的特性。将经加工后的块状饲料或冰鲜鱼肉块投放在吊篮,根据摄食情况,酌情增减饲料量,剩余饵料可倒入池塘中喂养小鱼、虾。饵料系数:投喂小杂鱼为6-8,投喂人工合成饲料为2-2.5,养殖6-7个月可达到商品规格。
小鱼、虾与泰国笋壳鱼混养,构成了良好的食物链,小鱼、虾不仅是泰国笋壳鱼的最佳饵料,同时也有效地起到清理剩余饵料,保持水质稳定的作用。
池塘网箱养殖
1.用网箱养殖,要求池塘要大一些,水要深一些较好,在水库挂网箱养殖更好,因为水质比较稳定。
2.网箱规格一般为长4m、宽3m,网箱潜入水深2m左右,网眼规格要视入网箱养殖的鱼规格大小而定,网线和网织的质量要好些,光滑一些,无节网布较好。
3.挂网要求:网箱底要离池塘底约30cm高,保证网底不积污。网箱四个角最好做成圆角,网箱入苗前要提前放养一些水浮莲,水浮莲覆盖面积为网箱面积的3/5左右,留出2/5的空间方便投饵料,但在投饵料位的水下最好吊一个较密的网兜,待喂完料1h后,起兜检查是否有剩料,以免剩料沉入网箱底,造成浪费和污染。
4.澳洲笋壳鱼的饲料,主要用冰鲜鱼或鳗鱼料等软性饵料,鱼长到大规格时,可以将冰鲜鱼切鱼块投喂,投喂方法是人工续箱投料,待鱼抢食完再投的连续投喂方法,投喂时间一定要定时,喂饵量是以鱼食饱为准。
网箱养殖要注意几点:1.要注意网箱保持完好,不能破烂,以免造成走鱼,特别是养过青蟹和养过甲鱼的塘,更要防止甲鱼和青蟹把网箱爬烂,一旦发现,可以用鱼丝粘网,放在离网箱2m外的四周,这样一旦有甲鱼或青蟹想进入网箱,鱼丝粘网就可以把甲鱼或青蟹逮住。
2.网箱在水中时间长了,会长青苔,而导致水流疏通不好。经常用高锰酸钾调水在网箱范围泼散,这样既可以清除网箱青苔的同时也能起到消毒作用。
3.要经常分级:在养殖过程中,鱼会出现大小不一,为了避免大小之间的影响,根据鱼情要及时分开,在分级清网时要检查网箱是否有破洞。一旦出现破洞,就要及时补好或更换网箱。在冬季,挂网箱养殖不要忘记鱼对水温的要求。
大水面笼箱养殖:自然水温24℃以上时,在水资源丰富的水库、湖泊、流速平缓的河流中,可采用笼箱养殖,这是一种投资省、产量大、效益高的好方法。
选择适合设置笼箱的养殖地点,水质要好,无工业污染,水流速平缓,水深不少于2m,附近机动船较少,交通方便,便于运输。
笋壳鱼养殖方法 笋壳鱼养殖方法介绍
1、场咐闹世地以及设备:养殖笋壳鱼一般是大面积进行的,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养殖池,面积一般在4亩左右是比较适宜的。池塘的底部需要设置一些淤泥,因为笋壳鱼喜欢在水底的淤泥附近活动。在进水口和排水口的地方,可以设置一些网,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笋壳鱼逃跑。在放入笋壳鱼之前,需要对池塘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2、选择鱼苗:最好选择身体的长度在10厘米左右的、大小均匀并且健康的笋壳鱼。一般来说,数量可以控制在3500条左右。
3、喂食:定期喂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笋壳鱼处于鱼苗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轮虫或者切成小片的鱼;当笋壳鱼到成鱼期的时候,可以给它们吃各种水生昆弯扰虫和鱼类。
4、水温:一般来说,水温在22度以上是最好的。若是低于22度,笋壳鱼的食欲就会收到影响。最低也不能低于18度,若是温度再低笋壳鱼就不肯吃东西了。
5、换水:保证水质也是十分重要的,一般来说需要每隔半个月左右就更换一次新水。另外,每隔一个衡肢半月还得消毒一次。
6、疾病防治:有一些疾病是比较常见的,比如“赤皮病”,可以在饲料中掺入适量的药物预防这些疾病。
关于笋壳鱼养殖方法改进要点 笋壳鱼的养殖方法
笋壳鱼养殖的池塘条件
养殖笋壳鱼的池塘要求并不严格,面积3~6亩、水深l.5米、淤泥少、水源良好的池塘便可。从方便日常管理和覆盖越冬大棚考虑,池塘不宜过大,此外视养殖密度可设置增氧机。过去通常要求在塘底布设人工鱼巢,以适应笋壳鱼易受惊吓和洞居避光的习性,但是随着种质的驯化可省去这些设置,生产实践证明,经驯化养殖的笋壳鱼不再藏匿鱼巢,并形成闻响水而集群抢食的习惯,设置鱼巢反而会因积聚鱼粪腐土影响鱼的健康生长,也影毕轿响鱼的聚食。
笋壳鱼养殖饲料的改进
笋壳鱼的养殖在前几含氏年的推广中以投喂活饵为主,鱼苗标粗投喂红虫、淡水鱼花和虾苗,成鱼的养殖不少地方采用养殖桂花鱼模式。随着驯养成功,目前已改投鱼肉,方法是将绞碎的新鲜鱼肉拌合少量鳗鱼饲料粘合成团,放入约l米见方的手提缯网中,每口塘沿着四周布设多个投饲缯网,组成均布的食台,这种投饲方法可通过提起缯网随时检查进食和生长情况,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和观察鱼的生长。预计今后将进一步改进以全人工饲料替代,采用类似鳗鱼饲料喂养,这将有效地保证饲料的来源和改善养殖水质,减少鱼病。
笋壳鱼养殖的种苗选择
1、注意选择本地人工孵化的鱼种而一般不应购买国外鱼种,在目前还不存在种质退化的情形下,多代产的鱼种成活率会更高。
2、尽可能选择越冬后的鱼种。笋壳鱼的养殖期长达l8个月,要经过越冬阶段。当年投放的鱼苗生长缓慢,越冬后才加速生长,通常在8月份放养3公分以上的当年鱼苗,到翌年4月才长至0.1~0.3巿斤,而继续养殖至年底可达0.8巿斤以上,因此放养越冬的大规格鱼种当年便可收获。
3、投放当年的鱼苗也要选择3~5公分或以上的规格,由于笋壳鱼苗体长小于3公分时养殖成活率较低,而在3公分以上才能比较稳定地生长,因此尽可能选择大规格的鱼苗,通常鱼苗的规格越大越好养殖。
此外,现有养殖的笋壳鱼有泰国笋壳鱼(云斑尖塘鳢)和澳洲笋壳鱼(散纹尖塘鳢)两种,由于后者引入较早,相对好养,但商品颜色不及前者,目前巿场价格仅是前者的一半手老肆,在投苗放养时要权衡考虑。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