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农业技术大全木耳栽培 有哪些农业技术

时间:2023-09-24 02:02:49 浏览量:

谁有详细的黑木耳种植技术。越详细越好。谢谢。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何建舟陈少林

  汉中市科学技术协会

  黑木耳又称云耳、细木耳,它不仅是一种营养丰富的调味品,而且具有降低血脂,缓合人体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用功能,是我国传统的保健食品和重要的出口物资,其产量和国际贸易额居世界首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有段木和代料两种。本文主要介绍代料栽培黑木耳的有关知识。代料栽培黑木耳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节省木材,容易形成规模化商品生产。
  形态特征与生活史
  黑木耳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由许多无色透明具有横隔膜和分枝的管状菌丝组成。子实体是人们食用部分。子实体胶质,单生或丛生穗枣,褐色或灰黑色,干后深褐色近黑色。孢子肾形,表面平滑。子实体干后收缩,可以吸收其干重的15倍的水分。
  二、生活条件
  1、营养
  黑木耳是一种木材腐生菌,营养的要求以碳水化合物和含氮物质为主,碳源如糖、淀粉、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等。氮源如蛋白质、氨基酸等,还需少量无机盐类和微量元素
  2、温度
  孢子萌发适温为22-28℃,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在5-35℃之间都能生长,菌丝生长适温为22-28℃。黑木耳的菌丝体较耐低温。子实体在15-28℃之间都能形成和生长,但适宜温度在15-25℃,木耳在适温范围内,温度低生长速度慢,子实体质量好;反之,生长速度快,质量较差。
  3、水分
  菌丝体生长时含水量在60%为宜,在子实体生长阶段,除了基质有相应的水分外,空气相对湿度需保持在90-95%,为了获得较好产量,栽培黑木耳的管理要采取干湿交替的措施,就是说在木耳采收后,要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然后加大空气湿度,以促进子实体迅速生长。
  4、空气、光线、酸碱度
  黑木耳是好气性真菌。在整个生发育过程中都需较充足氧气。黑木耳菌丝体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条件下生长,而耳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和直射光。光线充足,黑木耳颜色较深,生长健壮,耳片肥厚。菌丝在PH4.0-7.0之间都可以生长,但以PH5.0-6.0为宜。
  三、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
  本项技术以阔叶林枝桠、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产品的下脚料为原料,采用“高压灭菌”、“双扦连结”接种法,使菌袋养菌仅需18-25天,成品率在98%以上;同时,采用遮荫覆膜控温补湿催耳,定时喷雾栽培方法,整个生产周期只需60-90天,17-33厘米菌袋每袋产干耳50-60克,并且具有木耳单片无根的特点,产品质量优于段木栽培的品质。
  1、栽培季节
  在气温10—32℃的季节可栽培。制袋,早熟品种在栽培前4-5天进行,中熟品种在栽培前50天进行,晚熟品种在栽培前70天进行。在秦巴山区,具体时间于四月上旬至五月下旬制作栽培菌筒为宜。
  2、菌种的选择
  木屑袋料栽培黑木耳,首先应选择优良菌种,主要表现在:菌丝活力旺盛,抗杂能力及抗逆力性强,耳片生长速度快,耳片肥大,单片,成熟期在15-20天内,耐旱或耐淋。根据菌种特性,可分为早熟及中晚熟品种。
  3、原料的配备及菌袋制作
  ①原材料的准备:在制袋前备好17×33厘米聚丙烯菌袋、3.0×2.5厘米口圈、代用棉、25厘米镊子、酒精灯、95%乙醇、75%乙醇、甲醛、高锰酸钾或烟雾杀菌剂;同时备好木屑或棉子壳、稻草、玉米芯、麸皮或精米糠及其它物品。
  ②配方:
  A木屑88.5%,麸皮10%,碳酸钙1%,添加剂0.5%;
  B棉籽壳90%,麸皮8.5%;碳酸钙1%,添加剂0.5%;
  C木屑镇或48.5%,稻草猜旅拆40%,麸皮10%,添加剂0.5%;
  D的木屑40%,玉米芯48.5%,麸皮10%,添加剂0.5%。
  ③原料配制、装袋及灭菌
  先将所需的麸皮、碳酸钙充分拌匀,再将添加剂溶化于总料所需的水中(含水量60%),预湿木屑(棉子壳、玉米芯、稻草),最后将拌有碳酸钙的麸皮(米糠)均匀的撒洒在预湿的木屑(棉予壳、玉米芯、稻草)上,充分进行翻拌,至均匀为止。若用拌料机,可将所需的原料混合一起,搅拌均匀后,加水及添加剂再次搅拌均匀即可。料拌好后,用装袋机装入17×33厘米菌袋中,并使菌袋中间有直径为1.5厘米自上而下的通气孔。一般17×33厘米菌袋装干料0.55—0.6公斤。料袋装好后,套上3.0-2.5厘米的口圈,塞上松紧适度的棉塞,置高压灭菌锅内,在1.5公斤/平方厘米压力条件下保持60分钟。
  4、接种与培养
  袋栽黑木耳的菌种用长10厘米栎木扦做菌种母种。接种时采用双扦连结接种方法,具体方法是:对经过灭菌后的菌袋,待袋温冷却至30℃以下,将菌袋及经过消毒处理的木扦母种顺序装入接种箱,按甲醛、高锰酸钾1:1混合薰蒸30分钟,在无菌状态下,每次将一根木扦菌种插入袋底,另一根木扦交结第一根木扦,第二根木扦菌种的另一端与棉塞接近,菌扦接入袋内后,迅速将棉塞塞紧后放进培养室进行培养.。培养室要求干净、保温、通风良好。培养架每层间距28-30厘米,宽70—80厘米,长度视房屋而定,最高不超过10层,培养室及培养架先用10%的来苏尔或300倍的克霉净进行空气消毒,再按每平方米35克高锰醉钾和甲醛薰蒸24小时进行杀菌。培养室温度要保持在24—26℃,空气湿度控制在55%。进行菌袋培养时,袋间必须留有空隙,菌袋放进培养室后,在恒定的温度和偏小的空气湿度下,加强通风,经18—25天,菌丝可长满菌袋。
  5、场地的选择及搭建
  场地应选择在近水源、近电源的平地或田间,一般情况下每一万袋需占地330平方米,场地选好后,经平整再搭建成距地2米高的90%双层或单层遮阳网,在遮阳网下,再用竹片搭成覆膜(以膜上不易积水为宜),宽度为1米、长度为6米的小拱棚架,棚架间距0.4米,棚架内的耳床上铺上有孔的地膜(孔径间距8×8厘米,孔径0.6-0.8厘米),在摆放菌袋之前,须先在拱棚内的耳床上浇足清水。
  A、划口:根据不同的品种,菌丝长满袋后的划口时间亦不相同,早熟品种菌丝长满菌袋5-7天划口,中熟品种菌丝长满菌袋20天划口,早熟品种菌丝长满菌袋30—40天划口。其方法为:用刀片在菌袋周身划咸“/’字口,长度置1—1.5厘米,深达菌料1厘米(将划口略微拉毛),每袋划“/”字口8-9行,每行7-8穴。
  B、催生幼耳方法:将划好口的菌袋,摆放于拱架内,每袋间距3厘米,然后覆上2米宽的薄膜,使棚内温度达到18—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一般情况下,4-5天可开始出耳;经7-10天,划口处可全部出耳(棚内温度若低予18℃时,耳基形成时间得适当延长),当棚内温度高于28℃时,在拱棚间布上喷水带,通过定时对薄膜外喷水,降低棚内温度。喷水时间视外界温度状况而定,在温度较高时,喷水时间可间隔60-30分钟,喷水时间每次10分钟。当划口耳基全部形成后,加强棚内通风,或揭开薄膜喷雾增湿,促成耳基伸展成耳片,当耳片展至1厘米大小时(正常情况下10-15天),可移出拱棚外,进行吊袋或畦地摆袋进行出耳管理(也可就地拆除遮阳网,调整菌袋距离,规则摆放,重新布置喷水带),进行出耳管理。
  C、畦地摆放木耳菌袋方法:对已形成耳片的菌袋,在催耳场地旁将场地平整至宽度为2.5米,长度视场地状况的出耳床畦,间隔0.5米,在耳床上铺上有孔的地膜(见前述),耳床畦间布上与水泵相连的喷水带,水泵电源上接入定时控制器。
  D、吊袋出耳方法:先建造一个长短不限,宽1.2米、高1.2米的支架,支架上横放间隔25厘米的竹杆5根,地面上铺上有孔的地膜.然后将已展片的菌袋用两根草球绳横行串起,菌袋上下左右间隔10厘米,一般每串栓8-10个。菌袋吊起后,最下一个菌袋距地约10厘米。同时支架上方的中间布上与水泵相连的喷水带并将水泵电源接入定时控制器。
  6、出耳管理要领
  无论是畦地摆放还是层架吊袋出耳,首先是将已展片的菌袋,让阳光照晒至耳片完全干透,再喷水增湿进行育耳。对耳片干透后的首次喷水,持续喷水60-90分钟,直至耳片吸水达到饱和(湿透)之后,若遇晴天,每次间隔40分钟,每次喷水10分钟(由水泵定时控制自动完成),若是阴天,每2小时喷水10分钟,夜晚在空气湿润时不喷水,若空气干燥,每2小时喷水10分钟。这样持续2—3天后,当耳片不再生长或长得很慢时(因为基本消耗完菌丝体所积累的营养),停止喷水,让阳光照晒2—4天至耳片干透后,再根据天气状况喷水,至耳片不在生长时,再次照晒至耳片干缩。这样反复干干湿湿3—4次,耳片即生长“成熟”。在干干湿湿管理方面,要干就是把耳片完全干透。要湿就使耳片吸水达到完全饱和。
  7、采收与加工
  当耳片生长成七八成“熟”时,应停止增湿育耳,此时须在阳光下将耳片晒干成“九成干”时,在下午或次日上午进行采摘。采摘时手捏耳片,若略微带劲将耳基从划口处不带菌料脱落,说明耳片已生长“成熟”,随即将其摘掉;如略带劲,耳基与菌料仍然牢固,表明耳片尚未“成熟”,再补水增湿一次再生长晒干后采摘。用此采摘方法,既能保持木耳的商品价值和不至于带出菌料,影响下茬出耳,还可以提高采摘效率。采摘后的木耳,当日凉晒在竹席上至完全干燥,装于密封的塑料袋中。在淋雨季节采摘的木耳,可放在有强力热风源的烘干机或烘房的笆子上进行烘干,烘干时,将湿木耳再一次摊在竹笆子上,在强力热风干燥下,经12-18小时即可烘干,在湿耳烘干过程中,不要翻动,以免造成“拳耳”。烘干后的木耳,应及时装于密封的塑料袋中保藏或上市出售。
  作者何建舟汉中市林业工作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少林汉中市林业工作中心工程师

盐碱地木耳种植技术

  木耳菜属落葵科一年生藤蔓植物,其叶片肥厚,富有弹性,口感好,滑溜味美,酷似木耳,因此得绝碧名木耳菜。现把木耳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栽培方式

  1.直播栽培。直播采食幼苗的每亩用种6~8公斤,撒播。为便于出苗,可于种子播前浸泡1~2天,在30℃左右温度条件下催芽。播后40天左右苗高10~15厘米即可采收。

  体>  2.育苗移栽。做好苗床,播干籽,在28℃左右适温下3~5天出苗,如肆行地温偏低应催芽后播种。苗期控制适当低温,4~5片真叶时定植。采收嫩梢的行距20~25厘米、株距15~20厘米;搭架采收嫩叶的行距60厘米、株距25~35厘米,每亩保苗3000~4000株。

  二、选择品种

  宜选用优质、高产、抗病的红梗木耳菜、青梗木耳菜等优良木耳菜品种。

  三、田间管护

  1.因需管理。①以采食嫩梢为主的,在苗高30~35厘米时留基部3~4片叶,收割嫩头梢,留两个健壮侧芽成梢。收割二道梢时,留2~4个侧芽成梢,在生长旺盛期,每株有5~8个健壮侧芽成梢,到中后期要及时抹去花茎幼蕾,到后期生长衰弱,留1~2个健壮侧梢,以利叶片肥大。②以采食叶片为目的的要搭架栽培,在苗高30厘米左右时,搭人字架引蔓上架,除留主蔓外,再在基部留两条健壮侧蔓组成骨干蔓,骨干蔓长到架顶时摘心,摘心后再从各骨干裂宏哗蔓留一健壮侧芽。骨干蔓在叶采完后剪下架。上架时及每次采收后都要培土,也可以不整枝搭架采收嫩梢。

  2.中耕除草。直播出苗后或移栽定植缓苗后及生长期间,要及时中耕除草,防止杂草争夺养分。

  3.施肥浇水。底肥以农家腐熟堆厩肥、畜禽肥为好。追肥以腐熟人畜粪肥或尿素溶水施用。出苗后,要保持土壤湿润,适时浇水。每次采收后及时追施人粪尿每亩300公斤或尿素10公斤,雨季还应及时排水防涝。

  4.防治病虫。①木耳菜常发生的病害是褐斑病,发生初期可喷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68.75%易保可分散性粒剂800~1000倍液防治。②若发生斜纹夜蛾为害,发现较多嫩叶尖有小眼,可用菊酯类杀虫剂在虫龄1~2龄时喷洒1次。③连作木耳菜也可能发生根结线虫病,实行换茬轮作可减少或避免该病的发生。

  四、科学采收

  直播的有4~5片真叶时即可陆续间拔幼苗食用。以采嫩梢为主的,当苗高30~35厘米时基部留2片真叶用剪刀剪下,萌发的侧枝有5~6片真叶时再按上法采收。以采嫩叶为主的前期15~20天采收1次,生长中期10~15天,后期7~10天采收一次,采收的叶片应充分展开而尚未变老,叶片肥厚。一般每亩产嫩梢2000~4000公斤。中国有机农业网

露天种植木耳怎么防雨?有谁可以告诉我。谢谢

1技术要点1.1菌种选择在东北地区,早春利用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产品销售价格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抢早上市”,这是关键。与地栽相比强调一个“早”字,早增温、早开口、早出耳、早采收、早销售。另外一个就是产品品质优。因此,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的菌种一般选择中早熟品种,如“牡耳1号”、“黑威15”、“牡2008-4”、“新世纪4号”等品种,早生快发、出耳齐,品质优,黑、厚、单片、耐水抗逆性强。1.2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向阳、水源洁净、充足、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立体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又分镀锌钢管和钢筋材料)或木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12m,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大棚两头开门,门宽2米以上,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南北走向的大棚,菌袋受光较好。一般1m2的大棚可挂70~80袋。大棚顶高2.8~3.5m,肩高1.8~2.0m左右。早春栽培应在大棚的顶部及四周全部覆盖一层塑料膜,塑料膜上再盖上一层遮阳网(遮阳度85~95%),用于保温、保湿、遮阴和防止降雨过量。钢架结构大棚又分为棚架一体式与棚架分体式,棚架一体式是吊绳就栓在大棚主体框架上,见图1。棚架分体式是大棚与栓绳的框架分开,棚是棚,架是架。从稳固性的角度,目前比较提倡采用棚架分体式的大棚进行吊袋生产。棚式立体吊袋钢筋一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1~1.5万元。镀锌钢管分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2~2.5万元。1.3棚内设施及消毒根据大棚的宽度,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25~750px,每组横杆之间留出“过道”的距离一般60~1750px。每组横杆长度依大棚的长度而定。在“过道”上、下各铺喷水管线一条,上部微喷管每隔3000px处按“品”字形扎眼按上雾化喷头,下部放微喷水带。待立体吊袋大棚框架搭建完毕后,在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可在地面上垫一层草帘、遮荫网,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1.4栽培季节春季栽培:菌袋接种期一般在1~2月份,或前一年11~12月,培养期30~40天,后熟15~25天,2月下旬~3月上旬扣大棚塑料薄膜增温,3月中下旬菌袋进棚划口催芽,4月上旬开始挂袋出耳管理,敏困4月下旬~5月初开始采摘,6月下旬~7月上旬采收结束。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种期在3~4月份,菌袋培养期及后熟期在5~6月份,7月下旬~8月上旬进棚划口催芽和出耳管理,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结束。1.5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等工艺流程同地栽黑木耳完全一致。1.6开口封口管理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后,用开口机开口,一般开“1”、“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10px,开口数量180~220个。从试验及生产中可以得出,开“1”形口,单片率高、出耳齐。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一般4~5层菌袋高为好,避免堆温过高。大棚覆盖遮荫网遮荫,要求散光照射,加仿态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左右,持续5~7天,使备拿源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即耳线形成,可挂袋进行出耳管理。1.7挂袋在棚内框架横杆上,每隔20~625px处,按品字形系紧两根(或三根)尼龙绳,并底部打结。然后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上,然后在两根尼龙绳上扣上两头带钩的细铁钩(长度以125px为宜),即可吊完一袋,第二袋按同样步骤将菌袋托在细铁钩上,以此类推一直吊完为止。一般每组尼龙绳可立体吊8袋。吊袋时每行之间应按“品”字形进行,袋与袋之间距离不宜少于20厘米,行与行之间距离不能少于25厘米。菌袋离地面30~1250px左右,利于通风,防止产生畸形木耳,提高产量。为了防止通风时菌袋随风摇晃,相互碰撞使耳芽脱落,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这样风再大,菌袋可以随风共同摆动,不相互碰撞。1.8催芽管理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大棚内温度控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高温“烧菌”,“烧菌”的菌袋再遇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一片“绿海”(绿霉污染)。菌袋开始挂袋2~3天内,不可以浇水,温度要靠遮荫网和塑料薄膜调节,使温度控制在20~25℃。往地面上浇水,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80%左右,待2~3天菌袋菌丝恢复后可以往菌袋上浇水,每天进行间歇喷水,使湿度达到90%,这阶段切忌浇重水,以保湿为主,每天通风2次,持续7~10天,耳芽成绿豆大小。1.9耳片生长期管理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并逐渐向外伸展。这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加大通风,喷水尽量喷雾状水,为保证耳片黑、厚,适当要控制耳片生长速度,原则上棚内温度超过25℃不浇水,早春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9点之前这段时间进行间歇喷水,5月份后一般在午后5点至次日7点之前这段时间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90~95%。采取间歇式浇水,浇水30~40分钟,停水15~20分钟,重复3~4次。根据气温情况,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及遮阳网卷到棚顶进行通风和晒袋。正常情况下,喷水后通风,每天通风3~4次,天热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温度高湿度大时还可通过盖遮荫网、掀开棚四周塑料膜进行通风调节,严防高温高湿。图7黑木耳棚室吊袋耳片生长期1.10采收及转潮管理当黑木耳耳片长到3~125px,耳边下垂时就可以采收(5~6分熟),大棚内吊袋栽培黑木耳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可采收第一潮黑木耳,5月上旬采收第二潮黑木耳,比全光地摆栽培提前25~30天。采收木耳后,将大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卷至棚顶,晒袋5天左右,然后再浇水管理,即“干干湿湿”水分管理。“晒袋”管理是避免耳片发黄的关键措施。不见光、温度高、耳片生长速度过快是耳片黄、薄的主要原因。一般第一潮黑木耳每袋可采干耳20~25g,耳片圆整、正反面明显、耳片厚、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第二潮耳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耳大致相同,大湿度大通风是关键技术。一般可采收3潮耳,产干耳40-60g/袋。1.11菌袋落地采顶耳待采完2~3潮耳后,如果菌袋仍然比较硬实、洁白,说明菌袋内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转化完,这时可以将吊绳上的菌袋落地,在顶端用刀片开“+”或“#”形口,然后在棚内密集摆放,早晚浇水4-5次,每次浇水1小时,停30分钟。这样额外可以采干耳10-15g/袋。2技术集成提效措施与20世纪90年代的棚室吊袋[1][2]相比,当前的棚室吊袋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采用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提效措施,改“串袋”为“托袋”,降低了污染率;改开大“V”形口[3][4]为开小“1”、“Y”、“O”形口,改善了品质;开口数量由10~12个增加到180~220个,保证了产量;大棚高度也增加到280~8750px,有利于通风换气[5];品种也相应的从大朵、菊花形、多筋脉的品种向出耳齐、厚、黑、单片、无根、少筋脉或无筋脉的中早熟品种转变;春耳吊袋季节相应往前提,强调“抓前抢早”,科学利用草帘子、遮阳网、塑料薄膜、喷灌设施对棚内温度、湿度、通风进行调节,避免了“烧菌”、绿霉等病害的发生;利用“晒袋”、及时采收等措施防止了“流耳”、“烂耳”、“黄耳”、“薄耳”的产生。3存在的问题及应用效果分析3.1存在的问题3.1.1棚室吊袋立体栽培黑木耳这种技术模式仍然有进一步改进、完善的空间对温湿度的有效控制,是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的关键技术,但生产中大多数棚室主要靠人工利用草帘子、遮阳网、塑料薄膜、喷灌设施对棚内温度、湿度进行调节,无法做到自动化和精准化控制,因此应该加大对温湿生长要素实行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力度,向设施要生产力,设施农业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基础。3.1.2技术仍然是制约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发展的首要因素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由于摆放密度大,相对于地栽存在通风难、棚室温湿度不易控制等技术难题,栽培管理要求比地栽精细,因此广大菌农在没有完全掌握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技术之前,不要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尤其是政府部门在引导及政策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存在的风险,控制规模。同时要加大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技术的培训,提高科学技术到户率;重视对棚室立体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工作,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3.2应用效果分析2011年在牡丹江市东宁县大城子村试验示范此项技术,从刚开始的3栋大棚,到2012年黑龙江省400多栋形成燎原星火,目前,该技术模式虽然还在不断改进、完善,但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省各地已经广泛推广,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具不完全统计,2013年黑龙江省棚室吊袋黑木耳有5500栋。仅东宁县吊袋耳大棚总数已达3000栋,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发展吊袋数量近1.2亿袋,预计为该县带来经济收入4.8亿元人民币。在国家商品粮基地,中国水稻第一县——富锦市,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已经取得成功[6],探索出一条提高育秧大棚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

本文标题:农业技术大全木耳栽培 有哪些农业技术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68945.html

上一篇:高级水产养殖工理论试题 水产养殖技术员考试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喜欢种植养殖就经常来哦!
农资栏目分类

精选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