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简述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仔猪出生后1周饲养管理要点有哪些?
据统计,仔猪出生后的损失和死亡,大部分发生在30天以内,尤其是第一周死亡的常常占到整个死亡数的60%以上。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初生仔猪被母猪压死,或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差发生仔猪黄痢、感冒等病而引起死亡。因此,抓好仔猪出生后第一周的饲养与管理显得非常重要。
(1)注意保温
初生仔猪1周胡桐内的适宜温度要求在25~30℃,考虑到普通农户养猪的实际情况,笔者建议可在母猪圈的一侧建一个简易的保温室。建造保温室的材料可就地取材,可选用玻璃钢、空心砖等,一般要求保温室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即可,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一个可供仔猪自由出入的小门,小门宽0.15~0.20米、高0.20米。保温室内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泡(250~500瓦)或用热水袋加热。在保温室的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一支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室内地面上放一些铡短的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
(2)吃足初乳
由于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吮初乳方能获得,否则易发多种疾病。另外,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乳脂,酸度较高,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饲养人员要注意观察,一旦发现有仔猪争抢同一个乳头时,要及时进行调解。最好是将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体大有力的仔猪固定在中、后部,以便使整窝仔猪发育均匀整齐。如果少数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额外进行补喂,以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
(3)加强护理
普通农户养猪,往往只重视分娩当天的看护,而一旦小猪全部产出后,就认为万事大吉。事实上,仔猪出生后1周内的护理也不可忽视。为了防止仔猪被压死、踩死,要给母猪设置防压隔栏,并要经常进行巡查,防止压死、饿死和冻死事故的发生。
(4)补铁补硒
仔猪体内缺铁就会影响自身的造血,而初生仔猪体内贮备的铁很少,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另外,仔猪缺硒易发缺硒性下痢、肝坏死、白肌病、水肿病等。因此,必须给仔猪补铁补硒。其方法有多种:①仔猪生后3天内,颈部或臀部肌肉注射右旋糖酐铁钴注射液和亚硒酸钠维生素E注射液,也可以用铁、硒合剂如“牲唯敬血素”、“牲血宝”等,使用剂量要根据产品说明而确定。②将0.25%的硫酸亚铁加0.1%硫酸铜溶液滴在母猪的乳头上让仔猪食用。③在圈内撒布一些干净的红黏土,让仔猪自由采食,以补铁的不足。
(5)寄窝并养
生产中有可能会出现母猪因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死亡,或者母猪生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这就要将那些无“妈”或无奶的仔猪过寄给别的母猪哺育。有时候会出现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因某些原因死亡了一部分,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适当合并。合并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无论是寄窝还是并养,都要充分利用猪嗅觉发达这一特性,在寄窝并养前先将仔猪进行混味。其方法是:用“奶妈”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在夜间进行混群。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寄哺仔猪。
(6)防疫治病
为了防止仔猪发生猪瘟,在仔猪出生后尚未吃奶之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另外,可给母猪服用“止痢散”或土霉素等药,以防仔猪发生红、黄痢。如果仔猪发生了此类疾病,要立即给仔猪喂服止痢膏,并可用杀痢王溶液或灭痢净涂擦猪的背部皮肤,一般指做慎在用药1~2次后见效。
幼猪怎么养?幼猪饲养管理技术
猪是我们熟悉的家畜,很多地区都有规模饲养,在养猪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就是幼猪阶段,这时候小猪发育还未成熟,抵抗力低,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那么幼猪怎么养?下面给大家介绍幼猪饲养管理技术。
1、饲养环境
给仔猪创造一个温暖、干燥、清洁、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
调整圈脊大舍内温度,保持卫生清洁,做好通风换气,改善舍内空气质量,降低氨气的浓度。
仔猪身体各方面发展还不完善,体温调节慢,现在气温逐渐下降,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一般仔猪适宜的温度为1-7日龄28-32度,8-30日龄25-28度,31-60日龄23-25度。
2、进行驱虫
仔猪体重达到40千克左右时进行驱虫,驱虫药可选用伊维菌素,用量为0.2毫克/千克,间隔1周后再使用1次,可彻底杀灭猪体内外的寄生虫及其虫卵。
3、按时免疫
仔猪必须在进场1周后再开始免疫,其程序可以参照引种猪场的免疫流程进行。
一般第一周进行猪瘟免疫,间隔1个月再免疫1次;第二周免疫口蹄疫,间隔1个月再免疫1次;第三周免疫蓝耳病;第四周免疫猪伪狂犬病。
4、分群饲养
仔猪分群,一般将体重相近的归为一群,衫野桐避免体重差异过大而造成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发生。
猪群饲养密度以每头占地面积1米2为宜,每栏饲养仔猪8~10头。
舍内备好足够的饲槽和水槽,或使用自由采食槽和饮水器。
5、饲料饲喂
刚断奶的幼仔猪,要饲喂富含蛋白质的精饲料,日粮中蛋白质含量不可低于15%。
有条件的还可适或坦量补喂一些豆浆、粉浆、牛奶、奶粉等流汁饲料。
幼仔猪断奶1个月后逐渐减少精饲料的饲喂量,适当加喂一些细糠和青菜。
混合饲料要用热水搅拌成干粥状饲喂。
饲喂要采用“少喂多餐”的方式,日喂4—5次,每次喂8成饱,晚上8—9时喂一次夜食,夜食要让猪吃饱吃好。
饮水要充足,保持清洁,最好用温热水。
6、强化管理
要加强运动,每天定时轰赶幼仔猪活动,要让幼仔猪多晒太阳,每天中午(除特别寒冷的天气外)要定时赶猪到运动场上晒太阳,以增强幼仔猪的抗病免疫能力。
仔猪的成活率对猪场的经济效益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有效保证仔猪成活及生长,我们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做好以上介绍的方法要点,科学饲喂,科学养猪!
猪仔在出生后,都有哪些注意事项?如何安全饲养?
仔猪刚出生时是特别脆弱的,因为其自身生理机能,消化功能系统及免疫系统尚不完善,所以对仔猪的日常喂养管理也应科学到位,稍有不慎则会导至仔猪出现健康问题,或造成猪场损失。下面就来讲讲对刚出生仔猪喂着应着重管理的四个阶段。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清理干净鼻、口及全身的黏液,剪断剂带并消毒。接生完毕后及时清除产圈内的所有被污染的垫草等重新辅垫,防止滋生或繁殖病菌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威胁。同时应及时做好保证猪圈的通风防潮,保暖防寒的工作。
母猪在哺乳期间分泌的乳汁是根据该日龄仔猪的身体成长所需营养来分泌的。
刚出生时的仔猪因体内没有免疫抗体,缺乏免疫功能,抗病能力差。而自身的免疫机能也只有在仔猪10日龄后才能逐渐产生,所以这期间唯有让仔猪吃足初乳,才能增强仔猪的免疫抗病能力,才能保障其生长发育所需营养。
仔猪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生长发育迅速,但必须在获得营养物质充分吸收的前提下才能达到,但母猪在产后一个月后泌乳量及营养质量都逐渐下降,所以提前做好仔猪断奶前的诱食非常关键,一般在仔猪日龄一个星期开始诱食,给喂人工乳,而随着日龄增加,则改为稀饭或营养丰富而易消化的流质乳猪饲料,少量多次给喂,让仔猪提前适应断奶后的自食。
四、以仔猪重量及自食能力决定断奶,加强断奶后的保育管理正常以仔猪体重为五公斤,而且完全能自食仔料为前提即可断奶。断奶日应选在连续晴天的日子为好,为避免因环境变化导至仔猪不食不安,采用调离母猪的方式,让仔猪适应一周后,再过渡销培渣到己清洗消毒的保育舍中。在断奶后十天左右,应在乳猪料中逐渐添加仔猪料给喂,视其生长发育及食量逐步增加,同时注意给予充足干净的饮用水,避免因缺水而导至腹泻或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