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栽培技术 豌豆栽培技术要点
豌豆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蔬菜,你知道豌豆怎么种才能高产吗?
豌豆是我们很熟悉的一种蔬菜,我们不仅能吃到它的新鲜豆粒,而且嫩豆荚也成为了餐桌上的美食。很多农民在反应豌豆种植难以管理,产量较低,但其实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要想豌豆高产还是挺简单的团铅,下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1、种子处理
在播种前塌轿好要优选栽种,可以将种籽倒进40%的食盐水中,将上边飘浮的不丰富的和有病虫害的种籽捞起来。在晒种2-3天,以提高种籽的魅力,使之播种后提早出芽,在并没有栽种过豌豆的土地,在播种时注射根瘤菌能够提升豌豆生产量。
2、田地上肥
为了更好地提高效益,最帆核先就一定确保土壤层有足够的营养,一般1亩施入发酵的有机肥2000KG,磷肥20~30KG,硫酸铵7~10千克或草灰50~100公,那样可以为豌豆整生长期提升充裕的营养供其生长。而针对耕地较弱土地或者是生长期较短的早熟品种,在底肥中能够提升5-10千克的尿素,以推动旺苗并快速产生根瘤菌。
3、播种
豌豆露地栽培仔细找找一选用穴播或是穴播的方式,在低温干燥低能够选用垄作的方式,在旱灾时能够进行开沟浇灌吧,一般每畦播种二行,穴距21~24cm,每穴播3~4粒。在立冬前幼苗早已具备3-5片出叶,那样幼苗耐寒工作能力才可以安全性越冬,不然在越冬时非常容易身亡。
4、栽培技术
假如底肥中的基肥不够,在幼苗生长到7-9cm时,能够1亩追肥尿素5KG,以推动幼苗生长,在第二年幼苗返青后培土施肥,与此同时疏除生长欠佳的幼苗。在生长生长期融合浇灌施一次肥,在结荚期需要量大,除开土壤层上肥外,还需选用叶肥。在立冬前要培土松土,固根防冻,在寒冷地区在冬天越冬时能够盖一层干草或塑料薄膜,维护幼苗安全性越冬。
我想种植豌豆,请问我该怎么种植?有什么需要注意的么?
一、选地整平
种豌豆首先要选好地方。由于这种植物的根系十分谨简发达,耐旱却祥配裤不耐涝,所以一定要在干燥的环境中种植。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也可以防止根部被淹,对其呼吸很帮助。另外,土壤是否肥沃,也对植株的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播种时间
豌豆在不同的地区播种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卖轮在长江以北的地区多为春播,一般在3-4月份进行,等到7-8月就能收获。而长江以南的地区为秋播,播种要在10-11月份,等到第二年4-5月份的时候收获。
三、浸种催芽
豌豆播种前需要进行催芽。先将种子浸泡到40%的盐水中,把干瘪或遭受虫害的种子除去,然后用清水将剩下的种子洗一洗,并用纱布包裹,每天要喷水增湿,等到种子露白后,就可以将纱布打开,将其放到2℃的环境中,15天左右就可以发芽了。
四、进行播种
一般豌豆要采用点播法进行播种,将2-6粒种子种到一个穴中,穴与穴之间要间隔10-20厘米,播种后要覆5-6厘米厚的土,如果气候干燥的话,可以再厚一些。等到幼苗长到8-10厘米高,叶子有2-4片的时候,就可以进行移栽了。
豌豆的正确种植方法是什么
作为人类食品和动物饲料,豌豆现在已经是世界第四大豆类作物。不过豌豆怎么种植呢?以下就是我整理豌豆的种植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豌豆的种植1、土地选择:
以排水良好PH为6.0-7.5的砂质壤土或粘质壤土为宜,豌豆忌连作,如能与水稻轮作最理想。
2、播种量:
净种每亩种子用量约5-7公斤,种子要进行消毒,每公斤种子用5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0.5克拌种消毒,以防苗腐病为害。
3、种植方法:
豌豆可纯种或套种,纯种时,开墒2—4米,行距40厘米,塘距20厘米,烟豆套种时,每墒种植两行,塘距20厘米。每穴播种3—4粒,播种后用农家肥覆盖种子,若苗腐病为害严重地块,则改用土砂覆盖为佳。
4、施肥:
底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3000公斤或复合肥40公斤。发芽出苗后喷施400倍水3-4次于叶面,有利于生长,肥料三要素要酌量配合施用,尤其不可缺乏钾肥以免蔓叶变软弱或徒长。豌豆施肥量应视土地肥瘦酌情增减。
5、日常管理
株高30~40厘米时在盆土中插入数条竹竿,牵引攀爬,注意使茎叶分布均匀。
喜凉爽,不耐高温和霜冻,开花结果期15~20℃时最利于开花和豆荚发育;不耐旱。曲不耐涝,要求土壤保持湿润而不积水。
施肥以昌迹基肥为主,应多施磷钾肥料,氮肥基本可不施。从枝叶生长旺盛期开始,每10天左右施1次腐熟有机肥。
采收
一般每2~3天可收1次。食豆粒的品种则在豆荚内的种于充分长大而鼓胀时再采收,此时豆荚仍为绿色。若留种或采收干豆,可等豆荚枯黄时再摘下。
冬选良种
可选用白花豌豆、中豌4号、中豌6号、荷兰豆、食荚大菜豌1号、无须豆尖1号、美国豆苗等品种。
深耕细整
豌豆忌连作,种过豌豆的地块要隔4~5年才能再种。深耕细整,根据品种特性和土壤排水状况确定畦宽,菜用高秆品种1.5米(连沟)种2行,粒用高秆品种2米(连沟)种4行,矮秆品种2.5~3.5米(连沟)种6行。
施好基肥
播前每亩施腐熟厩肥2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10~15公斤,条施或穴施。也可以用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穴施。
适期播种
一般10月中下旬播种,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每亩10000穴,每穴播种2~3粒,每亩用种量5~7.5公斤。高秆品种和苗用品种适当密植。菜用高秆软荚豌豆、高秆甜豌豆,行距70~80厘米,株距30厘米,便于管理采摘。中豌4号、中豌6号等早熟矮秆品种在11月下旬播种,每亩用种量10公斤,行距30~35厘米,株距10~15厘米,每穴2~3粒。
适时收获
根据食用方式决定收获时间。一般粒用豌豆于开花后15~18天子粒饱满时采收;干豌豆于70%~80%豆荚枯黄时收获;菜豌豆(荷兰豆)在开花后12~14天嫩荚现子不现粒时采收;豌豆苗在播后30天左右苗高18厘米时采顶端嫩梢;作饲料的在盛花期收获;作绿肥的在收荚果后及时翻压。
豌豆在生长期间常会发生芽枯病、锈病、、白粉病、褐斑病、根腐病、枯萎病等。发病后要及时摘除病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豌豆主要虫害有、塌搭潜叶蝇、、青虫、斑潜蝇、豆荚螟等,主要为害茎、叶、荚,特别是蓟马以成虫在豌豆子房膨大形成豆荚时为害,伤口在豆荚长成后形成针刺状斑点,虽不影响产量,但严重影响商品性。
豌豆的起源苏联瓦维洛认为豌豆起源中心为、和中亚,演化次中心为近东;也有人认为起源于高加索南部至伊朗。豌豆由原产地向东团迅拿首先传入印度北部、经到中国,16世纪传入日本,新大陆发现后引入美国。豌豆是古老作物之一,在近东(公元前7000年)和瑞士湖居人遗址中发出碳化小粒豌豆种子,表面光滑,近似现今的栽培类型。
最早的豌豆有近东的耐干燥型和地中海沿岸的湿润型二类,前者可能是栽培品种的祖先。和罗马人公元前就栽培褐色小粒豌豆,后来又将豌豆传到欧洲和南亚,16世纪欧洲开始分化出粒用、蔓生和矮生等品种并较早普及菜用豌豆。
中国最迟在汉朝引入小粒豌豆。中称“戎菽豆”,即豌豆。东汉崔寔辑中有栽培豌豆的记载。16世纪后期高濂著中有“寒豆芽”的制作方法和做菜用的记述(寒豆即豌豆)
豌豆的生长习性豌豆是长日照植物,喜冷冻湿润气候,耐寒,不耐热,幼苗能耐5℃低温,生长期适温12~16℃,结荚期适温15~20℃,超过25℃受精率低、结荚少、产量低。多数品种的生育期在北方表现比南方短。南方品种北移提早开花结荚、这与北方春播缩短了在南方越冬的幼苗期,故在北方,豌豆的生育期,早熟种65~75天,中熟种75~100天,晚熟种100~185天。
豌豆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排水良好的沙壤上或新垦地均可栽植,以疏松含有机质较高的中性(pH6.0~7.0)土壤为宜,有利出苗和根瘤菌的发育,土壤酸度低于pH5.5时易发生病害和降低结荚率,应加施石灰改良。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