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现代水产养殖关键技术有哪些 现代水产养殖关键技术是什么

时间:2023-09-24 09:48:13 浏览量:

水产养殖的技术要点

秋季是从夏季到冬季的过渡,是一个气温和水温均不断下降的过程。秋季是鱼类催肥长膘的旺季。切实抓好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可增强鱼的体质,为鱼类安全越冬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是夺取渔业高产丰收的关扰银键措施。1、及时掌握旱情,早安排,早部署。密切注意气象部门的旱情预报,提前作好应急预案,准备抗旱物资,全面安排部署水产养殖抗旱救灾工作。
2、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从水域环境监控、产地环境、投入品、生产过2程、市场准入等环节加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建立《水产养殖生产记录》、《水产养殖用药记录》和《水产品销售记录》,加强水产投入品监管和水产品检疫,严禁使用违禁药物,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3、成立技术服务专家组,主动做好技术帮扶工作。也可将专家组成员名单、联络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告之养殖户,保证养殖户得到及时的技术指导。
4、加强生产管理,适当减少养殖密度,科学投喂。旱情严重的地方,应及时将商品鱼捕捞上市或采取并塘、转移等措施,降低养殖密度,缓解水体溶氧压力。并塘或转移时,要注意操作方法,尽可能减轻对鱼体的损伤,尽量选择在傍晚进行。对于不能上市的鱼种作好并塘或囤积处理,确保不能上市的鱼种安全度过干旱。适当减少每天投喂次数和投喂总量,尽量不施有机肥、少施无机肥。
5、加强水质调控和疫病防控,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要求每天增加巡塘次数,注意日常管理,密切养殖品种的变化。干旱期要经常清除池塘内的漂浮物,将未腐烂的杂质捞掉,以免引起水质恶化。加强病害监测,差昌加大疫病防治,指导渔民科学用药,发现问题,及时应对。
6、及时修复养殖设施,做好苗种准备工作。对已干枯的池塘,及时清除淤泥、消毒塘体,修补塘埂和沟渠,做好旱情缓解后恢复生产准备工作。做好苗种储备供应和信息调度,组织干旱程度较轻的地区加大水产苗种生产力度,及时发布水产苗种供需信息,为恢复生产做好准备。
7、做好产销对接,保障市场供应,减少渔民损失。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销售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活动,组织水产批发市场、超市等上门采购,实现水产品均衡上市。做好水产品市场信息监测和收集分析工作,及时发布水产品市场供需和价格信息,引导渔民及时将达到上市规格的商品鱼捕捞出售,减少灾害损失。
8、针对灾区大量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原传播及污染养殖水体,预防处理不当对公共环境卫生造成的危害。及时清捞死鱼,集中做深埋处理,选择远离水源、河流、养殖区和居住区的地点挖深埋坑,先在坑底铺垫2厘米厚生石灰,然后将死鱼置于坑中,最后撒一层生石灰,再用土覆盖。发生死鱼的水体排放时必须进行消毒处理,达标虚李扒后排放。

夏季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管理技术,要从哪五方面着手呢?

开始进入夏季高温期,温度升高,是水产养殖的黄金季节,正值“黄梅”季节,天气炎热多变,水温升高,雨量增多,养殖鱼类摄食量增加,是鱼类生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备宽水产养殖管理上最艰难的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鱼、虾、蟹类摄食强度大,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物质增多,发酵分解速度加快,致使水质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夏季有必要加强鱼塘的饲养管理,具体要点如下:

1、科学投饲

饵料以饲料为主,青料为辅,一般日投饵量为存塘鱼量的4~6%,具体投饲量根据水温、水质状况、鱼类吃食情况而定,以2小时吃完为佳。天气晴朗多投,阴雨天少投,天气闷热、雷雨之前不投,上中午多投,傍晚少投,晚上一般不投。水质肥爽正常投饵,水色淡增加投饵,水色过浓减少投并加注新水。鱼类争食激烈正常投饵,吃食鱼群减少、争食不激烈减少投饵。鱼病治疗期间适当控制投饵量。

夏季投饲量大,残饵会使水质迅速恶化,病原菌大量繁殖,引发多种鱼病。鱼摄食过量,尤其易患肠炎病。因此,夏季投喂以八成饱为好,每次投喂的时间掌握在20分钟左右。投饵次数每天3~4次,饲料颗粒与鱼体大小相适合,饲料要新鲜,无霉变。

2、合理施肥

对于水质较清、水位较低、有青苔出现的鱼池,在加高水位的同时,可以适当施肥,使池水保持黄绿色或黄褐色,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施肥时要少而勤,做到“三不施”,既水色浓不施,阴雨天不施,中、晚不施。总之应保持池塘水的相对稳定,以防水质变坏及病原体的交叉感染。施无机肥为主,有机肥为辅,每次施氮、磷肥2~旁哗4千克/亩,发酵的猪、鸡、人粪50千克/亩。施肥时间在晴天上午10:00~12:00为宜,施肥间隔7天左右,每次施肥要少量多次,使池水透明度45厘米左右为宜。若天气反常,池水透明度低,池水混浊,应禁止施肥,并及时换水。换水比较困难的鱼池要合理使用生物制剂,以降低水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浓度促进菌相与藻相的平衡。

3、水质调节

夏季鱼类摄食量大,排泄物多,容易引起浮头,因此要加高水位至150~200厘米,并经常换水;每隔10天左右泼生石灰一次,用量20千克/亩;每天巡塘三次,黎明时鱼类有否浮头,白天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吃食情况及有否残饵,一旦发现浮头征兆,要及时注加新水,并开动增氧机。正确使用增氧机,坚持晴天午后开机,雨天傍晚开机,阴天半夜开机,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夏天温度高,白天池塘水易造成上下分层现象,晴天午后开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上下层水对流,增加底层水的溶氧,抑制底层厌氧细菌的繁殖,从而减少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6月份正值“黄梅”季节,天气炎热多变,晚上应加强值班和巡塘,尤其是是闷热的天气,注意观察“浮头”,切不可造成“泛池”。

4、雷雨天生产操作注意事项

目前正是雷电的多发季节,部分养殖户在雷雨天还运滚行在塘内进行生产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必须加强防雷击意识,减少雷雨天户外生产操作。如果在户外生产时遇到雷雨时,用下列办法可以降低被雷击中击伤的可能:

(1)做好避雨工作。水产养殖场都位于空旷地带,雷雨前应寻找能够避免被雷电击伤的地方,如果要躲在大树或大岩石旁时,要避免躲在它的正下方,要稍微离开这些隐蔽物。根据研究,身高在这些树木和岩石高度的1/5~1/10以下时,效果最为显著。千万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树林子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

(2)把带在身上的一切金属物拿下放在背包中,尤其金属框的眼镜一定要拿下来。尽量不要接打手机,最好能关闭手机。

(3)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采用尽量降低重心和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双脚并拢,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如能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比雨伞好。

(4)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加以救护处理。

(5)雷雨天,养殖户不要集中在一起,以免万一受灾时造成更大灾害。

5、病害防治

夏季是鱼类发病高峰期,主要有出血病、肝胆综合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等。这个季节鱼病防治的主要原则是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总的来说,应做到先杀虫,后消毒。平时应经常投喂维生素C、大蒜素,增强鱼、虾、蟹体质。日常工作是做好饲料、工具、消毒。每半个月用杀菌药物对池水消毒一次,每月用大蒜素或三黄粉制成药饵投喂,3~5天为一个疗程,以防鱼类发病。

(1)外用药预防

杀虫:药物主要为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溴氰菊脂、敌百虫、速灭杀丁等,单养鱼塘或鱼、虾、蟹、鳜鱼混养塘药物品种应根据药物说明使用。

消毒:间隔20天左右一次,一般药物为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三氯异氰脲酸、聚维酮碘、二氧化氯等。梅雨季节,水色变红或深褐色一般使用二氧化氯。河蟹、青虾养殖池塘一般应用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二溴海因、二氧化氯、聚维酮碘。

(2)内服药预防

一般先杀虫,杀虫药物为锉虫清、内服杀虫清等。2~3天为一疗程。

内服杀虫后再用杀菌药,如恩诺威(主要成分恩诺沙星)、氟乐康(主要成分氟苯尼考)等。3~4天为一疗程。

(3)药物治疗

所用药物品种基本与预防药物相同,实行外用内服双管齐下。外用杀菌药物一般应连续使用两天,内服药物应适当拉长疗程时间,一般为4~6天。

水产养殖新技术有哪些

你好,首先不知道你这个新具体指有多新的技术,我就说说稍微前卫一点的养鱼技巧吧。
1、增氧:增氧采取目前较为先进的底增氧,溶氧消肢效率快,耗能低,对水质调节有帮助。
2、肥水:前期多补充菌类,一定要是在前期,很多人都认为菌类到了需要的时候再补。气温还没上碧渣来,或者说暂时还不需要那么多有益菌,补早了就是浪费。其实这个想法是错的,早点补充菌类,不管从培养菌类自身还是对以后的水质管理都是有很大益处的。
3、水质:买一套设备大概五六百块钱吧,经常关注一下水质问题,PH、氨氮、亚硝酸盐、氯含量等。如果你追求高科技的话,一套设备几万块钱,自动检测水质各种数据,而且不管你人在哪里,只要手机可以上网,就能随时监视鱼塘情况拿慧世。

本文标题:现代水产养殖关键技术有哪些 现代水产养殖关键技术是什么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69374.html

上一篇:蒜苗的培育技术有哪些 蒜苗的培育技术与管理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喜欢种植养殖就经常来哦!
农资栏目分类

精选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