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图 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图 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的文章,本文对文章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图 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如何设计水产饲料配方?
饲料配方的设计并非将几种原料相互搭配,使各项营养指标满足饲养需要那么简单。设计配方时,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不仅要满足营养需要,还要考虑市场需要,以及原料选择、设备性能、饲料的物理性质等。
(1)确定营养标准 我国目前已经颁布了鲤鱼、草鱼和尼罗罗非鱼饲料的营养标准,对饲料的各种营养指标提出了较为详细和科学的推荐值,为设计配方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标准。此外,还颁布了中国对虾、鳗鱼配合饲料的饲料标准。饲料标准与营养标准不同,它主要规定了饲料作为一种商品的品质,对饲料的营养指标只有粗略的要求。饲料标准对设计饲料配方的帮助远远不如营养标准。
设计饲料配方首先要清楚饲料的使用对象,搞清楚是什么品种,什么阶段,然后再找相应的营养标埋姿准。如需要设计饲料配方的鱼种没有国家推荐的营养标准,可以参考国外的营养标准,如美国NRC。如果国内、国外都没有标准,就需要在有关杂志、书籍上查找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研究结果,或者借鉴类似鱼种的营养标准。比如目前没有鲫鱼的营养标准,则可以参考同为温水性鲤科鱼类的鲤鱼的标准,并根据文献中有关鲫鱼的研究结果拟订鲫鱼的营养标准。但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相似的品种,其营养需要也不完全相同。所以,引用其他鱼类的标准时一定要慎重。
我国面积辽阔,各个地区的气候、养殖方式、养殖水平及市场情况差别很大,无法用一个营养标准或饲料标准把全国的饲料生产统一起来。所以,饲料生产厂家需要参照国家推荐的营养标准或饲料标准,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各自的企业标准,以指导鱼饲料生产。
(2)市场需要 鱼虾饲料的营养标准应以鱼虾的营养需要为依据,但有些地区鱼饲料的市场价位很低,如完全按营养需要设计配方,则会使饲料成本过高,用户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是先规定了饲料成本价再照此成本设计配方。因此,不得不牺牲某些营养指标或物理指标来满足成本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者对鱼的营养、饲料、养殖和鱼的生物学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方能正确地决定指标的取舍。
此外,不同的养殖模式对饲料的要求也不一样。同样的饲料,一般在亩产低的池塘中的效果要比在亩产高的池塘中的效果好,在水质好的池塘中的效果要比在水质差的池塘中的效果好,料肉比要低。所以,设计饲料配方时,还要考虑饲料使用对象的条件,不能闭门造车。
(3)原料性能 设计配方实际上就是在组合饲料原料,饲料配方的设计意图要通过原料来实现,这就要求配方设计者一定要熟悉各种原料,包括其来源、质量、特点、利用率和性能价格比等。蛋白质原料的粗蛋白往往变化范围比较大,应该每批都化验粗蛋白含量,设计配方时应使用原料的实测值。
除营养方面,原料的保存性能也需考虑,高温多雨季节要尽量避免使用花生粕、全脂米糠等容易霉变、酸败、生虫的原料。
选择原料还要注意原料的质量和供应的稳定、可靠性。活性饲料酵母(含酵母饲料)、国产肉骨粉的质量很不稳定,各个厂家甚至同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的质量都可能有较大变化,使用时要特别慎重。某些非常规原料的供货没有保证,要避免使用,否则经常更换原料将影响饲料质量的稳定。
(4)饲料的物理性状 与畜禽饲料相比,鱼虾饲料的颗粒质量更加重要,鲤鱼使用颗粒料的料肉比要比粉料低一半。饲料的黏合性是设计饲料配方时要考虑的问题,虾料要销嫌求水中稳定时间达到2小时,设计配方时就要采用专用的黏合剂。驯化好的鲤鱼摄食速度很快,饲料投下马上被吞食。因此,鲤鱼饲料对水中稳定性要求不高,配方中通常不专门加入黏合剂,但是要求有一定比例的淀粉。只要饲料中淀粉含量较高,设备又符合生产鱼饲料的要求,就能制出合格的颗粒。
除了黏合性,原料的其他特性也会对饲料的物理性状产生影响,如制粒性、容重、含水率、粉碎性能等。从原料的制粒性来看,麸皮<鱼粉<豆粕<面粉。一般而言,原料含油或粗纤维越多,制粒性就越差;含淀粉越多,制粒性就越好。当然,不同种类的淀粉的黏合能力不同。
(5)设备工艺条件 饲料是靠设备通过一定的工艺生产出来的,设备条件对饲料产品的质量有影响,也对配方设计有一定的制约。例如,有无喷油设备会决定配方中能否加油;粉碎粒度对饲料的黏合性有影响,粉碎得越细,黏合性越好,如果粉碎机的粉碎粒度不好,就应该考虑多加一些黏合剂;如果调质器不够长,调质不充分,或环模比较薄,就要注意少用一些制粒性差的原料,以保证饲料的黏合性;另外,还要考虑配料仓的多少来确定选用原料的种类,考虑配料秤的精度来确定原料的最小用量。
总之,设备和工艺与饲料质量和配方是密切相关的。配方设计人员要了解生产设备和工艺,既要发挥设备优势,又要弥补设备的不足。
八、特种动物饲料的加工与调制近年来,由于家畜、家禽养殖利润下滑,有些养殖户看上了特种动物的饲养。但是,由于特种动物的饲养技术、营养需要、饲料加工和调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因此造成了一些不必要的浪费和动物疾病。养殖户在饲养管理方面均能比较细心,但在动物本身的生活习性、饲料加工和调制等方面的知识较少,为提高特种动物养殖户在饲料加工和调制方面的知识,更加经济地饲养特种动物,特就当今养殖量较大的特种动物的生活习性、营养需要及饲料加工和调制技术进行介绍。
饲料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有那些原料
现弯逗隐在养殖常用的饲料一般分全价料和预混料,全价料是颗粒料,预混料为粉料。
全价料营养比较全面,由蛋白类(鱼粉,豆粕等),能量类(玉米,小麦),还有微量元素,粗饲料等添加剂,并经过埋厅高温膨化成为颗粒料,优点是,适口性好,长势快,缺点是颗粒料,加药或者其它的添加剂有困难。
预混料是由多种微量组分(包括各种微量矿物元素、各种维生素、合成氨基酸、某些药物等添加剂)与稀释剂或载体按要求配比,均匀混合后制成的中间型饲料产品。
全价料可以直接饲喂,预混料不能,再添加一些能量原料(如玉米,豆粕等)混合均匀搅拌就是全价料了,如果养殖规模小,饲料用量少就选择直接使用全价料比较方便。如果是用量大,那么选择使用预混指和料可以节约成本。
怎样进行鱼饲料加工调制
水产饲料加工品质的特别要求
1水中稳定性(耐水性)
2原料粉碎粒度
针对鱼虾消化道短小、消化吸收功能弱的特点,在工艺上尽可能提高物料粉碎细度,增加饲料与动物肠道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消化利用率。尾畸久雄(1985)用不同粉碎粒度的白鱼粉测试虹鳟鱼的消化率,结果表明:原料粉碎粒度为10~30目,消化率为11%:粉碎粒度为30~50目,消化率为5l%;粉碎粒度为50~120目简戚,消化率提高到73%;粉碎粒度大于120目,消化率无显著差异。 3.3混合均匀度
水生动物日摄食量较少,因而鱼虾要从少量的日粮内获得全面的营养,必须保证饲料营养成分均匀,所以饲料加工过程需要高质量的混合均匀度。一般情况下,饲料生产混合均匀度变异系数要求是:畜禽料CV<10%,预混料CV<5%,而水产料要求与预混料一样,可见水产饲料混合均匀度的重要性。
4产品熟化度
水产饲料加工的熟化过程包括前熟化(即调质熟化)和后熟化(即稳定熟化),后熟化实际上是加强熟化,它能在颗粒成型、黏结、糊化等方面起到加强的作用。经过良好熟化的饲料,耐水性提高,适口性得以改善,饲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都得以提高。
影响鱼饲料系数的因素
1饲料配方的合理性
饲料本身的营养成份,对饲料的系数影响很大。蛋白质和脂肪含量是饲料的两个主要营养指标,而且其含量越高饲料系数就越低,鱼类的消化吸收就越好。但同样含量或相近含量的饲料又与其有效成份的存在状态和结构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以大麦、燕麦和小麦为例:鲤鱼对这三种籽粒饲料的蛋白质消化率为“大麦>燕麦>小麦”。这主要是小麦蛋白质质量比大麦和燕麦差,也就是说小麦中的赖氨酸和苏氨酸的含量低。根据必需氨基酸指数计算的饲料中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小麦为55、燕麦为70、大麦为73。此外,饲料中必需的营养成份含量过高还会引起消化不良,如蛋白质含量过多时,鱼体蛋白质的积蓄量几乎不变,体重的增加并不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液咐扰成正比。这不但造成了蛋白质的浪费,其蛋白质的代谢产物还污染水质。因此,饲料中的各种营养成份含量应有一个最适量,实践证明,鱼饲料中蛋白质和非蛋白质之间应有一个适当的比例,而且只有蛋白质充足时,其它的营养成份才能有效地被利用。若饲料中的某种营养成份缺乏还会影响其它有效成份的利用。饲料中的原料营养互补可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鱼类对饲料的营养需要有其自身的特点。如鱼类能充分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但不能很好地利用碳水化合物,而且很难消化纤维素,鱼类的食性不同营养需要也不同。所以要因鱼而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只有当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与鱼类的需求相吻合时才能提高消化吸收率,降低饲料系数。这也就说,饲料系数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饲料配方合理性。
2饲料原料的质量与加工调制
饲料原料的品种、产地、等级、异物含量、贮存条件以及贮存期的不同,其营养成分的差别很大。因而,饲料原料对配合饲料的营养成份和质量有直接的影响。原料的质量好,等级高,制成的配合饲料可达到预期的营养水平,反之饲料的营养将有所变化。尤其饲料原料的贮存时间,对饲料的营养价的影响较大。虽然,原料的粗蛋白质含量在贮存闹旦过程中不会改变,但随着贮存期的延长蛋白质的溶解度和消化率逐步下降,当原料在24℃下贮存2年,蛋白质消化率下降8%;原料中其它营养成分在贮存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程度的降效。其中VE的损失最为严重,脂肪在贮存过程中受脂肪酶的分解,极易酸败,使用这种降效的原料将大大降低配合饲料的质量。
此外,由于水产饲料的特殊性,所以对饲料的加工技术要求较高。影响饲料加工质量的工艺指标主要是粉碎粒度、调质蒸气的压力和温度。试验证明,饲料加工粒度在10~20目消化率为11%,30~50目消化率为51%,50目以上消化率为73%。原料粒度细则表面积大,可获得较好的调质效果,饲料的熟化程度高,糊化更充分,颗粒的粘结性好,入水后不易散失,鱼类摄食后易于消化吸收,饲料系数低。在饲料加工的标准中,对水产饲料粉碎粒度的要求是:淡水鱼料要求全部通过20目筛,40目筛上物不得超过30%;对虾料要求全部通过40目筛,60目筛上物不得超过20%。饲料原料过细和过粗都会增大饲料系数。此外,调质工艺对饲料的质量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蒸气压力和物料通过调质器的时间,决定了物料的熟化的程度。对于不同的原料调质的工艺参数不同。如果熟化的水份不足,温度不够,原料糊化不充分将影响消化率,而熟化过度将会破坏饲料中的营养成份,其中损失最大的是赖氨酸。从而使饲料可利用率下降,饲料系数增大。对水产饲料来讲调质的最适含水量12%左右,物料的温度以70℃为宜,这不但能提高制粒机组的生产效率,而且,也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颗饵产品。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图 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图 水产饲料加工工艺流程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上一篇:种鹅产蛋期的饲料配方是什么 种鹅产蛋期的饲料配方有哪些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