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饲料玉米豆粕比例 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

时间:2023-10-08 16:27:39 浏览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饲料玉米豆粕比例 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的文章,本文对文章饲料玉米豆粕比例 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饲料玉米豆粕比例 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

中国种了5000年的大豆,被漂亮国用3年时间击溃!看中国如何反击

受到战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年后豆粕一路疯涨,最高已经涨至5500元/吨。

全球豆价高涨,而我国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很多人都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大豆价格只能任人摆布,国内也无计可施,但是真实情况确实如此吗?

首先,我们还是客观地承认,中国大豆严重依赖进口仿佛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事实。

从公开数据来看,2023年国内大豆产量为1640万吨,仅占2023年大豆进口总量(9652万吨)的17%。

而自2023年以后,我国大豆的进口量局创新高,尤其是近三年以来我国大豆的进口率均超80%。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我国大豆产业辉煌历史和其“沦陷”的前因后果?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国家为了争夺大豆的主权做出的各种牺牲和战略布局?

中国大豆是历史与辉煌

中国原本是大豆的故乡,至今已有57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世界上的大豆几乎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种的。

早在先秦时期,“豆饭”就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那时候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

1873年中国大豆在维也纳万国博览会第一次展出,从此大步走向世界。

近代以来,大豆是支撑中国农业经济命脉的主要产业之一。

在近现代相当长时期内,中国大豆是国际市场上最具竞争力的农产品之一。

中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中国的原产大豆一直可以自给自足,轮运甚至还有剩余的产能供应国际市场,一直到1995年,中国还是大豆净出口国;但自1995年以后,中国大豆的衰败趋势日益显现,直到2004年我国大豆产业全线崩盘

中国大豆惨败的一战

中国大豆产业的“彻底”还要从21世纪初的一次“大豆危机”中说起!

200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美国的一家跨国农业公司,该公司也是全球转基因(GE)种子的领先生产商)在中国东北发现了比普通大豆种子出油量高16%的野生大豆;2001年,孟山都通过转基因技术生产出一批低成本、高产能、高转化的大豆种子,同时申请了专利。

孟山都公司在申请完专利后,即免费向中国主要大豆产区的农民提供种子。

当中国农民免费使用孟山都的大豆种子一年后,孟山都却向世贸组织WTO上诉,称我们盗用孟山都科技产品,已构成侵权。

无奈之下,农民只好停止之前种植的孟山都提供的种子,换上新的大豆种子。

随着中国榨油企业产能不断扩张,大豆需求量也日益增长,但换上新种子的中国农民无法及时供应原材料。

为了保证产能,中国企业只能向当时唯一能满足产能需要的美国求购。

紧接着,美国农业部又称因极端天气影响,大豆库存量将降低8.12%,这使大豆价格进一步上升,加之美国金融资本对大豆的炒作和疯狂囤积,致使大豆价格再次暴涨。

2002年,在四大国际粮商的炒作下,大豆价格从415炒到1064(美分/蒲式耳),创下了近30年的新高。

随着大豆价格一涨再涨,静观其变的中国大豆企业坐不住了,于是在2004年3月以4300元/吨高价抢购了800多万吨的大豆,但危机在这一刻悄然而至。

在中国企业接盘美国大豆后,美国金融资本开始大量抛售大豆,致使大豆价格呈直线下降,在短短7个月的时间里,大豆价格就从5600元/吨跌至2000元/吨,很多中国企业在美国购买的大豆还在海上时,价格就跌了一半。

无奈,中国企业只能违约退货,但是违约所以支付大量的赔款,加之大豆市场带来的亏损,导致中国大豆压榨企业不堪重负,全线崩溃,纷纷破产出局。

而就在此时以孟山都、ADM、邦吉、嘉吉为首的美国企业丑恶的嘴脸也已经暴露,他们趁此机会介入中国大运消豆产业市场,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控股收购或者参股了中国八成以上的粮油集团。

自此中国大豆产业全面沦陷,其“话语权”全部由于外国掌控!中国人种了5000多年的大豆,被美国人用3年时间全面击溃。

而在2004年之后,我国大豆进口额越来越大,在2023年进口量更是首次突破9000万吨,达到了惊人的9554万吨。

中国也从之前的世界第一大豆出口国成为了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进口大豆总量为8851万吨,进口粮食总量为1.06亿吨,大豆占进口总量的80%以上!2023年国内大豆的产量仅1640万吨,而当年的进口大豆9651.8万吨,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度高达85.5%。

美国的“狼子野心”

那么美国为什么要绞尽脑汁地控制中国的粮食市场?有什么居心?其背后的阴谋又是什么?

众所周知,粮食是各国都极为重视的战略资源。

古语有云“得粮仓者得天下”只有保证民腊悄梁众能够吃上饱饭,生命不会受到威胁,他们才更愿意去守护自己的国家。

尤其是一遇到战争,粮食价格无一例外地会翻倍上涨,这一点从当下的“俄乌大战”中就一目了然,更何况“俄乌大战”只不过是局部战争,粮食价格却已经被炒作大涨,可见粮食的重要性。

回看历史,其实全球多次出现过粮食危机,甚至就在最近两年由于全球的口罩事件和局部的战争因素,粮食危机也存在,只不过在中国感受不到。

但是在全球面临粮食危机或者是有战争发生的情况下,美国的通常做法是趁火打劫或者是大发战争财。

他们利用手里的粮食坐地涨价甚至是和各国谈判。

而中国最为全球最大的粮食需求国,更是让美国垂涎觊觎,他们想方设法地想通过控制粮食的方式让中国对美国粮食产生依赖。

如果真到中美战争时期,中国的粮食主权被美国掌控,那中国的命运就不由自己了!前苏联就是一个教训!说到这里美国的狼子野心基本已经昭然若揭!其实就是想通过控制中国的粮食市场甚至是主粮市场进而控制战争的话语权!

但是中国也不是吃素的!

经过2004年的一次严重教训,中国改变了策略,首先保证主粮的(稻谷、小麦、玉米)绝对自给自足!同时再一步一步夺回中国大豆市场!

中国启动大豆争夺战

根据最新消息显示,4月1日投放的50万吨政策性大豆为3年来最高投放量!这是今年以来第二次国储大豆投放,但是累计投放量已经达到了80万吨,就一个目的——抑制虚高的大豆/豆粕价格。

也就在最近几天,国内豆粕价格在极短的时间内降价550元/吨,可见国储大豆的投放再一次发挥了作用!

而这就是中国稳定大豆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

追根溯源,其实中国大豆的争夺战从2023年就已经启动了!

众所周知,2023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而中国也抓住了这个机会组织国内各大粮食加工企业在冀、鲁、黑等地建立粮仓,大量囤积大豆,其目的就是一个:以产能过剩的方式,拉低全国大豆价格,以此逼迫没有盈利空间的外企让出中国粮油的主导权。

简单来说就是,凭借着巨量的储备稳定市场价格,国家运用“国储”的功能“低吸高抛”即价格低时说明产能过剩,国家收购囤储,价格高时国家抛售稳定市场。

即便是进口的大豆,即便是产能过剩也在所不惜!

而这一战确实是以中国的胜利告终的!自此之后,国际四大粮商知道了中国手里有“粮”,“国储”在平抑市场价格、稳定市场方面的巨大作用,便收紧了随意哄抬物价的“骚操作”!此后,虽然近几年国内大豆进口量逐年增加,但大豆价格却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

中国大豆“任人宰割”的局面也得到一定缓解!

中国大豆摆脱进口依赖的困难之处

依靠“国储”,中国大豆解决了“燃眉之急”,但是从根本上说还是依赖进口,要想彻底摆脱进口依赖还是得自给自足!

但是,在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有限的耕地限制下,要想实现主粮和豆粕的同时自给自足还面临着不少的困难!

首选,单产低!官方数据显示2000-2023年20年间,我国大豆单产稳中有升,从220斤/亩增长到264斤/亩,增幅近20%。

但全球大豆的平均单产水平也有386斤/亩。

我们距离全球的平均水平还差一大截,更别说巴西460斤/亩(2023年数据)的单产和美国465斤/亩(2023年数据)的单产,和巴西和美国相比,我们的单产能力只有他们的一半

其次,利润低!2000-2023年我国大豆种植亩均利润为正,其中2023年最高为178.45元/亩,但随后净利润下滑;2023年后开始出现负利润,甚至到2023年净利润为-60.33元/亩。

综合来看,我国大豆单产低、利润低导致我国农民种豆的积极性难以提升。

目前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不到美国和巴西的三分之一,这导致我国大豆总产量不高的现实情况难以得到根本性改善,要想摆脱大豆的进口依赖还任重道远!

中国的“大豆的攻坚战”

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大豆扩种计划”上升为战略高度,甚至从种植面积、种植模式、种植区域、种植技术等方方面面做了详细的部署!

文件中指出,2023年在扩种大豆上,构建合理的玉米大豆的轮作制度,引导东北地区扩种大豆。

在西北、黄淮海、西南、长江中下游等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逐步推动大豆玉米兼容发展。

核心意思就一个,国家要尽一切可能把能种大豆的地方都利用起来,只有种植面积有保障了,大豆的产量才能得到基本保障!

此外,要想让我国大豆摆脱依赖,必须要两条腿走路,除了要增加大豆产量外,还要尽一切可能减少使用量,这一点在畜牧饲料行业的空间最大!

2023年3月,农业农村部制定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开发新的技术,减少饲料中豆粕原料的使用!

据专家测算,如果降低畜牧饲料中蛋白的含量,将目前的高蛋白日粮换成低蛋白日粮,还有1500万吨的减量空间;挖掘利用现有资源(例如使用菜籽粕花生粕等杂粕代替豆粕),还有700万吨的替代潜力;增加优质饲草供应(青储玉米、苜蓿草等),还可减少100万吨豆粕需求

按照我国畜牧业的总体养殖量综合下来,如果政策得力、措施到位,养殖业还可实现豆粕减量2300万吨以上,折合减少大豆需求近3000万吨,相当于2.3亿亩耕地的大豆产出要知道我国的所有耕地面积也不过20亿亩!

结语:辉煌了5000多年的中国大豆,要想重新复兴崛起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但国家下定决心要摆脱大豆依赖,且已经划好了多措并举的路径。

我们普通人能为大豆复兴做些什么?

如果你是农民手上有地,那么可以响应国家号召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方案,如果你不是农民也没有土地,那也很简单,节约粮食,别浪费,如果你节约了大米或馒头,那么国家就可以节约一些种植稻谷和小麦的土地,是不是就可以把这些土地用来种植大豆?仅此而已!

中国大豆进口量超80%!减轻进口依赖让养殖业“少吃豆”行不行?_百度知...

受战争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年后国际、国内豆粕价格一路疯涨,最高时涨至5500元/吨,尽管现在已经有所回落,但依旧处于历史高位。

全球豆价大涨,而我国大豆又严重依赖进口(近三年以来我国大豆的进口率均超80%),这就给主要依靠豆粕获取蛋白质来源的国内生猪养殖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价格高、缺口大,饲料中豆粕替代势在必行

业内人士都知道,在过去近30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生猪养殖业被逐渐“美化”,我们猪群吃的日粮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美式日粮”,也顷茄就是业内人士所说的“玉米豆粕型”日粮,即玉米负责提供能量,豆粕负责提供蛋白质!

然而近几年,在我国大豆自给率迟迟得不到提升,环保要求又逐渐提高的背景下,高蛋白的“美式日粮”暴露出与我国养殖国情的诸多不符。

特别是近一两年豆粕价格居高不下,再次加重了我国养殖业的成本负担,种种压力之下,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企业层面都是在寻找饲料中豆粕的替代方案。

国家层面来说,2023年3月15日,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发布了《饲料中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工作方案》,一年多来该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企业层面,无论是大型养猪企业还是饲料企业都在探索“减豆、替豆”甚至是“无豆”的新配方。

其中一直专注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技术的北京兆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兆农生物)近期又新研发出一款无需添加豆粕的高蛋白浓缩料——超能。

氨基酸平衡日粮或为大豆进口依赖破局

我们知道,合成动物蛋白质需要多种必需氨基酸,其中豆粕的氨基酸组成较为接近动物需求。

而氨基酸平衡日粮是根据蛋白质氨基酸营养平衡理论,在不影响动物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的条件下,通过添加适宜种类和数量的工业雀租察氨基酸,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减少氮排放的技术。

据了解,超能浓缩料以活性小肽、超级蒸汽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原料,虽不添加豆粕,但可让蛋白含量达49%以上,而且超能应用了9种氨基酸平衡蛋白,其中小肽、游离氨基酸不需要转化,动物更好吸收。

这样一来,超能不但可以满足猪只的生长需求,而且其长势更快、应激反应更小。

虽然“超能浓缩料”在减少豆粕用量、蛋白含量和吸收程度上都有不错的表现,但是一款新的饲料产品能不能真正走进养殖场被养殖户认可,最主要的还是看两个方面:一是成本,二是效益。

任何不以效益为导向,不以成本为前提的产品都不会被市场真正的接受。

经过了解,如果猪只在前期的25KG-60KG之间添加12.5%的超能,后期60GK~出栏时添加10%超能,使用成本低,比常规预混料添加豆粕的产品配下来成本还低1毛钱左右。

而这种成本测算方法主要是靠提高生产水平来实现的。

实验数据显示,猪只在100斤以后使用超能平均每天日增重可以达到1000克以上(普通产品基本上在850克左右),实验90天,吃同样多的料可以多增重27斤肉,一头猪可以多给养殖户带来150元以上的利润。

更难能可贵的是,超能浓缩料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增效降本的同时,还可减少猪只尿液、粪便中的氨气含量,对于改善猪场环境、降低猪场疾病发生率有很大帮助。

众所周知,养猪生产中过高的氮排放量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通过使用低蛋白日粮技术能够控制猪体内中对氮、磷元素的利用率和吸收率,能够将日粮蛋白质有效降低,从而大大减少了猪粪污水中氮的排放量。

数据显示,低蛋白日粮比正常日粮可以降低2%-3%的蛋白,能够降低猪排泄物中20%-30%的氮,进而减少了猪舍中氨气的含量,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未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低蛋白日粮将会大范围地使用。

从目前的一些应用效果来看,通过氨基酸平衡技术,减少蛋白原料的使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蛋白源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也是饲料企业应对新时期市场需求的必要手段之一。

而自2023年成立以来,兆农生物已经专注氨基酸平衡日粮12年,12年不忘型慎初心,致力于让畜牧业减少豆粕使用量,让国家减少对大豆的依赖!其系列氨基酸平衡日粮,就是以少用或不用豆粕为突破点,最大限度的减小豆粕的涨幅对成本的影响。

这样既保证了产品价格的稳定性,也解决了客户在养殖过程中选用豆粕时不好采购、价格波动幅度太大、养殖成本压力大等问题。

未来氨基酸平衡日粮也将会赢得更多养殖户的认可,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玉米和豆粕两种原料怎么配?

玉米和豆粕是两种常用的饲料原料,可以根据需要的营养比例进行配比。

玉米喊桥含有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是主要的能量饲料原料;豆粕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动物生长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来源。

一般情况下,玉米和豆粕的配比可以根据动物的不同生长阶缺渗拆段和需要来进行调整。

比如,对于生长猪,玉米和豆粕的配比一般为2:1到5:1之间,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来调整比例。

对伏枣于蛋鸡,玉米和豆粕的配比一般为6:1到8:1之间,根据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和品种来调整比例。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玉米和豆粕外,还需要添加其他的饲料原料,如矿物质、维生素、水等,以提供全面的营养。

同时,还需要注意储存条件,避免受潮、发霉等问题,以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饲料玉米豆粕比例 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饲料玉米豆粕比例 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本文标题:饲料玉米豆粕比例 饲料玉米豆粕减量替代技术方案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78368.html

上一篇:华一饲料价格 华畜猪饲料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喜欢种植养殖就经常来哦!
农资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