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农资>种植养殖

立冬印记 立冬印章图片

时间:2023-11-11 13:01:58 浏览量:

一篇好的文章需要好好的打磨,你现在浏览的文章是一篇关于立冬印记 立冬印章图片的文章,本文对文章立冬印记 立冬印章图片好好的分析和解答,希望你能喜欢,只有你喜欢的内容存在,只有你来光临,我们才能继续前行。

立冬印记 立冬印章图片

立冬是属什么生肖,立冬是冬至吗

立冬是属什么生肖

首先十二生肖分别是: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狗 猪

其次十二地支分别是: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十二生肖对应十二地支分别为:子属鼠、丑属牛、寅属虎、卯属兔、辰属龙、巳属蛇、午属马、未属羊、申属猴、酉属鸡、戌属狗、亥属猪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寅卯辰---春季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暑 ---巳午未---夏季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申酉戌---秋季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亥子丑---冬季

正月寅(虎)——立春和雨水;二月卯(兔)——惊蛰和春分;

三月辰(龙)——清明和谷雨;四月巳(蛇)——立夏和小满;

五月午(马)——芒种和夏至;六月未(羊)——小暑和大暑;

七月申(猴)——立秋和处暑;八月酉(鸡)——白露和秋分;

九月戌(狗)——寒露和霜降;十月亥(猪)——立冬和小雪;

十一月子(鼠)——大雪和冬至;十二月丑(牛)——小寒和大寒。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中的龙所组成,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十二生肖也被称为十二年兽,在中国的历法上有十二只年兽依次轮流当值。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之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附录:

天地人合一的中国大文化:二十四节气的诗情

二十四节气,即: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源于商周,确立于秦汉,不仅是古代中国人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也是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诗意呈现,更是中国人宇宙观、哲学观的显现。

本文通过《》《礼记》《山海经》《淮南子》《天平御览》等古籍及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各时期人文笔记的梳理,提炼出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所蕴含的中国哲学,再用诗意的语言,将哲理融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中。二十四篇短短的文字,讲述了二十四个节气的来历及,一幅幅充满诗情的民俗画卷,将带着读者重游中国农耕文化的历史,回溯到中国悠长农业文明源头,并感受从远古开始就存在于中国文明中的自然属性。

立春

每年阳历二月四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为。表示春天到了。立春十五天,分三候,五天一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自小寒至谷雨,八个节气,每节气三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花信风。立春为:一候迎春;二候樱桃;三候望春。

立春要迎春神,“打春”。“打春”就是打土牛。在鼓声中举起柳条,鞭打土牛。柳条长24寸,寓意一年的二十四节气。街边的小商小贩们吆喝着卖小泥牛。小牛四周点缀了许多泥捏的百戏杂耍人物。孩子们的腰间带着绢制的春娃,寄托着祝福。

雨水

每年阳历二月十九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30度,为。立春后,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雨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花信风为: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雨水这天,年轻的母亲,抱着睡眼惺忪的孩子,早早就 在了路旁。当之一个路人经过时,母亲迎面走去,让孩子给他磕头,认他做干爹。

新婚的女婿,会在这一天,为岳父岳母送上两把缠着一丈二尺红带的藤椅,对他们将自己的妻子养育略表谢意。岳父岳母呢,会回赠他一把雨伞,让他为妻小出门奔波时,遮风挡雨。

惊蛰

每年阳历三月五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45度,为惊蛰。蛰虫闻雷声惊而出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花信风为:一候桃花;二候棠梨;三候蔷薇。

惊蛰这一日,人们会在门槛外面撒上石灰,警告蚂蚁小虫,不许上门。小孩子呢,要拎了铜铃或是铜盘,跑到自家的地里,沿着田埂,边敲边唱:“金嘴雀、银嘴雀,今朝我来过你,吃我家谷子烂嘴壳。”如此一来,就会吓住那些贪嘴的鸟雀了。惊蛰一到,老人孩子手提瓦罐赶往中。瓦罐里盛着猪油,他们要把猪油抹在白虎的嘴里。老虎嘴里既然已经有了油水,就不了。

春分

每年阳历三月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度,为春分。春分之日,昼夜长短相等。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花信风为:一候海棠;二候梨花;三候木兰。

春分不只是要种树,还得卷起裤腿下到池塘去栽藕。麦子在这一天也开始拔节,得赶紧施肥。孩子必须在村里找到一种叫做“指甲”的草,把它栽在小盆里,在指导下,放到屋顶上,能避火。孩童们还要把一只只汤圆戳在竹竿的顶端,扛到地里,再一根在自家的田埂上,这叫“粘雀嘴”。希望糯米做的汤圆,能粘住偷食的雀儿的嘴巴,

让它受个教训,今后不再敢来。

清明

每年阳历四月五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为清明。大地一派清洁明净。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花信风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清明是个祖先的大日子。人们在坟前摆上祭品,嘴里祷告着,烧起纸钱。祭祖后,孩子们聚在了一起,在野地里玩起了“斗鸡”的游戏。姑娘们也跑到小河边上,仔细挑选好看的柳条,插在发髻。

清明节,也有人家在家中祭祖,将一张方桌摆放在门外,布好酒菜,点上纸钱,磕头,请亡人用餐,并不邀请他们进屋。算妥吃好了,用脚碰碰椅子,就请他们离开。

谷雨

每年阳历四月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度,为谷雨。雨生百谷。一候萍始生;二候鸣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花信风为:一候牡丹;二候酴糜;三候楝花

谷雨是采桑的时节。而桑林自古以来就是约会的好地方,人人期望能在这里碰上一个。那些在桑林深处的采桑女若隐若现,偶尔的笑声有着神秘的,让人遐想无限。

不知趣的戴胜鸟,总在这个时候从远处飞来,在头顶的桑枝上走来走去,一步一啄,有若耕地,嘴里一声接一声促着树下的年轻人,尽早离去,勿误农时。

立夏

每年阳历五月五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立夏女孩要吃带壳的豌豆,因为豌豆荚形如。小孩呢,要骑坐在门槛上,吃上一块香糯甜软的豌豆糕。吃过豌豆糕,就要称人了。大人们早在屋前的大槐树上,用麻绳吊起一杆大秤,秤钩上悬挂着一只四脚朝天的长凳。先是称孩子,孩子们性子急,一个接着一个,爬上凳子,双脚悬空。秤砣要往外捋,只能增重,不能减重,如此便会不怕炎热,长寿健康。

小满

每年阳历五月前后,太阳到达黄经60度,为小满。麦子渐饱满,尚未成熟。故名小满。一候苦菜秀;二候靡;三候麦秋至。

小满之日,要祭水车神。小满这天天不亮,村子里就热闹了。人们打着火把,把水车一字排在河岸上,摆上鱼肉、香烛还有一碗白水,磕头拜祭。完了,把这碗里的水,一定要泼在自家的地里。水车边上,人们吃着麦糕、麦饼,只等族长一声锣响,人们就如飞地踩动水车,整齐的号子,一下子掀翻了天。水像一条条小白龙,从河里,经过水车,向各家的地里飞奔而去。

芒种

每年阳历六月五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度,为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故名芒种。一候螳螂生;二候鶪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天还没有亮,爷爷就点了油灯,用木贼草擦去镰刀上的铁锈,沙沙地磨了起来。麦地里,挥舞着镰刀的人们,形成一条优美的弧线,缓缓地,朝着地平线,推动着一波接着一波的麦浪。

屋前的麦场上,爷爷扬了鞭,大声吆喝着,赶着牛碾谷。伯伯头上一块毛巾,用长长的木锨,一下又一下,向高空抛着麦粒,让风吹去麦芒麦壳。

抢收、抢运、抢晒,芒种是一年最忙之时。

夏至

每年阳历六月二十一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度,为夏至。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至长,日影至短,故名“夏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

夏至时,手巧的女子,会在绸缎上绣上日月星辰,手艺不精的,就拿赤青黄白黑五色线丝编成彩带,系在心上人的手臂上,名为长命缕。这天还要把烧成灰,洒在麦堆上,据说可以防蛀。夏至日还要在稻田当中插上许多的草人,然后在田头摆上酒食,作揖祷告,祭土谷之神。祭神之后,还得回家祭祖。

小暑

每年阳历七月七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为小暑。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小暑之日,狗也懒得动,趴在树阴底下,吐着舌头喘气。总是把泥土刨得四处飞洒的母鸡,也木木地 在草垛底下,一动不动。晒得泥鳅一般黑的孩子们,跳到河里不肯上岸,连头也用一片荷叶遮着。有的孩子偷偷砍上一竿青竹,再折上一根长长的韧性好的竹枝,把它弯成一个圆,插在竹竿的一端。然后举着,寻找蜘蛛 ,让蛛 一层层,有了足够的黏性,就可以去捕蝉了。

大暑

大暑,每年阳历七月二十三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20度,为大暑。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大暑时节,有人家会在井上铺上竹器,有些人打个赤膊,摇一把芭蕉扇,到晚上,说几段狐怪的故事,人人吓出一身冷汗,倒也自得其乐。

大暑要是再遇上大旱,有村民给狗穿上衣服,戴上帽子,放在车上,推出来游乡求雨。

因为盛夏多疫病,一些地方有送“大暑船”的习俗。

立秋

每年阳历八月七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35度,为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立秋这天,女孩会摘几片梧桐的叶子,剪成不同的花样,插在发髻上。妈妈会在孩子们的手心,每人放七粒赤豆,和着井水吞下。爸爸呢,去街上赶集,买鸡头菜。拿一张大荷叶包上,用红绳子系在腰间,哼着小曲回家。立秋要吃鸡头菜。奶奶前一天就开始忙了,采地里的瓜,又要拿竹竿打树上的果子,还要把茄子蒸熟了,放在院子里晾干。等到立秋的晚上,边纳凉边吃。

处暑

每年阳历八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度,为处暑。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处暑先要收麻。爸爸在前面砍,孩子跟在后面,一捧一捧地抱到院子里,堆起来。妈妈拿着一块铁片,把麻一缕缕刮下来。麻收好了,要翻地。翻好地,就可以种萝卜了。萝卜的种子的,像小虫。地去,要立即用土盖,不然就会被风吹走,或者被馋嘴的鸡一粒一粒捡着吃了。

这两件事做完,就可以“祭田神”了,祷祝今年有个好收成。

白露

每年阳历九月七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为白露。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馐。

白露时节。一早起来,院外的桂树上满是晶莹的露水。主人托着青瓷盘,细致地收取了,回去煎茶。

鹤在白露节这天会对天鸣叫。鹤是长寿的象征。年画里那位有着长长额头的寿星老人,都是骑着鹤在天上飞来飞去的。

白露这天要留意家养的鹭鸶。鹭鸶平常总是按时归来。然而在白露这天,却会振翅飞去,一去不返。到底飞去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秋分

每年阳历九月二十三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为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秋分之夜,人们在院子里月光更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案上摆上瓜果和月饼。对月,祭月神。

孩子们毫无睡意,拎着“兔儿灯”,在一家一家的门前游荡。

人们几乎在秋分时的每一种食品中,都掺进了桂花。据说香桂的种子,就 月宫那棵五百丈高的桂树。所以人们用摘得“桂冠”,表示了之一;用“折桂”比喻考试得中。

寒露

每年阳历十月八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95度,为寒露。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入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天还没有大亮,爷爷牵着牛走在前面,扛着犁和轭跟着。妈妈肩上背着一袋子的麦种,手里拎着圆篓。孩子们舞着九齿的钉钯打打闹闹,蹦跳着往前。太阳刚出来,田地里已经满是农人。耕地的、种麦的、耙土的、挖山芋的,忙忙碌碌。而最热闹的,是“筛花生”。花生地里,数十个壮汉们打着号子。担花生的女人们,赤着脚,卷着裤腿,用竹筐把筛好的花生,一担一担挑到晒场上。

霜降

每年阳历十月二十三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为霜降。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

霜降时节,的小虫小兽们,匆匆忙忙,往自己的小巢里搬运食物。

在树林间一块平整的空地上,豺狼正把它捉来的野兽,一只一只,整齐地摆成一个正方形,然后对着天空,发出长长的嗥叫。这时候,你千万不要去打扰它。它在。它在祷告山神容忍它对更为弱小的兽类的捕杀。

立冬

每年阳历十一月七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度,为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立冬这一天,人们还惦记着生活在的祖先。担心他们那边,天气也冷了,会受冻。所以,还要给他们准备衣裳。

立冬要吃“饺子”。烧好了,不要急着吃,要先敬土地神,感谢他在秋天里慷慨的给予。

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住在村头的小。可实在小得厉害,才半人高。

小雪

每年阳历十一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40度,为小雪。一候虹不见;二候天气上腾,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小雪”前一天,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把地里的大青菜铲了起来,洗得净净,挂在院子外面的竹篱笆上。只是晾一晾,并不要晒得多干。到了“小雪”这一天,就要一棵棵晾干的菜收起来,用大竹筐挑到厨房。

小雪除了腌寒菜,还要打糍粑。濡泥被做成一只一只的小团,经过一番,用木板压一压,立即便成了光滑精美的糍粑了。

大雪

每年阳历十二月七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为大雪。一候鹖旦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生雪还在下着,孩子们已经跑到了广阔的原野里。他们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狂奔不止,一点不在意打破这雪国的静美。跑得热了,摇一摇旁边树上的雪,随手就把红棉袄挂在树桠上,继续去疯。

有人在雪地上支起一面筛子。牵着绳子,远远地躲在一棵树的后面,等小鸟受不了,到这筛子底来吃麦粒了,就猛地一拉,罩住它。接连试了好几次,可惜没有一次成功。鸟儿早就看穿了这个把戏。

冬至

每年阳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70度,为冬至。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冬至一早,天才刚亮,孩子们就在院子里围成圈,拍着手唱了起来。姐姐推开楼上的窗子,笑看他们闹。等他们唱完《九九歌》,跑散了,转过身来,在妆台上铺上宣纸,提笔画了一枝素梅。数一数,正好九九八十一瓣。画好了,就贴在木格的窗上做窗纸。每瓣花的中间都是空的,不能一下子填满。冬至开始进入数九寒冬。每天填一瓣,等所有的都填满了,就是九九艳阳天。

小寒

每年阳历一月五日前后,大阳到达黄经285度,为小寒。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花信风为:一候梅花;二候茶花;三候水。

小寒时节,河面上也热闹了起来。有随便溜达的,有用带鬃的猪皮包在脚上,飞一般滑行的。更有考究的人,在椅子的脚上,加两根横杆,包上铁皮,坐上去。有人在后面猛地一推,一声怪叫,椅子立即远远地滑开去。玩“打不死”的高手也汇聚到了一起。小的孩子玩滚铁环、踢毽子、跳皮筋,大一些的男孩另有自己的玩法。他们聚到一起,找一块大空地“斗鸡”。

大寒

每年阳历一月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度,为大寒。一候鸡始乳;二候鸷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花信风为:一候瑞香;二候兰花;三候山矾。

大寒后,集市上铺满了年画、春联、糖果、爆竹,人头攒动,一派喜庆。剃头匠包裹,挨家挨户理发。卖香烛的师傅也挑着担子走了过来。豆腐店里忙得团团转。最忙的是村里写得一手好字的教书先生,孩子们不断地送来红纸,请他写春联。有人把裁缝请来了家里。有人喊了屠夫,杀猪宰羊。村前的池塘里,人们砸了冰块,一个一个跳到水里捉鱼。村子的上空,整天都飘着炊烟,每户人家都在大锅上架起了蒸笼蒸馒头。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建始也,表示春、夏、秋、冬自此开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干支历的岁首,建寅月之始日 。到达时间点在公历每年2月3-5日,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夏在农历上的日期并不固定,为每年四月初一前后,此因农历是阴阳历。“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干支历未月的结束以及申月的起始。时间在农历每年七月初一前后(公历8月7-9日之间)。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也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作为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

一年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分别是什么时候_百 ...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据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1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1天为夏至,最长的1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到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24节气的概念。

在古代,1年分为12个月纪,每个月纪有2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后人就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从24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用来反映季节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而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5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雨水、谷雨、小雪、大雪4个节气反映了降水现象,表明降雨、降雪的时间和强度。白露、寒露、霜降3个节气表面上反映的是水汽凝结、凝华现象,但实质上反映出了气温逐渐下降的过程和程度: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水汽出现凝露现象。气温继续下降,不仅凝露增多,而且越来越凉。当温度降至零摄氏度以下,水汽凝华为霜。

小满、芒种则反映有关作物的成熟和收成情况;惊蛰、清明反映的是自然物候现象,尤其是惊蛰,它用天上初雷和地下蛰虫的复苏,来预示春天的回归。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代,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以后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节气在现行的公历中日期基本固定,上半年在6日、21日,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不差1~2天。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2000年来,我国的主要政治活动中心多集中在黄河流域,二十四节气也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变,故二十四节气对于很多地区来讲只是一种参考。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四季的开始。“立”即开始的意思。公历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夏至、冬至——表示夏天、冬天到了。“至”即到的意思。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历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

春分、秋分——表示昼夜长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这两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

雨水——表示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公历每年的2月18日前后为雨水。

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每年公历的3月5日左右为惊蛰。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明洁、逐渐转暖、草木繁茂之意。公历每年大约4月5 日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类作物的生长。公历每年4月20日前后为谷雨。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大约每年公历5月21日这天为小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

小暑、大暑、处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还未达最热,大暑才是最热时节,处暑是暑天即将结束的日子。它们分别处在每年公历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气温更低,空气已结露水,渐有寒意。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开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历11月22日,大雪则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气进一步变冷,小寒还未达最冷,大寒为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公历1月5 日和该月的20日左右为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24节气是我国民间传统节令。早在周朝和春秋时代就用"土圭"测日影办法而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二十四节气是把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个等份起名,这就是24节气由来。名称和顺序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在月首的叫做节气,在月中的叫做“中气”,所谓“气”就是气象、气候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与季节、温度、降水及物候有密切的联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分别表示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 、夏至、冬至是季节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是表示最热、最冷的出现时期;白露、寒露、霜降表示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现象;也反映气温下降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反映降水情况和程度;惊蛰、清明、小满、芒种是反应物侯特征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长期对天文、气象、物侯进行观测、探索、总结的结果,是我国劳动人民独有的伟大科技成果,在我国广大农村开展农事活动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一般更适用黄河流域一带的农事活动。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春是蠢动,天气逐渐回暖,广阔大地将呈现一片万掏复苏的景象,这一天春季开始。

雨水:表示气候逐渐回暖,冰雪融化,雨水逐渐增多。

惊蛰:春雷响动,惊动万物,蛰伏地下冬眠的动物开始出土活动。

春分:分就是半,这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叫春分,这一天昼夜相等。

清明:清洁明净的意思。气候温暖,草木开始萌发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的意思。这一天起雨量增多,对谷物生长有利。

立夏:夏天开始,农作物渐将借温暖的气候而生长。

小满:满指饱满,麦类等夏熟作物子粒逐渐饱满。

芒种:芒种也为忙种,麦类等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同时也是秋季作物播种的最繁忙时节。

夏至:至者权也,这一夭日影短至。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表示盛夏就要来临,气温将继续升高。

小暑:暑是炎热,小暑就是气候炎热而还没有热到极点。

大暑:炎热到极点,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节。

立秋:暑去凉来,秋天开始。秋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此后气温逐渐下降。

处暑: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

白露:此时因夜间较凉,近地面水汽在草木等物体上凝结为白色露珠,是天气转凉开始的意思。

秋分:这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这一天昼夜再次相等,从这一天后,北半球日短夜长。

寒露:气温继续下降,入夜已寒气袭人,露滴凝冷,是气候将逐渐由凉变冷的意思。

立冬:冬是终了,是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这一天起冬天开始。

小雪:北方开始降雪,但雪量还小,次数也不多。

大雪:雪将由小到大,降雪天数和降雪量比小雪节气增多,地面渐有积雪。

冬至:日影最长,这一天北半球半天最短,黑夜最长,并开始进入数九寒天。

小寒:冷气积久而为寒,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达极点。

大寒:天气冷到极点,到了天寒低冻的时期,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立春 斗指东北。太阳黄经为315度。是二十四个节气的头一个节气。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度。这时春风遍吹,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所以叫雨水。人们常说:“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

惊蛰 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度。这个节气表示“立春”以后天气转暖,春雷开妈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将苏醒过来开始活动起来,所以叫惊蛰。这个时期过冬的虫排卵也要开始孵化。我国部分地区过入了春耕季节。谚语云:“惊蛰过,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惊蛰没到雷先鸣,大雨似蛟龙。”

春分 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度。春分日太阳在赤道上方。这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所以叫春分。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便向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所以春分是北半球春季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各地农谚有:“春分在前,斗米斗钱”(广东)、“春分甲子雨绵绵,夏分甲子火烧天”(四川)、“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瓜豆后插秧”(湖北)、“春分种菜,大暑摘瓜”(湖南)、“春分种麻种豆,秋分种麦种蒜”(安徽)。

清明 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度。此时气候清爽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能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从前,在清明节这一天,有些人家都在门口插上杨柳条,还到郊外踏青,祭扫坟墓,这是古老的习俗。

谷雨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度。就是雨水生五谷的意思,由于雨水滋润大地五谷得以生长,所以,谷雨就是“雨生百谷”。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立夏 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度。是夏季的开始,从此进入夏天,万物旺盛大。习惯上把立夏当作是气温显著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小满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度。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 北斗指向已。太阳黄经为75度。这时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稷等。如过了这个时候再种有芒和作物就不好成熟了。同时,“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麦、大麦等,“种”指种子。芒种即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种前后,我国中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增多,气温升高,进入连绵阴雨的梅雨季节,空气非常潮湿,天气异常闷热,各种器具和衣物容易发霉,所以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叫“黄梅天”。

夏至 北斗指向乙。太阳黄经为90度。太阳在黄经90度“夏至点”时,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上空,中午太阳最高。这一天是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天地万物在此时生长最旺盛。所心以古时候又把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阳运生到最北的一日。过了夏至,太阳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一天比一天缩短,黑夜一天比一天加长。

小暑 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度。天气已经很热,但不到是热的时候,所以叫小暑。此时,已是初伏前后。

大暑 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度。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正值勤二伏前后,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经常出现40℃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这个节气雨水多,在“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谚语,要注意防汛防涝。

立秋 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度。秋、春华秋实,是植物快成熟的意思。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处暑 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度。这时夏季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散了。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

白露 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度。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最多。

秋分 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度。秋分这一天同春人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依我国旧历的秋季论,这一天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称秋分。但在天文学上规定,北半球的秋天是从秋分开始的。

寒露 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度。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日多,且气温更低了。所以,有人说,寒是露之气,先白而后寒,是气候将逐渐转冷的意思。而水气则凝成白色露珠。

霜降 太阳黄经为210度。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了,所以叫霜降。

立冬 太阳黄经为225度。习惯上,我国人民把这一天当作冬季的开始。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的意思。立冬一过,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结冰,我国各地农民都将陆续地转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其他农事活动中。

小雪 太阳黄经为240。气温下降,开始降雪,但还不到大雪纷飞的时节,所以叫小雪。小雪前后,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南方降雪还要晚两个节气);而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大雪 太阳黄经为255度。大雪前后,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荡”的严冬了。

冬至 太阳黄经为270度。冬至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我们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进入数九寒天。天文学上规定这一天是北半球冬季的开始。而冬至以后,阳光直射位置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渐长了,谚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小寒 太阳黄经为285度。小寒以后,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小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

大寒 太阳黄经为300度。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正值三九,谚云:冷在三九。

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完在了一个循环。

从节气的含意可知,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四类,即:(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2)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3)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4)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从节气的含意可知,二十四节气又可分为四类,即:(1)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2)象征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3)反映降水量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4)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种田无定例,全靠看节气。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滴水干。清明忙种粟,谷雨种大田。

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立秋忙打垫,处暑动刀镰。

白露快割地,秋分无生田。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立冬先封地,小雪河封严。大雪交冬月,冬至数九天。

小寒忙买办,大寒要过年。

有人认为二十四节气从属农历,其实,它是根据阳历划定的。即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各占黄经15℃。由于太阳通过每等份所需的时间几乎相等,二十四节气的公历日期每年大致相同:上半年在6日、21日前后,下半年在8日、23日前后。并有两句口诀:

上半年来六、二十一,

下半年来八、二十三。

立春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 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惊蜇 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 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 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谷雨 Grain Rain (6th solar term)Apr.19,20 or 21

立夏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满 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种 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 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 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 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处暑 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 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 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Sep.22,23 or 24

寒露 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ct.8 or 9

霜降 Frost\'s Descent (18th solar term)Oct.23 or 24

立冬 the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Nov.7 or 8

小雪 Lesser Snow (20th solar term)Nov.22 or 23

大雪 Greater Snow (21th solar term)Dec.6,7 or 8

冬至 the Winter Solstice (22th solar term)Dec.21,22 or 23

小寒 Lesser Cold (23th solar term)Jan.5,6 or 7

大寒 Greater Cold (24th solar term)Jan.20 or 2

以上内容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立冬印记 立冬印章图片的精彩内容,好的文章需要你的分享,喜欢立冬印记 立冬印章图片这篇精彩文章的,请您经常光顾吧!

本文标题:立冬印记 立冬印章图片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97458.html

上一篇:东北大锅煮饺子 大锅饺的做法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种植养殖相关文章
更多种植养殖文章
喜欢种植养殖就经常来哦!
农资栏目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