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紫砂壶怎样开壶才正确 紫砂壶怎么开壶方法怎么判断真假

时间:2023-07-29 23:22:35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怎样开壶才正确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怎么开壶方法怎么判断真假和紫砂壶怎样开壶才正确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壶怎样开壶才正确 紫砂壶怎么开壶方法怎么判断真假1

紫砂壶怎样开壶才正确 紫砂壶怎么开壶方法怎么判断真假

在中国的文化历史中紫砂壶是有灵性的,一把新出的紫砂壶是没有光泽的,也不能直接用来泡茶,因此新壶开始使用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行家叫做“开壶”,养壶也是紫砂壶收藏的一个很重要组成部分,而养壶的过程更是也散发着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

紫砂壶是富有收藏价值的,但是真要收藏,那就需要好好保养,并且买回来的第一件事,是需要开壶的。

那么很多初次接触紫砂壶的朋友就问紫砂壶怎么开壶与养壶好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出紫砂壶开壶与养壶知识大全,让大家对紫砂壶有更全面的了解。

紫砂壶开壶步骤:

1、用清水、牙刷洗刷新壶表面的尘灰和壶内里的陶屑,切记不可使用任何洗涤剂和消毒剂。

2、把壶和壶盖分开放到平底锅的温水中,然后用小、中火把温水煮沸,沸腾5分钟后放入茶叶,最好是你准备这把壶喝什么茶就用这种茶叶,可用等级差的茶叶,茶叶量1-3两,放入茶叶等待10分钟后就可熄火。

如果壶在温水煮开过程中你发现水面有油花或闻到异味,说明此壶可能被打过蜡、皮鞋油或壶的泥料中掺了假,这样的壶我建议还是不用为好。

3、待熄火冷却5分钟后可再次点小中火将此茶水煮沸,茶水沸腾15分钟后即可熄火,用余热焖壶10分钟。

然后再点小中火重新煮沸茶水,待煮沸15分钟后,将壶和茶水一起冷却3-5个小时,再取出壶用清水冲洗,用干净布擦干壶身,新壶自然晾干后即可以正常使用了。

这样开壶的好处:可使新壶泥土味去尽,这样做也可以去掉壶的“炉火,同时也使新壶初次受到比较彻底的滋养,可彻底打通壶身气孔。

“同时也可以避免使用到有问题的壶。通过这样开壶的新壶比没有进行这样开壶的壶会更加好养壶。

“在东北地区还可避免壶大冬天由于使用不当而出现“惊破”。

提醒注意:这样开壶后的壶,头6天泡茶味道不怎么好是属正常现象,这也是我们如此开壶需要达到的效果。

开壶过程一直要保持水面漫过壶且不要让壶碰撞到锅壁。

紫砂壶如何养壶:

1–在泡养过程中,切不要太心急,千万不要去用有细金刚砂颗粒的抛光布之类的材料揩擦壶身,这样很容易伤及表面,留下划痕,从而破坏紫砂质感。

比较好方法是用粗硬棉布擦拭,清洗时用尼龙刷、布或直接用水冲洗就可以,清洗时注意不要太用力以免不小心损坏茶壶。

紫砂壶的内部是不能够用布或清洁剂洗,平时只需要用清水冲洗和用开水冲入壶内进行烫洗,壶外部可以用布擦洗但也不能够用清洁剂。

最好就在茶盘上对壶进行清洗。

2–泡养茶壶要用心,勘茶时要有正确手势,最好用食指或大拇指轻轻摁住盖沿。一把壶只能够泡一类茶,不可泡多种类茶叶,否则此壶泡出来的茶味道很不纯正。

因为紫砂壶吸收茶味是其具有的特有功效。手出汗时不可去抚摸你的紫砂壶,避免紫砂壶出现“贼光”。

3-平时喝茶时要洗茶,第一道茶水一般不喝,此茶水可以淋到壶身,已经泡上茶的壶可用开水和茶水淋壶身。

茶水冷了最好不喝,茶凉容易伤胃,但可以用于淋壶。茶汤留在壶面可经常用干净毛巾擦拭壶身或及时用开水冲洗壶身,否则长此以往壶面上会堆满茶垢并且出现“贼光”。

一把养好的壶是会出包浆,其包浆应该呈“黯然”之色即“亚光”,这种光泽应该是“内敛“不张扬,是由内往外发出的光,泥料越好的壶越好养,出包浆也越快。

一把壶是要休息的,一般用了2-3个月后要洗干净自然阴干放在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晒)休息20天-30天左右,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让壶在再使用时更加好地吸收茶味,而且也使壶的包浆更加好看。

如何除去紫砂壶的茶垢:

(1)除掉茶杯或茶壶上的茶垢,茶杯、茶壶用久了,就会有大量茶垢,用海绵蘸盐磨擦,可轻易去掉。

(2) 打碎的鸡蛋壳擦洗杯, 再用清水冲净即可。

这时候再用清水刷洗紫砂壶,就能够很轻松地去除茶垢了。

(4)用桔子皮内侧,加点盐擦拭有茶渍的杯子,轻松两下就擦拭干净。

一把好壶来之不易,用心养护方能成韵。保养紫砂壶其实不难,只要平时多上点心就可以了,等长时间保养好后,你的紫砂壶就会呈现出如玉的质感哦。

用紫砂壶泡什么茶有讲究(什么茶不适合用紫砂壶泡)

紫砂壶泡茶是最常见的泡法,紫砂壶泡出来的茶不仅口感好,且紫砂壶泡茶却有养生的作用,一把好壶是非常有灵性的,保养好一把好壶也没有那么容易,紫砂壶也不是什么茶都适合冲泡,你知道用紫砂壶泡什么茶最好呢,快来瞧瞧吧~

用紫砂壶泡什么茶最好

1、紫砂壶泡茶,一般是壶音频率较高者,适宜配泡重香气的茶叶,如清茶;壶音稍低者较宜配泡重滋味的茶,如乌龙、铁观音。

2、容量在200ml以下的平矮紫砂壶最适合喝铁观音,因为茶壶可以在瞬间达到高温,正好满足了铁观音的冲泡要求。

(如书扁、合欢等)

3、普洱茶、红茶要求保温时间长,用较高深、窄长的250ml左右的紫砂壶饮普洱茶、红茶的最佳。

(如石瓢、西施壶等)

4、250ml左右的广口紫砂壶是泡绿茶的较好选择,因为绿茶不适宜长时间的高温浸泡,它要求茶具必须尽快散热。

(如仿古壶、井栏壶等)

紫砂壶泡茶好处多多,用紫砂壶泡茶,香味醇和保温性好无熟汤味,能保茶真髓,用來泡台湾的乌龙茶,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最能展现茶味特色了。

用紫砂壶泡什么茶有讲究绿茶-紫砂壶

基本常识:绿茶按加工过程的细致分类,我们不做赘述。绿茶常见种类有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太平猴魁等;绿茶香高味醇厚,汤色清澈,呈现淡黄微绿色,其中春茶最佳,夏茶最次。

冲泡水温80度左右为宜。

适宜壶型:绿茶为不发酵茶,矮身大口的壶型比较适合,例如井栏、扁仿鼓等等,高身小口易将绿茶焖熟焖黄,从而导致绿茶失去口感和香气。

适宜泥料:底槽清、清水泥等透气性佳的泥料均可,朱泥除外,因为朱泥的含砂量低,透气性一般。

多说两句:使用紫砂壶泡绿茶,除了水温需要注意外,最好是敞口泡茶,在倒茶时再盖盖子也不迟。

毕竟,喝茶不是看风景,韵味与香气更重要些。

红茶-紫砂壶

基本常识:红茶是全发酵茶,最早的红茶是清代出现在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红茶种类有正山小种、滇红、祁红以及烟小种等等。

红茶汤色明亮红艳,红汤红叶,滋味浓重。冲泡水温应该90度左右为宜。

适宜壶型:因红茶是全发酵茶,泡茶讲究“悬壶高冲”,高冲水急可以使茶叶充分浸润。所以建议选择容量大,身高的壶型,防止高冲溢水,例如秦权壶、汉铎壶等,利于茶叶充分泡发的同时还便于清理。

适宜泥料:适宜选择颜色深或者与汤色接近的泥料,如紫泥、底槽清、清水泥等。

乌龙茶-紫砂壶

基本常识:乌龙茶也就是青茶,属于半发酵茶。最早是于清代初期在福建创制。常见种类有大红袍、铁观音、凤凰单枞等。

乌龙茶香气重,扬香高,汤色红黄、滋味醇厚,回甘明显,犹如喉中嚼物(“喉韵”),冲泡水温100度左右为宜。

适宜壶型:乌龙香气浓,壶型宜矮不宜高,宜圆不宜方,宜小不宜大,例如小水平壶、西施壶,利于聚热扬香。

适宜泥料:各类泥料均可,其中朱泥最佳。朱泥的含砂量少,密度大,不夺茶叶香气,对于乌龙茶这种高香型的茶类最宜。

喝什么茶配什么茶具(什么茶用什么茶具泡茶最好喝)

养生的社会中人们每天习惯饮用茶,很多人会泡茶,在泡什么茶用什么茶具却是有讲究的,但是对茶具却不是很了解,下面小编就带大家讲解喝什么茶配什么茶具?

我们一起了解下!

绿茶配透明玻璃杯泡饮

中低档绿茶含纤维素多、耐冲泡、茶味浓,适合用茶壶泡饮。

红茶配紫砂壶或者玻璃盖碗

先说紫砂壶因为紫砂壶透气性能好,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能使茶叶越发的醇郁芳沁。

砂器使用的时间越长,器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因为紫砂壶透气性能好,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能使茶叶越发的醇郁芳沁。

砂器使用的时间越长,器身就越光亮,这是因为茶水本身在冲泡过程中也可以养壶。再来说玻璃盖碗一方面高档红茶汤色要求红艳,白色或者奶白色的瓷器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红茶的汤色,便于茶客观赏。

另一方面,使用盖碗冲泡可以发挥红茶固有的香气和滋味,无损于茶叶品质,对于品茗闻香都很方便。

乌龙茶配盖碗或者紫砂壶

乌龙茶除了品茶汤,闻香、赏叶底也很重要,用盖碗冲泡特别方便茶客观察叶底和闻香。对于闽北乌龙和广东乌龙来说,用盖碗冲泡能凸显茶叶原本的滋味、香气,便于观察叶底,用紫砂壶来冲泡,能使茶汤醇厚,香气不散。

一般建议存放的老茶选择壁厚扁圆的紫砂壶,以求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滋味。紫砂壶冲泡,宜专壶专用,不可一把壶冲泡几种茶,否则茶味不正。

花茶配透明玻璃茶杯

花茶的泡饮以能发挥香气和观察茶坯特质美感为原则。冲泡茶坯因茶坯本身具有艺术欣赏价值,宜用透明玻璃茶杯。

冲泡时置杯于茶盘内,放两三克花茶入杯,等开水稍凉至90℃左右冲 泡,随即盖上杯盖,以防香气散失,利用光线能透过玻璃杯可以观察茶在水中上下舞动、沉浮,以及茶叶徐徐开展、渗出茶汁汤色的变幻过程。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怎样开壶才正确和紫砂壶怎么开壶方法怎么判断真假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紫砂壶怎样开壶才正确 紫砂壶怎么开壶方法怎么判断真假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32725.html

上一篇:紫砂壶的保养方法,如何养护紫砂壶 紫砂壶的保养方法有哪些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