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紫砂壶的挑选和养护 了解或选购紫砂壶

时间:2023-07-30 20:57:15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挑选和养护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了解或选购紫砂壶和紫砂壶的挑选和养护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壶的挑选和养护 了解或选购紫砂壶1

紫砂壶的挑选和养护 了解或选购紫砂壶

壶小乾坤大,茶中日月长!不管是初涉江壶,还是资深壶迷,总少不了一些不能完美解决的疑问!这里收集了壶友们常问一些问题,并做出了解答。

1、新买的紫砂壶为什么会有异味?

答:紫砂壶之所以泡茶特别好喝,原因就在于紫砂有独特的双气孔结构,能吸附茶香,那么自然也能吸附别的味道。

紫砂壶出窑后有一些土腥味、火焦味,这都属于正常的窑味。

2、紫砂是不是只有宜兴才有?

答:紫砂泥是宜兴特有的一种矿物质,2023年5月宜兴紫砂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还没有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个角落发现跟宜兴紫砂一样的矿土。

外山泥,夹杂大量泥沙

别的地方声称有紫砂泥的顶多算是紫砂陶,其成品的透气性是大大不如原矿紫砂泥的。

3、同一款泥料为什么烧制出来的壶颜色有差异?

答:同种泥料取自不同的矿区,不同的岩层,矿石中所含的物质比例是不同的。

高温氧化反应后的各类氧化物的含量也就不同,即使在相同的窑温下,烧制出来的颜色也不一样。

4、我就不愿意一把壶只泡一种茶,可以吗?

答:紫砂壶具有很强的吸茶味功能,如果你用不同茶味的茶叶泡,它吸的茶味就很杂了,将来这个壶泡什么茶,其茶水的茶味就会不纯正了。

一般推荐一把紫砂壶只能够泡一类茶,同一把紫砂壶最好不要混泡多种茶叶,比如:今天用它泡红茶,明天用它泡铁观音,后天用它泡绿茶…

不过,这就好像你炒菜不洗锅,炒的菜又是你自己吃,这是你的权利和自由。

5、紫砂壶泥料目数大还是目数小更好呢?

40目底槽青泥料

放大看砂感,金砂点点

6、为什么我的紫砂壶都养了一个月了,天天泡养,还是没有养出包浆?

答:因为好的泥料很快就能包浆,真正的原矿紫砂泥料制作的壶是一定会出包浆的,但是包浆急不得,养紫砂壶也是需要时间的,每次使用完也需要擦拭干净,少则数月多则半年。

泡养包浆后美照 壶友提供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泥料可能不是很好或者养壶的方法不对,但大部分是因为泥料品质的关系。养壶视频教程查看《养壶10年经验谈,如何正确养紫砂壶?》

7、为什么紫砂壶不用的时候不能包好装起来啊?

答:不透气不通风的情况下,容易产生霉味,不易于保存,一般建议紫砂壶不用的时候,建议摆放在通风阴凉处,有条件的壶友也可以放在博古架上,当做摆件装饰。

8、手掌如果有汗,摩擦紫砂壶可以吗?还是要把手洗干净才行呢?

答:最好是洗干净再摆玩,紫砂壶最忌手上过于油腻,会让壶变花,很难去除。

9、紫砂壶应该怎么开壶比较好?

10、紫砂壶淋水,干的越快泥料越好,是不是这样?

答:单纯用这样的方式鉴别泥料是不正确的,干的快慢还和壶型、烧结度以及加工息息相关。

拿西施壶来说,壶身表面并不会形成积水,相对来水肯定是干的比较快的,而像仿古这类壶身线条比较平缓的,流水自然也较慢,干的就比较慢。

11、为什么两把相同泥料的紫砂壶,手感差这么多?

答:紫砂,顾名思义,其中是含“砂”的,因为有“砂”才有了紫砂壶独特的手感,而手感的差异,指的就是“砂感”的强烈程度,这和泥料的目数有关。

12、“无朱不皱”,不起皱的朱泥是不是都是假的?

答:这个结论并不绝对,朱泥的起皱程度可以人为控制,在窑温可控处理到位的情况下,烧成后的朱泥壶可以做到除非贴在眼前看才会发现壶身起皱。

毕竟很多传世的朱泥作品也不起皱。

13、紫砂壶泡什么茶叶最好?

答:任何茶叶都可以用紫砂壶冲泡,不一样的泥料和壶形适合不一样的茶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4、紫砂被称为五色土,是不是有五种颜色?

本山绿

古人称紫砂为五色土的原意,是指白、青、黑、红、黄五色土壤,分别对应中国“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

15、为什么我用开水泡紫砂,紫砂就裂了,这是正常的吗?

答:紫砂壶本身就是易碎品,一冷一热温差大的情况下更容易造成开裂,所以建议使用之前必先温壶,以防万一。

另:茶壶很久没用的情况下比较干燥,一泡水上去也比较容易裂,除了朱泥,其他颗粒粗的泥料也会容易惊裂

16、用茶水淋壶身,淋完之后要擦干净吗?还是说放着不动容易形成包浆?

答: 每次用完紫砂壶都建议擦拭干净,潮湿情况下紫砂壶容易滋生细菌,久而久之对健康不利。

17、紫砂壶应该怎么清洗?

答:每次沏茶后一定要记得把内外用清水冲刷干净,自然晾干,保持壶的干净整洁。

对于已经形成茶垢的紫砂壶可将其泡入温水中,用小苏打轻轻擦拭浸泡后,使用柔软的茶巾擦除里外茶垢,最后用热水林浇壶身去味。

18、全手工壶一定比半手工壶好吗?

答:不一定,而且单看成型方法来区分紫砂壶优劣是不合适的。

我们都知道全手工壶做起来其实很难。同一把壶型,如果制壶人的水准不够,全手工壶的神韵远没有半手工的好。

有的艺人在用全手工拍打完身桶后也会放入模具来准形,使壶形更加准确、完美。

全手工制僧帽

说到底,模具也是一种工具。当代的一些工艺师使用顾老的模具来制作同一把,往往也只是仿其形而无其韵。用模具关键在用得好,用得巧。

注:这里的半手工只指身桶部分借由模具辅助成型,嘴、把、钮皆全手工制作。全手工视频演示制作过程,查看《僧帽壶全手工制作大揭秘!难得一见(附视频)》

19、听声辨壶到底靠谱吗?

答:一把紫砂壶真假好坏是不能靠听声音来判断的,茶壶泡养过跟新壶出窑又完全不同的声音!

紫砂壶的泥料不同,烧的温度不同,敲击后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20、紫砂壶为什么要盖“内壁章”?可以作为鉴别全手工制壶的标准吗?

答:内壁章,俗称“內封”,一般是作者的印章,可以看做是一把壶的“身份证”。

盖内壁章

紫砂壶上所有盖的印章都不能用来鉴定全手工和半手工,印章代表的不是手工制作,而是做壶人是谁。

现在很多机器做出来也有加印章,所以印章不是代表这个壶是不是手工制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现在也很多假全手工!

21、有职称的人做的紫砂壶价格就一定比没职称人做的高吗?

答:不一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职称只是考量标准之一,茶壶的价格不能光看职称,要先看壶的泥料品质,做工优劣,最后再看做工,不盲目贪便宜买到仿品大师壶,值不值钱,先看作品再说,不是一味的看底款!

一把壶的好坏,还要从泥、型、工、款,功等方面结合来看。举个最直白的例子,顾景舟的拍卖壶为什么有的几千万,有的却只有几百万,道理是一样的。

好壶不能藏(可以把玩的壶)

有收藏者不懂养壶的道理,以为壶买来就将壶放置在干净的地方就可以了,所以往往把壶往陈列柜里一摆,或者往箱子里一装就算完成任务。

如此藏壶方法是最不可取的,新购回的壶,要在喝茶过程中用心养,养出后再存放。

  

巧妙地使用,其实是最好的养护,当然珍稀的紫砂文物应当例外。

当代紫砂收藏大家唐云,生前就喜欢将自己收藏的“曼生壶”,像普通的茶壶那样轮流泡茶使用。

他曾说:“我不想用古董来装饰,我要用,能使用的东西我就使用。”有的客人见他竟用如此珍贵的茗壶泡茶相待,会感到手足无措。

唐先生笑着说:“此系身外之物,当常用之;只有常用,才能变成身内之物,方能达到物我两忘。世人多不知此。”

  

总结:泡茶养壶的“正确之法”

①彻底将壶身内外洗净。

②切忌沾到油污。

③实实在在地泡茶

④擦与刷要适度。

⑤使用完毕清理晾干。

  

紫砂壶,经久用、久养的工夫培养,变成了浑圆脂润,方敦厚重,珠玑隐现,肌体丰满,亚光宝气,似玉洁莹,像是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看到了完美的造型美、材质美、工艺美的真容。

  

在施行“泡茶养壶法”时,有两点要特别提醒注意:

一是,有的人喜欢在使用紫砂壶时,用细绳将壶盖与壶把连接,其实这样反而容易损坏壶盖。万一细绳断掉或结头松开,壶盖就会摔碎。

二是,洗涤紫砂壶时,千万不能有甩干水滴的错误动作。因为很可能将壶体碰撞到水龙头上导致损坏。

紫砂小知识:紫砂壶淋水后(紫砂壶淋开水)

经常碰到壶友问我的一个问题:一把壶淋水之后干的快慢能不能判断泥料的好坏?其实一把壶淋水干得快干不快与泥料的好坏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也不能以淋水上去水干的快慢来区分是否是一把真正意义上的紫砂壶,下面就举几个实例来说明一下:

  

一、壶的表面细工(明针)做得到位,水就干得快些,反之就慢些。

二、与泥料目数有关。壶本身泥料的目数(目数越高砂料越细腻)高,那么壶的胎土比较致密,水当然会干得快点,反之则慢。

  

三、与壶的形状有关。比如西施壶、龙蛋壶、思亭壶,这类壶几基本上不会存在积水在壶上的机会,全身光溜溜,哪有水干得不快之理!而象仿古、平盖莲子、虚扁这类壶过度很平缓,壶盖有积水的机会,壶身流水也缓些,相对的也就干得慢。

四、淋壶水温的高低影响水干的快慢,水的温度、壶表面积都影响水分的蒸发。包浆后,壶面油润,淋水后也是会迅速滑落。

五、其他的影响因素,如:室温、风向、风速、壶的大小,淋水量的多少等等常态时的非主要因素,在此不一一累述,想一起探讨的壶友可以在微信给我们留言。

  

综上所述,一把壶淋水上去是否干得快,不能用以衡量或判定壶本身泥料好坏的标准。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的挑选和养护和了解或选购紫砂壶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紫砂壶的挑选和养护 了解或选购紫砂壶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33705.html

上一篇:什么是紫砂 紫砂什么意思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