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李小白银壶简介 李小白银壶获奖作品

时间:2023-07-31 03:01:01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李小白银壶简介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李小白银壶获奖作品和李小白银壶简介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李小白银壶简介 李小白银壶获奖作品1

李小白银壶简介 李小白银壶获奖作品

李小白银壶  欣赏

纯银太柔软,为了便于制作,市面上很多银壶都有参杂其他金属的合金,比如铜、锡等。这种有参杂别种金属的器具,行内人一眼就可以看的出来。但如果是对于外行人的话,就不是很容易就能辨别得开。

1、看颜色

2、掂重量

     白银密度较一般常见金属略大,一般地讲:“铝质轻、银质重、铜质不轻又不重。”因而掂掂重量可对其是否为白银做出初步判断。若银壶体积较大而重量较轻,则可初步判断该银壶属其它金属。

3、查硬度

     白银硬度较铜低,而较铅、锡大,可用大头针划银壶不起眼的地方进行测试,如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如为铅、锡质地,则痕迹很明显、突出;如实物留有痕迹而又不太明显,便可初步判定为白银制品。

     纯银壶掷地有声,无弹力,声响为“卟哒卟哒”。成色越低,声音越低,且声音越尖越高而带韵;若为铜质,其声更高且尖,韵声急促而短;若为铅、锡质地,则掷地声音沉闷、短促,无弹力。

     辨别银壶的真假纯度,专业的辨别方法是以硝酸擦拭方法,此方法可以有效的鉴别出银壶的真伪。具体操作方法为:硝酸滴在银器茶具表面,抹去硝酸,表面仍呈银白色的,说明含银量高;若成灰黑色,说明含银量低。民间匠人则多采用火烧的办法,真银火烧后银色不变,若变黑,则银的成色较低。对银的成色的判定,往往依靠经验,民间匠人对银的成色区分的很细。

紫砂壶的不同容量适合多少人饮用

紫砂壶的各种不同容量(容量单位:CC/ML)适合多少个人饮用,实际上是取决紫砂壶的大少以及品茶所使用杯子的容量大小来决定,很多朋友购买紫砂作品时,壶的大小,容量,是参考标准中很重要的一条最常见到的几种搭配方式给各位壶友介绍一下:

君德壶

我们一般来划定紫砂壶的容量时,通常正常情况下,不算极端作品的,通常分为5种:

品茶用的茶杯大概有这三种规格:小口杯(约30CC左右)、中口杯(约50CC左右)、大口杯(约90CC左右)

除去茶具的各自损耗,损耗包括紫砂壶内的茶叶占了体积,而茶杯不可能倒得满满的,除一下就出来结果。比如有壶友会问到,160CC的紫砂壶可以适合几个人同时喝茶使用,这种情况下就选小口杯,160CC就可以提供4-5个人同时喝茶了。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可以随时变换的,可以根据实际喝茶时候的情况来随意搭配,只要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喝茶心情,随意就行了。

制作者的角度看

从玩壶者的角度看

壶大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

一是地理位置和购买习惯,这边主要是取决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茶叶品种不一样,很多朋友最初接触茶类还是首选当地茶。

购买习惯,由个人喜好而定,有的朋友钟爱大壶,有的朋友偏喜小品,看自己平时喝茶的时候哪个容量最合适,不要茶还未来得及喝完,却冷掉了;还没喝几杯就一泡结束。所以看自己平时的喝茶习惯来。

二是价格因素,一般同一款器型,同一款泥料,大容量的价格会高一些,因为制作更费时费力,也更消耗泥料,也有的是因为泥料比较难烧制,比如说朱泥,基本上都是小壶比较多。

有些壶友比较钟爱一手壶的,一只手拿正好。握起来方便,便于把玩,但是也有人好客朋友多,用的都是大品壶,不管大壶还是小壶,最主要是适用。

这25把壶你认识吗(什么壶值得收藏)

看看这些不常见的传统壶型,你认识几把?

1.龙头玉环壶 

(站 长推荐:名茶君山银针产于,学习茶知识请访问,wWw.lhECha.com)

▲冯桂林 龙头玉环壶 

冯桂林一生创制紫砂花货素器精品甚多,有圆有方,有高有矮,有规矩方正精确的造型,亦有生态自然的茗壶,无不精致细腻,为同辈人称颂。此器即是其代表作之一。

2. 弯楞形壶

▲ 陈鸣远  弯楞形壶

3 .梅花壶

▲ 陈鸣远  梅花壶

4.碗灯壶

▲顾景舟 碗灯壶

▲ 顾景舟制石生刻红泥碗灯壶

▲王寅春 碗灯壶

5.橄榄壶

▲ 大彬款 橄榄壶

泥质紫褐泛暗红色,砂粒隐现,火候较高,于细腻中显坚实靓丽,有“砂粗质古肌理匀”、“银砂闪点”的特征。

制作技艺精绝,壶的胎壁较薄,手感轻盈,高洁典雅,朴实无华。

▲徐士衡 平肩橄榄壶 

此壶器型硕大,为明代早期作品特征。底部用竹刀刻:“行吟月下  山水主人士衡”十字楷书款,盖内有士衡篆书长方章。

6.墨林壶

▲项子京收藏墨林壶

此壶是明代最有名的鉴定家、收藏家项子京,在宜兴定制的茶具。底刻铭文:“煮茶亭长项氏子京墨林”。

此壶气势颇大,结构有明制特征,几经碾转,藏家甚宝爱,并以拓本藏记。

7.玉斝(jiǎ)壶

▲陈文叙 玉斝壶

陈文叙,乾隆进士,博学嗜古,工诗善文,好造壶以怡友朋。

陈文叙是早于陈曼生的宜兴县令,与紫砂壶结缘,且能亲自制作紫砂壶,是对紫砂茗壶兴盛起倡导作用的第一任宜兴县官陶艺家。

8.平盖莲子壶

▲行有恒堂刻诗句  平盖莲子壶

9.曼生棋奁壶

10.鱼罩壶

▲裴石民制鱼罩壶

11.渔翁套具

▲汪寅仙 渔翁套具

12.玉笠壶

▲王寅春  玉笠壶

13.芝硕壶

此芝硕壶造型如缨帽,壶钮似顶珠,以顶珠为中心,饰以红缨垂下,下有六个流苏状的缨络,制作精妙。

14.束腰方壶

▲陈秉文 束腰方壶

此壶形制硕大,造型源于青铜古尊,方中寓圆,颈高腹鼓,高脚四开犴门,将全壶托起。腰部束一丝带纹作装饰,姿韵细腻,飘逸灵动。

15. 无垢壶

▲陈鸣远  四方圆角无垢壶

铭文“是名无垢,置诸座右,为斐老道兄。”

16.单环壶

▲王寅春 单环壶

17.凹肩磬钟壶

 ▲ 愙斋东溪  凹肩磬钟壶

此壶又称折身圆壶,壶上铭文署“东溪”。底钤“愙斋”篆文方章,为吴大澂参与砂壶制作名款。“东溪”为赵松亭之艺名。

18.雪桃壶

▲范大生 雪桃壶

雪桃壶用细红棕泥制作,色泽润亮朴雅。壶上铭刻:“方川子,玉川子,君子之交淡必此。利用刻。”

19.五蝠蟠桃壶

▲裴石民 五蝠蟠桃壶

20.隐角竹鼓壶

▲赵松亭 隐角竹鼓壶

此壶受到师傅邵夫廷、刻字名工吴月亭的推崇,遂为其壶上镌刻:“中空空,而难测,腹恢恢,其有余。”从此吴月亭与赵松亭结为忘年交。

▲朱可心  隐角竹鼓壶

21.水仙壶

▲陈殷尚  水仙壶

22.盉形壶

▲陈仲美  盉形壶

此壶取古铜器中“盉”的造型,但同时又将壶身分作三瓣,于是三扁圆足又是三突棱棱脊所在,与壶把、壶流相呼应,略带古拙韵味。

▲徐友泉  仿古盉形三足壶 

23.葵花壶

▲时大彬 葵花壶

24.水仙花六瓣方壶

▲时鹏款 水仙花六瓣方壶

25.珍智提梁

▲周桂珍 珍智提梁

以上内容是关于李小白银壶简介和李小白银壶获奖作品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李小白银壶简介 李小白银壶获奖作品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33969.html

上一篇:怎样看紫砂壶 怎么看紫砂壶好坏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