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选配最高境界 茶器推荐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器选配最高境界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器推荐和茶器选配最高境界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茶器选配最高境界 茶器推荐1

茶器
茶道的“道”,很大程度上体现于它们的使用上。如果说茶道六君子是茶圈最火的组合,那是当之无愧的。
现在,茶道之风愈盛,关注茶道六君子的人也越多,没有六君子坐镇,泡茶会单调许多。
但是这个组合中,每位成员具体叫什么,有什么用途,平时怎么护理,并不是每个人都关注、了解的,甚至有人还会张冠李戴。
以下误区,你中招了吗?01
茶 筒
误区:
茶筒就是茶桶,是用来储存茶叶的器具;或者就是醒茶罐,用来醒茶的器具?
正解:
茶筒应该叫做茶器筒,是用来盛放茶艺用品的,不是用来盛放茶叶的哦。存茶用的器具通常是带盖的,有一定的密封性。
02
茶 则
误区:
茶则与茶荷一样,都是用来欣赏干茶外形的?
正解:
茶则除了用来盛放干茶以外,还有取茶、量茶之用。
在我们取茶时,用茶则伸入茶叶罐中来取得茶叶,避免用手直接抓取,使取茶过程更加清洁。同时也可以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适量。
茶荷
茶荷的造型多有引口的半球形,用来赏干茶、引茶入壶都很合适,但是要取茶就不及茶则方便了。
03
茶 漏
误区:
茶漏与茶滤是用法相同?
正解:
茶漏的作用是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是没有滤网的。
而茶滤带有滤网,一般是架在公道杯上,用来在冲泡中滤去茶渣,以便分离茶与茶汤。
04
茶 匙
误区:
汤匙是用来舀汤的,那茶匙就是用来舀茶汤的呗!
正解:
看茶匙的外形,我们就能判断它是不能舀汤的。
茶匙经常用于将茶叶从茶则或茶荷拨入壶中,所以也叫茶拨。
也有人管茶匙叫渣匙,这是由于茶叶吸水冲泡过后,体积会因吸水而膨胀装满整个茶壶,而壶口一般都比较小,用手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这个时候也可以用茶匙来挖取壶内茶叶。
05
茶 夹
误区:
茶夹可以用来夹取干茶?
正解:
茶夹又称茶筷。
常用于挟着茶杯洗杯,一来避免茶碗烫手,二来避免手污染了茶碗。也有用来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但是夹取干茶很可能破坏其条索的,而且也不太方便使用,茶友们还是用茶则取茶比较好。
06
茶 针
误区:
茶针可以拿来撬茶饼、茶砖?
正解:
六君子里的茶针,与撬茶用的茶针还真是同名同姓没区别。但是六君子里的茶针多为竹、木制成,而撬茶用的茶针一般是金属材质。
属于六君子的茶针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通,所以又名茶通。
图 | 〔明〕唐寅 琴士图(局部)
归根来说,茶道六君子是泡茶的辅助使用工具,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相当于只是和它们打了个招呼,要想和六君子真正熟络起来,还得经常交流——使用。
好茶器也得和主人长时间磨合,这样才能摸透彼此的习气,所以“六君子”的养护就尤为重要了。
使用完之后,要将它们擦拭干净,或者洗净晾干,避免这一次的使用沾染到的茶渣茶汤,影响之后的使用。
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滋生细菌,它们在装进茶简时,不要沾水,这样可以延长使用寿命。
以君子之交尊重茶器,让它们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正确作用吧!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紫砂专栏】康熙雍正乾隆(康熙紫砂记)(康熙御制紫砂壶)
清代「康雍乾时期,国力昌盛,宜兴紫砂的发展更是进入一个空前的繁荣时期。其中帝王的偏好,对于宜兴紫砂发展起到了尤为突出的影响。
在我们可见的清宫旧藏中,就有「珐琅彩绘、髹漆、描金、泥绘」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三帝偏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他们都喜欢什么样的紫砂壶。
康熙 珐琅康熙命造办处,在金、银、玻璃、瓷胎与紫砂胎上画珐琅,创制了「珐琅彩紫砂」,使精品紫砂较明代有了质的飞跃,珐琅彩紫砂代表了康熙紫砂制作的最高水平。
康熙 紫砂胎珐琅五彩花卉茶壶
康熙 宜兴胎画珐琅提梁壶
康熙 紫砂胎珐琅彩五彩四季花盖碗一对
康熙 紫砂胎珐琅彩万寿长春海棠式茶壶
雍正 素胎雍正皇帝崇尚紫砂材质的自然意趣,风格素雅无华,深邃内敛。紫砂器多为素胎,凸显造型和泥质的天然肌理之美,格调高雅。
紫砂端把茶壶 清雍正
柿蒂起花扁壶 清雍正
宜兴紫砂菊瓣茶壶 清雍正
紫砂扁圆壶 雍正
乾隆 华美乾隆时的宫廷紫砂,集诗、书、画、印于一体,风格奇巧华丽。乾隆帝崇尚华美,这一时期,堆绘、描金、包漆、彩绘等工艺,已能熟练运用,同时粉彩紫砂器也兴起。
清乾隆 御制紫砂描金山水诗文圆壶
紫砂描金御题诗烹茶图壶 清乾隆
乾隆 黑漆描金菊花图紫砂胎茶壶
【紫砂专栏】紫砂(紫砂之家网)(紫砂收藏大家)
新媒体管家
饮茶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生活方式。
而好茶,必然要有相般配的茶具。
朝代更迭,史海浮沉,茶具繁多,金银玉瓷,水晶玛瑙,不一而足。
而世人多爱紫砂,赞其为茶器之首。
其功其用
唐(站长 推荐:茶渣,学习茶知识请访问,wWw.lhECha.com)宋多为抹茶、煎茶,饮茶的多是瓷壶与瓷碗等,至明中期为泡茶法,紫砂的功用被人所见,因而多受其崇。
《长物志》言:
「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
「故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
泡茶紫砂为宜
人们在比较若干茶具后,认为壶还是
「以砂者为上」
随着冲泡方法的简单易行,紫砂壶也因此日渐推广,收到喜爱。
曾有这样一则逸闻:
一位盖房的施工匠,在承建带阁楼的房屋时,不慎把他们平时泡茶取饮用的紫砂壶遗忘在阁楼上了。
几天后,他爬上去取回这把壶,意外地发现壶里的茶还没有馊。
时值盛暑,此壶居然由此功效,因此广为流传,时人皆以紫砂用茶。
虽是逸闻无考,但紫砂的优越性也因此广受认知。
泡茶紫砂为宜
紫砂是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质,气孔微细,密度高。
香不涣散,得茶之真香真味,暑天越宿不馊。
利茶发茶是紫砂被称为茶器之首的根本原因。
文人之好
紫砂风靡茶界其实也是有推手的,那便是历代文人墨客。
「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
「雪贮双砂罂,诗琢无玉瑕」
「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曼生井栏
紫砂以不饰秞、泥本色而广受文人喜爱,其质地古朴纯厚,不媚不俗,与文人气质十分相似,以至文人深爱笃好。
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刻以印章,托物寓意,每见巧思。
调鼎铭汉铎
最为瞩目的便是陈曼生的曼生壶,与梅调鼎的玉成窑传器。
以器载文道,为紫砂壶带来了浓厚的文人气韵,丰富了紫砂的文化内涵,使紫砂不仅仅作为日常实用器的存在。
其韵其雅
紫砂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发光亮照人,气韵温雅。
也就是所说的养壶包浆。
长久使用,器身会因抚摸擦拭,变得越发光润可爱。
泡养效果
「摩掌宝爱,不啻掌珠。用之既久,外类紫玉,内如碧云」
《阳羡茗壶系》有言
「壶经久用,涤拭口加,自发暗然之光,入可见鉴」
在紫砂的使用中感受紫砂日渐温润的变化,也是饮茶用壶的乐趣。
包浆泛亚光
紫砂发展流传百年,名家好手辈出,所作之器或质朴内华、或形像巧思,多有佳品传世。
景舟先生曾经说过,实用器宜艺术化。
紫砂匠人正是以此为最高的追求目标,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这亦是紫砂的魅力所在。
「壶黜银锡及瓷,而尚宜兴陶」
作为我国源远流长茶文化中的一部分,紫砂以其效功用、文人推崇、艺雅兼具的特性,在茶林中独树一帜。
饮茶之境
喝茶是一种心境,用紫砂壶泡茶喝茶,更显出生活的一份淡泊和宁静。
相伴紫砂壶,亲近紫砂壶,过一种质朴的生活,在这行色匆匆的社会,亦是一种清福。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器选配最高境界和茶器推荐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