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茶器都有哪些 茶器别称

时间:2023-07-31 12:45:32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器都有哪些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器别称和茶器都有哪些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茶器都有哪些 茶器别称1

茶器都有哪些 茶器别称

壶承,主要是作为承载包容主泡茶器的容器。既然称为“壶承”,更多的是以承载茶壶。

茶有百味,只要用心冲泡品尝。总会啜尝到那抹美好,茶器也足够玩味,置纳着不同的美妙滋味。壶承,在茶席间有着越来越多存在感,是现在潮流干泡当之无愧的主角。作为承载泡茶器的明星产品,有着一股令人心生喜悦的力量。

壶承在茶席中主要起功能性作用,最直接的便是使紫砂不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及保持茶席的整洁美观。

避免茶壶或者盖碗沉浸在水淋淋的湿身装中,干净整洁、雅致美观是它的基调。茶席间的布景造境,它也堪称一绝,创造出许多意境美绝的惊艳。

一承一壶一茶事,节省空间,富余气氛。无论是在山川丘壑之间,还是闲庭别院一角,都可以拥有一席完美茶局。

清心凝神,静稳沉着,是壶承赋予泡茶者的气质。

壶承的兴起,可能借鉴于工夫茶使用的茶盘,又因上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干泡法”而促进繁荣,近来因茶席布境造境等美学考虑而广为人识了。

工夫茶中泡茶,多讲究淋壶、壶外追热,内外夹击,以使壶内茶温保持,尽可能的泡出茶的韵味精华、改善茶汤的温润细腻或层次,主要如凤凰单丛、岩茶等。

泡茶者静心事茶,如若静稳得当,甚至主泡器几乎不见水滴外溢,一把壶即可,连壶承也不需要了。而壶承的出现,那么主要功用就更倾向于保持席面造境的美学功用了。

要考虑器形的美感,也要考虑总体造型的搭配设计。壶承颜色宜略浅于茶席的颜色,或色调一致,尽可能不过于刺眼喧宾夺主。壶承,既然是为了承载别人,突出“壶”,更应隐去浮华,成就主泡茶器。

在器形的选择上,壶承应适当大于壶的空间占位,太大则显壶小,过小太显茶壶周转不畅局促之感。

手工打磨锻造精致壶承,手的温度、匠心打造,壶承的形态自然,更具艺术感及奢华需求。

从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如家用的菜碟、粗瓷大碗、甚至是铁盘,随手可得、随地而拾的一块自然天成的砖头木头等等。器具生活中常见,一物多用,看似随拾、漫意、不经心,亦处处透露着生活的禅味。

在使用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起到保护或避免磕碰声响,壶和壶承之间多添加丝瓜络片作为垫。以秋瓜络为之,不生他味,毡毯旧布,剪成圆形,稍有不合。

陶艺家们的手工壶承,提高了茶具在茶席中的美学价值或观赏性。但也正由于单价过高,无法量产满足需要。所以具备设计能力和量产技术的匠人或厂家,开始大量生产茶具。

虽铁去了独特性,但满足了量的需要,及新型材料的出现,被运用到制作壶承当中,壶承的形态更为多样化,可选择的余地更多,以搭配你造境所需的不同茶席或空间布置。

至于搭配茶席壶承的选取法则,则无定势,能够让茶席的主次关系更清楚,更好地表现出茶席主题,从而提升茶席的总体美感,便于得心应手的泡茶为主。

壶承,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照亮茶台生活;壶承,隐去浮华,承载“别人”。

怎样挑选一把泡茶利器(泡茶茶器的选择)

购买紫砂壶,是收藏紫砂壶的最关键环节之一,因此,在初步认识和了解紫砂壶之后,掌握购买诀窍与收藏方法,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

怎样从沏茶角度来选择紫砂壶?

现代紫砂陶艺作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

    

受国际流行的现代陶艺影响,宜兴紫砂传人中也有一些人从事现代紫砂陶艺创作,作品的水平很高,价格却不高,有些作品已被博物馆收藏,其实也适宜于个人收藏。

因为现代紫砂陶艺是一种以新面貌出现的紫砂陶作品,追求艺术个性,强调器形的新颖性和原创性,没有传统紫砂“千人制一壶”的弊病,故更适宜收藏。

为什么说收藏紫砂壶并不是年代越老的越好?

许多人以为紫砂壶越“老”越好,把自己的收藏目标锁定在旧壶、老壶上。其实,以年代“老”作为收藏紫砂壶的唯一标准是有问题的。老紫砂壶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名家之作,而且大多已是博物馆藏品,艺术品拍卖市场上很难见到。

老紫砂壶中大多数是仿制品,但仿制品也分三六九等,其中有后辈高手仿制前辈高手之作,有高手的徒弟仿师傅之作及高手的后代的仿作,更多的是业内人士仿制的“行货”。

显然,老紫砂壶的“老”字后面有很复杂的内容,并非是一句年代“老”就能概括的。

然而,认为紫砂壶越“老”越好的人很多,所以旧货市场为“惟老紫砂壶才收”的人们准备了极为充足的货源。

这些所谓的“旧壶”、“老壶”都是用低档泥料制作的仿制品,用“擦蜡”作旧,即用细砂布将新壶表面仔细打磨一遍,再用棕帚擦涂石蜡,使壶表看起来很润,很像养壶形成的“黯然之光”;还有人干脆用鞋油擦亮紫砂壶。

这种作旧方法极不可取,因为砂布打磨破坏了壶表面的物质结构,沏茶时石蜡、鞋油会融化,极不卫生,清除时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此外,还有人用酸腐蚀作旧,或将新紫砂壶涂上白水泥,用水浸泡,做成出土的模样。所以应当慎重对待器表光亮的“老”紫砂壶。

皮鞋油做旧壶

为什么说只有名人制作的紫砂壶才有收藏价值?

并不是所有的紫砂壶都值得购买和收藏。紫砂壶收藏和字画一样,也有“名人效应”,名人制作的壶与非名人制作的壶在收藏价值上有天壤之别。一般的紫砂壶只是一种实用生活用具,不具有文化艺术收藏品的品质。地摊上的紫砂壶,绝大多数都是专门冒充古壶的赝品,没什么收藏价值可言。

只有名人名作才有收藏价值。当代名家制作的紫砂壶也具有收藏价值,尤其是大师的作品,一直是稳中有

升。

做旧壶

什么是古壶?

古壶是指从明代到民国初年之间生产的紫砂壶。传世的古壶数量少、价格高,且各种仿冒品充斥市场,因此如果想入手古壶,必须谨慎小心。要想收藏古壶,首先应熟悉书本上的资料,如明代周高起的《阳羡名壶系》,清代吴骞的《阳羡名陶录》,民国初年李景康、张虹合著的《阳羡砂壶图考》等,都应该有所了解。

茶文化丨盏里乾坤(盏中有乾坤)

茶在我国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而古代作为饮茶用器的茶盏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秦汉时期,饮茶之风日渐兴起,茶具才开始从日常的食器酒器中分离出来。据了解中国出土的最早茶具为东汉烧造。饮茶地域性的消失,是饮茶文化作为全国文化出现的标志。

茶为国饮,远近同俗

唐代宫乐图(会茗图)

在唐代以前饮茶主要在上层社会流行。到了唐代,饮茶之风才扩散至民间趋于平民化。茶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当时也形成了人人饮茶的社会风尚,正如《旧唐书•李玉传》中所提到的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怯竭乏难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甚。当时的不少城市已出现了专门卖茶的茶馆。此时方才出现了专门用于饮茶的器具——茶盏。 

 

宋钧窑天蓝釉红斑花瓣式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瓷茶盏是宋代制瓷工艺与社会环境相结合的产物,茶盏不仅仅是盛贮之器,它还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品位和质量以及那个时代的审美、价值观等文化内涵。

宋瓷茶盏造型简洁,优美,装饰典雅含蓄,将实用美观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完美地结合,也反映了两宋时期崇尚质朴,清秀自然的社会审美情趣。

 

南宋 曜变天目盏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源于福建建安北苑贡茶选送的评比,后来民间和朝中上下皆效法比斗,成为宋代一时风尚。它是在茶宴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风俗。

宋人斗茶之风的兴起,与宋代的贡茶制度有密切的联系。民间向宫廷贡茶之前,茶人以斗茶的方式,评定茶叶品级等次,胜者作为上品进贡,献茶的人也可以升官晋级。

南宋刘松年斗茶图

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曾画过一幅表现斗茶场面的《斗茶图》。图中四位斗茶手分成两组,每组二人。左边斗茶人,左手持茶杯,右手持茶壶,昂头望对方,助手在一旁,右手提茶壶,左手持茶杯,两手拉开距离,正在注汤冲茶。

 

宋末元初著名书画家赵孟頫绘制的《斗茶图》 原图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斗茶”之法讲究茶质、水质和技艺。斗茶想要取胜,不仅需要茶品好,茶人的技巧娴熟,而且需要优质的茶盏,所谓“好马配好鞍”。斗茶是要比试谁的茶盏中泡沫停留的时间更长。

因斗茶是以茶色是否鲜白为标准,所以所用茶具以黑釉瓷器为主。好的茶盏颜色能衬托出茶汤的颜色,使茶能够在茶盏里香气持久且保温,同时茶汤在盏面上不留水痕。

龙泉窑斗笠碗 四川宋瓷博物馆藏

“松风鸣雪兔毫斑”——斗茶佳器

那么哪种茶盏适合用来斗茶呢?北宋皇帝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书法家蔡襄在《茶录》里面都曾提到过建盏是最适合点茶和斗茶的茶器。

宋徽宗说:"盏以青绿为贵,兔毫为上。"如蔡襄在《茶录》说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宋黑釉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建盏”是指自北宋以来在建阳市水吉、池中、后井出产的黑釉茶盏。中国八大名窑之一的“建窑”出产的黑釉瓷被誉为“瓷坛明珠”。

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釉料独特在烧制过程中能产生不同的筋脉和色彩,因而成品的釉面呈现兔毫状、油滴状或曜变状,温润晶莹,瑰丽悦目,具有典型的中国风格和浓郁的东方古典艺术色彩。

北宋 建盏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常见的有油滴,兔毫,鹧鸪斑等不同釉面风格。油滴盏的油滴纹是黑釉在高温中形成的结晶釉,黑色的釉层上均匀分布着小而密集的斑点,犹如漂浮的油滴。因为斑点有金黄色或银灰色之分,故这类建盏又有“金油滴”和“银油滴”的区别。

兔毫纹的形成是由于釉中的铁质在高温中聚集,并向下流动,产生流淌状丝毛纹,因细密如兔毛而得名。同样有金黄色、银灰色、蓝色等炫目色彩。在灯火的衬托下,能变幻出绚丽迷离的光影。

北宋建窑兔毫盏

鹧鸪斑用含铁量很高的不同的两种紫金土来配制黑釉,使釉内含铁量高达6-8%,黑如漆,再在生坯上挂釉两次,以稍低于烧制其他结晶釉的温度焙烧,因较多的铁元素在釉里结晶,黑色釉面便形成了酷似鹧鸪羽毛一样尽善尽美的花纹,故名"鹧鸪斑"。

宋 鹧鸪斑建盏 日本静嘉堂美术馆藏

黑瓷中又以兔毫斑最受人们钟爱。这种瓷器的釉面颜色绀黑如漆,温润晶莹,釉面上布满密集的筋脉状白褐色纹饰,犹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样细,闪闪发光。用兔毫盏沏茶,兔毫花纹在茶水里交相辉映,令人爱不释手。

宋代有关建盏记载最重要的著述是《方舆胜览》,作者祝穆写到:“兔毫盏,出鸥宁之水吉。

黄鲁直诗曰:‘建安瓷碗鹧鸪斑’。又君漠茶录‘建安所造黑盏纹如兔毫’。然毫色异者土人谓之‘毫变盏’,其价甚高,且艰得之。”这段文字清楚表明“毫变盏”价格昂贵且极难得到。

宋兔毫盏 日本京都博物馆

宋代才子黄庭坚,与诗友品茗斗茶中,常常即席赋诗,如“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松风转蟹眼,乳花明兔毛。”就体现了黄庭坚对黑釉兔毫盏的赞誉之词。

苏轼在《送南屏谦师》中也表达了对兔毫盏的喜爱之情,“道人晓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味手。忽惊午盏兔毫斑,打作春瓮鹅儿酒”。

建窑兔毫盏从元代开始衰落,以致失传,然而令人欣慰的是失传几百年的兔毫盏已于1980年在福建恢复试制成功。

南宋吉州窑兔毫盏

除此之外,宋代茶盏在充分吸取唐代茶盏优点基础上,出现了一种敞口、斜腹壁呈45度角、小圈足的容器,形似倒置的斗笠,因此这种茶盏被称之为斗笠盏或斗笠盌”。

北宋耀州窑青釉划花斗笠盏

茶与茶盏的关系是相生相融的。同样的一泡茶,注入不同的茶盏,便能产生不同的汤色滋味。茶,因为茶盏而有了形,人们既可品其味,又可观其色,还可闻其香,更可杯底留香。

茶盏不仅有其收藏价值,更有其实用价值。如今大众对茶盏收藏热情也越发高涨,而对茶盏的保护与重视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仍需我们不断努力。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器都有哪些和茶器别称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茶器都有哪些 茶器别称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34331.html

上一篇:紫砂壶正高级工艺美术师名单 紫砂壶高级工艺师名单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