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冶石瓢和景舟石瓢的区别 子冶石瓢壶与景舟石瓢壶怎么区别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子冶石瓢和景舟石瓢的区别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子冶石瓢壶与景舟石瓢壶怎么区别和子冶石瓢和景舟石瓢的区别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子冶石瓢和景舟石瓢的区别 子冶石瓢壶与景舟石瓢壶怎么区别1

子冶石瓢的风骨
文丨砂海墨韵
石瓢壶最早由清代的陈曼生创作,相传,陈曼生在做官之余,经常微服简从,漫游于市井中,偶而或淘选古物,加以收藏。一日,忽然见到一个乞丐,行乞于街角,前置一石器。
▲陈曼生像
曼生观看其器许久,只见此器形状独特,似瓜非瓜,虽显陈旧,却难掩其典雅古朴的面貌。观看它的底端,竟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曼生不禁大喜过望,立马取出纹银二两购买下来。
曼生得了这件东西如获至宝,匆匆回到家里清洗干净,再细一看果然乃一元代石瓢也。曼生乃紫砂玩家,依这个造型制壶的心情油然而生。于是以石器为原形绘壶再加上壶盖、壶嘴以配之,经过易稿数百次,终成壶式,起名曰“石瓢”。
▲曼生石瓢
我们最早可见的石瓢,便是曼生款的器形,其由当时的制壶名家杨彭年所作,陈曼生在壶身上刻绘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而往后历代紫砂名工名家皆做过石瓢器形,多有改动演变,而其中极有特色的,便是子冶石瓢。
▲子冶石瓢
子冶,便是瞿子冶,其名应绍,字子冶,尝任训导,上海松江人。
他工诗文,其诗耀艳深华、缠绵悱恻;擅书画,晚年尤工兰竹,用笔放逸,为世所重;精鉴赏,凡钟鼎彝器、秦砖汉瓦无不立辨真伪。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他酷爱紫砂壶,并自号为「壶公」
曼生石瓢不肥而坚的铭文,子冶石瓢做出了最好的诠释,将清瘦矍铄的感觉表现的淋漓尽致,稳而挺,有骨力。
整个壶体巧妙地运用了三角形的对照变化,身筒与盖合为一个大的三角,把圈为三角,钮为三角,三足也构成三角,甚至直流与身筒也构成了“虚”的三角。
这些三角更能巧妙而和谐地组合在一起,可以说,子冶石瓢是几何壶型中运用三角形的经典之作。
子冶石瓢的骨力,体现在它器形的简洁利索、清奇脱俗。
整器透出一股刚韧之气,抑扬顿挫,挺拔凛然。
而从器形演变发展的角度去看,从陈曼生到瞿子冶,文人的气韵在石瓢上体现,书画相合,文意十足。
这样经典的子冶石瓢不容错过。
臻品:闵荣彬
玉琮是中国古代用于祭祀的玉质筒状物,
最早的玉琮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
距今约5100年。在玉器中,琮是用于祭地的玉器。
玉琮的外型状似笔筒,外型方内洞圆。
玉琮
紫泥|500CC左右
全手工|闵荣彬 制
玉琮壶创作灵感来源于古代重要礼器之一的玉琮,以玉琮的造型为灵感.塑造内圆外方的形制。
玉琮壶通过繁复细致的工艺处理,以罕见的大气、典雅、严谨、规整的形像展示在我们面前。
此壶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有“仁、智、义、礼、忠、信”等六德。
● 自然光下
细|节
纯 |背
图片因环境光及各种显示媒介影响
偏色差异各有深浅属正常现象
色泽以实物为准
闵荣彬
1968年出生,自幼酷爱紫砂艺术,师从顾绍培和何道洪之徒余立平。潜心研究历代紫砂名作,形成了个人独特的风格,以全手工方器、花盆、笔筒、花瓶见长。以名士为师,向能者学习,搏采众长,所创作品构思精巧、古朴而新颖,大度而仔细,文化气息浓厚,泥料讲究。对作品精心创作,制作技艺不断提高,作品参加景舟
杯比赛,诸多作品,颇受海内外爱壶收藏者的一致好评。
2023年10月作品《六顺提梁》荣获首届“景舟杯”初级职称类优秀奖。
2023年5月8号在第十三届手工制陶大赛暨第四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江苏选拔赛中,作品《怀古八方》荣获三等奖
茶器(茶器与茶具的名字)
壶承,主要是作为承载包容主泡茶器的容器。既然称为“壶承”,更多的是以承载茶壶。
茶有百味,只要用心冲泡品尝。总会啜尝到那抹美好,茶器也足够玩味,置纳着不同的美妙滋味。壶承,在茶席间有着越来越多存在感,是现在潮流干泡当之无愧的主角。作为承载泡茶器的明星产品,有着一股令人心生喜悦的力量。
壶承在茶席中主要起功能性作用,最直接的便是使紫砂不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及保持茶席的整洁美观。
避免茶壶或者盖碗沉浸在水淋淋的湿身装中,干净整洁、雅致美观是它的基调。茶席间的布景造境,它也堪称一绝,创造出许多意境美绝的惊艳。
一承一壶一茶事,节省空间,富余气氛。无论是在山川丘壑之间,还是闲庭别院一角,都可以拥有一席完美茶局。
清心凝神,静稳沉着,是壶承赋予泡茶者的气质。
壶承的兴起,可能借鉴于工夫茶使用的茶盘,又因上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干泡法”而促进繁荣,近来因茶席布境造境等美学考虑而广为人识了。
工夫茶中泡茶,多讲究淋壶、壶外追热,内外夹击,以使壶内茶温保持,尽可能的泡出茶的韵味精华、改善茶汤的温润细腻或层次,主要如凤凰单丛、岩茶等。
泡茶者静心事茶,如若静稳得当,甚至主泡器几乎不见水滴外溢,一把壶即可,连壶承也不需要了。而壶承的出现,那么主要功用就更倾向于保持席面造境的美学功用了。
要考虑器形的美感,也要考虑总体造型的搭配设计。壶承颜色宜略浅于茶席的颜色,或色调一致,尽可能不过于刺眼喧宾夺主。壶承,既然是为了承载别人,突出“壶”,更应隐去浮华,成就主泡茶器。
在器形的选择上,壶承应适当大于壶的空间占位,太大则显壶小,过小太显茶壶周转不畅局促之感。
手工打磨锻造精致壶承,手的温度、匠心打造,壶承的形态自然,更具艺术感及奢华需求。
从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如家用的菜碟、粗瓷大碗、甚至是铁盘,随手可得、随地而拾的一块自然天成的砖头木头等等。器具生活中常见,一物多用,看似随拾、漫意、不经心,亦处处透露着生活的禅味。
在使用过程中,更多的是为了起到保护或避免磕碰声响,壶和壶承之间多添加丝瓜络片作为垫。以秋瓜络为之,不生他味,毡毯旧布,剪成圆形,稍有不合。
陶艺家们的手工壶承,提高了茶具在茶席中的美学价值或观赏性。但也正由于单价过高,无法量产满足需要。所以具备设计能力和量产技术的匠人或厂家,开始大量生产茶具。
虽铁去了独特性,但满足了量的需要,及新型材料的出现,被运用到制作壶承当中,壶承的形态更为多样化,可选择的余地更多,以搭配你造境所需的不同茶席或空间布置。
至于搭配茶席壶承的选取法则,则无定势,能够让茶席的主次关系更清楚,更好地表现出茶席主题,从而提升茶席的总体美感,便于得心应手的泡茶为主。
壶承,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照亮茶台生活;壶承,隐去浮华,承载“别人”。
以上内容是关于子冶石瓢和景舟石瓢的区别和子冶石瓢壶与景舟石瓢壶怎么区别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紫砂壶鉴赏与收藏秘籍 紫砂 收藏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