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壶裂了怎么办 铁壶裂了修复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铁壶裂了怎么办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铁壶裂了修复和铁壶裂了怎么办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铁壶裂了怎么办 铁壶裂了修复1

冬天到了,经常用紫砂壶泡茶的朋友偶尔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用得好好的壶,怎么开裂了?
有的人怀疑是壶的质量问题,也有的人怀疑是不是磕到碰到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紫砂壶出现了开裂的现象?
1、环境温度太低
比如我国北方城市的冬天,紫砂壶的壶身温度本身比较低了,如果你用滚开的热水直接用紫砂壶冲茶,就有可能出现紫砂壶开裂的现象,这也属于“惊破”的一种情况。
提醒一下北方朋友:
刚用冰冷的自来水冲洗过的壶,不要马上泡茶或者注入热水暖壶,应该放置在温暖的室温下,让壶自己先热热身,再温壶,便可泡茶。
2、紫砂壶本身存在“暗伤”
冬天喝茶建议要先温壶
温壶要点:并不是注入沸水。
正确的温壶方式是:先注入40-50度的水,拿起壶,晃一下,使壶体均匀的受热,这样壶暖了,把水倒了,再注入沸水,再晃动一下,再倒掉。
这一过程,一是让壶体均匀的受热,二是,可以顺便清洗和消毒壶体。
冬来临寒意重,
北风呼啸霜更浓,
温壶之后泡杯温润的茶暖暖身吧!
正在广州热展的它们是现代茶壶的“源头”(广东(广州茶艺博览会)
最近,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举办了一个“发现越窑——上林湖越窑青瓷展”。展品中,有两件瓷器引起了很多参观者的注目,一件是东晋的鸡首壶,另一件是晋代的羊首龙柄壶。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茶器都非常讲究。在《茶经》中,陆羽便精心设计了24种茶器。
我们现在通常把饮茶器具称为“茶具”。但在古代,用于饮茶的“器”和“具”是有区分的。
晋 鸡首壶
按《茶经》的划分,“茶器”是指用于生火、煮茶、烤茶、碾茶、量茶、分茶、取水、盛水、滤水、盛盐、取盐、饮茶等用具。而“茶具”是指用于采茶、蒸茶、成型、干燥、封藏和记数的用具。
可见唐代的“茶具”与现在的茶具基本上没什么关系,而《茶经》中部分“茶器”则相当于现在的茶具。
直到南宋,审安老人写《茶具图赞》时,才将以往被称作“茶器”的饮茶器具改称为“茶具”,并一直沿用至今。
宋 执壶
茶壶的这种造型,我们已是司空见惯。不过,从古代的“壶”到现在的“茶壶”,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鸡首壶曾是当年“最流行”
显然,鸡首壶、羊首龙柄壶这两件瓷器的样式是由盘口壶演变而来,当时主要用于盛水和酒,并非茶具。然其造型除了没有盖子外,与现在的茶壶几无二致,故可称之为茶壶的“祖宗”。
有人问:为何古人喜欢把壶嘴做成鸡首和羊首的模样?其中有何寓意?这是因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多以动物造型为装饰,这些动物造型又各有其特殊寓意。如蛙、鱼等象征“繁衍”;而鸡和羊则代表“吉祥”,且古人还认为鸡有文、武、勇、仁、信五德。
在这种观念影响下,鸡首壶和羊首壶在魏晋南北朝、隋及唐初曾流行一时,尤其是鸡首壶,是大众最喜爱最常用的器具之一。
“注子”“汤瓶”唐代亮相
到了唐代中期以后,动物造型青瓷已成过去时。取代鸡首壶、羊首壶的是一种叫“注子”的瓷器。
唐代的“注子”由盘口变成撇口,颈部变得粗短,器身变高呈圆筒状,有的有系,有的无系。“鸡头”“羊头”被简化为短小的管状流,流和把手依旧在器物肩部两侧,与茶壶的造型更为接近。
这种“注子”还有个别称叫“偏提”,大约是因其把手安于一侧,与有系穿绳的老壶提法不同之故。
“注子”虽然像茶壶,但在唐代主要是酒器而不是茶具,既能盛酒,又可注酒于酒杯中。
在“注子”造型的基础上,从唐代末期开始,人们又研制出一种新的茶具——“汤瓶”。
“汤瓶”的出现,是因应了古人喝茶方式的改变。唐人吃的是煎茶,有点类似于今天的擂茶,会加入一些食物混在一起吃。至陆羽后才开始提倡“清饮”,只在茶饮中加一点盐。
宋代以后,转而流行吃“点茶”。所谓“点茶”,就是将磨好后的茶粉置于茶盏内,逐步加入沸水,同时以茶筅击拂,使茶粉融于沸水,茶汤产生“汤花”,“汤花”以白为美,以持久为上。
因要在茶盏内注入沸水,“汤瓶”便应运而生。“汤瓶”用于煮水或盛沸水,用“汤瓶”向茶盏中冲注的动作称为“点”。故审安老人在《茶具图赞》中将“汤瓶”命名为“汤提点”。
早期的汤瓶,继承了注子流短而置于肩部的特点,瓶口往往高于流,造成器内无法灌满,倾侧倒水也不方便。后来,人们将流和把手的下端从肩部往下移到腹部,上端与瓶口等高,并改名为“执壶”。
“茶壶”于明代正式出现
但执壶既可以是茶壶,也可以是酒壶,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茶壶”。真正的茶壶,是在明代才出现。
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朱元璋下诏废团茶,改贡叶茶,从而又改“点茶”为泡茶。“茶壶”一名,也于此时正式出现。
同时,叶茶的使用,使明代的茶壶有别于早期的汤瓶、执壶。因饮茶方式已改变,其功能完全不同,汤壶类似于现在的开水壶,茶壶则专门用于泡茶、斟茶。
明代的茶壶,最大的特点是崇尚紫砂或瓷制的小茶壶。如文震亨说:“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张谦德说:“茶性狭,壶过大则香不聚,容一、两升足矣。”
怎样用好一把朱泥壶(朱泥一般做什么壶)(朱泥怎么开壶)
在紫砂的各种泥料中,朱泥一直是比较特别的,发色红润,质感细腻,是很多壶友都非常喜欢的泥料。
而朱泥砂性浅,制作难度又大,所以一把好的朱泥壶尤为难得。
而当你拥有一把朱泥壶之后,如何用好它,也是要有方法的。
朱泥开壶同样是三个步骤:洗净:拿到壶之后将壶身内外清洗干净;闷茶:拿常用的茶叶放入壶内闷泡;再倒出洗净:倒出壶内茶渣,再清洗干净即可。
▲三步开壶
这里要注意的是,使用温水。
2.其次是温壶,这也是上面说到要用温水的原因,我们常说朱泥的结晶度要高,也比较“脆”,所以我们在养壶朱泥壶时,首先要注意的便是「温壶」。
在冬天的时候,如果直接用开水冲泡,壶内外温度相差较大,朱泥壶很容易就发生惊裂了。
我们泡茶前先用温水倒入壶中,再浇淋壶身,之后再用热水再浇淋后即可,这就是温壶。
这样的擦拭是正确的,防止壶身沾染茶渍,保持干净,但是也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没事就拿干毛巾大力擦拭,长久之后确实壶身会更光亮,但这种是等于抛光的效果,并不是自然的包浆。
4.选择适合的茶叶,朱泥由于本身泥料的特性,密度高、气孔小,透气性相比其他泥料稍逊些,因此对扬香很有作用。
最后,只要勤泡勤用,自然就养好手中的朱泥壶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铁壶裂了怎么办和铁壶裂了修复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