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紫砂文化源远流长 茶具 紫砂

时间:2023-08-01 09:29:16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文化源远流长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具 紫砂和紫砂文化源远流长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文化源远流长 茶具 紫砂1

紫砂文化源远流长 茶具 紫砂

茶具收藏自古就有,既能实现泡茶的功能,又能作为家居装饰,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增值空间,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许多茶友都愿意收藏几件自己喜欢的茶具。收藏茶具种类很多,比较常见的就是瓷器茶具收藏和紫砂茶具收藏。

<

紫砂小知识:芝麻段是原矿的(紫砂青灰段泥是原矿吗)(青段泥是原矿紫砂吗?)

芝麻段是本山段泥中一款较有特色的泥料,之所以叫芝麻段,是因为其作品烧成后,有众多的白色颗粒、红色颗粒和黑色颗粒,自然密布于体表,呈芝麻状

黑色颗粒或者偏红色颗粒非常显眼,常见的芝麻段都是黑色颗粒密布壶全身,但整体的颗粒层次感比较清晰,像是薄纱上点缀的色点。

  

图片:茶窝网

▲芝麻段泥壶

  

▲芝麻段原矿

芝麻段的石英含量高,含砂量较大,颗粒较粗黏性差,可塑性低,在烧制的时候非常容易开裂。成品率很低,对烧制的温度控制要求很高,不然还容易吐黑,芝麻段的烧成温度和普通段泥相比,相对较高。温度区间在1150℃~1200℃,最到位的温度其实在1190℃~1200℃,温度再往上烧,黑色颗粒容易析出,产生瑕疵。

1150℃时,外观呈红黄色,声音微哑;

1170℃时,外观呈黄褐色,隐现芝麻星点,声音同样微哑;

1190℃时,外观呈黄里返红,芝麻星点表现较为明显,为铁质经高温烧成后的结果(如下图)。 

  

1210℃时,温度已经过高了,色泽暗淡,很容易产生瑕疵。

芝麻段的特点

原矿的芝麻段储存量非常稀少,因为芝麻段是本山段泥和紫泥共生的结果,只有在特点的生成环境下,才能生存,所以原矿产出较少。

  

▲人工调配芝麻段壶盖

玩壶让人上瘾(买壶上瘾怎么办)(买紫砂壶为什么上瘾)

玩壶很容易上瘾,难以自控的事情很多。

还有壶友跟我买壶,总是要求,等周一再寄到单位去,寄回家老婆是要骂的...

  

虽然我自己做得也很不够,但还是要时常提醒壶友节制,“三杯不过岗”的友情提示怕很多壶友都收到过吧,有人说你“忽悠吧~你巴不得别人在你这里多拿点……”。说实话,我真不是怎么想的,良性玩壶很重要,紫砂这东西迷人,但也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像我一样有把壶变成钱、再把钱变成壶的本事。

当然,上瘾了就会不听劝,容易造成上瘾的原因很多,总结下来主要有三条:

——壶的适茶性让人“上瘾”。紫砂为茶而生,这一点毋庸置疑。谈壶、茶相配是门学问,什么泥适什么茶、什么壶型适什么茶,都有一定的讲究。

  

——壶的泡养变化让人“上瘾”。养壶也是门大学问,以前也写过,今后会反复提及,勤泡勤养之下,壶身逐渐润滑,渐显黯然之光,是泥料泡透了的标志。

不同泥料养出的效果不一样,不同温度下泥料的养出快慢不一样。这种差异性,让大家对各种矿源的各种料子的养出效果都抱有期待,最好能拿到顶级泥料做的壶,能养出自己的掌上明珠。泡养的变化可以迷煞人。譬如,最近得到的两把壶,一把段泥、一把红清水,都很好,但由于泥料陈腐时间长了,都起了泥花,有些泥色不匀,是缺憾不?但没关系,我拿到茶室泡了两个礼拜,泥花泡没了,一点也看不出原来那么明显的色差,这就是茶水滋润下泥料透润后色逐渐统一,这是不到一百摄氏度下的转变,这种泡养的转变往往大于一千多度的窑烧,神奇啊。

  

——壶之形态让人“上瘾”。壶是造型艺术,这个结论我在之前很多很多期的前言里论述了,如果好的泥料是低层次需求(类似温饱),那么好的气韵、形态就是高级需求(类似艺术追求)。

壶的优劣是需要揣摩,需要把玩中提升眼光。今天的这把壶,你觉得无懈可击,可能明天你一看,觉得精气神欠了点,十年之后再一看,觉得一无是处。所以极致的过程中,你不知不觉的就经历了很多壶,见识了很多壶,拥有了很多壶,放弃了很多壶,这种“上瘾”,实难抵御。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文化源远流长和茶具 紫砂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紫砂文化源远流长 茶具 紫砂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34919.html

上一篇:紫砂壶怎样清洗茶渍 紫砂壶怎么清洗里面的茶渍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