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银壶烧水的好处和坏处 银壶烧水的坏处

时间:2023-08-02 03:47:50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银壶烧水的好处和坏处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银壶烧水的坏处和银壶烧水的好处和坏处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银壶烧水的好处和坏处 银壶烧水的坏处1

银壶烧水的好处和坏处 银壶烧水的坏处

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银壶向来是宫廷皇家把玩之物,存世量少,银壶收藏在国内尚属小众,但凭其精良的工艺和东方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底蕴,近年来备受藏家关注。

古人有“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一说。茶圣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其《茶经》云:以银制壶且雅且洁,既可完整保持茶之原味,且用之恒久,但很奢侈。

银本身是贵金属,做成银壶之后价格就更不那么亲民了,因此它向来是宫廷皇家把玩之物,存世量少。

纯洁的白银,须经数十工序,涉数百工具,历数万次精敲细击,由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千锤百炼,精雕细琢,始成银器。

(推荐阅读:桂花茶的功效,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lhecha.coM]

明朝许次纾的《茶疏》中这样写到:茶注以不受他气者为良,故首银次锡。银壶除了色泽高贵、传导快速、改善水质外,最重要的是它还会释放银离子。

在煮水用具中,以煮水用的纯银制壶最为珍贵。

银壶是由纯银所制,由银壶盛放过的水会释放微量的银离子,一升水中只要有五百亿份之一的银离子,就足以使细菌无法生存。

用银壶盛放过的饮水,可以保持几个月不腐败。

银对目前所知的几乎所有细菌和胞外病毒的存在都能产生抑制作用,对人体无害,而且永远不会产生任何的抗药性。

正因为银壶中的水所释放出来的银离子具有的杀菌消毒作用,杀死了茶叶在存放过程中或多或少产生的一定量的细菌,消除了茶叶的异味,改善了茶叶的品质,从而使银壶冲泡出来的茶获得更好的口感。

所以说用银壶冲泡出来的茶更好喝,也并不是凭空造作。

银壶煮水、泡茶的确有着不可小觑的增色效果,它可使水质柔薄爽滑犹如丝绢,口感喉韵更为细腻甘甜,滑顺饱满,不仅扬香性茶之气,亦可醒普洱、铁观音之味觉,这是其他器皿难以媲美的。

“茶器很精美,但重要的不是去盲目追求它升值或是外在感觉享受,我们应该通过美好的银壶去认识美好的生活,同时让自己安静美好。

怎样的茶具值得收藏(茶具收藏与鉴赏)(茶具如何选择)

图为:北宋当阳峪窑兔毫斗笠茶碗,修补后,完全看不出痕迹。

人们常说,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用器的过程,也是享受制汤、造华的过程。茶器,不仅融入了手艺人的感情,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气息。

在广州芳村,雷健平为其近十年从世界各地收藏的茶盏,成立了一家前后茶器艺术馆。混凝土外墙与大片玻璃窗构成艺术馆的骨架,玲珑的太湖石与翠叶婆娑的斑竹则隔成风致盎然的空间。

雷健平身着青色布衣在一方茶寮招待笔者,为笔者讲述他的收藏心得。通过器物,我们能触碰各个时代的文化语境,这也是文脉传承的一种方式。

访谈:茶盏之美从心出发

问:你收集了历朝历代这么多形制不一样的茶具,每个朝代的茶具各具有怎样的美感呢?

雷健平:美感,不仅仅是指器物本身,更是指不同时代文化的呈现,器物背后朝代的历史状态及国家的形式。

如开放性的大唐盛世,器物就呈现出我们与国外文化的碰撞;又如宋代,处于华夏文明文化、美学、艺术、经济顶峰时期,一个茶碗就是一个结合体,它呈现的文化和面貌都是不一样的。

你去读陆羽、蔡襄等人的茶书著作,历史上已经有很多大家,从不同角度,对茶盏进行了高度的赞美。

对我们来说,要读懂,在当时的语境下,他们对茶文化和茶器的理解,而不是我们自身以当下的文化语境,对它们进行评判。

说起来,我们从支离破碎到步入温饱的生活,也才近二三十年。再加上明清两代,因为饮茶习俗和传统文化脉络的改变,更加剧了我们今天对于那个时代的文化的理解的缺失。

所以真的没有资格去评判当时器物的美学,只能去学习了解器物背后所承载的故事,并从这其间吸取养分。

图为:民国金寿款三叉提梁壶。

问:你为什么会选择收藏茶具呢?

雷健平:我认为现代收藏,很多人的观念是错误的,他们更关注,自己从买进到卖出之间挣了多少钱,这项投资是否有“钱途”。

于我来说收藏就是学习的过程,应该要从心出发,是自己真正热爱的,获得的东西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获,更是自身素质的提升和知识的积累。

我收藏这些茶碗大约是在10年前,那个时候,国内很多收藏家都劝我,这种饭碗不是饭碗,茶杯不像茶杯,黑不溜秋的东西买它做什么。

这是一个认知的问题,上至天子宋徽宗,下至市井街民,无数人用文章来赞美它们,这样的器物怎能不美呢。

我们当时不认识,不懂它的美,不是这些茶盏不好,而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美学,现在的审美达不到。

这是我们自己文化的缺失,我一直说,我们最好的东西在日本,人家不是偷、不是抢,人家是热爱,一千年来,一直以不同的方式,来获得这些国宝级的器物。

日本为何在文化保护方面做得这么好,是因为他们不敢去破坏它,例如,拿一个茶杯,他们是跪下来拿的;没有好的茶器,在日本是不敢开一间博物馆或艺术馆的;日本收藏的八件古代陶瓷国宝艺术品中,有四件是宋代建盏。

一个外族,为什么会以这样的高度来看待这些东西呢?我们也在关注,这些瓷器被定为国宝,是为什么?

他们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图为:北宋高丽青瓷茶盏。

问:饮茶与你来说,是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

雷健平:对茶开始有要求,是对生活开始有要求,未来的艺术继续发展的话,它要靠心性的东西,茶的艺术一定是一个方向。

最大证据就是,今天我们在艺术馆看到的器具,已经离我们最开始购买的时候,涨了很多倍。

我们今天90%的喝茶人,聊得最多的是茶叶本身,或者是,喝茶有什么好处。我们什么时候进入下一课题,讲一场氛围,求一种道呢。

怎么呈现茶的道呢,小至各个器物的摆放、大至空间的陈设、茶人当下的心态和心法,这才是一件完整的茶事,有了一场完整的体验。

茶席之上,每一次都是内在的训练。而不是单单说,我今天喝了一个八八青、大白菜。

你处于什么文化中,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养分,就会选择喜欢的事情去做。一些年轻人喜欢喝茶后,找回文化的脉络,按自己对茶道具的理解,重新在创作,这就是传承呀。

图为:建盏银毫茶盏。

问:你怎么看待茶席上的仪式感呢?

雷健平:东方文化,或者说所有文化的起源,都是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所以文化这个东西是最朴素的、最通俗的。

但现在往往提到茶文化,就让我想到各路仙家夸张的舞台秀,让人觉得这个东西跟我们的生活没有关系。

会让当代的一些年轻人,产生误解。

溯源回来,所有的东西,都是在生活中用的,茶,亦是很朴实的东西,不用说得很玄乎,即使是仪式感,也是这样的。

很多人说到仪式感,就是脱离了生活,其实并不是,生活中,也有很多仪式感的东西,比如仪规等。

我认为仪式感并不是讲究动作要怎么花哨,这是违反自然的,这多难受呀。茶的构建,应该考虑怎么把茶的优点发挥最大,如该取哪里的水,使用什么样的烧水器物、燃料等。

我认可这个,这是多少年来历代人的规矩。

文化就是生活,坐下来好好喝杯茶,聊聊天。

图为:曼生紫砂壶。

珍品:雷健平的镇馆典藏兔毫盏

建窑兔毫盏是世界陶瓷史上的杰作之一,工艺已经失传很久,是宋代饮茶用盏之一。造型为敞口,深腹,汪圈足;胎厚色黑,釉里有细丝状银色结晶,黑釉里面夹杂着均匀的银色或黄色丝缕,形如兔毫,因而得名兔毫盏。

“银兔毫”“金兔毫”“蓝兔毫”之分,除了兔毫外,还有油滴斑、鹧鸪斑、曜变圈等不同釉变,其中曜变圈最为少见。

宋代建窑烧制的兔毫盏中,底部有刻着“进谏”“供御”字样,是宋徽宗时期的斗茶用具。

1969年经中央美术学院倡导,经国家陶瓷研究所等多方协作,福建建成功烧制出了仿古建窑的兔毫盏,以兔毫盏盏身内外显现带结晶的细长兔毛状花纹为特征,每条细纹闪银花色。

雷健平说,他们在日本所看到的,这八件瓷器中,四件就是这样的茶碗,这样的茶碗,在中国比较难见。

老一辈的人要求要很尊敬的去看这些东西。兔毫茶盏,即便在宋朝的时候,也会很贵重的,一只黑釉茶盏的价格可换1000匹绸缎,一只兔毫展可换3000匹绸缎,图上这件是蓝兔毫。

图为:磁州窑茶盏。

曼生壶

紫砂壶为什么贵,雷健平表示,除了历史的沉淀,一是因为这些器具是皇家的定做,二是因为有文人的参与。

曼生十八式是由身为“西泠八家”之一的清代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设计,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亲手制作的十八种经典紫砂壶款式,因陈鸿寿字曼生,故名“曼生十八式”或“曼生壶”。

陈鸿寿虽不会做壶,但他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完美结合的先河,创造了独特的壶艺风格,曼生壶在壶史上留下“壶随字贵,字依壶传”的经典名言。

这件紫砂壶,盖面是汉代的铜镜,壶身是一个汉代的瓦当,也叫镜瓦壶,壶身铭文只有短短十几各字,就能看出作者对文字的掌控力,这件作品也是他的得意之作,他将自己的名字融入铭文中。

图为:明代方斗杯。

磁州窑

磁州窑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中国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磁州窑创烧于北宋中期,并达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续。

雷健平说,古代文化发达的程度已经很高了,器型多变。你看这个器型,多一分肥,少一分厚,我预估最开始是供给佛家寺庙的器物。

图为:刻有“进谏”“供御”字样的瓷片标本。

无论是美的茶器还是茶文化,都是精神食粮的。

雷健平说,清代更多的是形式上的美,宋代更偏向自然的美学,是触动你内心的。想象你拿着漂亮的碗去喝上一杯茶的时候,是多么愉悦呀。

这些油滴状的釉变,像是星空宇宙一样,与茶汤碰撞,多漂亮呀。

紫陶与黑陶的区别是什么(红陶和紫陶的区别)(黑陶与彩陶的区别)

陶器文化历史文化渊源深厚,在距今500010000年间的新石器时代,便已出现较为粗陋的陶器饰品、用具,是我国泥制品艺术的传承瑰宝,代代相传且不断完善,品类已不知凡几。

建水紫陶

1988年从古人穴居遗址建水燕子洞出土的简陋陶器,1982年从建水龙岔河西汉古墓出土的碎陶片,足以证明建水境内是古老陶艺的发源地之一。

而建水紫陶真正形成是在清朝末期,距今不百余年的历史,却是古人门不断完善、创新的陶艺结晶。

建水紫陶以本地特有的五彩山五彩泥土为原料,至少需要漂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制和无釉磨光等六个繁琐的工艺才能完成。

阴刻阳填、无釉磨光是建水紫陶艺术的最大特色,须经多次反复修坯、风干、焙烧、打磨,才能呈现出紫陶表面古朴的文理变化。

(立即购买)

紫陶色泽鲜润,质感润泽细腻,敲击声似钟磬,符合传统审美。分别于1932年“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获得博览会美术大奖;1553年北京举办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陶、四川荣昌陶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陶”。

黑陶

黑陶是我国古老的制陶技艺,衍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相传其比瓷器早诞生2000多年,却达到足以与瓷器媲美的工艺程度。

制作黑陶的原料泥须经手工捣碎,为让红粘土更为纯粹细腻,所以用牛皮绷子筛选红黏土的传统手法一直留存至今。

再经历拉坯、修整、晾晒、轧光、绘画雕刻等工序,这对匠人们体力、经验、耐性的考验,已升华到了艺术层次的审美。

现今很多黑陶的制作工艺仍保持着原始烧制工艺,采用独特的“封罐熏烟渗碳”方法。烧制过程严格控制温度、湿度,再用独特配方调和其中。

经历整个繁琐工序后的黑陶,“黑如漆,声如罄,亮如镜,硬如瓷”的特点已昭然若现。

黑陶代表着古人的劳动与智慧,有“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的美誉。黑陶的制作工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另一个黄金时段,其细腻的质感堪比现代工艺也不逞多让,堪称中国古代制陶工艺中的奇迹。

今天谦不语推荐的便是紫陶与黑陶,同样具有优厚的历史底蕴两种茶器,经过一代代匠人的改善,使得它们实用与审美兼具。

产品中糅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与云南的少数民族风情,茶与器、形与美完美结合,勾勒出极具云南特色的美感。

以上内容是关于银壶烧水的好处和坏处和银壶烧水的坏处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银壶烧水的好处和坏处 银壶烧水的坏处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35495.html

上一篇:建盏为什么叫建盏 为什么叫建盏?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