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器的名称都有哪些 茶器名称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茶器的名称都有哪些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茶器名称和茶器的名称都有哪些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茶器的名称都有哪些 茶器名称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都这么说,可见中国人很重视“名”。既然有茶器之爱,自当念其名、顺其型、入其中、悟其情。
水方
水方,不是“水立方”的简称。很多人不明白这个奇怪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接受这个“水方”,完全是精神被强暴的结果。
除了茶叶,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人格独立、逻辑分析、审美判断,不必人云亦云。
第一,名称源于器型的方正。
陆羽把水方列为茶器之一,《茶经四之器》:“水方,以椆木,槐楸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孟子说:“盂方则水方。”可见,水方有形式美学的影子,是源于视觉的命名。
第二,名称源于器物的功能。
想想“诺亚方舟”你再睁大眼睛看看这个“方”字,必定看到“船”的模样。没错,“方”是一种水上承载的工具,与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水方”,是功能的概括。
现在的水方已经不局限于“方方正正”,但它仍然承担着装载的职责,泡茶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水渍,它都一一大方笑纳。
洁方
不就一块这样的抹布吗?没那么简单。
洁方,不能像水方那样,它圆不起。干干净净是茶事的基本原则,必须不打折扣地执行。
听说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人请千利休购买茶具,千利休送来一大包裹的白色的麻布!并于信札中告诉对方:“侘茶者也,干净茶巾足矣”
一道茶你用水方抹去的只是台面上的水渍,日复一日地把持洁方,每天把洁方折叠得四四方方,心中的重负、尘埃也会清除,人活得舒舒坦坦、大大方方。
茶盅一、对茶杯负责。
公道不公道,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地位、能力、素养。不能主持公道,管理就不合格,一整个茶台就没秩序了。
茶盅也称公道杯,传递了你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
那个能娴熟操控茶盅的小孩子,常常深谙接人待物的礼数,暗藏统领天下的功夫。他能不动声色地调配自己手上的那点资源,让围坐茶台的客人合洽相处、其乐融融。
如果厚此薄彼,斟茶时就那么轻轻的一丝抖动,也可能暴露了暗藏的心机,在客人的心灵世界引发一场震荡。
二、对茶壶中的茶叶负责。
一泡茶的时间长短,茶盅在就好办了。如果没有茶盅,茶汤没完没了地泡着茶叶,茶味之苦涩可想而知。
再好的茶也就可能被浪费掉了。你不能上一泡茶泡了两分钟,下一泡茶泡八分钟。要泡出可持续的口感,得依靠茶盅支撑你主持公道。
茶盅提醒:主人,一定要中允公道。
茶则
茶则,度量投茶量。
其实,有几年茶龄的人心中都有杆称,能直觉到纳米中,投茶量已经不是根本的问题。但他们仍然离不开茶则,茶则已经不是计量茶叶多少而是衡量品味高低。
他们的茶则,讲的是材质、造型和渊源。
茶则也是手的延伸,有茶则,茶叶不受手上汗渍的影响,保证你喝到茶的原味。茶性至清至洁,在茶则上可见一斑。
茶则说:做人有度,投入的力度、亲近的程度,都需要好好地把握。
壶承
壶承的出现有很多理由,其中炫耀技能、追求美感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把茶盘撤走,把美壶凸出,热水淋壶也有违简约的理念。“干泡法”要的是“干干净净”的赞誉,手法稳重、滴水不漏,壶承撑起的美感,需要深厚的内功。
名为“壶承”,要两条件。第一,在茶台上,壶是比较有重量的茶器,可向下产生压力;第二,壶承本身材质有硬度、厚度,能向上撑起重量。
壶承不宜单薄、宽大。既要体现茶壶有质量,又要体现自己的力量,才能呈现出承受的份量。
“承”区别于“垫”、“托”,这个“壶承”的命名,体现了茶人内心世界有多细腻。
杯托
相比茶壶,茶杯是轻的。杯托,托起的是杯子的轻盈、灵动。
这和中国很多茶杯的审美要求相关,例如景德镇瓷器薄、透。杯子是轻盈的,才能托起它。
杯托和杯子的关系,如同舞蹈中小伙子托起娇小的姑娘,二者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杯托应该表现出硬朗、稳重、踏实的质感,能烘托出杯子的逸气。
接过兰花妙指传递过来的一杯暖茶,轻轻托起,不胜怜惜。杯托,不能破坏了这份感觉。
茶盘
茶盘,宽、平、浅,能盘起常用的茶器,盛下泡茶的水滴。茶盘要甘当配角,颜色万万不与茶壶茶杯冲突,无论浓淡,茶盘都要烘托好茶壶。
配角都有被省略的时候。不甘此命的茶盘,它向小的方向演变成碟,向大的方向演变成台。
根雕的茶台能做到台盘合一,茶盘也就被隐匿了。
不过,茶盘面积大,对审美视觉的影响不可小觑。茶盘选择对了,也能够很好地传递你对茶饮的理解。
茶盘不需要厚度,但它宽度可以成为茶壶和杯子的天地,也可以表现主人的胸襟,扩张品茶的视野。
茶盘不需要沉重,但它的硬度可以体现干练的作风、果敢的精神和承担的气魄。
《茶经》中,用于茶叶生产、加工的,称为“具”,用以煮茶品茶的称为“器”。一个名称的诞生,是艰难的选择,是历史的沉淀。
品味好茶,品味茶器,品味美名,自有其中发现与快乐。
中国古风茶壶(古风紫砂壶)
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让世界看见你无限可能,婀娜多姿,美不胜收!
在众多茶具中,有这样一件特殊器皿,最为茶人青睐,它便是用来泡茶、储茶的茶壶。茶壶因茶而生,茶、壶相伴,淡久生香。
在轻盈升腾的壶水中观看佳茗。
茶壶之美,美于造型。
由于壶的把、盖、底、形存在的细微差别,使茶壶的基本形态数不胜数,光能叫上名的就有近200种。
圆壶,曲折圆润,显示一种活泼柔顺的美感。方壶,线面平整,轮廓分明,极具阳刚之美。
自然形体即花塑,取材于生活,形象逼真、极具生活气息。
茶壶之美,美于材质。
陶制茶壶,胎质细腻、蕴蓄茶香、色调淳朴古雅;瓷制茶壶,色泽温润、音清而韵长;玻璃(水晶)茶具,色泽鲜艳、光彩照人;金属茶壶,流光溢彩、富丽堂皇;竹木茶壶,色调和谐,美观大方。
茶壶之美,美于分享。
窗外新月如钩,室内茶杯几只,如此良景,人的一生,能遇几回?
拥有一间香茗悠悠的茶室、开一户只待有缘人的茶馆,都是爱茶之人的梦想。不论是大碗畅饮,还是小盅细品,皆成风景。
“茶里乾坤大,壶中日元月长”,茶韵生香,缕缕茶烟升起,隐逸恬淡、清悠闲适之境便油然而生。
壶即是我,我即是壶;壶映我影,我恋壶真。这便是,爱茶人的最纯粹的壶之趣!
“一器成名只为茗,悦来客满是茶香”,中国人自古喜饮茶,善饮茶,且饮茶多讲究,茶文化也普及,故茶具文化源远流长,种类繁多,造型优美,既有实用价值,又富艺术之美,故驰名中外,成为了历代爱茶人眼中至宝。
简述使用银壶的六大好处(银壶的用途)
不仅如此,使用银壶烧水,还会释放出微量的纳米银和银离子,其作为最新一代的天然抗菌剂具有以下特点:
1、广谱抗菌:杀菌且无任何的耐药性。
2、强效杀菌:可以在数分钟内杀死多种对人体有害的病菌。
3、渗透性强:可由毛孔迅速渗入皮下杀菌,对普通细菌、顽固细菌、耐药细菌以及真菌引起的感染均有良好的杀菌作用。
4、促进愈合:改善创伤周围组织的微循环,有效地激活并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加速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的生成。
5、抗菌持久:纳米银颗粒在人体内能逐渐释放,抗菌效果持久。
6、安全环保:纳米银离子的安全性即银的安全性,早在明朝,《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生银,味辛,寒,无毒。
另外,使用银壶烧水还能防腐保鲜,即使水在银壶中盛放几天也不会变质;而且银壶烧水还能鉴毒、消炎、去湿、净化水质、延年益寿,长期使用加速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由此可见,银壶烧水对身体的优势之明显。
以上内容是关于茶器的名称都有哪些和茶器名称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上一篇:粉彩蓝地花卉纹碗 清代蓝底粉彩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