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茶知识>茶艺馨>茶知识

唐代茶具:茶罐图片大全 唐代茶叶罐

时间:2023-08-03 05:58:56 浏览量: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唐代茶具:茶罐图片大全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唐代茶叶罐和唐代茶具:茶罐图片大全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唐代茶具:茶罐图片大全 唐代茶叶罐1

唐代茶具:茶罐图片大全 唐代茶叶罐

这套唐代短柄煮茶工具(如图)分为茶罐和茶漏两部分,均为陶瓷质地。其中茶罐高11厘米,罐身最大直径12厘米;茶漏高4厘米,直径为6厘米。

除了茶罐柄部及口沿被甩釉之外,其余部分基本无釉,符合高古陶器多不施釉的特征。此外,无论是茶罐还是茶漏,其胎质粗疏,纹路清晰,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陶”而非“瓷”。

从细节看,茶漏底部用于过滤的17个小孔,大小相当,排列讲究,间距适当,尤其内孔圆润,充分反映出古人的细致用心。

经行家鉴定,茶罐应是唐代专门用来煮茶的器具。为何是“煮茶”而不是“泡茶”呢?原来,将茶叶用沸水冲泡后再喝,是从朱元璋之后才得以普及的,之前的古人多为煮茶法,到了唐代尤为讲究。

“煮茶”的顺序为,先用茶臼将茶叶捣碎研磨成末备用。接着烧水,这个步骤极为重要,对器具、环境与用水都很注重。

比如烧水,陆羽在《茶经》中就说有“三沸”:水烧到开始出现有如鱼眼般的水珠,微微有声为一沸,可加入茶末,让茶水交融;二沸时边缘出现如泉涌,连连成珠的沫饽

茶具: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有关于(茶具11件)

陆羽在《茶经》中把饮茶器具称为“茶器”,而将采制茶叶用的器具称为“茶具”这种称呼一直沿袭到北宋。

到了南宋,审安老人(其真名董真卿)于咸谆五年(公元1269年)撰写《茶具图贊》时才将饮茶品具改称为“茶具”,沿用至今。

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茶具图谱。

(推荐阅读:苦荞茶如何饮用,学习茶知识请关注:www.lhecha.coM]

《茶具图贊》用白描画法将盛行于宋代的斗茶用具记录成图,称之为“十二先生”,赐以名、字、号,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衔职,非常形象生动地反映出宋代社会对茶具的钟爱和对茶具功用、特点的评价。

这十二件茶具分别是:韋鸿臚

瓷器茶具之白瓷茶具

白瓷是中国传统瓷器分类(青瓷,青花瓷,彩瓷白瓷)的一种。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

既有对纯洁、和平的向往之情,也蕴藏着对天地日月的敬畏之心,更饱含了对先祖的无比怀念与敬意。

在古代瓷器茶具中,白瓷茶具出现也较早,约始于北朝晚期。早在唐代就有“假白玉”之称。

河北邢窑生产的白瓷器具已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白瓷茶具坯质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无吸水性,音清而韵长。因色泽洁白,能反映出茶汤色泽,传热、保温性能适中,加之色彩缤纷,造型各异,堪称饮茶器皿中之珍品。

其中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北宋时,景德镇生产的瓷器茶具,质薄光润,白里泛青雅致悦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点彩装饰。

早在元代,江西景德镇白瓷茶具已远销国外,明代时,在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精巧,胎质细腻,色彩鲜丽,画意生动。

如今,白瓷茶具更是面目一新,这种白釉茶具,适合冲泡各类茶叶,且造型精巧,装饰典雅,其外壁绘山河花草、飞禽走兽、诗书人物等,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所以使用最为普遍。

以上内容是关于唐代茶具:茶罐图片大全和唐代茶叶罐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本文标题:唐代茶具:茶罐图片大全 唐代茶叶罐

本文链接:http://www.chayixing.com/article/36667.html

上一篇:清洁茶具,茶桌的小妙招有哪些 清洁茶具,茶桌的小妙招视频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

网友留言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猜你喜欢
茶知识相关文章
更多茶知识文章
喜欢茶知识就经常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