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壶怎么选 铁壶选购技巧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铁壶怎么选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铁壶选购技巧和铁壶怎么选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铁壶怎么选 铁壶选购技巧1

近两年,铁壶在茶道爱好者中热传,渐成一种风尚。市场上铁壶的制式、款式日益丰富,开始令人眼花缭乱,加之从事铁壶制造和经销的店商一拥而起,价格越发悬殊,一把壶便宜的几百元,贵的数万元,甚至几十万元。
在如此混乱的市场中怎么才能挑选到一把好的铁壶呢?
如何挑选一把好铁壶?
挑选铁壶,首先看造型。好造型除了指传统的经典造型外,还指能够表达某种独到见解或特殊涵意的造型。
其次,看壶盖和摘钮。壶盖好比是人体的头部,其好坏美丑对铁壶整体美感有大幅加分或减分的效果。
盖的主要功能在蓄积沸水蒸气能量,使壶水易沸。一般而言铁壶盖无通气孔,因此壶盖不宜太密合或太紧。
在选用铁壶时,应注意壶盖形制与壶身的一致性,同时考量壶盖的宽松度、适宜度,从壶口内将壶盖轻推向另一边时,如能不见壶内壁为宜。
摘钮对铁壶之美有画龙点睛的功效。一颗细腻雅致的摘钮,除了增添壶的美感外,还可以鉴别出是不是一只具有特色的名门铁壶。
再次,看提梁。铁壶的提梁是壶的骨干,要与壶身配合得当。倘若提梁的比例造型不佳将大大影响壶的美感与身段。
此外,提梁一定要挺立,且与壶嘴、摘钮在同一直线上,即“三点一线”,这是一把铁壶非常重要的卖相。
然后,看工艺。日本铁壶中许多壶身、壶把、壶盖上都会看到镶嵌有金银铜等贵重金属的图案,这种设计增加了铁壶的艺术性,能倍增铁壶的价值。
最后,看落款。看壶的落款可知其来历、出处、堂号、作者、年代等,有著名堂号落款的铁壶,就像当下的名牌一样,价格会很高。
新铁壶如何正确开壶?
铁壶的导热保温效果好,开水可以烧到100摄氏度,并且可以改善水质。因为在烧水的过程中,铁壶释放的亚铁离子,能够将水活化,所以铁壶煮过的水常会有山泉水一般的甘冽清甜。
买了铁壶,前几次使用尤为重要。
煮自来水开壶。新壶洗净后,连续煮水3-5次,直到煮出来的水无杂质无异味。此种开壶方法适合爱好收藏和把玩的朋友。
用此法开壶,随着次数的累积,在壶内壁会形成水垢,极有成就感。
烧开后将壶内的水倒掉,重复上述2-3次,直至水质透明即可。新壶开壶后尽量每天使用让水垢能迅速附着,形成保护层,防止生锈。
新壶建议煮自来水和矿泉水,前一个月尽量不煮纯净水。
铁壶比较适合的热源是炭火,现在使用电热炉和瓦斯炉,电磁炉代替也可以。建议用中度的能量加热。
因为铁壶的特性是透过逐渐加温的过程,让铁质缓慢释放出来,从而增加饮水的口感,以及帮助身体矿物质的吸收。
每次使用后,开小火将壶内水份充分蒸发,再用干软布擦干,保持壶体干燥。在铁壶完全冷却以前,不要盖上盖子,并用干布擦干壶盖。
如果立刻盖上盖子的话,壶内的蒸气会随着温度下降而变成水滴流入壶内,从而导至生绣。
铁壶生锈了怎么办?
铁锈是一些铁的氧化物的统称,通常为红色,由铁和氧气在潮湿环境下生成。不同情况下会生成不同形式的铁锈。
铁壶内部生成的铁锈是铁壶壁与水氧化形成的铁块,并不是自然形成厚厚白色的水垢层,没有保护铁壶内部的作用,只会影响铁壶水质与健康。
如果有较好的水垢层不建议清理,因为可以保护铁壶的内壁锈化,改善水质。
壶身表面的锈迹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也没必要过度清理,只要冲下水洗走灰尘就好。过度清理壶身会使壶身氧化形成的皮壳破坏。
这层皮壳俗称包浆,可以保护铁壶外表,防止继续加深锈化;此外铁壶师傅铸造铁壶时在表面进行过防锈处理,所以不用刻意刷洗。
清洗生锈的铁壶方法如下:先将铁壶内泡水,大约泡半小时后,用铁丝球把壶内用力刷一遍,把锈块分解,然后直接倒入2/3瓶白醋,并加满水,不盖壶盖泡24小时。
24小时后可能锈块已经溶解,倒掉2/3的醋水,用铁丝和牙刷等工具刷净铁壶,遇到大锈块可用餐刀轻轻刮除,把锈努力刷尽后,会剩下一些怎么刷也刷不掉的顽锈迹。
科学分析得知酸性去锈,用柠檬2个切片,放入壶内盖上盖小火煮3小时,途中水蒸发了加入热水。
继续浸泡2小时,之后把柠檬水倒入盆中,把壶盖浸泡入盆,最后看壶内锈迹情况,把锈迹刷洗干净。
科普:铁壶适合煮什么茶?
铁壶能改善水质,一般人泡茶时用的是纯净水与矿泉水,其实如果你使用的是山泉水的话,就更能体现铁壶的优点了。
山泉水经由山林下面砂岩层过滤,含微量的矿物质特别是铁离子和极少的氯化物,水质甘甜,是泡茶最理想的水。
但是如果是一般的水,铁壶能释放微量铁离子又能吸附水中的氯离子,煮出来的水和山泉水有异曲同工之功效。
铁壶导热均匀,铁壶与“随手泡”之类的常见烧水壶相比较,导热更为均匀,加热的时候水受热均匀,所以温度能够全面提升并达到真正的沸腾,一般的“随手泡”烧的水是达不到100℃的。
冲泡香气高的茶,如铁观音和普洱老茶时,水温必须高,而“随手泡”烧的水,会使茶汤的质量大逊,达不到充分的品茗效果和极致的享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铁壶正是煮水利器。
普洱茶算是最适合用铁壶来煮的茶,铁壶水能压制港仓普洱茶的仓味,激发茶之原味,口感更为柔绵,铁壶在第一泡洗茶后就能把陈年普洱的内质冲泡出来,并且铁壶烧水沸点温度更高,比一般烧水壶等要高出2-3℃,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普洱茶的香气。
对于老茶而言,因陈化时间较长,是必须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把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因此铁壶已成为玩家级普洱茶友们必备的专业茶器。
陶器茶具之云南建水陶(云南建水紫陶茶叶罐)
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
因产于公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吕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建水古城北郊有一个窑火烧出来的村落碗窑村。
碗窑村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后人只知道这里世代以陶瓷为业,村落由制陶而生。
村子身后的红土坡由东向西绵亘数里沉寂着大片行迹清晰的占窑遗址和堆积如山的陶瓷残片在1953年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以其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江苏宜兴陶、广两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一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的泥料取自建水境内
传统制泥方法是:将不同的制陶粘土分别捣成粉末,筛弃粗砂后,按制陶的要求把不同的粉末原土进行配比,再放入缸内加水制成浆状搅拌淘洗,待含砂浆泥沉落缸底,便用勺取上面的漂浆倒入另一只缸内作再次淘洗。
如此反复五、六次之后让其在封闭状态下自然凝干成泥,这时的泥料已经腻如膏脂,无丝毫砂粒。
由于泥料的细腻,在湿润状态下的可塑性相对较弱,因此,建水紫陶一般不采取灌浆注模的方式制成器型,也不宜于制作大型器件。
也因为此特性,也成就了建水紫陶可以在器物表面做细微雕刻填泥和无釉磨光的特殊工艺。
这便是建水紫陶与其它含砂陶器最本质的区别。
建水紫陶的坯土
坯土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元素的红色粘土,填色的泥料则是含硅的白色粘土,一些灰绿的、浅绛的、橙黄的天然彩泥被奇妙的敷上了紫色的陶坯,这种人为的创新和发挥,极大地彰显了建水紫陶的艺术表现力。
“残贴”便是将在陶坯上施泥为彩的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
残贴的做法是:将坯上的字画分别以阴、阳两种刻法交叉刻出,在刻模上以彩泥交替填充,多不过五六块,少则两三贴,让观者心随神移,浮想联翩时至今日,建水制陶仍固执地沿用着数千年前发明的制陶工具,在简陋的陶车上手工拉坯完成陶器的造型。
拉坯是整个制陶过程大师级地位的环节,因为同一种器型的典雅与娴俗、雄浑与小气,都是源于拉坯时的微厘之差。
建水紫陶的魅力
在于其雕刻填泥工艺所构成的陶制勒痕与纤毫圆劲之间的对比融合。
对陶坯落墨后,刻工艺人立刻将湿润状态下陶坯上的墨迹雕刻成模,刻痕切口光滑而棱角分明,并无刻石般线条自然崩裂的糙刺边沿。
然而,妙处在于,刻模经填泥、修坯、风干、焙烧、分次打磨抛光以后,线条居然呈现出好似经千年锈蚀风化而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于是便有了金石之气的天生古拙。
刻工艺人多为女工,且大多不谙字画之理,但她们对泥性和刀技十分熟悉。
无釉磨光,是建水紫陶最能区别于其他陶品的特色,生产工艺上采用无釉磨光,即坯体不上釉,烧成后只需打磨、抛光、产品就可清新光洁。
一旦敲击铿锵有声,真可谓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磐、亮如镜、光照鉴人,形成了有别于陶器的独特之处,实为“陶坛秀”。
使用先粗后细的打磨工具才能完成,以粗砂石磨去火皮,再用细砂石打磨留下的拉丝,最后用鹅卵石抛光,细致复杂的过程后,原本暗淡粗糙的陶体被磨出了镜光,其细润的质感和光泽的变化,会令你在反复展玩之中爱不释手。
一件上好的作品需要经过七八道工序。
建水紫陶品种繁多,有煮器具、茶具、花盆及案头陈列装饰用品等。
装饰上采用刻划雕填,既有粗犷豪放、大笔、大块的书法,又有写意国画和民族图案。
画面用笔潇洒,刀法流畅,无论刻划飞禽走兽,还是花草鱼虫,均栩栩如生,给人以古色古香、高雅而不俗之感。
建水紫陶以其卓尔不群的气质和魅力展现在世人面前。本内容来自《云茶大典》
喝茶(喝茶解酒吗)
泡茶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只要一壶一杯;泡茶也可以很讲究,讲究到整个茶席铺排都具有仪式感。
喜欢喝茶的朋友,经常壶不离手,但如何让你的壶在茶桌上不显得单调呢?其实还需要搭配以下茶具:
一、基础茶具1.茶壶
用于泡茶,首选紫砂壶。
在诸多茶具的流变中,紫砂茶具所呈现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气度,尤能与“和谐、宁静、圆融、朴真”茶道精神相合。
紫砂壶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点,让紫砂壶成为泡茶茶具首选。
2.公道杯
用于均匀茶汤、分茶。
公道杯又称茶海或茶盅,是用来分茶的器具,用茶叶冲泡完毕以后,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匀茶,使茶汤均匀,然后平均分给客人,这样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浓度均匀,体现出一种平等。
3.品茗杯
用于喝茶,杯子较矮。
品茗杯主要是用来品饮茶汤,材质多样,涵盖紫砂、瓷质、玻璃等。
4.茶盘
用于盛放茶具、排水。
茶盘又称茶船,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等的浅底器皿。材质广泛,款式多样,常见的有金属、竹木、陶土等材质。
5.茶叶罐
用于储存茶叶。
茶叶罐的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茶叶变质,茶香挥发等。从质地上来说,一般有铁质、锡质、陶瓷等。
二、煮水器1.煮水壶
一组得心应手的烧水器,可以带给茶人茶汤无限的灵感。所谓的“茶室四宝”中的玉书煨即是煮水壶。
现在一般的茶艺馆,多用宜兴出的紫砂壶;也有用铁壶的,铁壶古朴、耐看,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茶品,可有效提升口感;银壶煮的水,味道软甜,壶也不重。
2.煮水炉
炭炉:适用于大部分材质的壶,煮水活性好,但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电磁炉:适用于铁壶,不适用于玻璃壶、陶壶。
电陶炉:适用于大部分材质的壶,铁壶、玻璃壶、陶壶等都可以加热,煮水水质好,且有利于煮水壶的保养。
三、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是功夫茶艺里的辅助工具,材质通常为竹木或金属。“六君子”一般为六件,但茶匙和茶针有时候会制成一头平一头尖的结合体,则为五件。
茶筒:用于收纳道具。
茶漏:壶口较小的时候,可以放到壶口上起到一个漏斗的作用。
茶夹:用于夹杯子等。
茶匙:用于从茶罐或包装袋里取茶叶。
茶针:用于通壶嘴或拨茶叶。
茶则:又称「茶勺」为盛茶入壶之用,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适量。
四、其他小道具1.壶承
壶承本来的功用是为了保证席面的整洁干爽,承接淋壶的热水。淋壶的目的是为壶加温,以泡出茶的精美真味,需要高温冲泡的茶叶,才用得上淋壶。
2.杯托
用来放置品茗杯、闻香杯等。目的是为了防止杯里或杯底的茶汤溅湿润茶桌,同时使用杯托给客人奉茶,显得更卫生。
3.茶刀
用于撬茶饼。结构包括带有刀柄的刀体及刀鞘,利用刀体前端的尖刃可顺利的插入茶饼内,以此沿被切轨迹重复上述方法,这时只要轻加很小外力,即可实现茶饼部分的分离。
4.水方
水方又称水盂,纳污,用于倾置温壶清杯后的水和冲泡完的渣叶。水方的选择,要依自己在泡茶时的空间来决定,选择适当的大小,才不会占去太多的空间,影响到泡茶时的动作。
5.茶巾
用于清理茶桌,擦拭紫砂壶。
茶巾主要用来擦拭茶具上的水渍、茶渍和桌面上的茶水。常用麻、棉等纤维制造而成。可单独备一条专门擦拭紫砂壶,作养壶巾。
6.养壶笔
用于养壶、养茶宠、清理茶盘。
温馨小提示:泡茶的一般步骤
1、烫壶:在泡茶之前需用开水烫壶,一则可去除壶内异味;再则热壶有助挥发茶香。
2、温杯:用烫壶热水倒入茶盅内,再行温杯。
3、置茶:一般泡茶所用茶壶壶口皆较小,正确的泡茶方法需先将茶叶装入茶荷内,鉴赏茶叶外观,再用茶匙将茶荷内的茶叶拨入壶中,茶量以壶之三分之一为度。
4、高冲:冲泡茶叶需高提水壶,水自高点下注,使茶叶在壶内翻滚,散开,以更充分泡出茶味,俗称“高冲”。
5、刮沫:刮去茶叶表层的一层泡沫,之后盖上壶盖静置稍许。
6、低斟:把泡好的茶斟入杯中,茶壶壶嘴与茶盅之距离,以低为佳,以免茶汤内之香气无效散发,俗称“低泡”。
这样不会起泡沫,也不会溅出。
7、闻香:品茶之前,需先观其色,闻其香,方可品其味。
8、品饮:正确的泡茶方法先要举杯将茶汤送入鼻端闻香;接着用拇指和食指按住杯沿,中指托住杯底,举杯倾少许茶汤入口,含汤在舌尖回旋细品,顿觉口有余甘;一旦茶汤入肚,鼻口生香,咽喉生“两腋生风”,回味无穷。
以上内容是关于铁壶怎么选和铁壶选购技巧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
下一篇:更多茶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