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器型选择 紫砂壶什么器形最实用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器型选择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什么器形最实用和紫砂壶器型选择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壶器型选择 紫砂壶什么器形最实用1

有许多朋友经常会问一个问题,新手壶友入门应该买什么紫砂壶呢?
新手买壶应当先从「传统器形」下手,一来,流传下来的都是经久不衰的经典器形,有着传统韵味,体现传统文人的审美。
二来,对比同款式的大家名作,可以更快的锻炼出自己的眼力,看懂一把壶比例、架构是否得当,也就是看得懂型。
下面就给壶友们列举一份「新手购壶指南」:
石瓢四号井底槽青 景舟石瓢
石瓢被称为跌不破的型,炮管直流,出水极佳,是非常实用的器形,并且有多种款式。
子冶石瓢
心舟石瓢
清瘦矍铄的子冶石瓢、温润内敛的心舟石瓢、饱满大气的景舟石瓢等。
西施朱泥石瓢
珠圆玉润、小巧可爱这八个字可以说是完美诠释了西施这个器形。
紫泥西施
壶身非常的饱满圆润,短嘴倒把,即便于把玩又实用,一壶在手,满是秀气。
仿古一厂老紫泥 仿古
仿古也是传统光素器中极为经典的一款,光器不藏拙。
仿古如意
壶身的转折线条都非常看的出,古拙素雅,非常适合作为入门的第一款紫砂壶。
水平红泥 水平
水平壶是因功夫茶的盛行而设计的,制作工艺精细,壶嘴和壶把的用泥相等,壶漂浮在水面时壶仍保持水平而不倾倒,这就是水平壶名称的由来。
德钟最为标志的是其水平嘴,高而水平,辨识度非常高,多为朱泥小品器。
四号井底槽青 德钟
德钟壶首创为清嘉庆年间的制壶巨匠邵大亨,其作品庄重简洁,突出了紫砂质朴典雅的大度气息,流传至今仍为经典。
掇球器形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极为端庄稳重。
寿珍掇球
井栏最为著名的为程寿珍款掇球,一身素气,光滑可鉴,通过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
井栏
井栏最早由陈曼生所设计,以石井栏为造型基础设计,样式古朴,圆中有方。
曼生仿古井栏
壶型简约而大气,极有韵味,若配以曼生壶身铭文,则立意更佳,更有逸趣。
潘壶一厂老紫泥 潘壶
其本为潘仕成定制的款型,而后流传为经典器形,壶身上敛下丰,壶肚圆润,宽厚能容,沉稳庄重,作为新手用壶再好不过,既好用又好看。
这么多壶挑选,新手壶友肯定能调选到喜爱的那一把!如果有紫砂壶友也有其他推荐,也不妨在文末留言交流一下。
摶 |《隱爐》孙海
简洁朴素
......
孙海
紫砂名家周洪彬弟子
原名孙传海,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出生于1986年。
2023年毕业于无锡工艺学院后继续深造于2023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
2023年初识紫砂,随紫砂村老艺人董新华学习传统全手工制壶。
2023年荣获首届《壶中天地》新人新作大奖赛一等奖。
作品以方圆光素器为主,忠于传统,文人味十足。
隱 爐
新 首发
看云卷云舒,品一杯香茗,引一抹清烟,呼吸之间,更添一丝芳香,于静谧间,沉淀一季芳华,顷刻间,若处清幽圣地,如闻禅院钟声,身心俱静,心境阔达。作品将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文化现象融入紫砂壶中,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非凡气质和独特内涵,透露紫砂的精神内涵和浓浓的东方韵味,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壶身线条起伏规整,给人以明快、雅致的艺术感染力,以简洁朴素的造型,彰显深厚古朴的韵味,力度凝重,格调高雅,于沉稳中多了一分泰然,具有一种优雅古典之美。
纯 背
往期回顾
摶 |《禅心 闻道》高潮龙制 黄松装饰
你不可不知的紫砂十个冷知识
紫砂界的十个冷知识【1】顾景洲为何改名顾景舟?
顾景舟原名顾景洲,“景舟”二字是江寒汀按画意所起,并将刻有“景舟”二字的长方石章赠与顾老,1948年顾景洲启用此章。
【2】配套紫砂茶具的“头”指什么?
1959年作顾景舟制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
三件头——1壶2杯;
五件头——1壶2杯2碟;
六件头——1壶4杯1盘;
九件头——1壶4杯4碟;
十三件头——1壶6杯6碟。
比如:“六件头”壶的容积,必须有6杯左右的容积。配套碟子的口径,一般应是配套单杯的口径和高度之和。配套盘,多为10寸大小。
【3】壶型是什么时候开始由大变小的?
壶型由大变小,决定于士大夫饮茶趣味和习惯的改变。明万历之前,崇尚大壶;万历之后,壶型日渐缩小。
【4】存世的大彬壶为何不多?
除了紫砂器本身不易保存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被时大彬自己砸了。
有史料记载:“每有新作,如不惬意,即行毁弃,虽碎弃十有八九,亦在所不惜。”
【5】名家制壶会留下“暗记”吗?
会。
《扬州画舫录》就记载时大彬曾用大拇指在壶把下端按上自己的指纹做记号。
顾景舟也曾在上海制壶也是悄悄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在仿制时大彬壶时,成品壶内刻了一个小小的“景”字,粘上一点脂泥盖住。
几十年后,被请到香港中文大学讲课,在陈列室看到了那把被称作“时大彬传世器”的壶,他伸手摸到了当年自己留下的暗记,众人请牙科医生将曲镜伸进去验证为实,引起一片惊叹。
【6】为什么老壶里不常见有本山绿的壶?
本山绿泥含石英偏多,吸附水份相对偏多,在挥发过程中造成坯体的收缩大,也就是说泥料“爆”,烧制中容易开裂,易损。
当时的烧制情况,本山绿泥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在古代主要是用来作紫砂花盆或笔筒的表面装饰。
【7】紫砂上袁村出现过哪些制壶名家?
陈用卿、惠孟臣、陈鸣远、邵旭茂、邵大亨、邵友泉、邵友廷、黄玉麟、程寿珍、王寅春等大名家生于斯,长于斯,成名于斯。
少年时代的顾景舟,也生活在上袁村。
【8】紫砂壶的有害物质含量有没有标准?
针对可能会铅、镉溶出量超标的产品,国家标准《国标1261—2003》规定,空心制品铅≤2.0mg/L,镉≤0.30mg/L。
主要涉及“釉上贴花”的瓷具,因为瓷器使用的颜料、油墨是必须加入铅、镉的,烧造又限于800℃以下,在低温状态下使用,遇到弱酸、弱碱就可能会溶出。
但是紫砂壶烧成近1200℃温度,内壁绝无釉装饰饰,所以也无铅、镉溶出之虑。
【9】陈曼生到底会不会制壶?
陈曼生和他所作的紫砂壶,被称为“曼生十八式”,尊崇至今。
但其实酷爱紫砂壶的他,往往亲自设计壶样,装饰手法以刻划为主,壶则由当时的名手杨彭年和邵二泉等人制。
对推动紫砂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0】古代紫砂壶制作没有模具,这个说法对吗?
紫砂壶自明时大彬后,基本制作技术和工具初步成熟,而在制作一些特殊造型的壶时,在古代其实就已经出现了模具了。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器型选择和紫砂壶什么器形最实用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