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的包浆图片 紫砂壶的包浆是怎么养出来的
此文是学法吧整理的一篇关于紫砂壶的包浆图片的优秀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章,里面有紫砂壶的包浆是怎么养出来的和紫砂壶的包浆图片的文章,喜欢本文的请关注小编。
紫砂壶的包浆图片 紫砂壶的包浆是怎么养出来的1

研高 胡洪明 寿星壶 (绞泥工艺)紫砂壶包浆的定义:紫砂壶使用经久,涤拭日加,自发黯然之光,入手可鉴。
通过泡茶用壶、养壶,更显示紫砂壶自体妍丽的肌理美,登大雅之堂,为时人所珍惜。此为包浆。
紫砂壶包浆的起源:温玉说 中国国学里,历来有温玉的说法。玉石经过历史的浸濡,几代人的把玩赏悦,在玉石里会出现血丝、血痕、或癯痕、玉油等迹象,俗称包浆,雅称温玉。
紫砂壶之包浆说也是即此而来。
紫砂茶具的色泽,可利用紫砂泥泽和质地的差别。经过“澄”、“洗”,使之出现不同的色彩。
如可使天青泥呈暗肝色,蜜泥呈淡赭石色,石黄泥呈朱砂色,梨皮泥 呈冻梨色等;另外。
还可通过不同质地紫泥的调配,使之呈现古铜、淡墨等色。优质的原料,自然的色泽。为烧制优良紫砂茶具奠定了物质基础。
成陶火度在 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韵长。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
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 “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
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
包浆的物理特性
紫砂陶土主要产于丁蜀青龙山、黄龙山与赵庄等地。在黄龙山的砂岩覆盖之下,蕴藏着宜兴陶瓷工业的重要原料“甲泥”!
紫砂天然陶土具备了制陶所必须的化学及 矿物组成成份。其主要成份为石英、赤铁矿、高岭土、云母等。
紫砂泥料分为紫泥、朱砂泥、本山绿泥等三种。三种泥料皆可单独成陶。又能互相掺合配制成不同色调。
紫砂胎质能记录使用者的一片宝惜之情,让使用者与创作者共同赋予紫砂陶艺以灵性。经使用者精心养护,紫砂器自会发出黯然之光,如珠似玉,灵光四溢。
由这三 种基泥按不同分量、颗粒、粗细的配比,经不同温度气氛的烧成,则显现出“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黄而不娇、黑而不墨,如铁如石、胡玉胡金,备五文于一器,具 百美于三停。
“远而望之,黝若钟鼎陈明庭,迫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真可说是把紫砂壶材质的质感烘托造型的气度,描写得淋漓尽致,如再在泥中掺以粗粒 生、熟泥砂,或调、铺钢砂。
使作品造型谷绉周身,珠粒隐现,更为夺目。这里还要提上一笔,能得到这样的亚光包浆,表现出的肌理材质美,这必须是在 泡茶、养壶的百日之功后,才会撩起这神秘面纱,得到这珍宝气质之美感。
研高 黄自英 咏梅紫砂壶包浆要靠养
养壶之术讲究用好壶和养好壶,科学的方法是将沏好茶的壶,趁热浇茶汤洗壶。任壶体表面吸收。
由于紫砂壶体壁内有双重气孔结构。使壶透气而不渗水,并容易吸 收茶汁,去除新壶土味,留下浓郁茶香。
壶的表面往往会积有茶迹,这就需用养壶毛笔或软毛牙刷在壶表面经常刷洗。以保持清洁,这就称之谓“茶汤养壶”。
如此 日擦、涤洗。壶的表面亚光逐起。愈用愈光亮,亦有人称亚光为“包浆”:这种亚光(包浆)用高温高压冲洗都冲刷不掉,甚显高雅品位。
爱壶者切忌“和 尚光”,万勿用油手、油布在壶身揩擦。《阳羡名陶录》云,“而爱护垢染舒袖摩挲、惟恐拭去日吾以宝其色尔,不知西子蒙不洁。堪充下陈”。一定要保持壶的洁 净,才能养好壶。养壶的方法很多。每天早晨清洗茶壶茶具时,用壶中的茶渣在壶体周身润擦一遍。
这样,一则可擦去壶身的茶垢结渣痕,二则经湿茶叶水磨一遍使 壶体光润亮泽。
还有一种养壶的方法:把瓦片(江南黑土瓦)碾磨成很细的粉末,用六层纱布包扎成枇杷大小的布球,趁茶汤浇在壶体时,纱布球沾上茶汤轻轻顺序抚磨壶体使壶体洁净光润。
还有人干脆把壶放在茶中煮。还有人研制成功用来养壶的养壶机。这些虽有它另一方面的功效。
但总觉不如日积月累的茶汁浇洗涤揩来得柔和绚丽。
宜兴紫砂壶,经久用、久养的工夫培养,养成了浑圆脂润,方敦厚重,珠玑隐现,肌体丰满,亚光宝气,似玉洁莹,像是撩开了神秘的面纱,看到了完美肌理的真容,紫砂段泥壶,有人认为“段泥壶泡茶容易脏,爱者甚少”。
但养好的段泥壶,如铜质之色,似玉石之光,击之有铿锵声,胡玉胡金别有一 番精神,朴质可爱。
研高 邵顺生 四方开光
如何让紫砂壶容光焕发
随着收藏价值的提升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艺术品和陶瓷品进入大家的生活当中。
特别是一些成功人士和商业人士,都喜欢一些紫砂壶的陶瓷制品,古朴典雅,而且有益于健康。
那紫砂壶怎么在使用中更加发挥它的特效呢?今天就带着疑问来探寻一下怎么样才能把买回来的紫砂壶更好的壶光焕发。
一、先用沸水将壶身内外淋烫一下,如此既可净壶去霉,亦可暖壶醒味。
二、若使用茶叶,注意应将壶身略微垫高,使其圈足高过水面,以免壶身留下水线或不均匀的色泽。
三、将第一泡的温润泡茶汤盛置茶器中备用,待冲第二泡时再用此茶汤浇淋壶身外表,如此反复施行至全程结束。
四、由于紫砂壶身具较高的气孔率,遇热时,因热胀冷缩的关系,气孔相对扩大。此时可用棉质布巾趁机擦拭壶身,让茶油顺势渗入壶壁细孔中,日久便可累积出光泽。
五、每泡茶冲至无味后,应将茶渣去净,用热水将壶内壶外涮洗一次,置于干燥通风处,并将壶盖取下,以利风干。
否则,因紫砂壶的口盖密合度较严谨,任令其密封阴干,亦不卫生。
有些壶友趁壶身高热时,以沾有茶汤的棉布茶巾上下擦拭身,由于此时器表温度甚高,湿巾所含茶汤一拭随即挥发,留下可使壶身润泽的茶油,如此便可提高养壶的成效。
亦有人先冲出一泡较浓的茶汤当“墨汁”,再以软性毛笔或养壶毛刷沾此茶汤,反复均匀涂布于壶身,藉以提高其接触茶汤的时间与频率。
内外兼修不事二茶
养壶不只是养外表,壶身内壁亦应一并调养,方能收内外兼修之功。养壶的“内功”最重要的就是:一把壶只泡一种茶。
因为紫砂壶具有特殊的双气孔结构,善于吸收茶汤,所以一把久经使用的紫砂壶,即使不加茶叶,单用沸水亦能冲出淡淡茶汤来。
因此,一把“不事二茶”的茶壶冲泡出的茶汤才能保持原味的鲜度与纯度,否则今天乌龙,明天普洱,后天花茶,那么必然茶味混沌,了无个性可言。
通常开始养壶的动作后,最好避免再用洗碗精之类的化学品去清洗,以免产生异味或刷去光泽。
除非您打算全面洗净,重头养起,否则壶身若有脏污,不妨以干布拂净,或用软毛笔沾茶汤清洗之。
此外,紫砂壶造型变化多端,有些如花货、筋纹器较容易产生茶渍死角、可用软毛牙刷勤加清理。
另外、壶底较不易接触到茶汤、壶把常含有手上的油脂,易排斥茶汤﹔还有,会“流口水”的壶嘴下沿应刻意擦拭,诸如此类小细节,皆赖壶主用心照顾。
养壶守则卫生第一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有些人为了在壶内形成“茶山”,使其看来更具古意,便将茶叶留存其中,任其阴干,但因很多地区高温多湿,霉菌极易滋生其间,若就卫生观点考量,此法实不足取。
更有些人泡茶后,故意将最后一泡茶汤存于壶内,直至下回使用前倒掉,认为此法可收内浸外养之效。
殊不知,紫砂壶的气孔结构既擅于吸附茶汤,自然也易于吸收霉菌。以此养出的壶,只怕日后冲茶时,亦会带有异味,甚至有碍健康,实是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想要养好一把紫砂壶其实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各位喜欢紫砂的新朋友们不妨参照上述的步骤及注意事项,细心地如法炮制,即可养成一把人见人爱的好壶。
养好的壶摆置架上,温润的光泽便像是自已的心血结晶,那份成就感可不是局外人所能体会的。
养壶的境界
养壶的“养”,如何去除紫砂壶的土味,明确所指用茶叶,牛奶、咖啡不妥,只有茶叶才有养成之功;养壶的“壶”,明确所指紫砂壶,泥壶、瓷壶不行,唯有紫砂才有养成之效。
茶有茶道,壶有壶理,尤其是“异僧指引富贵土”、“供春兴创紫砂壶”的传说,可见紫砂是与生俱来的超凡脱俗。
吴永明 满庭芳
养壶用以养性是有不同境界的。
境界一:养生。营养学家告诫人们,每天喝六杯水,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体液平衡;每天吸收茶叶中的维生素,帮助消除体内自由基,抗衰延老;对于常看电视和接触电脑的人群,喝杯茶不但可以舒活筋骨,茶多酚更能将放射性如锶类物质排出体外,减轻辐射危害。
史载古有神农氏尝百草,“遇毒则以茶解”。不禁联想到令人恐慌的2003年,被奉为防范非典的最佳饮品就是绿茶。
人们仿佛第一次发现,原来茶叶还具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而用紫砂壶沏茶,透气聚热,抑涩扬香。
难怪台湾人说用了紫砂壶,原本五百台币的包种茶泡出了五千台币的水准。紫砂壶因此风行台岛,成为拯救乌龙茶的功臣。
境界二:养气。工作的高效高压常常引发一些心理疾病,饮茶使人舒缓压力、精神放松、逃离尘世的喧嚣,在饮茶那简淡清和的气氛里,可以一人独坐浑然忘我,可以三两知己推心置腹,偷得浮生半日闲……
通过圈子里的养壶比赛,证明了一点:大凡壶养得好,壶主的鉴别泥料是否纯正的方法学养也高。
遇事会调整自己,从容面对,接受最坏的,争取最好的。就有这么一位被壶友戏称为“怨妇”的大老爷们儿,自打买了知了为钮、竹段为身的“知足常乐”壶,也渐渐少了牢骚和抱怨。
紫砂铭文及壶形寓意,启智通慧,平和安气。养壶也养气质,洗壶也洗性情。
境界三:养心。人壶共养是最高境界,以入世态度做事,以出世态度做人。我篡改过赵朴初先生的《宽心谣》,换成茶与壶的主题:水注壶来壶沏水,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品壶不求天价壶,心也舒坦,胃也舒坦。存得余钱都买壶,多也喜欢,少也喜欢。三餐之后三壶茶,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常与壶友聊一聊,工也谈谈,料也谈谈。全家老少都爱壶,贫也相安,富也相安。早晚辛劳勤快干,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一壶茶来一卷书,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以上内容是关于紫砂壶的包浆图片和紫砂壶的包浆是怎么养出来的的解析分析,如果大家对此内容有什么意见或者建议的话,请在下面评论区留言或者评论,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