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的养殖技术与采收技术 蚯蚓的养殖技术与采收方法
养殖的蚯蚓怎样好采收
蚯蚓喜欢生长在潮湿、肥沃、阴暗的地方。人工养殖蚯蚓都采取用畜禽粪便作为蚯蚓的主食,每年4-10份是蚯蚓繁殖的高峰期,一亩蚯蚓地一个月可产600斤左右。养殖户需及时将成品蚯蚓采集出售,应避免蚯蚓的生长空间缩小而引起蚯蚓成群外逃甚至死亡。蚯蚓怎么采收更合适?请阅读:1、水淹法蚯蚓怕水淹,利用蚯蚓这一习性,在饲养坑或饲养架上灌水,在饲养基下部的2/3灌上水,留出表面1/3,这样蚯蚓很快上浮在基料表层,可集中刮出。2、诱集法蚯蚓喜欢吃酸、甜、腥的食物,利用这一习性在饲养基表面放上烂西红柿、烂苹果、西瓜皮等或喷糖水或煮红薯水拌腐熟的牛粪或洗鱼水等蚯蚓喜欢吃的食物。蚯蚓嗅觉很灵,会大量爬出土表吃食,可把它们集中起来采收。在土里的蚯蚓3、筛选法自制两个大小相同的两个筛,两个筛面采用大小不同的筛孔,一个3毫米,一个1毫米,然后用合页折叠起来,上孔大下孔小,将大小蚯蚓、蚓粪、饲养基一起倒入。将筛放在日光或灯光下(最好是蓝光或紫外线光,因蚯蚓最怕蓝光和紫外线光),使蚯蚓钻过筛孔落到细筛上,小蚯蚓则再通过细筛孔落到下面的容器里,这样剩在筛具上面的是蚓粪和土,这种方法劳动强度小,适合室内使用。4、筛取法将架床上的蚯蚓、蚓粪倒入3毫米筛孔的筛子上,来回振动,将蚓粪、蚓卵筛漏到下边的容器里,再将剩在筛上的成蚓采收下来。5、电热法此法也适用于小型烂敏箱式养殖。就是利用理发用的电热吹风机在养殖箱上反复吹动,利用蚯蚓怕热喜安静的习性,迫使蚯蚓钻入箱底,这时可刮出上层蚓粪,再倒翻饲养箱,采收集中在箱底的蚯蚓。6、翻箱法此法适用于箱式养殖,利用蚯蚓怕光的习性,将饲养箱逐个灯光照射或搬到室外用太阳光照射,使蚯蚓很快钻入箱底,然后倒翻饲养箱,集中在底部的蚯蚓露在表面,迅速地刮出采收。7、犁耙法用一块木板钉上1-2寸的铁饥旦枝钉,比建筑工地上除铁锈的钢刷略大一些,装上手柄,铁钉象耙齿一样,用自制手耙轻轻的疏松饲养基,迫使蚯蚓向下层钻,这时可取上层蚓粪,逐层向下刮取,最后剩到床架底部的蚯蚓可集中采收。8、坑床直取法此法适用于浅坑养殖法(0.5米左右的浅坑养殖),如大小蚯蚓混养须先将上层含卵蚓粪分开,然后将基料均匀翻松移到一边,蚯蚓便会向下层钻去,然后一层一层将基料移到一边,如果有多个养殖坑排在一起,可一个一个的交替着分层进行,这样可大大地提高劳动效率。如果大小混养,须留下适量的后备蚯蚓,要做好加料、洒水、覆盖工作。天气好的情况下,20天左右可采收一次。这种采收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在养殖坑内完成提取蚯蚓的全部工序;缺点是:如是大小混养不易取小留大;迟升三群饲养的此法最佳。以上8点采收蚯蚓的方法,广大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采收方式。蚯蚓的采收方法
蚯蚓长大后就要及时进行采收,而什么时候采收蚯蚓比较好呢?要怎样采收?下面Sara我给大家分享了采收蚯蚓的正确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采收蚯蚓的正确方法
成蚓的采收时间,与蚯蚓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蚓茧孵化到蚯蚓性成熟,一般要经过3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时,环带明显,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降低。如果单单为了收获蚓体,此时即为采收的适宜时期。
成蚯蚓的采收蚓体、蚓茧、蚓粪的分离,是目前国内外蚯蚓养殖业中尚待进一步解决的技脊散术问题。目前,群众在养殖实践中创造了不少采收办法,大多是根据蚯蚓的生活习性,运用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或驱逐,或诱集,或用简单机械方法挖取与分离。
蚯蚓粪的采收,适时采收蚓粪,一是为了获得产品,二是为了清除饲育床上的堆积物,以利于投料和操作,三是为了消除环境污染,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发良与繁殖。风干的蚯蚓粪可直接利用或用塑料袋包装贮存。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具有喜温、喜湿、喜暗、喜安静、怕光、怕盐、怕辣及植食性、穴居性等特性。蚯蚓一般4~6月龄性成熟,性成熟后即可进行交配,交配一般在夜间进行。交配时,两条蚯蚓前后倒置,腹面相贴,相互把精子放入对方的受精囊内,同时卵子从蚯蚓的雌孔中排出,与受精囊内的异体精子结合。受精卵排到蚓茧内孵化,孵化时间长短与种类和温度有关,从10多天到1个多月不等。一年可产卵3~4次,适宜繁殖温度为15~27℃,每年的3~7月份和9~11月份是蚯蚓繁殖盛季。
喜温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温暖的环境里,其体温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是变温动物。因此,蚯蚓对环境的依赖显著,环境温度不仅直接影响蚯蚓的体温和活动,还影响蚯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繁殖等巧隐,而且温度又对其他生活条件影响较大,从而又间接影响蚯蚓的生长。蚯蚓的生存温度为0~40℃,其中在0~5℃休眠,生长适温范围在8~30℃之间,生长繁殖最适宜的温度为15~27℃,32℃以上停止生长。因种类不同有一定的差异。
喜湿性
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的土壤里。因没有特化的呼吸器官,空气中的氧气要先溶解于体表的水中,再通过扩散作用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呼吸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相反的过程排入空气中,因此身体必须保持湿润才能正常呼吸。如果蚯蚓的身体干燥,很快就因为不能正常呼吸而窒息死亡。但湿度过大,对蚯蚓的呼吸不利,被水浸泡或淹没的土壤中的蚯蚓常逃逸。蚯蚓生活环境的湿度范围为10%~70%,适宜湿度是60%~70%。种孝野厅类不同,对湿度的要求有—定的差异。
穴居性
蚯蚓终生生活在地下,一般栖息在深度为10~20厘米的土中。喜欢潮湿、疏松而含腐殖质多的土壤,特别是肥沃的庭院、菜园及农村猪舍、牛舍附近的垃圾堆、石块下等处。土壤的通气性要好,一方面可以促进蚯蚓的新陈代谢,另一方面又不易产生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蚯蚓对土壤的酸、碱度很敏感,在强酸、强碱的环境里不能生存,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为6~8。
厌光性
蚯蚓是夜行动物,对光线非常敏感,喜阴暗,惧怕强光照射,正常情况下白天伏在穴中不动,夜间进行掘土、摄食、交配等活动。人工养殖时要在饲养池上方搭棚遮光,防止日光直射。
植食性
在自然条件下,蚯蚓主要是以植物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喜欢吞食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和食品厂的废渣以及生活垃圾。特别喜欢吃甜食,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有酸味的食物,但不爱吃苦味和有单宁气味的食物。蚯蚓在土壤中呈纵向地层栖息,头朝下吃食,粪便则排积在地面。食物对蚯蚓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数量上,而且表现在食物的质量上。以畜粪为食的蚯蚓,它们生长速度更快,所生产的蚓茧数比以植物性饲料为食的同种蚯蚓要多几倍到10几倍,说明用腐烂或者发酵过的、来自动物的有机物饲料培育蚯蚓比植物性有机物饲料效果好。
生活环境与天敌
蚯蚓喜欢安静的环境,怕噪声、怕震动。蚯蚓的天敌包括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2大类。捕食性天敌中有各种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节肢动物、环节动物等;寄生性天敌中有各种绦虫、线虫以及寄生蝇类、螨类等。在蚯蚓养殖中要为其创造安静的生活环境,防止天敌侵害。
养殖蚯蚓有哪十种方法(蚯蚓的养殖技术和方法)
养殖蚯蚓的方法很多,按照养殖的容器和场地分下列几种。
(1)盆养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社员家庭,城市居民或进行有关科学研究的小规模养殖。可采用花盆、缸盆和其它废旧陶器进行养殖。这种养殖方法简便,容易管理,搬动方便,温湿度便于控制。由于器皿、盆、罐的容积有限,一般只适宜养殖一些体型较小、不易逃跑的蚯蚓种类,如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背暗异唇蚓等。一般每盆可养殖不同种类的蚯蚓一条到几十条,饲料一般不要超过盆深的四分之三。在保证通气的前提下,盆口可加盖塑料薄膜。可将盆底浸于3厘棚拆轮米深的水中(盆底应有渗水孔),或经常囔水,以保持盆内土壤和饲料有适当的湿度。
(2)箱筐养殖法。养殖箱筐利用包装箱,废旧木材、竹、柳条、荆条、藤条等制作。杉木、芳香性针叶木料和含单宁酸、树脂液的木材对蚯蚓有害,不宜做养殖箱。含铅的油漆或油酚桶也不能作饲育箱。箱筐的大小和形状可根据需要制作,但每个箱筐的面积最好不要超过1平方米,这样便于移动和管理。
养殖箱一般有下列几种规格;长、宽、高为50.8×36.5
养殖规模较大时,可将养殖箱重叠起来养殖,这样就变成了立体箱式养殖。如果还拟扩大规模,可采用室内多层床养殖,可以充分利用空间,增加饲养量、便于管理,适用于_专业化常年养殖。床体结构可用角铁焊接或竹木搭架。养殖箱放在床上。床体一般4-5层为宜。床间设有作业道,宽1.5米左右。屋顶开设排气筒一个,便于室内气体交换。室中间安装电灯,用作照明。此外,这种大规模立体式箱养法,室内还应备有温湿度表,喷雾器(喷水加湿用)、碘钨灯、竹夹子、铅丝网(孔眼4平方毫米)、四齿叉等用具。
箱养的养殖密度,一般最好每平方米5000-10000条蚯蚓。饲料层上覆盖一层乙烯塑料薄膜,以减少水分蒸发。当冬季寒冷季节,室外温降到-1℃时,要及时启用加温装置,使室内温度升到18℃左右,并保持相对稳定。室内的气门每天可开2-3次,以保持空气清洁。夏季气候炎热,要全部打开气门,经常用凉水喷洒饲料层和地面,达到降温保湿的目的。随着蚯蚓的生长,要适当减少蚯蚓的养殖密度。
箱筐重叠养殖法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使用人力少,便于管理,生产效率比平地养殖要高。缺点是箱筐容易受潮腐烂。
(3)池养法。可在房前,屋侧砌长约70厘米、宽50厘米、深30厘米的池子。池内可投入生活垃圾土、纸屑、菜叶、剩饭菜、落叶、杂草、畜禽粪、水产品内脏等废弃物。池上要注意加盖,防止苍蝇、鼠类等入侵。但不能向池内倒肥皂水、碱水、热刷锅水以及浓度很大的盐水。池内的垃圾经过一段时间发酵腐熟后即可投放蚯蚓种。如果有条件,可以砌两个池,一个堆积垃圾,一个放养蚯蚓,这样可以轮换使用,效果较好。
(4)土沟养殖法。挖沟宽1米,深60-80厘米,长度视现场而定。沟底先铺一层5厘米厚的畜禽粪便,粪上铺一层5厘米厚的碎草、树叶或麦秸、秫秸等。然后再盖一层5厘米厚的泥土,再重复铺放饲料、土壤,直到填满土沟为止。最后在表土上覆盖芦苇、杂草、秫秸等。每平方米可投放蚯蚓几十至上千条。根据气候和湿度情况,可适当浇水,以保持土壤的湿润。采用这种方法御弊养殖蚯蚓,首先饲料供应要充足。养殖沟还应设置排水和供水的地方。第一次采收可在放养60天左右进行,以后可每月采收一次。为了保证均衡生产,可以分沟、分段养殖和采收。
(5)肥堆养殖法。这种养殖方法多用来诱集野生蚯蚓,也可投放种蚯蚓进行养殖。具体方法是:取农家肥料50%,土壤50%,两者混合或分层(肥料和土壤各为10厘米厚,交替堆放),堆成1-2米宽、0.5米高、长度不限的肥堆。一般在堆放24小时后,每平方米大约可诱集蚯蚓几十至几百条。并且,这种方法养殖蚯蚓增重快。在4-10月间比较适合在室外用此法养链信殖。
(6)园林、大田养殖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养殖面积大,可以就近利用园林,大田作物的落叶、枯根、杂草和农家肥料等有机物,还可以充分利用园林、大田作物自然遮阴的小气候条件,很适于蚯蚓的生长繁殖。
具体方法是:开春以后,在果树或其它林木,花卉行间开沟。沟的宽度要看林木行距和饲料的多少而定,沟的深度也要看地下水位的高低,土壤干湿良情况而定。然后在沟内铺放饲料,投入蚯蚓种,覆土填平。此外还应经常保持沟内饲料的湿度。大田养殖,可结合作物栽培同时进行。在一般情况下,栽培多年生作物的农田比一年生作物的农田更适于放养蚯蚓。
(7)地面温室循环养殖法。可利用水生饲料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的越冬暖棚,或甘薯育秧的温室养殖蚯蚓。具体方法是。选择避风、向阳的高地、平地修建越冬暖棚,或挖坑建暖棚,长10米、宽2米、深0.7米。棚的前墙高出地面0.3米,后墙高出地面1.5米。在棚内的两侧设养殖床,宽度各为0.8米。在床底先铺一层约l0厘米厚的饲料,再铺一层同样厚的土壤,这样互相重叠铺料,直到与地表平齐。在两床中央留0.4米的走道,堆积生马粪、牛粪等发酵物。在养殖床中可种植千薯、蚕豆等越冬作物,并放养蚯蚓。在温室两侧开有通气孔,向阳面可用双层塑料薄膜覆盖,其上安设防风装置。在冬季夜晚需加盖草帘或苇帘。其温床外边四周约1米处挖好排水沟,在东侧留一小门,供养殖者出入。一般在晴天上午8时左右掀起草帘让阳光射入床面。当室温过高时,可打开通气孔散热。下午3时左右,再盖好草帘。如遇风雪阴雨天,则不必掀开草帘,也不必再打开通气孔。这样温室可达到10℃以上,养殖床的温度可在12-18℃以上,晴天中午最高室温可达22℃。这种养殖方法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8)半地下温室养殖法。在北方地区由于冬季寒冷,为了用较低的成本维持冬季的蚯蚓养殖工作,可采用半地下温室或人防工事养殖法。温室的向阳面为双层塑料,其它为砖木或石木结构。在室内发酵池内堆积马粪或其它禽粪便、秫秸等物,借助其发酵热和地温、太阳能等提供的热量。在北方寒冷季节,室内气温最高可达到35℃左右,最低为-5℃,养殖箱或池内的温度最高为18℃,最低4℃,平均温度为9.2℃。放养象大平二号或北星二号的赤子爱胜蚓、红色爱胜蚓均可安全越冬,并有较弱的繁殖能力。
(9)塑料大棚养殖法。这与一般冬季种植蔬菜的塑料大棚相似,棚内设养殖床。棚体结构和大小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需用的型号有25、30、50型和越冬型几种。例如30型塑料大棚,长30米,跨度为6米,最高点不宜超过2米。棚内两侧各有2米长的饲育床,中央留2米通道。地面可铺垫水泥或三合土,棚顶呈一弧形,上面覆盖带色无毒的塑料薄膜。如想大规模养殖时,可将相同型号的塑料棚并连在一起,这样既可节省人力,又便于管理。一般8节并排的塑料棚只需两个人管理即可。据计算,30型塑料棚8个,可月产成蚓约20吨,蚓粪10吨。但在冬季需要采取保温措施,或将饲料层加厚到40-50厘米,并且将饲料变为平槽堆放。
(10)露天养殖法。养殖床的建造,首先要考虑到操作和管理方便,目前多采用简易饲养床养殖。床缘可用砖砌或土垒,四周应注意排水,床上要建遮阴棚。在饲养床四周先留出投料、分料、清粪和收获蚯蚓时需要的空场地。露天养殖只能在春、夏、秋天气暖和时进行,冬季则要将蚯蚓移入室内越冬。
下一篇:更多种植养殖